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如何去审?大理寺卿侯善业乃是第一批投靠武后之人, 仅在李义府之后。
李义府是武后还是昭仪的时候就已然投奔了,侯善业只比此人稍微晚了一些而已。
也因为如此,他数年之间, 一路被提拔至大理寺卿这个位子。
这事, 怎么说呢?这种事怎么审理?只眼前这个投案的人说,这可没法定案。
你说安定公主活着?一个闹不好就是混淆皇室血脉。
这要是一般人家, 认孩子回去, 那孩子的父母还得能说出孩子的特征呢。
如今,空口白话的,就多出一公主呀?你敢说我不敢判呀!偷盗了金棺, 我不否认。
但你拿什么证明, 孩子是活着的呢?他马上叫此人闭嘴,单独关押起来, 此事事关重大,本官得禀明圣人和皇后才算可审理。
林有信心说,这跟那人交代的是一样的,他倒是不慌, 不住的点头,小人所言句句属实, 若有半句假话,叫小人不得好死。
侯善业面色稍缓,对此人挤出两分笑意了,而后直接往宫里去。
李治正在椒房暖阁之中, 青铜的兽嘴里吐出若有似无的烟气,带着若有若无的药味。
边上坐着的是太子李弘, 也还是少年模样,正低声跟李治说话:……儿听闻父皇又大赦天下之意……嗯!册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当然要大赦天下。
这里面的道理,却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他就笑问太子,我儿可是有要特赦之人?李弘摇头,儿子不是有特赦之人,而是又特不能赦之人,还请父皇将此人列为永不赦免之罪人。
哦?此人是谁呀?正是李义府!李弘说着,就带着几分气愤之意:儿从不知此人这般的胆大妄为。
李治皱了皱眉头,李义府……这都哪一年的事了?他轻轻的拍打着额头,半眯着眼睛说此人,出身寒微,乃是贞观十七年,为父被册立为东宫之后,在东宫中担任过太子舍人……之后得罪了国舅长孙,被贬为壁州司马……那你可知,他又是怎么爬上来的?知道!李弘低声道,他是上折子赞成父皇册封母妃才得以晋升的,可是……李治摆手,正要说话,便听得外面脚步匆匆,来人禀报,圣人,大理寺卿有急事候见。
宣——李弘扶着父亲坐起来,低声道,这个侯善业,一样是逢迎之辈。
这孩子!李治才要说话,想想周围的耳朵太多,到底只笑了笑,夸道,我儿为储君,当的起一个‘正’字!如此甚好!上梁不正下梁才歪的,而君正臣自然不斜。
宏儿如此,为父心甚慰。
李弘谢恩,起身就要告退。
李治摆手,走吧,一起去听听……听听大理寺又有什么事。
父子里回到东内,侯善业已经等着了。
李弘扶了李治坐过去,侯善业赶紧见礼,不等问就一五一十的说了:……此事臣要问案,圣上和皇后乃至当时宫中伺候之人,办理丧仪的人员,都在被问之列……臣斗胆来问,当年是安定公主是否真的薨逝了。
李治没言语,自然是没了气息了,这才安葬了的。
好端端的,前脚才说朕子女宫大盛,转脸安定就活了?他眼睛微微眯了眯,是皇后按时侯善业做的?不会!这没有丝毫意思!他交代内监,去请皇后来一趟……宣太医院院正即可前来见驾……皇后来的当然更快些,李弘见礼,扶了母后坐下。
李治指了指侯善业,再为皇后说一遍。
是!侯善业就把话又说了一遍,又问,敢问娘娘,确定安定公主当年确实是薨逝了吗?安定是发热,一直不见好……药也喂不进去,乳也进的极少……哄睡了也叫不醒,是太医方秉文给瞧的……薨逝……自然也是太医说的……本宫是母亲,心都疼烂的,看也不看去看,就怕舍不得……说着,眼圈就红了,便是圣人,也不忍去看呐。
她说着,言辞里带着几分哽咽,这一哭,李治就觉得心里好生难受!不由的想起那个肉嘟嘟的孩子。
试想一下,那么大正是惹人疼的孩子……身为父母,可敢去看?他叹了一声,抬手拍了皇后的手,有拉起来攥着。
外面禀报太医院院正来了,李治关心的是,哪种病症,会被判为已经死亡?什么意思?侯善业又说了一遍,这可把院正吓的不轻,……方太医已于两年前病逝了……当时的情况,臣不得而知!但是圣人问哪种病可被误判为已然死亡……这个倒是真的有!《史记》中,虢国太子假死,险些被葬。
是扁鹊过小国,言称虢国太子为‘尸蹶’,为假死之相。
只是病了,而非死了。
是了!是了!《史记》之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李治忙问:那就是说……是真有可能是当时误诊了?若那位是真公主,那便真是误诊了。
