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八姐靠在迎枕上迷糊了一小觉。
昏昏沉沉中,做了一个梦,梦里,八姐还是原来那位温润如玉的八爷,而四爷,则变成了素有母老虎之称的八福晋。
八姐叉腰而笑,娶了一个又一个偏房,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天还把四爷赶到良妃那里给良妃端茶倒水立规矩。
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跑到后院,看四爷那张委屈至极,偏偏又不敢发作的脸。
看着看着,八姐哈哈大笑起来。
耳旁就听孩子们咯咯笑着叫,额娘,额娘。
八姐乐了,弯腰对孩子们说:乖,别叫我额娘,那位四八福晋,才是你们的额娘呢!正乐着,就见一个孩子伸手推自己。
八姐梦醒,睁眼一看,正是弘春来了,身后站着二公主,姐妹俩看八姐醒来,登时都松了一口气。
弘春笑道:额娘您醒了?刚才您做梦了?不知道是什么好事,孩儿听着,您都笑了出来呢。
岂止是笑出来,简直是笑的疯狂,险些叫人误以为魔怔了呢。
八姐瞟弘春一眼,慢条斯理坐起来,笑着对二公主说:二丫头来了?跟你妹妹坐吧。
这时候,奶嬷嬷抱着四公主弘晶进来,给八姐请了安,立在一旁。
八姐笑笑,今天你们姐妹来的倒是齐整。
等你们大姐来了,那可就全了。
正说着,外头小太监通报,说大公主来了。
弘春说一句:说曹操,曹操到。
跟二公主一同站起来迎接。
等姐妹四个围着八姐团团坐,八姐左右看看,笑了,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来的这么齐整?大丫头也来了,天色晚了,再不回去,你家额驸该来找了。
说完,八姐捂着嘴笑了。
大公主抿嘴,嗔怪:皇额娘就会打趣我们。
今天我就是不走了,非要叨扰皇额娘不可。
说的几个人都笑了。
就连弘晶,因为年纪小没怎么听懂,见额娘跟姐姐们都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母女几个笑了一阵,弘春看看二公主,二公主点头,正色问八姐:皇额娘,我们今天来,是有事要求您帮忙。
八姐笑答:咱们娘几个,说什么求不求的。
什么事只管说来,额娘给你们做主。
实在不行不还有你们皇阿玛的么。
小姐妹几个都咯咯笑了。
二公主抿嘴道: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几个不过是收了弘昼弟弟的礼,帮个小忙罢了。
哦?八姐闻言笑了。
弘昼送礼?那个小财迷,可不容易哦。
二公主点头,说道:弘昼说,这几日天气晴朗,不冷不热。
内务府给他挑了一处院子做宅邸,带花园的。
花园里有几丛菊花开了,藤黄藤黄的,怪好看的。
想请皇额娘带着我们姐妹几个,顺便叫上几个相熟的闺蜜,一同去赏菊。
弘春听了,也跟着抿嘴儿笑。
大公主是出嫁女,很多事未出嫁的姑娘不好说,就由她来说。
对着八姐笑笑,弘昼弟弟的心思,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不过是看见二妹妹嫁妆,自己也想着早日成亲,好娶媳妇儿吧。
二公主一扭腰,哼一声:大姐姐就会说笑。
八姐伸手揽过来二公主,笑道:女大当嫁,男大当婚。
这有什么好害臊的。
过几日就是做新娘的是人了,往后到了婆家,一举一动都要小心在意。
虽说咱天家公主不用在婆婆跟前立规矩。
到底不如在娘家时候松散。
罢了,既然弘昼有这好意,咱们也不能让他心意白费了。
得了,这就去逛逛。
左右弘昼不还没搬过去的不是吗?只当咱们先给他瞧瞧院子了。
到时候,你们也跟着瞧瞧,缺什么了的,该布置什么的,都给他提提。
几个孩子应下来。
母女们吃了饭,几位公主便一同离开了。
四爷命人传话,说今晚独自歇在养心殿,不回来了。
八姐点头,嘱咐传话人夜里好生伺候着,便换了衣服,叫人熄了灯,躺在床上琢磨这次赏花,带哪家姑娘过去。
弘惠是要带的。
到时候好问问她对跟弘旺联姻之事的意思。
吴扎库氏也要带,毕竟日后她是弘昼府里的女主人。
至于其他人家,八姐想了想,还是叫上富察家一个没出嫁的姑娘,还有高红丽一个妹妹。
虽然弘时院子里闹的沸沸扬扬,好歹那两户人家目前还算忠心。
亲近了他们家其他姑娘,省的他们生了异心。
不想此事倒不曾成行。
原来这两日秋高气爽,康熙高兴,带着原先那帮老臣接连赏了两日菊花。
哪知道在院子里设宴吃了风。
到底年过古稀,身子不济。
扛了两日,终究还是病倒了。
年秋月领着一众太妃们轮班伺候。
乌雅氏太后也跟着在旁小心照顾。
四爷领着兄弟们每日里看顾请安。
八姐做人儿媳妇的,虽然不用每天床前尽孝,也不好出宫游玩。
到弘昼府里赏菊一事,便搁置下来。
过了月余,眼看康熙的病好好停停。
四爷想着二公主年纪不小,不好耽误。
