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进屋,就见八姐满面怒容,碎瓷片、茶水泼的满地都是。
叫来小丫鬟们打扫,拉着八姐到书房去坐。
书房清幽,看四处无人,四爷轻声问:怎么了,你?八姐抬头,默然半晌,方说: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偏心的母亲,她是您亲娘吗?四爷听了,呵呵笑了,坐到一旁回答:应该是吧。
老爷子再糊涂,也不至于把皇子生母给弄错。
八姐看他不甚在意,心里宽泛,慢慢有了笑容,您倒想的开。
四爷不置可否,想不开又如何,想的开又如何?还不都是那样。
她再恨我,到底还要顾念母子之情。
话说回来,当年若不是她娘家在宫里的势力护着,我也不能平安长大。
说起来,老爷子就是给她抬旗抬早了。
如若不然,几个妹妹——都能成年。
八姐点头,外人都说包衣怎么怎么不好。
殊不知,那些包衣世家出来的,反而最有福,最得主子们信任。
顿一顿,说道,往后你要小心了。
万一她钻到牛角尖里,最难受的,还是你。
四爷冷笑,六个孩子,如今就剩我一个了,她还不把我放在心上,好好护着,你真当她傻?几十年永和宫白住了?八姐闻言,无语以对。
康熙四大妃历经多年磨练,随便拉出来一个,地位、威信、能力,都不是其他妃子能比的。
四爷见她犹有担忧,想了想笑说:好了,我知道你担心我。
往后,我出门小心就是。
八姐瞪他一眼,谁担心你了。
我是担心,肚子里这孩子。
他阿玛就知道户部、银子,也不知道九个月后生下来,能不能抱他一回。
这一回,轮到四爷摔茶杯,指着八姐肚子,满是不信,你——你都三十七了吧?又、又怀上了?忒能生了吧?荣妃、德妃十年生六个,好歹那时候年轻,那拉妹妹——这、这是厚积薄发呀!八姐闻言,一张脸吧嗒一声拉下来,随即似笑非笑问道:怎么,不想要,嫌养不起了?这好办,我这就找太医,开方子去。
站起来作势要出去,嘴里唠叨着:我苦命的儿啊,你还没生出来,你阿妈就嫌弃你了。
咱娘俩都不活了,一起去死。
说的四爷吓了一跳,赶紧伸手拉住,赔笑道:这是作甚?谁说不要了。
我这不高兴的,一时糊涂了么?说了半天好话,又答应亲自给八姐画一幅十二月花卉图,八姐才算不吵闹着找太医开方子,母子俩一起死之类的话。
夫妻俩腻歪一会儿,想想如今正是国事、家事、战事忙乱之日,八姐有孕之事,暂且瞒住,对外只说旧疾复发,在家中静养。
好在雍王府里宋氏、武氏忠于八姐,有她二人护着,里里外外周全妥帖。
宫里永和宫,闭门三日。
不出四爷所料,悲痛过后,德妃表现出了康熙后宫四大妃应有的坚毅与刚强。
四爷说的对,德妃虽然偏心,但还不糊涂。
她十分清楚,如今就剩这一个孩子,唯有保全了他,才不至于走上皇长女之母张贵人年老失宠、无子无女的老路。
心里纵然有再多不甘,再多无奈,再多恨意,没了十四,她也只能选择唯一的儿子。
真难为她,心思转变如此迅速。
后宫果然是熔炉啊熔炉!八姐在孕吐中,听二格格、弘春来信,说祖母对她们关心非常。
冷笑一声,叫她们平常看待即可。
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宫中有人照应,不是坏事。
大格格得知八姐病了,赶来探望。
听说是喜信,这才收了满面忧愁,高兴起来。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话,大格格看八姐心情好,趁机说:过几日,额驸班第就要前往青海打仗了。
神色中,满是不舍。
八姐听了,拍拍她的手,劝道:好孩子,知足吧。
抚蒙的公主格格们,多少都没能生下孩子;年纪轻轻就去了的,更不在少数。
你如今有了色布腾,夫妻俩又恩恩爱爱的,男人要出去建功立业,你该高兴他肯上进才是。
大格格听了嫡母安慰,这才点头,慢吞吞说道:我没说不高兴。
只是前几日,我觉得身上不好,叫来太医看看,说是——有喜了。
也不知道,这孩子生下来时候,班第能不能回来。
她这么一说,八姐跟着不好意思起来。
闺女都生第二个孩子了,做娘的还跟着凑热闹,还真是——蛮害臊的。
陈嬷嬷站在一旁,看八姐、大格格脸上都讪讪的,急忙跳出来,恭喜大格格一番,又恭喜八姐,说九个月后,可就是双喜临门啦。
又问八姐,是不是等额驸出征之后,接大格格回娘家住。
也好有个照应。
八姐听了这话,急忙应下。
那是应当的。
色布腾也好跟几个舅舅一同上学。
大格格听了,心中更是觉得娘家有人——真好。
