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梦里清欢(62)

2025-04-03 17:35:22

这是正经事, 得上折子的。

这个不能贪功,番薯这些东西在民间广有种植,肯定跟官员的推广分不开关系。

如今种植是个情况, 产量几何, 都得如实的告知皇上。

他主要是说这个狼桃,虽不见得填饱肚子, 但丰富的口感, 叫百姓餐桌上多一样吃食也是好的。

你试吃了?是!府里都吃了,也叫太医瞧了,无碍。

康熙自己都笑:那东西当花种的时间都不短了, 怎么想着去吃它?因为福晋嘴馋!但这个话不能说, 只道:别人都是红了放在屋里当摆设的,可福晋把这个当花种, 种在了园子里,种的太密了,撅了又可惜,干脆都给挪到花盆里了, 好些盆呢,结果结了好些, 在园子里放着呢。

一红一片,鸟儿啄的厉害,想着该是没毒的。

您也知道,儿臣的福晋钻医药钻的紧, 她拿这东西想着是否能当药用,就跟早前的辣椒似得……她不认为有毒, 便吃了。

吃了又叫了太医给瞧了,没什么不好。

府里人都吃了, 也没别的不好,味道还挺招人喜欢的。

但到底没长时间试吃,儿臣不敢拿到宫里来……这倒也罢了!儿臣以为,这舶来之物,也不全是坏的。

只要引进来能生根发芽长起来,于咱们是有益处的。

回头着理藩院留意,若有种籽都可想法子弄回来些试种看看。

这正是自己想说的!既然皇上有旨意了,他就说起了别的:另外,儿子还询问了各地回京述职的官员,像是苞米二十多省已有小规模种植,如今儿子实验两年,产量确实较为可观,也确实能作为主粮……儿子以为,此种作物也可作为税粮征收一部分……说着,就重新拿出几张纸,递给李德全,这是儿子试吃过的苞米食谱,虽不如米面,但也比之其他杂粮作物好的多……李德全接了过去呈给皇上,皇上扫了两眼就吩咐李德全,今儿叫御膳房照着这个做了呈上来吧。

事办完了,那就能起身告退了。

康熙点点头,看着老六出去,又扫了折子一眼,这才靠在椅背上,思量自己这几个儿子,别的先不说,老四和老六是难得王佐之才。

叫干什么就踏踏实实的干好,不讨巧的要功劳,也不抱怨苦累。

有功劳该赏赐吗?该!但现在不能赏,有什么功劳他这个皇阿玛心里都有一本帐呢。

老大这个先不提,太子更不能提。

老三这个糊涂蛋,他是不想提。

老五的性子除了跟他福晋有棱角跟其他人那是不见棱角的,老七……不找他,他也不凑过来。

剩下个老四、老六、老八。

老九这个混蛋犊子不当人子。

老十挂在老九身上就扯不下来,跟一个人似得。

这么想了想,把老七又想起来了。

不巧下面又禀报说阿兰泰病的重了,可能要不行了。

李德全一禀报,康熙瞬间心情就不好了。

这位是老臣了,本朝凡大事无不有他的影子,朕得去瞧瞧……但出宫麻烦,先叫直郡王代朕去看望……直郡王得了旨意马上就去,可去的时候人已经弥留了,不等他走,就咽气了。

皇上心里不好过,停朝一日……李德全愣了一下,才马上应了。

为大朝辍朝,这是本朝第一例。

直郡王和七贝勒替朕去祭奠……李德全叹气,皇上把哪个阿哥都要兼顾到的,就怕忘了哪个,再叫人把阿哥爷给轻践了。

这不,一入十月,要去巡视永定河工程了,皇上又特别叮嘱,叫老大、老四、老六……还有十三随扈,巡查河工。

怕十三爷没有亲娘照管吧!李德全应了一声出去了,想起皇上的用心,他都忍不住鼻子发酸。

以后可千万别闹起来,若不然,皇上得伤心了。

这都冬天了,出去能舒服吗?桐桐给带大衣裳,皇上怎么这次带上爷了呢?巡视河工,这河工跟农灌向来脱不开关系的。

这边嘴上跟福晋应着话,那边盯着地图瞧,这永定河是去年皇阿玛才给改的名字,早些念,这河在这么大一片区域里来回的摆动……水患严重……又靠着京城,不好好治理怎么行?去年疏浚了,但这还不行呀!我之前看了他们定的方略,若是按照他们的方略来,这永定河修这么一次,最多可稳定四五十年。