索性嫁妆早已准备停当,便趁着康熙精神好时,小心跟他说了。
康熙听他夫妻说的实在,想起二公主婚事早在年初就定下日子。
自然不愿意耽误孙女婚期,便点头说道:虽然朕身体好好坏坏,却也不是不能喝那么一杯喜酒。
钦天监算好了什么日子,就什么日子吧。
到时候,找太上皇后跟皇太后帮忙,朕也跟着出份嫁妆。
不管怎么说,都是老四登基后第一位公主出嫁,自然要郑重些。
看康熙如此通情达理,四爷、八姐都跟着谢恩。
二人回去以后,便着手二公主出嫁礼仪。
国家有排山倒海之力,按照好日子送二公主出嫁。
康熙还饶有兴致地看二公主过来磕头跪别。
哪知过了几日,二公主刚全了回门礼,当天晚上,康熙就病重了。
反反复复昏迷,高烧时升时降。
四爷不敢懈怠,领着众亲王兄弟日夜守候。
到底兄弟们年纪也大了,没过几日,诚亲王就病了。
再过几日,老大直亲王也跟着倒下了。
接着就是四爷自己,成日里觉得四下无力。
奈何正是太上皇病重之时,眼看着几个弟弟正值壮年,四爷病了也不敢声张。
以尽孝为名,在康熙床边搭了个软榻,每天没人之时,爷儿俩便一个躺在床上,一个躺在榻上,互相养病。
将死之人,其言也善。
每日里瞧着四儿子带病还要批折子、见大臣,忙的不可开交。
回想自己多年皇帝生涯,一样是殚精竭虑,一样是为了家国天下,想想自己,再看看儿子,康熙心里也跟着不是滋味儿。
于是,偶尔神智清明时候,康熙便拉着四爷传授为君之道。
断断续续说一些,跟着感慨一下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峥嵘岁月。
四爷越听越心惊。
原来老爷子平日里没干别的,就琢磨着怎么整人、用人了。
果然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想着想着,四爷便想起自己每日里净折腾什么改革,到头来累死累活没个好名声。
敢情,是会做事不会做人。
没人家老爷子会拉拢人心。
渐渐的,四爷不由开始反省自己登基后的不足。
偶尔,康熙还关心一下小辈儿们。
尤其是提起弘皙几个,每每泪流。
惹的四爷不好陪哭,又不好不陪着。
无奈之下,还是八姐出主意,每天叫弘时领着弟弟们来探望康熙。
这几个孙子好好堵住四爷的眼,省得没事想起弘皙来,再叫弘皙不自量力闹出什么来。
又过几天,康熙精神头稍好,叫过来四爷,问道:这几日你可见四媳妇了?四爷便知康熙问的是八姐,点头回答:弘旺他娘这几日每天早上都来请安。
今日您正在休息,儿子叫她们在外头磕了头走了。
康熙点头,等你有空了,叫来弘旺他娘,跟她说,几个孙子孙女的婚事也该操持了。
朕身子骨越来越差,怕是熬不过今年冬天了。
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将来要守国丧,再等三年,就晚了。
康熙这话说的真切,四爷不由落泪,劝道:皇父身体一向康健。
如今不过是偶感风寒,过几日定会好的。
到时候,您还要喝孙媳妇敬的茶呢。
康熙释然笑道:那是自然。
朕自然要在走之前,看看你给未来明君,挑了个什么样的皇后。
康熙这么一说,四爷反倒不好多说了。
低头喃喃道:储君一事,儿子尚未定下来。
康熙闭目沉思一刻,睁眼说道:无论是谁,往后都要小心。
不可再让孩子们走你二哥的路子了。
四爷点头。
刚想说话,就见康熙摆手,嘱咐道:回去跟四媳妇好好商量商量。
家世什么的都不重要。
有咱们天家做亲家,那就是一等一的靠山。
关键是媳妇本人人品德行。
宁愿找个本分实在的小家碧玉,也别找八面玲珑的大家闺秀。
须知,不是所有的大家女子,都跟仁孝皇后一般良善能干。
说完,康熙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四爷坐在床边,等了一会儿,看康熙似乎睡着了,不敢惊动。
小心翼翼替康熙拉拉被子,慢慢退到门外。
宫女立刻打开帘子,四爷掂着脚尖出来,这才小声叮嘱:好好伺候太上皇。
看宫女们答应下来,四爷这才换衣服出门,找八姐商议给弘旺、弘昼、三公主弘春办婚事。
弘昼、弘春婚事都好说,亲家早就定好了。
叫过来一商量,催着内务府、礼部、工部加班加点干就成了。
倒是弘旺福晋人选,叫二人又是商议。
商量了又商量,八姐还是狠狠心,定下了弘惠。
反正弘惠早晚得嫁人,与其嫁到别的人家在婆婆面前立规矩,倒不如嫁给弘旺,好歹还有自己护着。
好在四爷对弘惠倒没什么不满。
这孩子见过几回,每回都是个稳重性子。
正如康熙所言,不必娶个大户人家的娇贵女儿,像弘惠这样会持家的,就成了。
至于弘旺跟弘惠两个当事人愿意不愿意,四爷表示:你爹婚姻都不能自主,你们两个小娃还想自由恋爱了不成?哼!因为太上皇病重,皇家适龄未婚青年集体进入结婚倒计时。
☆、94太上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