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了, 悲痛会有的!丧事办完,慢慢的,那点悲痛也会淡去。
偶尔想起, 想起的也是老太太的好。
论起跟老太太亲近, 育莲和育蓉应该更甚一些。
原身属于敏感不爱跟人交流的人,育材的成长几乎都在父母身边, 没有跟老太太回乡下生活过。
到了金明明金锏这么大的孩子身上, 那就更不可能有多大的感情了。
就像是金明明,一年就假期过去。
老太太肯定对孩子们都很好,但是孩子小, 不是朝夕相处的人, 他们对感情的接纳度是有限的。
孩子就知道,没了一个亲人。
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不过, 林雨桐觉得老太太没了之后,是不是对林双朝有点影响呢?这几天几乎天天晚上,林双朝都会打个电话来。
这几天又在下面视察,但是住的地方有电话的, 他就又打了电话来。
林雨桐刚开始还以为他是找四爷说什么事呢,结果并不是, 单纯的就是打给自己的。
这是怎么了?接受不必了老太太的突然离世?可也已经步入老年的人丧母,何至于此?林雨桐接到电话,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好似林双朝也不用自己给起话头,他先开了他想说的话题, 都是说以前的事,……你们跟你奶奶在乡下, 现在想想,都没细细的问过你们……林雨桐就说, 大队上挺照顾的,我们过的其实挺好的!我奶奶农忙的时候忙着送个水,就这么一点事。
我们三个呀,拿的工分也不少。
女孩子的饭量又不大,吃是吃的饱的。
跟其他一些下乡去偏远地方的知青比,我们真的过的要好的多。
后来知道大多数知青过的日子之后,您看,就连我二姐都再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可见,当时我妈的安排是对的!四个子女,只能留一下。
育材最小,留在了身边,把我们安排回老家,在亲人的照顾下生活的很好。
只是我妈没料到育材的主意那么大,自己跑去当兵了。
没留下我在身边,这个事我从没怨怪过!育材的那时候小,就连他自己也不会知道他之后会去当兵。
若是都知道,我想,你们一定会把我留在身边的……林双朝就叹气,看床头放着一份报纸,是一份省内的日报。
这已经是半月前的报纸了,但他一直带着。
这报纸上有一则很小的报道:某知名女作家自杀了。
作家当真是个特别敏感的群体。
当看到这份报道的时候他吓坏了,一晚上一晚上的做噩梦。
尤其是想到小桐那些年写的那些东西,怎能不后怕?所以在电话里他就说:不管什么事情,你要告诉我。
四海对你好,这是最好的了!四海要是对你不好,爸爸有的是办法收拾他!好的!知道了。
挂了电话的时候,她都不知道林双朝现在这么敏感到底是为什么的。
四爷就叹气,这几天白天也开始给我打电话,每次都是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但总也打!说什么了?说私生活!说男人有钱就要洁身自好云云……林雨桐心里就咯噔一下,心里老不得劲了,老林这是心态有问题了呀!四爷也发愁,给家里打个电话,看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吴秀珍一肚子的话要往出倒:你爸……现在婆婆妈妈的,许是你大姐和二姐都在跟前,育材在部队日常训练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他倒是不常念叨了!可几乎是天天跟我念叨你。
这次下去视察的时候好好的跟我发脾气,说我是当妈的,平时没事了,得多跟你说说话……你说他讲不讲道理?不叫用公家电话费的是他,而今叫多给你打电话的还是他!这不是诚心找茬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偏心呢,只偏心城里的女儿,瞧不上在乡下的!说着,她自己都笑,可天地良心,这些年,家里吃的用的,多是你孝敬的!谁不知道你爸有个大作家女儿,都出了文集了,版权一年拿好多钱,家里压根不缺钱用……那这问题可有点大。
吴秀珍说话声音都大了,不光是说我,还说你二姐,说你二姐一天天的只知道钻营,连亲妹妹都不关心。
你二姐被骂懵,都不知道为啥的。
问你爸说,她这种一个月挣百十来块的人,要怎么去关心富的流油的妹妹。
把你爸问的差点问恼了!林雨桐心里崩的紧紧的,这状态真的很不对。
她尽量不动声色的问,这么着多久了?吴秀珍就道,就这段时间吧!你奶奶没了,你爸有那么几天回来不爱说话。