可这四五十年之后呢,水患依旧挡不住……最怕的就是改道,动不动就改道,大面积的摆动,治理起来就很麻烦,这里牵扯到要迁移百姓的事,更得慎重。

别叫人家好容易扎根了,又得迁,没这么办事的。

桐桐就说:修好了就得维护,水利归地方官府管。

地方官员调动频繁,要是不出事,谁也不愿意多一事。

三五年五六年,雨水多了,想起来了修一下,这当然不行了!这是个长年累月,需要不停的管理加固的事情。

是啊!这不是就是弊端了吗?要么叫专人管,可这大清国水系都要这么管,得多少官员,需多少民工,每年需要耗费多少?朝廷支付不起。

那要么就叫官员每年竣修,可如此以来,地方赋税都从这些工程里漏走了,贪腐滋生更有温床。

哪个工程里没有猫腻呢?朝廷管的过来吗?他收了图纸,若有所思,这一茬先摁下不提。

抬手把满屋子溜达的弘显拎过来,才要逗孩子说话,赵其山来就禀报说:四贝勒府里来报喜了,咱们家有四阿哥了。

李氏生了个儿子!是四福晋亲自给抱来的,她欢欢喜喜的,一点勉强的意思都没有,把小四送来,要接弘昀回去。

弘昀养成了一只肥崽子,四福晋喜气盈盈的,每个孩子都养好养成,府里就是稳当的,说起李氏生的小四,给我愁的,心说再不生就要想法子了。

可算是在我家爷走之前生了!迟了半个多月,给人吓的呀!桐桐给孩子检查了一遍:没事,好着呢,壮实的很,好养活。

明年天一暖和就能带回去了。

四福晋就放心了,洗三还在你这边过,明儿我们家爷一走,我就过来。

行啊!于是,男人跟着皇上去巡河了,妯娌俩在这边忙着呢。

弘晖口齿清晰的很,见了面就叫娘,然后直接爬到她腿上坐了,弘显笑着喊哥哥,弘晖又拉他上来。

两人都挤在她怀里,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玩的可好呢。

桐桐摸了摸俩孩子的脑袋,转脸又跟抱着弘昀的四福晋商量酒席的事。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了,四福晋才道:前儿我进宫了一趟,去瞧瞧娘娘,听屏嬷嬷说了一句,皇上好似要给五公主赐婚。

这个五公主就是行九排五,自家亲小姑子。

没一点消息露出来呀!赐婚蒙古吗?四福晋低声道:听那意思是太后不舍,想留京里。

提了佟家的后辈……佟家?太后才不会提佟家,还不够闹心的呢!只怕是皇上的意思。

这个佟家,属于有来往的人家,桐桐在心里算了一遍,年纪相合的,也就佟相的长孙了。

是!佟国维精明的很,但其实儿子里特别精明强干的还真没有,他的长子叶克书如今任銮仪使。

就是管皇上出行排场那一摊子事的人,里面都一水的权贵子弟。

叶克书的儿子叫舜安颜的,跟九儿年纪相仿。

把德妃的闺女嫁到佟家?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桐桐就问说:叫人打听那舜安颜了吗?打听了,家家的孩子都那样,没比谁出色到哪里,也没比谁差到哪里。

就是权贵人家子弟该有的样子。

四福晋话是这么说的,但语气里明显带着几分不喜欢。

桐桐就问说:屏嬷嬷露这话,怕是叫咱们打听细些。

嗯!就是这个意思,细细打听了,今年十七了。

本早该说亲的,不过是遇上了他外祖家有丧事,一个接着一个的,这事就搁置了。

紧跟着敏妃娘娘这不是就没了吗?婚事就没再提,但是院子里开了脸的丫头也有三四个了。

你说这事……可怎么办?桐桐就叹气,抚蒙是不好,但留京城呢,其实哪个权贵子弟都一样。

要是想得开呢,就想着好歹住在公主府里,不乐意见就不见!得空了接我这边,或是接你那边住着……这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公主开府之后,万事都有规矩,哪里能说住哪住哪。

是啊!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巡视河工没多少日子,等回来之后商量一下再说。

果然,有半个月,人回来了,桐桐一边给自家爷搓背,一边说这个事:这婚事是左也不对,右也不是,吓的我都不敢生闺女了。

她家爷皱眉,指婚佟家?是!娘娘叫打听,那必然是七八分的准了的。

这事……变不了。

她家爷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只怕下来皇上多有倚重佟国维的地方。

桐桐一下子明白,用佟家制衡索额图?这个样子吗?除了太子的原因之外,皇上对索额图是不是优容的过了。

是!可这也正是叫人心里难过的地方!皇上只怕心里也不好受呢。

索额图是谁,他是配合皇上一起智擒了鳌拜的人!那时候皇上才多大,大半辈子了,索额图助皇上擒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这是什么样的情分。

几十年了,君臣相伴真是生死存亡里走了几个来回,可谁想到,走到如今,会成了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