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主好逑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2025-03-22 06:38:06

一行人奔波了十余日, 到达建康城。

皇帝新丧, 全城缟素,无人敢大声喧哗。

港口依旧繁忙,不知是不是因为少了吵嚷, 显得压抑沉闷。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白色丧幡, 迎风飘起,满眼白色, 司马妍直观地感受到, 阿兄已经薨逝。

她闭了闭眼,转身回舱室。

下船后,跨上马, 奔至朱雀桥停下。

朱雀桥的东边是乌衣巷,琅琊王氏的宅邸便建在此处。

司马妍望着乌衣巷发愣,仅仅过了几个月,就物是人非。

阿兄薨逝, 她成了不知未来的公主, 他仍然是万人仰慕的名门公子。

路上收到消息,宗颐和杨阶声称他们手里有宣元帝的遗诏, 在朝会上宣读。

遗诏上除了对朝廷人事做了变动, 还令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 辅佐司马链。

她和阿链怕是再也不得自由。

司马妍走近王珩。

他一袭白衫,褒衣博带,风鼓起他的袖袍,在风中猎猎飞扬。

造物主给予的最恰到好处的面容, 每一处五官,司马妍都觉得完美至极。

这张脸。

从前熟悉的,未来陌生的。

她和他大概不会再见面了罢,即使再见面,也只能形同陌路。

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各自成家,她会嫁一个不知被谁选定的驸马,他会娶一个家族为他挑选的,合适的妻子。

往后余生,珍重。

司马妍缓缓地说。

幼时陪伴她最多的三个人,只剩下他了。

与他和阿兄在东宫的时光,她会永远珍藏在心。

王珩的表情始终如一,浅浅淡淡,不见离别的哀愁。

好。

司马妍转身上马。

与王珩分别后,司马妍只带上绿绮和几名侍卫回宫,其他人都安排到公主府。

驰道边种了两排高大槐树,遮天蔽日,阴阴凉凉,一路飞驰,接近宫门,她慢下来。

皇城里再没有人会期待她的归来,没有人满怀欣喜地迎接她。

宫门口的阍人看见司马妍,恭敬行礼,打开宫门。

司马妍问:李公公呢?上次回来,李公公还笑着对她说:公主,皇上在东堂等您。

阍人道:回公主,李公公被安排出宫养老了。

司马妍:被安排去哪了?阍人摇头:不知晓。

司马妍心想,怕是不在了罢,阿兄死得蹊跷,他作为随侍阿兄的大太监,自然不能留。

进宫后,司马妍径直去灵堂。

司马妍为宣元帝守了三日灵。

这三日后宫风平浪静,宣元帝死了,后妃也没什么好争的,都学杨皇后,为宣元帝念经诵佛,宫里霎时梵音袅袅,一片和谐。

朝堂却是状况激烈,官员们一个个争得你死我活。

宣元帝死后,朝会上,掌朝廷中枢的尚书令谢延拒绝承认杨阶拿出的遗诏,称宣元帝死时,身边只有宗颐和杨阶二人,无法证明这份遗诏是宣元帝亲述,或者亲手所书,不做数。

特别提出不准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

谢延道:让一个不通政事的后宫女人理政,成何体统!且说宣元帝生前从未表露出此意向,有我们在,还要杨皇后辅政,简直荒唐!皇上不可能立这样的遗诏,遗诏定然是你们伪造的。

又质问杨阶和宗颐二人:我问你们,皇上身死当日,你们为何会如此及时赶到,并且,沈美人为何要谋害皇上,难不成,是你们谋划的?沈美人在勒死皇上后自缢身亡,真相如何,已无法查证。

一番话先是否定了遗诏的真实性,然后质疑杨阶和宗颐图谋不轨,甚至是谋害皇上的真凶,可谓刀刀见血,字字珠玑。

这时,在朝中任中书令,地位仅次于谢延的杨氏族长杨黎,即杨阶的伯父怒道:一派胡言,你这是凭空臆测,遗诏在此,你难道要抗旨不尊不成?谢延:你不能解释,才拿遗诏压我罢,怎么,现在就想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你好掌控朝廷?杨黎:事发突然,多亏杨阶带兵赶到,才控制住局面,没让宫中出乱子,他尽职尽责,竟被你歪曲至此,还想给他定下谋害皇上的大罪,你这是要亡我杨氏啊,你才想一家独大,掌控朝廷罢!事实上,杨黎根本不能解释,因为谢延说的是事实。

杨黎到现在都是懵的,他没想到杨阶竟会如此大胆,不仅联合宗颐带兵进宫,还搞出这么份遗诏。

他们杨氏一族,自杨虞文一纸揭发尹笠谋乱起,就很本分。

杨黎在政事上一直以谢延马首是瞻,谢延做什么第一个支持,说什么第一个附和。

谢延对他越来越满意,把他提拔到了中书令的位置。

杨氏不仅进入中央,还得重用,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只是先皇当政时,杨黎每天上朝都战战兢兢,生怕先皇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他开刀,好在先皇斗败后心灰意冷,很快就不理朝政。