可这紧跟着,话多的不得了。
以前是多好脾气的一个人呀,现在动辄就发火。
怕是你奶奶的事对他有些影响吧。
可听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人没了,做儿子的回来沉默,有些怅然,这是正常的。
在外面不能表现出来,独处或是在家里的时候,回归了家庭,想起了母亲,这是正常的反应。
可动辄发火,这就不对了。
也不是工作的问题,那你说这是什么问题呢?林雨桐挂了电话,又给育蓉打电话。
育蓉一拿电话就抱怨,爸现在可怪了,三句话不离你。
我们还想着是老太太没了,家里冷清了,怕是爸心里不得劲。
所以我跟大姐这段时间都是换着回家的。
只要他不下去视察,只要他回家,不是我在家,就是大姐在家。
结果呢?老提起你。
要不是身体定期检查,我都怀疑爸是哪里出问题了。
这怎么着了,有个孩子在就行了呗!犟得很,见不到谁,大概就想谁吧!要不,你周末跟四海带着孩子常回来……这话听着更瘆得慌。
四爷就皱眉,问桐桐:……不是身体的问题?林雨桐很笃定,我偷着给号脉,身体很好。
是长寿的脉象!那就是……心理出问题了?可到那个位子上的人,心理出问题的概率,跟麻绳穿进绣花针里的概率是一样的,感觉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林雨桐就一筹莫展。
这事怎么弄呢?四爷就说,要不然,过了年,提前去省城。
你跟孩子住过去!那边的厂子没建好,这边不能停的。
关键是四爷不想彻底停了这边,核心将来挪过去,但这里能做配件。
他是这么安排的。
有这个厂子在,周围的人还可找到活钱。
厂子的安排就很麻烦了。
四爷就说,这边迟早是要撒手的,我正好半撒手看看,找的人能不能担事。
也成吧!这事定了之后,四爷和桐桐就得跟金印和杨淑慧商量,意思是开年之后,孩子开学之前,彻底的搬去省城。
金印很愿意,真要是为了孩子好,就不该留着。
自己也不是很老,家里的一摊子自己看顾不了?再说,还有大民和三岭呢。
杨淑慧把孙子揽在怀里,孙女亲昵的趴在背上,她前摇后晃的,带着两孩子一起晃悠。
话说的很干脆,别当我们不乐意,我们可乐意了!那地方是一般人能进去的地方?小桐每天教孩子背书,那书里咋说的?孟母三迁……咱家金斗都会背的,昔孟母,择邻处……还有那谁千金买邻……那不都是书上的道理。
我是没念那么多书,可也知道,孩子是有样学样。
周围都是啥样的人,娃就学成了啥样的人……我跟你爸心里明白着呢。
四爷就说,虽然我们住那边,但咱自己得有房子。
等房子收拾好了,你跟我爸啥时候想去住,就过去住。
孩子们十天半月的总能见一回……行!咋都行。
林雨桐还叫表姑暂时在家,那边那么大的院子,总得有人收拾。
回头都搬过去,我要是想回来,随时就能回来……交代了很多,外面的事四爷安排。
但是在过完年之后,四爷和桐桐带着孩子,去省城定居了。
房间早就收拾好了,家里就只老两口带着育蓉家的小子。
一楼是林双朝和吴秀珍住一个房间,一个书房,老太太的房间收拾出来,叫育蓉家的小子住了。
二楼彻底就空下来了,给育才留了一个房间,四爷和桐桐占了二楼的主卧,两个孩子一人一个房间。
二楼朝上还有一个阁楼。
阁楼分了两个小小的房间,以前作为杂物房的。
现在杂物也清理了,一个是保姆住的,一个是留的客房。
四爷和桐桐先看主卧,主卧特别大,是个套间,有独立的阳台,放着书架书案。
有个小内室,给桐桐布置成书房了。
说实话,布置的很好。
吴秀珍就笑,你爸亲自给安排的。
我真是觉得,你爸大概真是老了……林雨桐心里忐忑的呀,就怕老林是心理上出了问题了。
许是知道她住回来了,老林今儿回来的特别早,下班时间刚过就回来了。
回来笑声朗朗,看见金明明和金锏在院子里玩就背着一个抱着一个回来了。
是的!老林可放心了,觉得住过来,能随时开导!省的不定为啥的又想不开了。
而林雨桐呢,在饭后去给老林送茶的时候,偶尔在老林的书架上瞥见了《三毛文集》。
老林怎么有时间看这个了?抬脚才要走,她突然愣住了,好似前不久吧,三毛自杀了。
三毛是个女作家,自己也是。
原身是个文学青年,她留下的文字很压抑。
所以,老林所有的焦躁不是因为旁的,只是担心自己这个搞文学的女儿太敏感,走了歧路。
她站住脚,看老林,爸!嗯?林雨桐就笑,我在写历史小说。
哦?我最近一直在读史,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里趟一次,就觉得心胸从没有过的开阔……老林眼圈红了,而后应了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