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明月清风(105)

2025-04-03 17:35:34

这件事冲击挺大的, 但人还在宫门口跪着呢!四爷叫王成去传口谕,……不论是何身份,皆为我大明子民。

回去等信儿吧, 不日朝廷就会有告示下来。

暂时先把人劝回去了, 但事真得处理。

可这事有多严重呢,反正调查来的东西, 成功的激怒了桐桐。

若只是两情相悦, 取向不同,那咱管不着,那是人家的自由!不管是哪一种组合, 只要双方乐意, 没问题,朝廷没闲到那个份上。

可这里面有个大问题, 便是很多人是被迫的!他们从七八岁、十二三岁,就被卖到那地方或是达官贵人家。

他们以取乐他人谋生!在还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被跟货物一般的卖来卖去!一个孩子而已,男孩子成熟又相对晚一些。

那么大的孩子, 有什么取向不取向?不过是不得不那么过而已!那些南风馆,垂髫童子的价格最贵。

垂髫是多大年纪?三四岁到七八岁!女孩到七岁, 男孩到八岁。

也就是说,价格最贵的是那些八岁以下的男孩子。

最大不过八岁!而八岁——也不过是一孩子而已!看到这里,她愤然而起,抬脚踹倒了小几。

里里外外哗啦啦跪了一片, 吓的人抬头去看,却见皇后站在那里胸口起伏不平, 眼泪却大滴大滴的掉下来。

她双手紧握,手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 狠狠的攥着,这是极力的压制着愤怒。

陈恩膝行过去,抓着林雨桐的手,娘娘……您松开,伤到您自己了……手掌松开,便是指甲不长,手心也已有了血迹。

林雨桐站着没动,说陈开,召宋先生,高将军,张、李二将。

是!陈开起身就往出跑,皇后这样的神态还是第一次见到,她觉得这大概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王成出来的时候碰见陈开急匆匆的,拦住问了一声,陈开不敢细说,只道:娘娘哭了……发了大脾气!就这么两句,说完,又跑了。

王成不敢耽搁,进去就又给四爷换了热茶。

四爷正跟军机大臣说话,一见换茶就起身,只作更衣去了。

王成跟过去低声把事说了,四爷一边净手一边问说,刚才谁见了你们娘娘了?仇统领打发人进宫了。

仇六经?必是南风馆的事有结果了!这个结果怕是超出了她的预想。

能叫她如此,怕是事情严重到了也超出了自己的预想。

皇上,陈开出宫去了,我怕娘娘她冲动……上次的事还有人诟病呢,若是这次再出什么事,只怕弹劾娘娘的折子会更多。

没事!不用管!杀手出身的人,越愤怒便会越冷静越冷酷!冲动?冲动不了!四爷忙他的去了,真没管。

林雨桐召见了宋康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这四个人再一次踏入了皇宫,见到了一脸冷凝的皇后。

免礼!坐!林雨桐指了指下首的位置,脸上一丝笑意也没有。

出事了!张献忠和李自成也不敢跟皇后开玩笑的说话了,十分规矩的落座。

高迎祥忙道:娘娘,有什么难处,您只管吩咐!上刀山下油锅,臣等毫不含糊。

林雨桐嘴角挤出三分笑意来,看向几人,把事情说了,……我从不知道,这事已经糜烂若此!想那些孩子,大多是苦出身。

谁家的儿子不是宝贝,谁家有法子能把孩子舍出去!有多少父母卖孩子的时候只是想着给孩子找一碗饭吃,他们定然不知道,那长的好的孩子是掉到火坑里了!不想别的,只想想谁家没有后辈子侄,七八岁大的孩子,懂什么?落到那样的境地,只笨想想,那些孩子怕不怕?宋先生这才恍然,原来是为了这个。

这个娘娘不知道,但是他们哪里会不知道?其实不光是小馆里是如此,很多达官显贵之家,也养着这样的童子呢!而且不在少数!很多读书人的书童,就兼具这个功能!那些书童大的也就十二三岁,小的也就七八岁的样儿。

更有些小些的,有四五岁的孩子,长的玉雪可爱,粉团子一般。

宋先生跟高迎祥对视了一眼之后,还是大着胆子把事情给说了,……娘娘,这事北方少,男方更多些。

这风气便是南地官员带到京城的,臣等走南闯北,有所耳闻。

初一听这事的时候,也是颇为诧异!可众人都不以为意,臣等便也不好表现出来。

林雨桐的手端着茶杯又不由的攥紧了。

良久之后她才道:我们得承认,人和人不一定一样。

是有那么一些人,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喜好。

如果是这样,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他能找到跟他相契的人,咱们管不着,谁也管不着。

但若是这么大比例的这种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很多人在从众,在猎奇!这便不是个好现象。