到宣元帝这朝,局面好了很多,宣元帝没有先帝的抱负,无所谓杨氏做了什么,自然不会想着要报复杨氏。

杨黎本以为这辈子会顺利安稳,不想杨阶竟搞了这么一出,真是气煞他也。

但事已至此,杨黎只能换队站了,毕竟杨氏族里唯一能调动兵将的人,就是杨阶,他不可能把杨阶交出去,平息谢延的怒火。

于是接下来,杨黎死咬遗诏不放,谢延自然不可能同意遗诏的安排,两方争论了好些天,一直没个定论。

转折点在朝廷收到宗绍的奏章以后,奏章上的口气依然嚣张,说宣元帝既然留下遗诏,就应该遵守,还指责谢延想做逆臣不成?谢延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逆臣二字上面。

谢延知道,宗绍在威胁他。

若是他不同意,宗绍就做逆臣。

谢延敢不在意么?谢延不敢,本来最近就把宗绍逼急了,他怕宗绍趁着朝廷不安稳,带兵攻到建康。

思前想后,谢延选择妥协。

等太子登基,朝廷安稳下来,再想办法夺权。

于是谢延给宗绍传信说,既然宣元帝留下遗诏,自然得遵守,但杨皇后毕竟从未理过政事,需要他从旁协助。

话说的委婉,其实是要与杨皇后共同理政,而不是协助。

宗绍明白,也知这是谢延最大的让步,同意。

一场危机化解。

司马妍回建康时,杨皇后就已经插手朝政多日。

守完灵,司马妍寻了个日子去栖安宫看望司马链。

宫中人都密切关注司马妍。

杨皇后已经有一年完全没管后宫事务,一年前,即使跟李贵嫔共同理事,也基本都是李贵嫔在管。

因为极少出现在人前,宫妃和宫侍几乎都忘了杨皇后这号人。

直到宣元帝过世,杨皇后宣布重掌六宫,并将权柄从李贵嫔那收回,规定后宫诸事都要事无巨细向她禀告,还插手朝堂政事,众人才惊觉后宫杨皇后原来并非她们所想,是个与世无争的人。

那么对于司马妍与司马链接触,杨皇后是什么态度?毕竟司马链颇为依赖司马妍,想要加强对司马链的控制,就得削弱司马妍对司马链的影响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不让司马妍接触司马链。

对于司马妍的到来,杨皇后表现得颇为热情,甚至还表示司马妍可以经常来看望司马链。

司马链听到杨皇后这么说,非常高兴。

司马妍看到杨皇后明显好了很多的气色,心情复杂。

阿兄是在跟沈美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被勒死的,沈美人已死,廷尉府的人查到现在都毫无进展,沈美人为何要害死阿兄?幕后主使是谁?通通未知。

这种时候,杨皇后竟然荣光满面,而阿兄死的那天,带兵闯宫的人里就有杨氏族人。

杨皇后道:殿下这些天看奏折也累了,公主既然来了,便带他去华林园玩玩罢。

司马链更高兴了。

司马妍有点惊讶,看杨皇后又是重掌六宫又是插手朝政的架势,显然想抓紧权势,那么就必须控制司马链,她既然能影响到司马链,肯定是少让她接触司马链为妙,杨太后为何如此放纵她?带司马链到华林园的凉亭,司马妍让宫侍在亭外等候,拉近司马链,低声问:阿链,皇后这段时间有无异动?司马链一惊:姑姑你怀疑母后?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司马链被杨皇后照顾得还算周到,挺信任杨皇后。

司马妍心里咯噔一下,她突然意识到,对司马链来说,天下早晚是他的,杨皇后杀不杀阿兄,对他没有多大影响,且杨皇后养了他几年,对杨皇后有感情,所以心里会倾向于信任。

司马链接着说:母后之前总呆在佛堂,我很少见她,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动。

司马妍点了点头,道:你平日里注意一下她。

没多说,毕竟如果被皇后发现她在鼓唇弄舌,很有可能就不让她见司马链。

司马链:好。

在华林园逛了一圈,送司马链回宫,一进门,司马妍看见树下草坪,躺着一个闭目养神的郎君。

司马妍皱眉问:宗明锡怎么在此处?司马链:姑姑识认识宗常侍?常侍?宗明锡成了散骑常侍?王常侍呢?司马妍问。

司马链:今日不是王常侍当值之日。

司马妍算是明白杨太后打着什么主意了。

司马妍:以后我来的时候,你要把他支开。

司马链:姑姑不喜欢他?司马妍:我与他有些过节。

司马链:什么过节?司马妍把往事简略提了。

司马链瞬间就讨厌上宗明锡。

等会我就跟母后说,不要他随侍我。

待司马妍离开,司马链转头就跟杨皇后提,杨皇后自然不可能答应,但没直接拒绝,柔声道:他的任职是朝臣共同商议决定的,母后没有权力罢免他,若阿链不满意,母后会与朝臣再行商议。

当然,杨皇后只是随口一说,不可能真的再行商议,所以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