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红丽他爷

2025-03-25 12:57:50

弘曙悻悻着走了,弘时摸把脸站起来,对着八姐笑笑。

八姐抿嘴笑了,从袖子里取了干净帕子递给他,劝道:傻孩子,你不看别人,单看我就知道了。

年轻时候,我是那宅的住的人吗?哪知道夫为妻纲,说在这小院子里呆着,还真就得在这小院子里呆着。

没个人领着,出了门都不认路。

难道是我不够要强?不过是形势比人强罢了。

别想太多,等高红丽过了门,你只管拿出夫君的款来对她。

她就是再厉害,还能拿捏住你不成?须知道,她的前程,都在你身上呢。

以往就不说了,你呀,如今多好的机会,怎么才输了一回,就不敢再战呢?难道,你不想看红丽大着肚子给生儿育女,不想看她乖乖地给你端洗脚水?想一想,我都觉得解气呢!弘时撇嘴,心里暗道:说的好听,怎么没见您给我阿玛端洗脚水?正想着,外头小太监通报:万岁爷驾到!母子等人急忙起身相迎,就见四爷哼哼着走进来,一屁股坐到桌子上,举起茶壶,就着壶嘴儿咕咚咕咚一阵猛灌。

其豪迈姿态,一时间惊住了。

还是八姐经历的风波多,微微一顿,即刻恢复原本温文尔雅,笑着坐到一旁,替四爷倒茶送水,看他喝了大半壶,气顺了,这才柔声问道:究竟遇到什么事,万岁爷急的连口水都来不及喝?顿了顿,又补充道,该不是弘昼又惹了什么祸事,叫万岁爷生气了吧?说着,冲弘昼一瞪眼,骂道:兔崽子,还不赶紧跪下,给你皇阿玛认错去。

