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返京当前手足恩仇

2025-03-25 12:46:24

这两天赵护卫都没有出现。

李心容耳边再没人像个日晷提醒她,只是她知道,不是他不在,而是离的有些远,自己在他眼里,恐怕就是朵毒花。

等到了第十五日,他还是会出现。

她掐算了下日子,四天,还剩四天可以留在这。

到了东郊宅子,瞧着大门前扫的干干净净,敲了门,便有个姑娘开了门,李心容笑道,这么大的宅子,你一个人倒收拾得来。

梅落怔松片刻:李三……姑娘?李心容笑了笑:我是他的姐姐。

梅落点点头,迎她进来。

难怪来了几回青楼对姑娘都不斜视半分,原来本身就是个美丽女子,她还以为这李三爷有暗病来着。

李悠扬呢?李爷在楼上午歇。

他病可好了些?好了许多。

一问一答,半个字也不多说,李心容笑笑,与其说她嘴拙,倒不如说她有些凉薄。

随她去了正堂,喝了茶,问李悠扬近况,听着他肯吃药,也不乱跑了,稍稍放下心来。

过了半个时辰,梅落欠身:约摸醒了,奴婢先过去伺候。

去吧。

李心容一人走到前院,看着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笑了笑,手脚倒很利索。

她果真没有看错人,这样坚强的姑娘,才能救得了她那自暴自弃的弟弟。

过了一会,李悠扬过来,远远就唤了她一声三姐,李心容回身,瞧着他面色虽然依旧略显苍白,可是精神却好了些,笑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

李悠扬淡笑:三姐又来视察了。

李心容笑笑,唤他过来晒太阳。

说了一会别的话,李悠扬让梅落去外头买点果子,等她走了,才道:三姐是知道梅落的身份,所以才让她来伺候的吧。

这点她倒没否认,也根本无需否认:是。

李悠扬摇头笑笑:你自小就识人心……曾让她好好活的人自己却要死要活,身为男子,岂非很丢脸。

所以你算准了我会听她的话。

李心容笑道:这有什么不好?一个姑娘遭遇了那么多苦难都能为了一句话活下去,你有何心结解不开要如此?李悠扬叹气:就是不知有何心结。

从母亲被迫自尽以后,我便想着如何报仇。

可仇报完了,心里却并不舒服,甚至不知自己这般行尸走肉有何意义。

李心容盯着他,缓声:因为你的恨早就磨灭了,你恨的是我母亲,可你甚至还没来得及给她致命的打击,她就离世。

可对着二哥一家,你更多的却是手足情。

毕竟他们从不知情,也不曾害过你。

你所做的一切,都变得徒劳无功。

所以你才会帮安素,你认为她如今的模样都是你造成的,你要弥补,可是你不愿承认。

你的心结早就不是你母亲的死,而是李家后人的归属感。

既不承认,也不肯脱离。

李悠扬默了许久,在四月的太阳下站的久了,浑身都觉刺烫。

字字见血,将他心底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挖了出来。

再开口时,声音略有喑哑:三姐说话还是像带了刀,一刀一刀的剜,不留情面。

李心容又何尝想在他得病时说这些话,只是她在滨州没有多少时日了,下一次能出现在这,也是半年后。

半年的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那就让她残忍一次,赌一回。

都是李家人,都是同一个父亲,谁又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李悠扬长叹一气:三姐的意思,是要我登门道歉,求二哥二嫂原谅,再和和气气的做一家人?你不愿。

是,我不愿。

那当面说说可好?把话都摊开了。

三姐并不求你们能重归于好,但是却不想你们继续结仇。

李悠扬拧眉:我再想想……李心容半句也没退让:你要想到何时?想了两年多了,还没想够么?而且你别忘了,骆言和安素为什么受到阻拦?李悠扬这回倒是轻笑一声:那家伙跟了我这么多年,连这种事都摆不平,还指望我么?李家人摆明不接受他,他就不会把安素拐跑么?他如今这么拼命去跑商,难道还打算用钱去打通他们?那得花费多少时日?不如带着姑娘直接跑。

李心容说道:你只想着让骆言努力,可你曾想过安素的性子?她是那种会丢下全部人跑的姑娘?李悠扬顿了顿,眉头拧的更重:三姐是铁了心来当说客的。

李心容见他如此,倒是笑了笑:对。

李悠扬拿她没办法,看着挺漂亮的人,却是一肚子的痞气。

去吧,反正他们又不会把你吃了。

而且,我好像无意中把你买宅子然后便宜转让给他们的事说漏了……李悠扬差点没跳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李心容笑笑:我有个不错的密探。