李治叹气,看皇后,这事得着人去查。
听您的,打发可靠之人去!李治叹气,那就叫侯善业去办吧。
武后就道,案子必是有许多曲折离奇之处,这是他的本分。
但比起这曲折的案子,离奇的过程,臣妾更想尽快的知道,那孩子到底是不是咱们的公主……真伪如何辨,再打发一拨人去吧!说这就看了太子一眼,不若叫宏儿去查问查问……若是真的,这自是千好万好……若不是,不若赏那姑娘些钱财,叫她过活去吧!别的人该治罪治罪。
李治拉着武后的手没松开,依你!说着看宏儿,你这个妹妹只比你小不到两岁,你对她该是无甚记忆的!这事你去办,查仔细些……李弘就道:陪葬之物,必是入档的,这个好调。
只是大妹妹身上,可还有别的胎记或是其他……她的乳母还伺候过她的宫娥呢?有名册你只管去调人。
只是这些年,我怕看见她们伤心,到底是安排到哪里去了,我也没过问过……少不得你费心些去找……至于你大妹妹身上的胎记……她看李治,我记得后脑靠近左耳的一边,有一片指甲盖大小的殷红的胎记……不过这也做不得准的!我记得宏儿的左臂膀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青色胎记,可长着长着,就长散了……如今可不知道还在不在……李弘点头,在的,不仔细瞧瞧不出来。
那你瞧仔细些,长大了,很多胎记都有些变形……武后说着,又马上想起,你父皇比母后细心,当年你父皇发现你大妹妹双手的小拇指看着跟正常的一样,可其实她的是两截……什么意思?李弘伸出手,咱们是两个关节三截指肚,大妹妹的只能看见一个关节的痕迹,只两个指肚?对!猛的一看没有不同,我都没发现,是你父皇抓着你大妹妹的手玩耍,这才发现的。
李治点点头,这样的特征,不好找冒充者。
年龄合适,身份合适,这种只他们夫妻知道的特征,连乳娘都不曾告诉,他们从哪找这么个孩子去!李弘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得先去见见人。
如果这些特征都对,把就八九不离十,是对的!若是特征不对,也不能一概否了,还得更细致的查,毕竟孩子长着长着,有了什么变化也未必……趁着消息还没传开,李弘带着大内禁卫,直奔南山。
快马轻骑,不到两个时辰,人已经在山脚下了。
林雨桐正拿着四爷叫秋实送的信瞧,这才知道林有信去了大理寺。
这个蠢货,被人给一把推到沟里去了。
此刻,只怕宫里已经着人查问了。
看似不合理,可只要先知道结果,再往这个结果上去找合理的解释,是可以找到的!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都有这种假死的案例。
如此推的话,其实是合理的。
信看了,她打发秋实先回去。
还想着,宫里便是来人,怎么着也得等明天吧!却不想下半晌,她正跟着师父炮制蒲草根,童子急匆匆的跑进来,来人了——来人了——可多的人——孙道长就往出迎,正好看见站在门外的禁卫,这是正要通报呢。
而一个少年站在台阶下,并没有直闯。
殿下!张道长见礼,李弘颔首,仙长,冒昧打扰了。
不敢!张道长将人往里面请,一进院子,李弘就愣住了。
他看见站在院子里的少女了!她一身青色的圆领袍子,袖子上还沾着干草。
戴着幞头,特别凸显面部轮廓。
不加修饰的面容就那么映入眼帘,瞧着好生面熟。
是的!长的像母后。
但又跟母后不同。
少女面色温和,不惊不惧,浑身上下看不出一点脂粉之气。
第一眼看过去,他心里先认了三分。
孙道长给桐桐使眼色,三娘,这是太子殿下。
这个温润如玉一般的少年是李弘?林雨桐见礼,李弘一把拦住了,还顺势抓了林雨桐的手,失礼了。
看关节吗?这关节是胎儿发育的时候有些问题,看起来是两个指节,其实是手掌端的那个指节发育的略微小一些而已,不影响手指的美观,也不影响使用,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拉着手看,手能知道?这种的在现代不算是少见的。
但以如今的情况,注意这个真不多。
而后李弘真就看见了一样修长的手指,只是看起来只有两节。
两个手都一样,都是如此的。
他指了指林雨桐头上的幞头,能摘下来吗?可以!摘了下来,还是一头短发,这更便于看清左边靠近左耳的后脑部位,确实是有一块颜色淡淡形状不规则的红胎记。
他心里基本认定,这真就是死而复生的安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