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两位太后

2025-03-25 12:57:50

德妃尚未得到正式尊封,自然轮不到太上皇后这么个称呼,四爷便知是指年秋月了。

心道:年羹尧真是好命,有这么个聪明会来事的妹妹。

开口想要到乾清宫去看康熙,就见永和宫小太监在外勾头,满脸喜色。

四爷招手命他进来。

就听小太监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嫡妃娘娘给您添了位小公主!母子平安!现在永和宫德主子照顾着呢。

德主子传话说,请皇上尽管放心。

四爷一听高兴,今日事情顺利,又平平安安添了位千金,心里奇怪为何会生在永和宫,转念一想,大概是额娘她们婆媳商量的。

总归不是什么大事,永和宫就永和宫吧,眼看就是皇后,哪个宫住不得?随即笑道:好,你且回去,告诉你们德主子,朕看望过太上皇之后,就去拜见额娘。

说着,身旁贴身太监小书子便拿了两个银锭子做赏钱。

永和宫小太监得了银子心里那个高兴:四爷素来抠门小气,今日能得十两银子,可见着实撞了个好时候。

怕四爷心疼反悔再要回去,急忙往怀里塞结实了,躬身告退,回永和宫给德妃、八姐报平安。

这边四爷收拾停当,坐辇前往乾清宫。

到了宫门外,三毛子先行进去通报,不多时,就有康熙身边老嬷嬷出来迎接。

四爷跟随着入内,殿内暖气盈人。

康熙卧在里间炕上,一旁太医、宫女侍立伺候。

康熙脚头,摆一扇屏风,屏风后影影绰绰坐着一人,不用问,便是年秋月,为避嫌坐于屏风之后。

四爷进来之时,康熙已然醒来。

只是昨夜马上风发作之时,大概有脑溢血等并发症,又跟老八几个斗了那么长时候,耗尽精力,如今见四爷一身明黄进来,嘴张了几张,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倒是年秋月看见四爷对着康熙行礼,点头道:皇上免礼。