骆言那小子?这么怀疑自己的管家可不行。

李悠扬也懒得猜了,他最猜不透最想不透的就是这三姐,他是个男子这年纪不成亲已有许多同行问,那更别说他这个姐姐了。

只是她不说,自己也问不了。

被她这一绕,这才想起打发梅落出去是有事要和她提,说道:三姐,我想托你照顾梅落。

我?她在你身边待着不是挺好的么?李悠扬淡笑:我的病我自己知道,就算好好治,也不过活几年。

如今让她走她不走,那等过了两年,我死了,你把她领走吧。

李心容摇头,提步便走:我和梅落明显不是合得来的,你另寻他人吧。

要是不放心,那就多活几年。

李悠扬哭笑不得,当真拿她没办法。

李心容迈步出去,一眼就瞧见梅落在外头,她笑了笑:回来啦。

梅落微点了头,李悠扬瞧见她,也不知方才的话她听见了没。

只是自己的态度很明确,于她,不留。

因只有半月时日交接府衙事务,这几晚宋祁都回来的晚,饭也无暇回来吃。

安然便做了饭菜送去,初到府衙,还被人多盯了几眼,说是来寻宋祁,立刻有人反应过来,抿笑问道:可是宋通判的媳妇?安然笑笑点头:还劳烦大哥通报一声。

正和覃大人商议西城水利的宋祁听见安然来了,急忙出去,旁人都已在看,见她神色淡然,倒也没不自在,便和她到了后院,自己休憩的小屋里。

待她摆好饭菜,才道:下回不必送来,我尽量早些回去。

安然笑道:怎么?嫁了你便不许我四处走了呀。

宋祁见她说顽皮话,笑了笑:是,不愿让别人多瞧你。

两人相视笑笑,安然将菜摆到他面前:快吃吧,别凉了。

宋祁吃了几口,说道:等回了京城,便有人伺候你,再不用亲自下厨烧水,这些时日委屈你了。

安然默了默,淡笑:一点也不委屈,如果是让我给别人做饭菜,那确实是委屈的。

宋祁心中微动,也明了,自己是她的夫君,所以无论怎么伺候,她心中都不会有怨言,反而是开心的事。

吃过饭,就送她到府衙门口,门口的捕快见了,也嬉皮笑脸道:嫂子走好。

等她一走,众人便开起宋祁的玩笑来。

平日里他便有些严肃,今日不打趣打趣,那可就没机会了。

宋祁略觉尴尬,心里倒是高兴的。

夜里宋祁归家晚,安然已经梳洗好,灶上还烧着水,只等他回来洗身后就可以睡了。

宋祁洗净后,和安然说了会话,也确实是累了。

让安然先上床,自己去吹灭灯。

这里不如在那大宅子里常挂灯笼,巷子里也没光亮,屋里便是全黑的。

他习惯的抱着安然,身子软暖,十分舒服。

说了几句,两人便沉沉入睡。

骆言又抱着被安素丢回巷子的东西一脸怏怏不乐的回了东郊宅子,刚进去,梅落便道李爷找你。

他应了一声,把东西给梅落:有烧鸡和蜜饯和果子,还有一包大补的药材。

给了她,骆言就上楼去了,以往每次到了门口就能听见乐响,如今悄然无声,倒让他不习惯。

也不知道是谁那么大的能耐,能把李爷这头牛劝的回头是岸。

他身为管家是不是太失败了?腹诽着自己踏步进去,瞧见他在看书,更是惊诧,僵着脸道:李爷,你何时要立志做个满腹经纶的人了?想明年去参加科举么?李悠扬扬了唇角:你问问这世上有哪个管家像你这般毒舌的,我真该克扣你工钱。

骆言和他如出一辙,也痞的很,将放在一旁花生粒抛入嘴里:你每个月就给我一百两,还好意思这么使唤我。

李悠扬笑道:看来骆爷跑商赚了不少钱啊,连一百两都瞧不上了。

那看来……我不用助你一臂之力了。

骆言一顿:李爷指的是什么?李悠扬悠然道:给我一万两,再加五十锭金子,还要一个上好的南海观音玉像。

骆言差点没跳起来:你这是打劫吗?小爷不奉陪!李悠扬叹道:原来素素不值这个价。

骆言可不笨,当即想明白是他愿意出手牵线搭桥了,而且敢狮子大开口,恐怕也是有把握的,立刻说道:成交!李悠扬笑笑,不愧是他带大的,立刻就嗅出了这里头的意思:去置办些体面的东西,明日我们一起去。

