牙疼!一盏茶的工夫, 火就窜起来了。
腮帮子肿的像是塞了个核桃。
林雨桐:……你要是老心里这么大的火气,那咱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平常心,平常心嘛!你这心境不行呀!桐桐偷摸的把人拉到里面给下针了, 针一下去, 稍微舒缓了一下。
四爷揉着额头,不行, 还得宣内阁和兵部!你先睡, 莫要担心。
不担心行吗?人家好似没怎么费劲就把沈阳拿下了吧!四爷摆摆手,这次不同!这次熊廷弼没有被罢免了官职,他一直在位置上。
应该总有些不一样吧!更何况在信里给了那么多的提点, 应该不至于守不住, 所以,别慌, 爷心里有数呢。
行吧!有数就有数吧!反正,最后灭了大明的是闯王。
这是农民起义把天下搅乱了,大清才入的关!做皇室福晋的时候,对列祖列宗多少还心存敬畏呢。
可如今再想, 那是后人美化过的呀!反正就是先祖很牛,超级牛那个意思, 都快成神了。
可其实呢,如今再一想,这么个破烂如筛子的大明,内部若是不乱, 大清吃的下?吃不下的!这才像是红楼梦里说的那个话,咱们这样的‘人家’, 要是从外面杀来,一时半会的, 是杀不死的。
事实上也真是如此,若不是内里自杀自灭,怎会最后落的那么一个下场。
当然了,这个想法桐桐只敢在心里想想,万万是不敢再刺激四爷的。
她其实是想跟四爷说的:别太迷信!你家老先人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因着真觉得他家先人也就那么回事,所以桐桐真回去睡去了。
结果一早起来,御书房那边还没散会呢。
崔映月小声的道:像是吵起来,一晚上都没歇。
吵起来了?为什么的?崔映月不知道,但周宝知道。
他利索的过来,在皇后叫人梳头的空档简略的把事给说了。
意思就是:兵部好些官员认为,出现如今的境况,还是熊廷弼的问题。
再由着熊廷弼掌辽东军务,只怕会坏事。
林雨桐摆手,不要那些繁琐的坠饰,头发简单梳好了就成了。
崔映月把梳头的丫头打发出去,林雨桐这才扭脸问周宝:那他们什么意思?临阵换将吗?临阵换将当然不可取,但是,他们想再派一监军和巡查御史过去。
林雨桐眨眼再眨眼,这是啥意思,叫人去那边指挥熊廷弼打仗吗?这是胡闹。
她起身,问了一句:早膳都用了吗?还没!里面僵持着呢,没人敢进去。
林雨桐就起身,去了小厨房,亲自做了早膳,然后带着人过去了。
她叫人在外间摆好膳,这才带笑在门口喊了一声,爷,该用膳了。
四爷靠在榻上闭着眼,听着朝臣争论,桐桐这一喊,耳边才算是清净了。
他回了一声,进来吧。
于是,都朝桐桐看过来。
棉布的衣裳素素静静的,袖子挽着,腰上还系着围裙,再贤淑不过的打扮。
跟昨儿浑身染血的样子判若两人。
他们赶紧起身见礼,林雨桐就道:赶紧起身,别多礼了!为了国事忙了一夜,下面的人不敢通报,我这才知道了。
而今,饭好了,天大的事情,总得吃饭吧。
吃完再说不迟!行吧!皇后都说了,不好跟皇上继续僵在这里。
林雨桐见都出去了,才看四爷,好不可怜,头发还散着呢。
她就笑道:那您跟我去后头用吧,一则,衣衫不整,不合适。
二则,也叫人家安生的吃顿饭。
这话是说给外面的大臣说的。
就这么着,四爷才去了后头!一回去就想砸了桌上的杯子,林雨桐一把给夺了。
以前多好脾气的人了,现在怎么这么暴躁!说了,要平常心,平常心嘛!这怎么还添了乱砸东西的毛病了呢!她把茶碗塞给崔映月,叫她拿走,这才道:这么大的火气呀?这天下哪有难的住我男人的事?什么时候都举重若轻的,这回是怎么着了呢?她说着,就过去给他抚胸口,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积重难返嘛,急不得的。
四爷靠在桐桐身上直喘气,半晌才道:……事情很复杂,但左不过是党锢的遗毒难清理。
熊廷弼……是哪个党的吗?四爷摆手,不是!熊廷弼跟王化贞不和……熊廷弼经略辽东,而王化贞好似是被东林党人推举出来,出任了辽东巡抚,这个名字好似在哪个折子上看到过。
林雨桐就明白了,王化贞是东林党人。
对!还是东林党至关重要的人物,且他还有另一层身份。
什么身份?他是叶向高的弟子。
啊!林雨桐皱眉,这就是弊端了!不启用东林党不行,可启用东林党,这弊端依旧不少。
盘根错节,且很多人,他们以为的公心,不算是真正的公心。
林雨桐挨着四爷坐了,皱眉道:经抚不和,此乃大忌。
