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2025-03-22 06:37:56

现在七点十分,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宏达心一横:房子已经买完了,只能这两天迁户口,你给不给吧?不给。

我穷了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买房,你存心找茬吧!夏国户籍政策:农村人口可以去城里买房落户口,每人需缴纳三千元的管理费用。

不缴纳的,户口还会在原户籍所在地。

他现在准备了九千块,这是他们三口的户籍费,张双双的还会留在云山村。

你买房了我不管,双双是你闺女,现在还没找到学校,你就这么心狠?适龄儿童落城镇户口后,会自动划分居住片区学籍。

张顺根想让张双双落城里户口,就是想让孩子能去城里上学。

咱村前面就是大汪村小学,谁小学不是这么上的啊。

和张顺根考虑的一样,张宏达执意不给张双双迁户口,就是担心张顺根把‘包袱’给他。

他们跟张双双不亲,现在三胎即将出生,就更不想照顾张双双了。

张宏达是租车过来的,他看了看时间,转向张双双:你想在村里,还是跟我去城里?我跟你说,你到了城里,我跟你妈也照顾不了你。

张双双今年六岁,早被这阵仗吓的哭哭啼啼。

现在见张宏达凶她,更是害怕的捂进奶奶怀里。

你看,这孩子也不想去。

张宏达得意的看向张顺根。

张顺根气不过,直接去家里拿出户口本,然后甩到张宏达面前:迁了就别回来!傻子才回来。

根据夏国户籍政策,农转非流程简单,再从非农转农,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现在家家户户都往城里跑,他好不容易有了城里户口,傻子才往回跑!张宏达捡起户口本,正准备去村委会,恰巧看到了秦宁:秦村长。

嗯。

秦宁刚下车,手里还拿着今天的开会资料。

我着急回市里,您看,能不能先帮我开个证明?农转非需要村委会的户籍证明,秦宁听完后看了眼张顺根。

此时张顺根佝偻的坐在石墩上,身影萧条看着十分憔悴。

能。

秦宁找出钥匙,带着张宏达回村委会。

云山村依山而建,其中村委会地势最高,站在村委会院子里,正好看到刚平整的小云山。

小云山辣椒是9月25 种的,现在刚刚冒尖发芽。

咱们村在搞辣椒种植?趁秦宁写证明的间隙,张宏达好奇问。

对。

挺好的。

张宏达之前听张顺根说过辣椒种植。

在他看来,这就是农村人瞎折腾,辣椒种植要真这么好弄,大河政府早就挨家挨户的搞试验基地了。

云山村穷乡僻壤,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十分钟后,秦宁写完证明道:把户口迁出后,就不享受村子宅基地福利,之前的耕地也会收回来。

收回去吧!张宏达大手一挥。

农村宅基地不值钱,他完全没兴趣。

秦宁见张宏达态度坚决,在户口证明上盖章。

八点二十,张宏达兴高采烈的离开的村委会。

龙南到云山村有一百一十公里,他是包车回村的,张宏达出门后,就上了门口出租车。

不一会,橙黄色的出租消失在大山里。

秦宁把村委会大门关好,思索后,来到了张顺根家里。

此时张顺根的院子已经收拾好,月朗星疏,张顺根正坐在院子里点烟。

张叔。

秦宁招呼道。

来了?张顺根从里屋拿了个凳子,招呼秦宁坐好。

双双呢?秦宁闲聊了一会问。

睡着了。

张顺根一想起张双双就心里难受。

孩子从小早熟,虽看着一声不吭,但谁对她好赖都心里门清。

孩子才六岁,过的太辛苦了!双双上学的事你别担心,等辣椒熟了,我想想办法。

秦宁想了想道。

自把张双双接回村后,她就思考孩子们上学问题。

村子有22个留守儿童,现在9人大汪村上学,7人辍学,剩下的还没到法定上学年龄。

大汪村小学离云山村最近,教学质量差,送过去也是耽误孩子上学。

她打算把村子适龄儿童送到城里私立,但需要一笔费用。

这么分析,还是要等辣椒成熟……咱们辣椒还能卖八块?张顺根也想到辣椒问题。

他们家七亩地,之前只是尝试性的种了半亩。

自辣椒卖出去后,他朝村委会借钱,又种了七亩。

他现在天天去地里看,就担心辣椒遇到天灾虫害种不活。

肯定不亏本。

秦宁示意张顺根放心。

第二天一早,秦宁用广播通知大家开会。

这是秦宁上任后的第二场全体大会,不到十点,村民们已经熙熙攘攘的聚集到村委会院子。

我今天说两件事,第一是政府准备给各村修路。

第二是咱们村子的发展问题……秦宁把昨天的会议内容复述一遍,接着询问村民意见。

选免费修路。

自家门口不用这么好。

咱们这里这么难走,政府管修?……秦宁刚刚说完,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秦宁把村民意见记录下来。

大家聊了一会,秦志看向秦宁: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我给咱村做的规划。

秦宁拿出一沓打印好的A4纸,发给村民们。

昨天回家后,她就一直思考云山村的发展问题。

现在村民种辣椒了,但村子总共237亩地,以后发展肯定不能只靠辣椒。

她打算以辣椒为起点,建一个山村工厂,然后发展成旅游农业为一体的乡村产业园。

这是集种植,旅游,居住,景点为一体综合性产业园,这样既能满足自给自足,也能辐射周围乡村发展。

她这只是一个初步设想,但如果要做,村子的交通环境肯定要进行整治。

秦宁说完自身构想,现场村民鸦雀无声。

你要建乡村产业园?一个返乡村民问道。

暂时是这么考虑,以后可能有变动。

不太行吧。

咱现在挺好的。

哪里有钱?……秦宁的构想有些冒进,村民并不看好。

秦宁也知道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她说了两句,把话题拐回来:政府要明年开春以后修路,咱们辣椒刚卖出去,要是收成好,我想把村子集资规划一下,这样路好走了,卖辣椒的时候也方便些。

一家出多少?咱先把辣椒卖了再说。

路能走就行。

……云山村穷了一辈子,大家不是对秦宁有意见,而是对对外掏钱这件事有意见。

会议进行到下午一点,大家除了对修路,村子发展有个大致轮廓,整场会议的进度并不太理想。

村民们走后,秦宁回屋子里喝了杯茶水。

犯难了?这时秦志走进屋道。

有点。

秦宁确实犯难了。

她这次面对的问题是各村子都会出现的问题:村民出钱。

不患寡而患不均。

村民出钱关乎到村民切身利益,这次就算村民出钱修路,以后遇到留守儿童教育,旱厕改造,村民房屋改造,这些都需要钱。

她不能每次用钱都向村民伸手,这样太影响发展效率了!唉,要好好处理了。

秦志叹了口气。

现在各行各业发展都需要钱。

没钱什么也干不成!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秦宁一直思考钱财来源问题。

两天后,秦宁顶着两个黑眼圈,看向秦志。

秦叔。

怎么了?秦志被秦宁黑眼圈吓了一跳。

我想注册一个农业公司。

这是她想了两天想出来的。

她打算注册一个云山农业公司,自己当董事长,村民们可以自由入股,公司赚的钱会用于村子发展。

这样云山村变成企业,村民们变成股东,一切都会变的简单一些。

作者有话说:秦宁:没钱太难了。

_(:з」∠)_第一更,再撸一章,不确定时间,大家明天上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