骆言出去买东西时,忽然想,不会走到李家门口,就又被乱棍打出来了吧?翌日,马车刚进巷口,骆言便觉心跳的慌,这种被驱逐了多次的阴影实在要不得。

安素这日一如既往早起,可在后院没瞧见东西,在草地上找了好多遍也没看到。

难得的他不准时,蹲了好一会,才起身回房。

吃过早饭,又来瞧,仍是没看到。

默默地想,莫非……他生气了,再也不来了?刚想完,便有人跑了过来,她急忙起身,佯装拾手帕,顺势掸了掸。

安平小跑过来,说道:五姐姐,四叔和骆言来了。

安素愣了愣,安平又道:娘说……不让你去,让我看着你。

姨娘又添了一句,你要是敢出去,她就……就吊死在屋里。

安素微微苦笑,指了指自己,摇头。

她不会出去,就算姨娘不说这话,她也不会出去的。

只怕自己去了,就控制不住,到时候还不是惹的满屋子人神色有变。

沈氏在那日安然告诉自己这宅子是李悠扬从中帮了手的,才想明白为何这宅子会如此便宜,而且有商户愿意在那种风声当紧的时候卖给他们。

她便想着将缺的银子补上给他,即便她知道他并不缺,可是他们李家欠不起这个人情。

但却寻不到他的踪迹,如今正好出现,总算是可以如愿了。

可许久不曾露面,又带着骆言出现……宋嬷嬷奉了茶,沈氏端坐着主母位置,见李悠扬没有问他兄长去了何处,恐怕也是知道他外出去了。

那当真是一直在留意着二房的事吧。

因清妍有身孕,便没有出来。

李瑾轩怕母亲吃亏,立在一旁。

一屋子最不镇定的,便是周姨娘了,看着李悠扬简直是想剥了他的皮。

李悠扬镇定自若,时而还看看她,眼神对上,便能感觉得出她要把自己千刀万剐。

骆言在一旁可是暗暗叫苦,他自知今日来见不到安素,可到底是离的近了,现在见他们如此,顿觉有种捉急感。

周姨娘不懂为何沈氏要让他们进来,难道不是该打出去吗?一会柏树过来,依照沈氏吩咐拿来了她房里的小匣子,奉上给她。

沈氏开了盒,拿了一千银票出来,重如千斤,却不得不给,她不愿去欠这人情,这数目,也足够了。

宋嬷嬷,把银票还给李爷。

众人一愣,周姨娘急声:还?我们何时欠了他的钱?沈氏淡声:宋嬷嬷。

宋嬷嬷只好将钱交给他,李悠扬也不客气,收了下来:二嫂不称我李四爷,直称李爷,弟弟惶恐。

沈氏说道:这买宅子的钱已经还了你,不送。

李悠扬笑了笑:你还了我,我当然也要还你们东西。

说罢,骆言也递了一个信封过去,说道:这是大羽国随处可见诚商钱庄的银钱票,凭票兑换现银。

周姨娘你的钱,全都在这信封里,有一些盈利,是存进庄子的利钱。

周姨娘一听,立刻接过,开了信封看里头的银钱票,心中如起珠算,飞快算了一遍,果然是当年损失的钱,还多了足足七千两。

久未见过这么多钱,心中可如吹了一阵风,吹的全身都轻飘起来。

沈氏顿了顿:既然两不相欠,那就各自散了吧。

李悠扬说道:这数还没有算清。

沈氏蹙眉:你还要如何?李悠扬缓缓起身,面色竣冷,并不是朝着沈氏,也非向着李仲扬的位置,而是对着正中央跪下。

不但是沈氏,连骆言也没想到他会突然如此李爷……李悠扬声音沉稳,说道:虽然老太太愧对于我,但我身上流着的是李家人的血,爹爹也从不薄待我。

手足情深,我却将老太太的过错添算到二哥头上,是我之错。

说罢,叩了一记响头,又接声道:致手足不信,李家分崩,愧对列祖列宗,再错。

话落,又叩了一记。

地上无蒲团,叩的力道又重,两叩下去,额头已红了一大片。

只愿祖上和二哥二嫂原谅,即便不能再做亲人,也不再如仇人。

这一叩,是叩向沈氏的。

沈氏面色凝重,微微示意李瑾轩去扶他,李悠扬并不起身,说道:这些皆是我的过错,二嫂不必责怪骆言。

他自小就跟在我身边,但是品性与我不同。

当初安素的事,我愧疚至今。

骆言和安素情投意合,我这做主子的,为他求这亲事,还望二嫂答应。

骆言脑袋一嗡,气道:李爷你这是做什么?要我看不起你吗?你不是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李悠扬笑道:跪天跪地跪祖宗跪长辈,有何不可?骆言真想说如果这样,他宁可不娶,一世孤苦。

