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宁和张宏达约的六点十五。
六点十五,秦宁到达指定地点,张宏达还在路上。
秦宁给张宏达打完电话,把车子停在路边等着。
现在正是下班时间点,张双双趴窗户看了一会,然后绞着双手坐在后座上。
秦宁看出张双双的紧张,侧了侧身子问:不想快点见到爸爸妈妈?不想。
秦宁没想张双双回答的这么迅速,她想了想,又问:为什么不想?张双双抿着嘴唇不说话。
两人等了二十分钟。
六点三十五,车窗被人敲了敲:送孩子的?秦宁见状后下车:云山村过来的。
这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
男子宽脸,眉毛较粗,骑着一辆电动车,车上坐着一个花裙子的微胖女孩。
女孩手里拿着一盒冰淇淋,看了眼秦宁,继续专心致志的吃冰淇淋。
你爷爷怎么带你的,还穿这种鞋。
这时张宏达把张双双从车里拉下来,一脸嫌弃的看着她的鞋子。
秦宁低头看了下。
张双双穿着一双粉色布鞋,鞋子上绣了朵小牡丹。
这双鞋没有现代鞋子洋气,但一看就是精心纳制的,鞋面也清清爽爽的十分干净。
衣服怎么这么老气。
张宏达嫌弃完鞋子,又嫌弃她的粗布外套。
双双他爹!秦宁有些看不下去了。
谢谢把孩子送过来,进去吃点饭再走?张宏达跟秦宁寒暄着。
不用了。
秦宁跟张宏达说了两句,开门上车。
张宏达租住的地方是一个城中村,门口都是煎饼果子,鸡蛋灌饼这些摊子。
秦宁上车后回看了一眼,此时张宏达在前面骑着,张双双在后面小碎步跟着,可能骑车的速度有点快,张双双有好几次都差点摔倒。
秦宁想下车劝着点,发现三人已经拐到小街里,看不到影子了。
秦宁拿出手机,想了又想,还是没掺和张宏达的家事。
晚上八点,秦宁在车管所附近找了家酒店,洗漱后在酒店闲逛起来,龙南有七百万人口,是仅此于遵水安平的贵云大市。
这里的夜晚热闹繁华,可能在云山村呆久了,秦宁一时间有些不适应了。
第二天一早,秦宁先去税务大厅交税,接着去车管所验车登记。
经过一天折腾,下午三点,终于办完所有手续。
秦宁准备去超市买点日用品,这时手机响了。
来电号码:陌生号码。
秦宁点击接听。
宁宁村长?电话里传来张双双怯怯的声音。
双双?秦宁有些意外。
两人昨天等张宏达时,她把手机号抄给了张双双,没想张双双记心上了。
我爸不让我上学,你还在不在龙南?能不能把我带回去……张双双有些哭腔的说着。
……萌萌学费一年一万七,咱们要攒钱买房,还有三胎,哪有钱给孩子出学费。
就在张双双给秦宁打电话时,龙南城中村的一个二层小房,宋明摸着肚子抱怨道。
宋明跟张宏达结婚十二年,现在刚怀了三胎。
萌萌双双都是她亲闺女。
只是生双双的时候,夫妻俩想生个男孩,谁知又是个闺女。
两人都不喜欢闺女,还没等张双双满月,就把孩子丢给老人,夫妻俩带着萌萌在城里打工。
两人这五年很少回家,可能不带孩子的原因,他们对张双双没什么感情。
现在宋明怀孕七个月,他们已经找小诊所看过,是个男孩,这么一对比,看张双双越来越不顺眼了。
我爸打了一万八,让给孩子找学校的。
张宏达点了支烟道。
你又不是没养过孩子,一万八够养?现在小的快出生了,怎么养?宋明踹了张宏达一脚。
张宏达没说话,现在养孩子花销大,一万八确实没什么用。
谁家的床单?晒五天了!这时楼下有人大喊。
我的!张宏达连忙下去。
他们是合租院子,院子里有七家租户,共用厨房卫生间,时间久了,经常有邻里摩擦。
张宏达把床单抱回房间,宋明一肚子闷气:赶紧把房子买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