弘昼冤枉,哼哼唧唧跪到四爷脚边,就要掉泪。

还是四爷刀子嘴豆腐心,嘴上埋怨:一帮崽子都不让朕省心。

顺手还是捞起弘昼,让他站到一旁,扫一眼院子里人,问道:怎么不见弘旺?八姐想一想,笑着说道:早上来请安时候还见他了呢。

听他说师傅们布置了一篇策论,这会子估计正忙的焦头烂额呢!说着,就叫小太监去弘时住处传唤。

四爷望着小太监走远,冷哼一声,那帮老学究,就知道拿那死东西教咱家孩子。

能安邦还是能治国,不会灵活运用,终究只是废纸一堆。

说到治国,八姐纵然有一肚子主意,当着四爷的面,都不敢随意提起。

只好陪着笑笑,柔声劝道:圣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却不知道。

只是皇上,您忙了一天了,回来就歇歇。

让孩子们陪您说说话。

安享天伦之乐才是。

国家大事,一天少说也有几十件,若都拿到咱们后院儿来说,还不如跟大臣们多商量商量。

再说,事情就算再棘手,我们要么是妇人,要么是孩子,说出来与其大家伙儿都烦恼,还不如暂且放下心来,养养精神,等见了大臣们,也好有精力处置国事呀。

毕竟是原配夫妻,四爷还是愿意给八姐几分薄面,当即苦笑道:朕不过是发几句牢骚,你就护着孩子们了。

瞧瞧,他们一个个的,都该娶媳妇了。

弘时连侧福晋都有了。

就不能帮着朕处理一下政务?再说,朕这么大年纪时候,已经开始跟着皇阿玛学习政务了。

八姐微微一笑,逢迎道:皇上聪明早慧,当年就连太上皇都常常暗暗夸赞呢。

只是,孩子们毕竟还小,就算要参与军政国事,总要等他们成亲了,算是大人了才好吧。

四爷点头,也罢,你说的也对。

那就让他们先旁听旁听,不用说出自己见解。

打明天起,弘时、弘旺吃了午饭,就到御书房去站半天听政。

莫了说道,老八、老九身后那帮子人,也该消停消停,看看新一代皇子的威仪了。

八姐默默听了,看着弘时略微激动,躬身应下。

心中微微叹气。

虽然老四吸取了上辈子兄弟相残的教训,到底还未能确定由谁继承他的皇位。

如此一来,弘时与弘旺之间的争斗,就在所难免。

即使有自己与老四看着,闹不出天来,也不会跟之前那样兄友弟恭了。

天家无情,果然是个人都逃不过。

弘昼站在一旁,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对于哥哥们能够参与政事,全然没放在心上。

看四爷累了,便对弘时使个眼色,二人一同出去。

走到门口,碰见弘旺接到听政消息,前来领旨。

弘昼笑一笑,让弘旺进去。

顺便小声嘱咐:今天天热,小心。

弘旺点头,恭恭敬敬入内。

弘时瞥一眼弘昼,依旧是那般没心没肺模样,心中叹气,不知是高兴还是替弘昼难过。

二人顺着小路行进,到假山处,迎面走来两个小太监。

二人一见弘时,立刻笑弯了眉眼,对着弘时、弘昼行礼道:三阿哥吉祥,五阿哥吉祥。

三阿哥,太上皇有请。

弘时笑着应下,问道:方才我们兄弟出来时候,皇额娘说要请弘曙妹妹回去吃饭。

不知二位谙达可见弘曙格格了?两个小太监笑着回话:回三阿哥的话,廉亲王家大格格刚去太上皇后那里了。

奴才们在路上瞧见,还给格格请了安呢。

弘时心里奇怪,不是应该去太上皇那里找八叔吗?怎么会到年秋月那里?太上皇冷不丁见我,又有什么事呢?不敢多做停留,对着两个小太监拱手,二位谙达可否先容我换身衣服。

去见皇爷爷,总要恭敬才好。

那二人自然依从。

弘时与弘昼一同回到武陵源,弘昼自去回屋歇息,弘时换了衣服,梳洗一番,这才随两个小太监乘车前往畅春园。

一路上数不尽景致绝妙,却无心赏玩。

好容易到了畅春园,随小太监入内,面见太上皇。

瞧见一旁坐着年秋月,年秋月身边跟着弘曙,一个劲儿冲他笑。

弘时心里就一咯噔,小心翼翼请了安,谢了座。

陪着康熙说了几句车轱辘话,就听康熙问道:听你祖母说,给你挑了个侧福晋,是高斌那小子的闺女?弘时躬身说道:回皇祖父,祖母是提过一回说高姑娘不错。

只是因为孝惠章皇后孝期未过,故而没有定下来。

康熙脸色一沉,年秋月垂眸无话,孝惠章皇后刚入葬没几个月,年秋月就晋位皇后,当时没人说道,现在听弘时这么一说,二人心里到底还是虚了起来。

倒是弘曙有眼色,端茶给康熙奉上,给康熙个台阶:皇爷爷,这茶点还是高红丽姑娘那日送给皇后娘娘的呢。

今日孙女借花献佛,讨您的好了。

康熙得了台阶,呵呵笑着应了,捏起一块绿豆酥尝了一口,点头道:不错,是个巧手的。

弘曙笑着告退。

康熙知道弘时说话难听,与其哄着,倒不如直接下旨。

当即举着手里糕点道:你也瞧见了,高家姑娘还是不错的。

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你年岁也不算小了,屋里该添人了。

哪日挑个好时辰,接了回你屋吧。

弘时一愣,连忙说道:皇爷爷,这时候办亲事,是不是——晚些日子?康熙淡笑,什么亲事?嫡福晋还没进门,就纳侧福晋,总归说不过去。

当年你娘也是等你皇额娘过了门之后,才开了脸。

这会子,就先把高家姑娘抬进来,什么时候你有了嫡福晋,再给她名分吧。

你也大了,高姑娘做事稳妥,有她帮着你操持后院,你也省些心。

哥哥们亲事,弘曙不好插嘴。

不过,能把高红丽弄进来给弘时添堵,她就很满意了,至于名分什么的,哪里放在心上。

殊不知,高红丽是高晋他亲堂姐。

高红丽身份不高,日后弘曙当真嫁给高晋,也要被人下看。

弘曙年幼,还没想明白这点。

年秋月倒是感觉到了,微微侧目,看一眼弘曙,再看一眼弘昼,心中叹气:这俩孩子……弘时看康熙说的都是命令,毫无回转余地,想一想,高红丽做了侍女,总比抬进来就是侧福晋强。