是啊!就跟一地的民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对立一样,相互无法做到配合,这可要了老命了。
这俩为什么不和的?林雨桐就不懂了,多大的意见呀,非得一个把一个往死里摁呀!四爷低声道:王化贞的建议没被采纳,军事上的事,一推六二五,两人就此有了嫌隙。
而我多次跟熊廷弼书信来往,又给了熊廷弼密折启奏之权,因此上,王化贞未必不会觉得熊廷弼有告状嫌疑。
于是,他也跟他的老师、同僚、同党告熊廷弼的状了。
是!用党锢挟制君权,就是如此了。
林雨桐突然觉得自己也有点牙疼,……熊廷弼不能换,临阵换将,此乃大忌!当然不能换。
给他派个婆婆去也不行!便是力有不逮,城池没守住,这个压力咱们扛都行,但坚决不能叫将领有不被信任的感觉。
对!就是这个道理!那他们现在是想派谁去?林雨桐又问,此人才干如何?四爷知道桐桐的意思,说是此人要是差不多的话,给换一个差不多的职位。
而后把王化贞给升官调回京城,再选一人去辽东做巡抚和熊廷弼打配合。
这个主意我能不想吗?若是对他们选的人一无所知,不甚了解,暂时都可以这么安排。
可他们安排的这个人,四爷知道,若是咱们没保住熊廷弼,那么他此时就在京城里等着议罪罢官呢。
历史上确实是如此,这个时期,代替熊廷弼的就是他们举荐的这个人……林雨桐有点印象了,是袁应泰?对!林雨桐捂着腮帮子,此人也是东林党人,他在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的时候,丢了沈阳城。
应该就是这次!怎么说呢?此人精明能干,但就是不擅长军事。
因而就导致了,沈阳丢的很戏剧性。
熊廷弼军法严苛,他宽和。
而且,蒙古去年冬天遭灾了,很多蒙古的百姓就往关内逃。
此人不听劝,就觉得可以收纳蒙古兵呀,补充咱们的兵力。
副将劝呢,说这个不行呀,这里面很容易混入奸细,而且这些难管理,这法子不行。
但他不听,还觉得他的主意高的很。
结果沈阳城一被围困,他先是给护城河里放水,结果人家得了信了,把控住了护城河,水陆并进。
完了闸口只需两人就能泄水,大军直逼城下。
没坚守几日,城中就乱了。
收拢的那些蒙古兵里的奸细在城中一边制造混乱,一边又组织百姓出门迎接后金军。
袁应泰一瞧,完了,这是无力回天了!也知道罪大了,干脆自刎了。
他妻弟都跟着殉难了,跟着他的世仆一把火点了城楼,死一块了。
东林党这些人,想把熊廷弼换下来,再换一个东林党人上去跟王化贞打配合。
可王化贞是好的吗?四爷知道桐桐大概不记得此人,此人后来背叛了东林党,投靠了魏忠贤。
现在当然不会了,因为没有了魏忠贤,朝廷又暂时离不得东林党,他自然会对东林党忠心耿耿。
所以,明知道王化贞此人品行不行,但现在这么说,人家不认!党锢这个东西,就代表了人家彼此亲近。
四爷说王化贞如何如何,这叫以疏间亲。
他们不会真觉得王化贞有问题,反而觉得四爷又要打压东林党了,被打压的很敏感的这伙子人瞬间就会警惕起来。
这才是真正难办的地方。
林雨桐就问道:叶向高怎么说?一夜没说话!叶向高估计也很麻爪!事起突然,他暂时无法判断。
四爷闭了闭眼睛,这样,暂时以左迁之案为切入点,清查兵部官员为由缓一缓。
而后,找个晚上,单请叶向高私下谈谈……也只能如此了!四爷再次出去,大臣们还在,他摆手,面色也和缓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出于公心,想着两人不和,在紧要关头,别管为什么的,先调离一个再说。
于是,又举荐了袁应泰!此人我知道,留着他朕是有大用的!他曾因河内大旱,六年内布衣素食,用于饮水修渠,自此,济源、河内、河阳、温县等数千顷的民田得以灌溉。
此等功勋,朕都在心里放着呢。
左光斗诸位知道,他于水利上颇有建树。
此二人,一南一北,是朕准备的良才干将。
诸位呀,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是恰当的。
安民比治边更为紧要,诸位以为呢?这话一出,无人再反驳。
都先告退出去了!一出去,好几人都回头看向乾清宫。
这样的话若是昨晚就说了,他们还会争论一晚吗?不会!可皇上张嘴就能说的事,为何不说呢?因为皇上在探东林党的态度!这次好几个人心里都有点慌了,因为这个帝王的城府好似有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