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锡首先感到手腕一阵剧痛, 回过头发现抓着他手的是个黑衣护卫, 宗明锡挣了挣,没挣脱半分。
然后宗明锡就听到王珩的声音。
他在做什么?哦,他准备拽司马妍出去, 他要娶司马妍, 挺好的,敢这样骂他, 娶回来就把这小蹄子整死。
他这般想着, 表情就变得阴狠,王珩看了黑衣护卫一眼。
宗明锡霎时又感觉手腕一阵剧痛,伴随一声咔哒声, 宗明锡肯定他骨头错位了,同时不可抑制地痛叫出声,却被塞了个……汗巾。
恶,心。
宗明锡要疯了。
司马妍回过神, 发现王珩扶着她的腰, 没等她反应,王珩就松开手。
这时有呜呜声传来, 司马妍看到宗明锡嘴里塞着块布, 脸憋得通红。
司马妍满心劫后余生的庆幸。
若不是王珩及时赶到, 她的样子就会像现在的宗明锡,相信不久,她和宗明锡的谣言就会满天飞,再传进宗绍耳里, 肯定会给阿兄施压,说不定她只能嫁给宗明锡,就算不嫁,她名声也坏了。
她不愿意嫁宗明锡,一是她讨厌宗明锡,二是她知道,若是嫁给宗明锡,阿兄就会在跟宗绍博弈的过程中,因为顾忌她而退让。
她不愿意这样的情况出现。
所以她很感谢王珩,即使她明白王珩帮她并不是全然为她,也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毕竟建康士族都不愿看到宗氏继续坐大。
不过那有什么关系,他一直对她很好,如果仅仅因为他的身份和立场,就想起从前逼迫父皇的那些朝臣,从而对他心生芥蒂,对他是不公平的。
所以以前因为那些不好的回忆疏远他,司马妍很愧疚,她还记得曾经替父皇守完灵,碰见他,立刻收回视线,转身就走时,他愣怔的样子。
他当时是什么心情?肯定很不舒服罢。
这段时间的接触,她发现他好像没有介意她那几年的所作所为。
真是,太好了。
司马妍真诚地对王珩说:谢谢。
很简单的两个字,但王珩能感觉到她语气里的重量,她对他的看法应该是变了。
适才看到她送别萧翊,心里生出的不快消散些许,王珩勾起唇角,语气温柔:阿妍哪里伤到了?司马妍摇头:没有。
王珩又问:你想怎么处置他?司马妍想了想,走近宗明锡,拿掉他嘴里的汗巾,问:你真的想娶我?宗明锡翻了个白眼。
自然。
娶你,虐待你。
司马妍:你会后悔的。
宗明锡:我能娶到公主,还是嫡长公主,为何会后悔?司马妍笑了:你也知道我是嫡长公主,我若做什么,你确定能管住?宗明锡一愣:你要做什么?司马妍没答,自顾自道:你知道我不愿意,却要罔顾我的意愿强娶我,应该是没想过后果,我这人遇强则强,你敢娶我,我就敢用一辈子的时间报复你。
你要做什么?很多。
司马妍道,比如说,养几个面首。
宗明锡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好看,她要是不要颜面了,他也没办法怎么她。
但他很快遮掩住,转而嗤笑道:你觉得我会在乎这个?他本就被人嘲笑到大,再添一条绿帽王也无所谓。
司马妍又道:你不能有侍妾,我见一个赶一个。
宗明锡不以为意:我在外头你管得找?我不介意担个善妒,恶妇的名声。
司马妍说,打杀几个侍妾,或者去青楼里闹上一通以儆效尤,再加上我这个公主的名头,想必到时候没人再敢往你身上贴,不光如此,还得绕着你走。
说着摇头道,说不定到时候,老鸨都求着你别去她那,老鸨都不欢迎你,可怜啊。
宗明锡:……我养男宠自然不会闹得人尽皆知,只有你会知道,相信你不会说出去,硬要给自己带顶绿帽。
……娶了我,你就得当一辈子和尚。
……说到这,司马妍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你想一辈子当和尚么?……宗明锡表情呆滞。
他想起适才她反唇相讥的厉害模样,已经有了判断,若她嫁给他以后没了顾忌,破罐子破摔,说不定真能说到做到。
怕了,怕了。
司马妍察觉到他的态度变化,知道自己这番话是有作用的,语气放柔:就算我私德有亏,就算我害得你无子,甚至你还得养别人的孩子,宗绍都不会在意,他需要的只是我公主的身份,这样就更方便对阿兄指手画脚,倒霉的是你,只有你,你应该不愿意一辈子跟个风流成性的妒妇捆绑在一起罢。
宗明锡沉默了。
其实适才他说要娶她只是一时气不过,他本心并不愿意娶她,毕竟她又不喜欢他,娶她回来干嘛,他理想中的妻子是那种温柔贤惠,全心全意只为他的,司马妍太暴烈了,娶她进门他可能会气死,所以被王珩打断,他也挺庆幸。
见宗明锡似乎听进去了,司马妍跟王珩说:我说完了,放了他罢。
从来毁亲比结亲容易,司马妍觉得,只要打消宗明锡的念头,相信以他的能力,宗绍再想他娶她,他也有办法黄掉。
几天后,萧翊回兴湖的消息传至建康,朝廷炸开了锅,出城办个案,办到兴湖?还有模有样上奏说路上得知部曲动乱,要回去镇压?不跟朝廷商量,先斩后奏?他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在心中咆哮一句又一句,朝臣们想,等萧翊回来,绝不能轻绕他。
于是传信给他,让他赶紧滚回来,接着朝臣们磨刀霍霍等了几天,刀是磨锋利了,萧翊却表态腾不开身,等镇压了动乱再说。
朝臣们怒了。
还再说?等事办完再回建康,就不必再说了,重刑伺候。
可转念一想,等他回建康……回建康……回……他会回来么?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有人一细思,都悚然一惊。
会么?不会罢。
看这决绝的样子,想来是不会了。
毕竟萧翊在兴湖的日子比在建康好过百倍,为什么要回来?他是杀伐果断、号令千军的将军,不是兢兢业业、恭谨顺从、忍气吞声的廷尉。
后者是做给他们看的,结果他们真信了。
——因为萧翊一直都太顺从。
顺从地接受征召,吏部那边不愿意干活,把事情抛给他,都顺从地接过,同僚刁难他做事太慢,从来都忍耐不发,对任何人恭恭敬敬,所以渐渐放下警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