买房后,身上没钱了。
那也得买!……两人现在看上一个七十平的二手房,全款六十万,首付二十。
他们现在攒了二十一万,正好能付个首付。
他们打算这两天办完买房手续,然后把户口迁过来,三胎出生后直接落城市户口。
两人聊了一些细节,张宏达问:这一万八还回去?咱们要买房子,你爹不出钱?宋明想也没想的回道。
张顺根前天打了一万八,说是卖辣椒赚的。
夫妻俩讨论后猜测,这些钱是张顺根攒的,要不是张双双上学,到死也扣不出来。
至于卖辣椒什么的,云山村穷乡僻壤,根本不可能辣椒赚钱。
咱们买房迁户口的时候,全迁过来?张宏达继续问。
你爸你妈户口留在村子,张双双能留村里就留村里。
宋明是张双双亲生母亲,但不喜欢这个闺女。
她说完后继续道:咱们迁户口的时候别跟他们说,迁完了再说。
宋明担心张顺根在迁户口的事上出幺蛾子,打算弄完了再说。
嗯。
张宏达在口袋里摸了摸烟。
还抽?宋明瞪了他一眼。
不抽。
张宏达连忙收起来。
宋明怀孕后,他很少在家里抽烟,刚才那支也是实在忍不住。
夫妻俩腻歪了一会,宋明这才想起张双双:还没回来?可能不认路。
张宏达看了看时间。
家里没盐了,他让张双双去村口小卖部买盐,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真不省心。
张宏达嘟囔了两句,正准备出门找人,这时电话响了。
谁打的?宋明好奇问。
昨天的村长。
张宏达诧异的看着来电显示。
……半小时后,张宏达宋明来到城中村门口,秦宁牵着张双双在门口站着。
我过来买点东西,正好碰到了双双。
秦宁见到两人先是寒暄,接着话锋一转问:孩子学校找的怎么样了?城里上学都收片内的,我刚才打电话问了,没有学校收。
张宏达叹气道。
小孩儿上学确实麻烦,萌萌那个学校能不能上?秦宁继续问。
那是私立小学。
张宏达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会给张双双投资私立小学。
张宏达宋明虽在龙南打工,但张宏达做的快递站长,宋明是化妆品代理。
两人一月两万以上,日子过的不算辛苦。
他们捉襟见肘主要是想买房。
双双上学怎么办?秦宁挑明了问。
大汪村学校挺好的,就回村子念了,双双想玩了玩两天,我过几天送她回去。
秦宁见两人是明眼上的嫌弃,低头看向张双双:你想不想玩?张双双一直听着双方对话,她听完捏了捏秦宁衣角:不想。
我今天回村,你要是没时间了,我把双双捎回去。
秦宁看向张宏达二人。
捎回去吧。
宋明连忙同意。
张双双穿着昨天的布鞋外套,宋明从她手里拿过盐,接着把孩子塞进车里。
两人塞的仿佛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小包袱。
秦宁见两人这么嫌弃,也没寒暄,直接一脚油门开走了。
开车路上,秦宁朝后视镜看了下。
此时张双双看着窗外发呆,不哭不闹,看起来没有任何情绪。
饿不饿?秦宁问。
不饿。
张双双摇头。
张双双虽说着不饿,但路过一家蛋糕店时,还是扭头看了过去。
秦宁把车子停路边,带着孩子进店。
想不想吃这个?秦宁指着一块巧克力蛋糕问。
不想。
秦宁直接买了两块,两人坐在店里吃蛋糕。
这里吃不完了不让带走。
秦宁唬着道。
张双双眼馋的盯着蛋糕,随后用勺子小心翼翼的挖了一口。
好不好吃?秦宁见她吃进肚子后问。
好吃。
张双双本来没有情绪,蛋糕下肚后,眼泪吧唧吧唧的往下掉。
她刚才没哭,现在吃蛋糕想哭了。
好吃就多吃点。
秦宁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是我第一次吃蛋糕。