也就无可奈何答应了。

这边谢了恩,看康熙累了,变告辞回去。

康熙依旧叫来时那两个小太监送他回去。

弘时推却不过,只得谢了恩。

带着两个小太监出门,走到路上刚要上轿子,就见迎面和贵妃抱着二十五阿哥下轿子来了。

和贵妃夏天时候给康熙添了位小阿哥,乃是康熙最幼子。

生的白嫩可*,深得宫中各位主子喜*。

寻常有空,和贵妃就带着孩子来康熙跟前凑趣。

今日一看,弘时居然也在。

笑着行礼问讯一番,和贵妃笑说:听说三阿哥有好事近了?恭喜恭喜。

弘时淡笑行礼:不过是个丫头,您过奖了。

和贵妃抱着小皇弟莞尔,三阿哥可别小看丫头。

自古以来,能做大事的人,可不都论出身呢。

高家姑娘小时候我见过,行事做派隐隐有大家气象。

三阿哥耐心教导些日子,将来未必不是您家福晋臂膀。

再说,包衣里头家世显赫胜过正经八旗的,比之没落世家贵女,不知要得力多少。

你还年轻,过些日子,就能体会出包衣的好处来了。

说完,笑呵呵抱着小皇弟走了。

弘时恭送和贵妃进了康熙居所,心中略加迟疑,转身上了轿子,一路颠颠走来,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儿。

回到屋里,李氏送来的两位使女迎上来,换衣服递毛巾,殷勤伺候。

弘时不耐烦,推开二人,坐到椅子上,问道:那个和贵妃娘家——都有什么人?两个使女互相看一眼,踟蹰不语。

弘时发狠:爷是你们主子,主子问话,支支吾吾不肯明说,你们是不想伺候,回齐妃娘娘那里过你们大小姐日子呢?齐妃送二人来,本就是好生伺候弘时。

若是弘时当着遣送二人回去,以齐妃性子,指不定怎么处置二人呢。

这二人一听吓了一跳,急忙跪下求饶。

弘时冷哼一声不说话。

长脸那个宫女性子温顺,立马说道:主子问话,奴才哪有不回的道理。

只是和贵妃乃是上三旗大家女,我们只是下五旗包衣。

哪里能知道清楚。

只知道太后给主子定下的侧福晋好像跟和贵妃父亲第三房姨娘的舅舅的大表哥有亲戚。

到底是什么亲戚奴才就不清楚了。

只是听有一次高家姑娘叫和贵妃表姑奶奶。

竟不知道是从哪一门算起来的表姑奶奶。

另一个丫鬟也跟着点头。

弘时眯眯眼,怪不得和贵妃见面就给红丽说好话,敢情——哼哼,说起来,和贵妃生了儿子,后宫中出身高贵。

却输给了生了闺女的年秋月,心里未尝没有不忿。

想借机说两句,过两句嘴瘾,怕也有吧?想着自己先笑了。

和贵妃言语中虽有给红丽拉皮条嫌疑,其实也说到了点儿上。

把红丽弄进来,有事儿没事儿丢给她一堆后院乌糟事儿,叫她去琢磨。

啧啧,想来,多少也能解气吧?最好将来娶位八婶娘那样的嫡福晋,压死高红丽,叫她一辈子憋屈在后院儿,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弘时摸摸下巴上胡茬,暗暗笑了:红丽啊红丽,没想到,你也有今天!想着想着,交待两位使女,过几日,高红丽就要来了。

你们姐妹——好好处着。

可千万别——欺负了她!☆、79红丽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