想要根治这个毒腐一般的现象,要么贴着膏药,一点一点的拔毒,要么直接砍了!这又不是什么好玩意,砍了才可能长出新的肌肉来。

一点一点去拔……一,越拖越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害。

二,我没这个耐心了。

一日不拔掉,我一日不得安寝。

那便砍了便是!要动,得上上下下一起动……这一日,皇后留这四人在宫里整整两个时辰,说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

好似就请进去,联络了一下感情,出去之后一切风平浪静。

可紧跟着,参政院有点蒙圈,他们收到了军机处转呈的折子,折子是各地军垦送上来的,不入参政院,他们归军机。

这玩意跟他们其实是两条平行线的!怎么会转给他们呢?一看这下,是各地各省军垦发来的,里面夹杂几句话,被圈出来,说的是有丢失孩童的事。

把人看的莫名其妙:说实话,哪里不丢孩子?哪一年没有丢孩子的?转给我们干什么?参政院也不能不搭理,他们的做法是:第一,我把这折子统计一下,统计好了之后,以参政院的名义给内阁上个折子,内阁要是下个告示,或是派专人去处理也行呀!第二,因为事情发生在军垦,那这事肯定跟当地的衙门有关系!便是内阁参与,可具体怎么查,还得当地的衙门来。

所以,咱以参政院的名义敦促各地,抓紧查明此事!第三,单给刑部吏部和御史台发一个协查函,也请他们督促各地衙门,一定得认真对待此事。

毕竟吧,军机的折子,这玩意不能等闲视之。

说实话,这个处置恰当吗?恰当!态度认真吗?没毛病!事情就得这么处理!参政院找内阁,内阁也认真对待了!他们的意思是,得找律院。

别的地方能修改,但这个对于拐卖人口,尤其是孩童和妇人的,不能姑息,意思是这一块的律法不用改了。

但是这个建议到了律院,这一块跟妇人孩童相关的律法,归了耿淑明总领。

他驳了内阁的建议,意思是还是要改,但得改的更重一些。

大明律规定的是掠卖人口,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

掠卖人口给他人做妻妾,这个也得杖刑一百,但得坐牢三年。

若是被掠卖的人本就是奴仆,那么掠卖者减刑一等。

耿淑明坚决认为这种罪责太轻了,应该是主犯一律斩立决,从犯一律绞立决。

而且,他支持:买卖同罪!回复再送回来,朱国祚都不知道该所什么了!这斩立决和绞立决唯一的差别就是死的方式不一样。

斩是要掉脑袋的,而绞……能留个全尸!这就是唯一给的仁慈!而且,皇上把刑罚只分为禁和杀!其他的都取消了,你现在为了个贩卖人口,要保留一个绞刑?怎么想的?怎么这么爱特立独行呢!还有这个买卖同罪,我的天呀!先压压,这个得私下沟通一下,这个人跟皇上是连襟,处理的时候还是得慎重。

内阁的处理也是合理的,他们把控的是大方向。

知道刑部吏部和御史台都跟着动了,督促具体案子的侦办了,那他们就从律法上着手,考虑更长远的事。

没毛病!而刑部也真派人了,连同御史一起,下去督察案子!吏部给各衙门发了通告,这件事要是办不好,要怎么怎么处置官员等等。

这就可以了吧!然后参政院就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军机。

真的!我们这处理办法,你要再挑毛病,就是你不讲理。

然后军机真就不讲理了!直接打发人找到参政院,桌子拍的啪啪啪的,人家表示,我们不信任你们!我们把孩子丢了,没找衙门吗?衙门的态度若是不敷衍,若是查之有效,又怎么会上折子专为此事!这不是不讲理吗?这事只能尽力!可人家也说了:你说你们尽力了?怎么尽力的?只说人被卖往别处了,你们无权查证就完了!从这个府推到那个府,什么时候是个头!相互推诿是你们的长项,少拿出来糊弄我们。

这不是要把人气死吗?纯属不讲道理!事实上,最难破获的就是拐卖案子!把朱国祚气的,直接来了一句:那怎么办呀?你们去查?我们查就我们查!然后人家扭身就走!紧跟着军机给新军下令,巡查各地军垦,即刻出发!令下了,内阁气炸了:哪有这么办事的!可人家也没说干扰地方事务,就是去巡查军垦去了,这是人家的权利。

于是,官司打到四爷的跟前。

内阁说军机滥用职权,军机说内阁遇事推诿。

内阁指着军机各种的口吐莲花,军机被骂急了以掀了桌子砸了内阁的脚面给结局。

两边吵吵他们的,四爷给耳朵里塞了棉花,折子都得有人批的!他还得叮嘱周宝:砸的桌椅给道爷送去,叫帮着修修。

朱由校看着天天被送来的摇摇晃晃的桌椅都是懵的:这都是御书房的!是的!在御书房给砸了?是的!朱由校便不问了,只觉得退了是对的!大明这皇帝啊,其实是个危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