可是他又放不下安素,如果说了这话,恐怕会很混账吧。

想罢,和他一块跪下。

他跪的,是义气!是养育之恩。

沈氏顿了片刻,他的话语听来,并非虚情假意,而且李家如今这样,他也犯不着做戏。

如果不是为了安素和骆言的事,怕他也不会如此。

当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周姨娘的钱虽然失而复得,可是安素的事还没有完。

只是沈氏决定权在沈氏手里,她如果真的想李家上下和睦,说不定真会原谅李悠扬,然后把安素许给骆言。

自己又能说什么?横竖这事也不是她能做主的。

沈氏良久才道:尚清,扶你四叔起来。

众人听着称呼已变成四叔,心下也明白半分,这是原谅了吧?沈氏说道:你二哥外出,不知何时回来,这事我做不了主。

等你二哥回来再说吧。

李悠扬一顿,他这二嫂真是抛了一个好的绣花球,谁知道李仲扬什么时候回来?怕他长跪惹邻人闲话,又不好对磕了三个响头的他说个不字,嘴上好好称呼他,可实际却是缓兵之计。

沈氏不动声色,横竖二房的人都不欠他的,对于宅子的事她感激,可不能抹灭他对李家做过的事。

一码归一码,老太太对妾侍心中妒忌造的孽,与二房人何干。

若李仲扬是帮凶,她这做二嫂的,早就原谅李悠扬了。

李悠扬知晓再跪也是白费力气,起身说道:既然二嫂原谅弟弟了,弟弟日后也会好好弥补。

谢过二嫂。

沈氏也不怕他得了个便宜,淡声:安素的事不必再说,等二爷回来吧。

李悠扬点点头:那就有劳二嫂了。

随即带着骆言离去,满院的东西价值不菲,全堆在那,领着他出去,上了马车,骆言便道:做了一番无用功。

李悠扬谢倚车厢,笑道:谁说无用?二嫂也是个聪明人,她说的是原谅我了,但是安素的事她还得等二哥回来再议。

骆言板着脸道:等李二爷回来,约摸素素已经被沈氏早早许给别人了。

二嫂不是那种糊涂人。

李悠扬又问道,最近的一个节日是什么?端午。

好,记得提前准备好东西,过去和他们一块过端午。

骆言僵了僵嘴角:何解?已得原谅,自然就是稳固一下感情了。

骆言直想扶额,完全不知这样痞来的感情是否真有作用。

李悠扬说道: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想多一个敌人。

如今我不和他们为敌,他们便要笑了。

若是多了个朋友,何乐不为?骆言顿了顿,这才点点头:我明白了。

他们这前脚一走,趴在那偷听的安平就跑回去跟安素说了整个过程。

虽然是听嫡母的,可是她的心还是跟姐姐亲些。

安素听了后,向她道了谢,思绪复杂的看看窗外,不知明日,那里可会有人扔进些东西来,在纸条儿上唤她的名字。

周姨娘的钱全回来了,也没那个闲暇去气李悠扬,当晚去了沈氏房里,眉飞色舞的:姐姐,我们有钱了,赶紧去买大宅子,购置好东西,给少爷姑娘添下人吧。

沈氏淡笑:这些是你的钱,你收好。

周姨娘停了片刻,才道:当初我初嫁李家,那时还是宁姐姐当家。

我处处要比过她,穿戴吃喝全都用自己的。

后来得了娘亲的教诲,妾便是妾,愉悦不得,我才敛了这锋芒。

可如今……阿蕊是真心为了这个家,并无逾越之心。

而且如今郡主有了身孕,难不成就只有一个嬷嬷伺候?沈氏握了她的手,笑道:妹妹的心思我懂,只是如今我们是被贬谪滨州,如果仍如以往,传到朝廷那,还以为我们是来享福的,只会招惹祸害呀。

周姨娘当即明白,又轻声:那姐姐每日稍微拿些买肉吧,柏树那孩子身体差,想给她补补身子,瞧着姐姐要做嫡祖母了,我也想做庶祖母来着。

沈氏笑了笑,这点倒应允了她。

李家多添些孩子,也是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算起来,这文应当是上中下三部分。

上卷是李家在京城,中卷是李家在滨州,下卷是安然在京城。

所以这文也将进入下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