正在其乐融融之时,弘时、弘旺进门,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八姐叫二人坐下,开口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弘时看弘旺一眼,弘旺低头回答:太子二大爷家三格格——今天上午,没了。
大格格一听,吓了一跳,三姐姐她——怎么没的?弘时摇头答道:上个月就传出来病了。
因为太子妃忙着伺候太后,就只报到理郡王府。
弘皙哥哥带人去看了,回来说是小病,不碍事。
哪知道,今日竟然没了。
八姐、大格格都感叹一回,想起三格格自幼孝顺和睦,又是太子唯一嫡出之女,宫中太子妃不知该如何伤心。
八姐就要出门去给太子妃道恼。
弘时、弘旺看了,急忙拦住。
大格格也跟着劝,说如今不比旁时,额娘务必多多小心自己才是。
八姐掉了几滴泪,拉着大格格说道:我怎么不知道。
痛失孩子的事,最是难过。
罢了罢了,你身上也不方便,就陪着我,别出门了。
说着,叫弘时、弘旺给宫里二格格、弘春送信,叫她二人多多安抚太子妃。
二格格回信说,太子妃得知此事,哭了半夜,第二天起来,依旧去侍奉太后,一如往常。
太后那边,众人都瞒着未说。
八姐这才放下心来。
晚上四爷回来,说起太子家三格格去世,也是一阵唏嘘。
八姐扶着弘瞻叹道:那孩子,自幼便是按照公主一般教养。
本以为,皇上垂怜,不叫她抚蒙,今生便无忧了。
谁知道——唉!四爷点头,今日弘皙进宫,对皇阿玛哭诉。
后来,就有御史,请追封三格格为固伦公主。
听说,折子已经递上去了。
公主?三格格封为固伦公主,弘皙离皇位还远吗?八姐念叨两声,弘皙,是想试探老爷子?四爷摇头笑了,拿亲妹妹做筏子,太子妃心里不定怎么难受呢。
果然,第二日就传出消息,说太子妃到乾清宫求见。
翁媳俩隔着屏风说了半天话。
出来后,太子妃依旧到慈宁宫伺候太后。
康熙那里,一如往常。
众人暂且松了口气,以为此事定会不了了之。
哪知三格格七天忌日出殡,康熙特命大学士、礼部尚书前去传旨,追赠太子三格格固伦公主,封号怀宁,丧礼照旧,依旧葬于那拉家祖坟。
额驸那拉兴德降等加恩,封为和硕额驸。
一时间,三格格丧礼,风光无限。
太子妃得知,心中了无牵挂。
第二天上午,在给太后侍奉汤药之时,头一歪,昏了过去。
再也没有醒来。
彼时康熙正带着和妃来看太后。
走到慈宁门外,就听里头低声叫喊。
还以为太后出了什么事,急忙跑进来一看,太后怀抱着太子妃,一口一个好孙媳叫着,已经哭成一个泪人。
太医、宫女、太监们跪了一地,一个个低声啜泣。
太子妃歪在太后怀里,紧闭双目、面色从容。
和妃看了,赶到太后身边,一面安抚,一面招呼宫女们请太子妃到寿康宫后殿住处换衣服。
康熙摇头道:罢了,请太子妃到毓庆宫,停灵毓庆宫正殿。
和妃急忙应下。
劝慰太后,好容易拉开,宫女们背太子妃出去,抬了软轿送至毓庆宫。
那边还没安排好,太后便因亲眼看着贤孝的孙媳去世,悲痛过度,昏厥过去。
宫中妃嫔得知,齐齐赶来侍奉。
班第出征,八姐叫弘时接大格格回娘家住。
母女俩坐在花园里赏花,就听前头云板响了三声。
八姐一惊,扶着大格格站定。
远远听见前头传话:太子妃薨了。
太子妃薨了。
紧接着,便有人哀呼:皇太后崩了,皇太后崩了。
……弘时、弘旺带着弘昼、弘瞻进来,对八姐说了丧信。
八姐一时不能自已,痛哭失声,嘴里一个劲儿念叨着:事儿都赶一块儿了,都赶一块儿了。
大格格急忙领着弟弟们劝慰。
还没劝几句,就见八姐摇摇晃晃,不省人事。
又是一番人仰马翻。
请来太医看了半天,出来说,四福晋动了胎气,往后只能静养,不敢再哭了。
大格格听了,谢了太医,叫弘时送太医离开。
拉着弘旺发愁,如今这时候,哭灵守灵在所难免,额娘这个样子,这可如何是好?弘旺看了,摇头叹道:那也只能报病假上去。
大姐姐干脆也一起报了。
不管怎么说,肚子里孩子重要。
大格格听了,无奈之中,只得应下。
一时弘时回来,姐弟三人商量定下,由弘旺执笔,写了请假条子,递到宫中,先交到四爷手中。
四爷瞧了,踟蹰半日,终究还是觉得活人比死人重要,硬着头皮,到康熙那里报备。
彼时佟贵妃正领着各宫嫔妃守灵。
德妃在帘子内听了,知道媳妇、孙女不能来。
怕康熙生气,帮着四爷说了几句。
康熙听了,问道:四媳妇跟大格格——是不是有喜了?四爷听言,顿时匍匐于地,儿臣惶恐!德妃也吓了一跳,跪在帘后,心中默念:莫非——天要绝我?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十四:呜呜,爷死的好早啊十三:别嚎了,没看太子二哥,不去投胎,回来受苦?你还是老老实实投胎去吧十四:哼,哼哼,你才去投胎,我死也不去。
我就赖着你,怎么着了?☆、45父子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