张双双一口一口的吃着,在吃到最后一口时道:十六。
什么十六?我刚才看标签,这个蛋糕十六块。
别管多少钱了。
……秦宁揉了揉张双双脑袋,离开时又买了一个草莓味的,让张双双带回家吃。
张双双一路上捧着蛋糕。
秦宁接张双双时耽误了一些时间,两人回到村子,已经到了晚上八点。
秦宁回来时联系过张顺根,车子刚一进村,就见张顺根拿着手电在村口等着。
爷爷!张双双十分开心的跑了过去。
秦宁摇窗跟张顺根说了两句,开车回家。
云山村的山路比较崎岖,她把车开到离家二十米的空地上,就拿着钥匙回家。
她今天先是交税,接着去车管所审车,然后接张双双……这一天忙的没精神了。
秦宁简单洗漱后,准备睡觉,迷迷糊糊感觉院子外面有手电筒晃动。
秦宁披了件外套出门。
这里我从河里钓的,还有些野菜。
张顺根拎着两条鱼和一筐野菜等在外面,野菜还放着三十二块。
我不用的。
秦宁连忙拒绝。
这两天麻烦你了。
张顺根说什么也要秦宁收下。
从云山到龙南的路费不止两条鱼,这是他对秦宁最淳朴的感谢。
秦宁见张顺根态度坚决,只能把东西收下。
张顺根打着手电筒离开。
秦宁看着张顺根的背影有些叹气,刚才张顺根虽然克制,但眼眶红红的,很明显哭过一场。
秦宁把鱼挂在外面后休息。
十分钟后,张顺根回到家里,家里开着电灯,老伴儿和张双双守在蛋糕前。
还没吃?张顺根放下手电筒问。
孩子要等你。
老伴无奈道。
你吃吧,爷爷不喜欢吃甜的。
张顺根笑了笑道。
爷爷不吃我也不吃。
张双双态度坚决。
张顺根见张双双懂事,只能尝试性的吃了一口,蛋糕软软甜甜,放嘴里仿佛要化了一样。
一家三口守着蛋糕吃了起来,张顺根边吃,边发愁张双双上学。
他刚才回来时给张宏达打了电话,那边说什么也不养孩子。
他打的一万八没影儿了,现在双双又到了上学年纪,这些事儿全部加起来……愁了。
云山村有三十七户村民,一半人口出去打工。
剩下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儿童,十四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二十二人,其中辍学的7人,未到入学年龄的6人,大汪村上学的9人。
昨天路过大汪村时,秦宁特意在大汪村小学门口转了圈。
大汪村是十里八乡唯一的学校,上学的都是附近村民,老师是来乡里支教的老师。
学校教育环境差,学生们也懵懵懂懂的听着讲课。
一年级和五年级一起学习……秦宁知道大汪村教学环境差,但没想这么差。
带云山村脱贫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也是交通教育的全面脱贫。
现在村子要路没路,要学校没学校。
秦宁第二天睡醒,就一直发愁村子全面发展的事情。
她发了会呆,发现手机一直‘叮叮叮’的响。
这些都是夏音APP的推送提醒。
秦宁疑惑的打开夏音APP,此时未读私信:358+。
商品订单:82笔。
秦宁夏音账号是‘云山小米椒’,现在更新的商品有【云山鲜辣椒(8元/斤)】【云山干辣椒(170元/斤)】。
账号开通后一直没订单,她这段时间忙着辣椒运输,也没更新账号。
现在……这些订单都是买辣椒的?作者有话说:双双: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
张顺根:为了孙女雄起!提前剧透:渣爹渣妈不洗白,不会享受村子福利,咱是写爽文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