太医说了,太上皇身体要好好养着。

皇上不用担心了。

四爷耐着性子对着屏风应了一身,称呼年秋月为太上皇后,回答:日后怕是要辛苦太上皇后,多多费心照顾皇阿玛。

但凡有所需,还请直接跟那拉氏说。

小妹妹那里有什么需要的,也请告诉哥嫂们。

务必不要生分才是。

年秋月虽然年轻,摆起嫡母架子来,堪当国母之职,莞尔回答:一家子骨肉,毕竟血浓于水,自然不会生分。

顿了顿,握住康熙脚踝摩挲两下,问道:万岁爷,您还有什么要嘱咐皇上的吗?康熙动动嘴唇,没吭声。

年秋月会意,隔着屏风说道:太上皇说,皇上忙了一天,定然累了。

先回去见过你额娘,就早点儿歇着吧。

四爷应下,转脸对康熙行个礼,躬身告退。

出了乾清宫,雪已经停了,乌云散开,露出红日一轮,正往西山而下。

下了乾清宫台阶,四爷扭头看看乾清宫宫门,依然如往日般巍峨庄严。

微微一笑,朗声吩咐:太上皇身体不宜挪动,暂且由太上皇后留在乾清宫照顾。

即日起,朕搬入养心殿起居,留乾清宫给太上皇、太上皇后荣养。

皇太后乌雅氏移居慈宁宫。

借此机会,定下年秋月为太上皇后,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

四爷不喜欢这个小妈,故而,本朝皇帝两个妈,只有一位尊太后,入主慈宁宫。

另外一位,始终称太上皇后,陪着康熙住,直到年家倒台。

宫人应下,便去收拾。

孝惠章皇后刚去不久,慈宁宫常常有人照看打扫,收拾起来不费力。

养心殿内原为内务府造作坊,收拾起来,颇费了些时候。

幸好赶在晚间收拾完了。

宫人到南三所禀告,说是皇上在永和宫陪德妃说话呢。

便径直到永和宫去。

彼时,四爷带着二格格、弘春,德妃抱着四公主,祖孙三代笑呵呵说些闲话。

过一会儿,看四公主哭了,便有奶娘抱下去喂奶。

四爷见宫人来禀报,说慈宁宫、养心殿收拾齐整,请皇太后、皇上移驾。

德妃已经知道自己得了唯一皇太后这一尊称,并得以入主大清朝最尊贵女子住所。

心中感慨万千,闻言不由环视永和宫内一周,搂着二格格、弘春叹道:永和宫,我住了四十多年,你弟弟妹妹们,都是在这座宫殿里出生,冷不丁搬走,还真有些舍不得呢。

四爷微笑不说话。

倒是弘春劝道:奶奶,永和宫虽好,毕竟慈宁宫才是太后正经住的地方。

您住到慈宁宫里,我跟姐姐离您更近了。

咱们祖孙说说话,不更便宜么。

德妃听孙女这么说,颔首笑了,好,那就听弘春的,今日你们姐妹也别回公主所了,都跟着奶奶住。

二格格、弘春急忙答应下来,起身一左一右搀扶德妃。

德妃又嘱咐八姐身边的人,好好照顾八姐母女。

因八姐刚刚生产,不能挪动,便留在永和宫内坐月子。

四爷碍着忌讳,不好亲自探望,留下贴身随从两名照顾,领着两个女儿,护送德妃前往慈宁宫。

看着德妃安置妥当了,这才回到养心殿安歇。

哪里睡的着啊。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约莫到了将近子时,还是毫无困意。

四爷起身,叫来守夜太监,问道:十三爷呢?太监回话:奴才听说,十三爷守了一天一夜宫门,如今正在宫门班房里候着。

说是等过了三天,再回府。

四爷想了想,起身披了大氅,叫上几名侍卫,一同到宫门班房探望十三爷。

路上不忘吩咐小太监:到御膳房去,叫他们做好一个火锅,朕与你们十三爷热热的吃一顿。

小太监闻言,踏着冰雪跑往御膳房吩咐。

一路行来,只有巡逻侍卫不时经过,其余皆肃穆严整。

不用说,十三这次费了大力气。

行了一刻,便到景阳门,十三正坐在宫门侧面班房里烤火。

一面跟侍卫们低声说话。

远远听见脚步声,侍卫开门一看,竟然是皇上四爷。

不敢怠慢,急忙通报。

十三急忙奔出迎上去,离大老远就跪下磕头,山呼万岁。

白天四爷登基之时,他负责保卫工作,故而未能亲口祝贺。

没想到四爷亲自来了,赶紧含着热泪叫一声:皇上四哥——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四爷看十三跪在冰雪里,赶紧搀他起来,摸摸他的手指冰凉,索性解□上大氅,给他披上。

十三还要推拒,四爷沉脸说道:怎么,四哥当了皇上,说话反倒不好使了?十三嘿嘿笑笑,不好意思道:皇上素来简朴,一年也做不了几件新衣服。

臣披上了,您披什么?四爷呵呵笑了,一拍十三脑袋,想要朕东西直说,拐弯抹角!挽着十三的手,往屋里走,一面说:这是朕做亲王时候,你嫂子给朕做的。

如今亲王规制朕穿不合适了,正好你穿。

十三一听,哟呵,守了几天宫门,就得了个亲王爵位,真值了。

急忙屁颠屁颠地打帘子让座,端茶倒水。

四爷接过茶杯,闻上一闻,皱眉:你就喝这个?十三呵呵陪坐一旁,笑道:这两日忙,凑合凑合就得了。

皇上四哥若是不习惯这味儿,臣叫人赶紧到南三所取来您最喜欢的茶叶?四爷摆手,罢了,你喝得,朕就喝不得?兄弟是什么,可不就是同甘共苦吗?说着,放在嘴边抿一口,咂摸咂摸味道还凑合,顺势喝了半碗。

十三爷笑着在旁看,瞧他不喝了,就赶紧递上手帕。

四爷笑着埋怨:你歇会儿吧,朕还少了人伺候不成?兄弟俩这次安安生生,烤着火盆说话。

不一会儿,就有养心殿小太监领着御膳房的人,抬着食盒进来。

架好铜炉炭火锅,兑上羊肉汤,摆好一盘盘涮菜,小太监领着众人退下。

侍卫们也各自守在门外。

兄弟俩各自擦了手,起筷子吃饭。

因只有弟兄二人,也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一面吃,一面商量日后朝政安排。

说到八爷,四爷叹道:那人若能好好干,也能混个贤王。

只可惜,他屋里那个——忒是个丧门星!十三闻言叹气,可不是,都说妻贤夫祸少,她好歹也是大家出身,怎么处处没个谋略。

除夕那事——真是闹的诡异。

说跑就跑了。

四哥,您说,她能跑哪儿去?留着她,只怕日后总是祸害。

四爷冷笑: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只要老八在,还怕她不回来?十三点头,也倒是。

他二人只当郭络罗氏跑到天边,却不知这位女子思维异于常人。

非但没离开京城,就连紫禁城都没离开过。

这一天一夜躲在暗处,眼看着八爷倒台、四爷继位,眼看康熙素来不可一世,如今叫儿子软禁在乾清宫内,跟年秋月二人相依为命。

眼看着那位乌拉那拉氏生下四公主。

听到孩子哭声,她似乎明白了。

原来一直以来自己费尽心机想要帮助的男人,八成已经变成女人,跟他最恨的男人生孩儿去了。

为求证心中所想,郭络罗氏趁着夜色现身,来到八姐床前,趁守夜宫女不觉,溜上床来,双手攥住八姐脖子,等她觉得呼吸不畅惊醒,便附耳问道:你是胤禩?八姐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苦笑摇头:我是孩儿他娘。

不等郭络罗氏回话,反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深夜闯入我的——月子房?郭络罗氏咬牙,堂堂一个男人,给冤家对头生孩子,你居然心甘情愿?八姐默然:是啊,爷什么时候,这么心甘情愿受老四摆布了?☆、61借刀借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