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四爷倒霉,康熙赐吃的东西里头偏生有一样是火腿扣芦荟。
四爷不喜肉,便挑了两块芦荟来尝。
芦荟本就有泻下之功用,再加上弘惠暗中在茶水里放了巴豆,两种食物加在一起,纵然量少,架不住四爷一天吃喝几口水。
没有五谷杂粮暖腹,便是大罗神仙,也经不住这么腹水下行。
天晚一冷,四爷便接连泻了几次。
到第二天凌晨,便两股战战,双目通红,精神萎靡,不能理事了。
皇帝不能理事,这个时候,偏偏不能让王爷们代理。
别无他因,只为康熙年间夺嫡烽烟犹在眼前,如今几个年轻的兄弟同样虎视眈眈,一刻也不得叫人清闲。
眼下太上皇刚崩,便有王爷出面总理全局,不是叫满朝文武以为皇帝无能,要改换兄弟主事吗?四爷精神萎靡,却不糊涂,命人叫来几个儿子,眯着眼睛仔细看看,一指弘旺,吩咐道:为父不能起身,外面的事,你带着兄弟们办吧。
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朕。
记住,你是嫡皇子,纵使那些王爷们按辈分是你叔伯,在大事跟前,也该拿出你当代皇子的气度来。
他这么说完,弘旺迟疑一刻,推辞道:皇阿玛,儿臣虽为嫡出,但前头尚有兄长,如此大事,由儿子领头,似乎不妥。
还请皇阿玛三思。
四爷看弘时一眼,闭目说道:去吧,照朕吩咐的,要兄弟和睦。
拿出你嫡皇子的气度来。
弘旺听他这么说,不敢就此应了,接连退让几次,说的四爷急了,发狠:朕的儿子,遇事怎么能这么怂?出去办事去。
灵堂无主,你是等着让举国上下看笑话吗?弘旺这才诺诺应下,带着几个兄弟们告退,出门换好素服,直奔康熙停灵之处。
等兄弟几个走了,屏风后转出一袭素衣。
八姐端着一碗热汤,上前柔声劝道:皇上,喝点东西吧。
您不吃不喝两天,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皇上不为别的,念在老太后如今正是悲痛之时,也该多吃些才是。
说起太后,四爷便想起老爷子后宫里还有一个老娘,一个小娘,如今康熙去了,按照祖宗规矩,这两位都算得上是正经太后。
想起来,又是一阵心烦。
乌雅氏伺候着就伺候着吧,这个年秋月可要如何供着,才能最合适?八姐自然也想过此事,一面拿着勺子喂四爷吃饭,一面小心翼翼说道:年太后因为太上皇驾崩,一直十分悲痛。
太医们传话来说,年太后这回病的不轻。
今天一早我带着妃子们去看她,她还躺在病榻上说,等病好了,就到畅春园去,给太上皇抄经礼佛呢。
四爷听了,问道:既然是后宫之事,自然由你处理便可。
太后那里如何了?八姐见问,叹口气说道:太后那里——我看着还好。
只是今日命太医问诊,也有些虚。
到底太后跟了太上皇这么多年,感情非比寻常。
一时心情悲痛,难以承受。
好在还有咱们这些晚辈要她老人家照看。
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她老人家身体好些,我就想着护送她到畅春园休养。
两宫太后也好作伴。
免得咱们这些做小辈儿的有什么地方疏忽,一时不查,慢待了两宫太后。
几句话,带着浓浓孝顺,轻轻松松便把两位婆婆远远打发了。
四爷点头,合该如此。
老太太没事儿就知道碍手碍脚,趁着有休养之名,赶紧打发了。
尤其是年秋月,年轻貌美、寡妇失业的,虽说无人敢觊觎美色,到底后宫还有几个年轻男子,万一传出去什么不好的,皇家脸面无光。
还是跟老太后住在一起,落的名声好听。
说完了话,四爷一碗热汤也喝完了。
有了些许力气,便撑着跟八姐说话:咱们年纪也大了,有些事,琐事太多,忙不过来,就叫几个媳妇来帮忙。
尤其是四媳妇,跟蒙古有亲戚,抬旗年数也不算少,跟八旗命妇也说得上话。
叫她在你身边帮衬,也跟着学学。
八姐搁下碗来,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想了想,点头说道:皇上说的是。
还有三媳妇,出身大家,有她出面帮衬,我肩上能少不少事来。
四爷听了冷笑,不是说三媳妇有了身孕?这个时候,就不必多叫她出门了。
仔细身子要紧。
八姐嗯了一声,又说请了几个弟妹帮衬,四爷答应了,只说十三福晋兆佳氏办事利落。
八姐应下,看四爷精神愈发不济,不好多话,安静坐在一旁,低头不语。
倒是四爷闭眼休息一刻,睁眼看八姐还坐在身边,便劝她:朕这里没什么事,你还是回去歇歇吧。
早晚哭灵,来回奔波,也够累人的。
八姐抬头看一眼四爷眼下青黑,慢慢点头,说道:那好,我先回去。
过一会儿,再来看你。
说完,给四爷掖掖被角,看四爷重新闭眼,这才抽身出去。
到外面,坐上轿子,一面走,一面下懿旨:告诉十三福晋,请她多忙些。
叫四福晋这几日五更来见我。
三福晋身子重,好好休息要紧。
高红丽若是没事,想来就来吧。
五福晋是新媳妇,多跟着她四嫂行事。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永和宫也到了。
八姐扶着宫女的手下了轿子,抬头看见永和宫三个字,蓝底金字牌匾,在冬日暖阳下熠熠发光。
一旁满文,同样镀金,显得明亮大气。
想前几年四爷刚登基时,曾有人提议自己搬到到坤宁宫。
可惜那时候刚生了四公主弘晶,不宜挪动。
之后不久,一年十二个月,有十来个月都是住在圆明园,挪宫之事,也便不了了之。
现在想想,怕是自己这位皇后,一日坤宁宫不住,便要搬进慈宁宫了。
刚想着日后搬进了慈宁宫,俯瞰众后妃,八姐后背一寒,不知为何,想起今日见到四爷,那两眼下的乌青。
正要迈步进宫院,脚下就是一顿。
为君者不易,怪不得康熙爷跟乌雅氏都活了六十多岁,偏偏老四那个天杀的五十九便死了。
没日没夜地忙活,不早死才怪!八姐一面腹诽这位史上罕见过劳死的皇帝,一面心神不宁地进了宫院。
到了晚间哭灵时候,八姐换了一身素服,带着弟妹、儿媳妇们到乾清宫正殿,去给康熙哭灵。
敢进大门,就听见一阵悲痛之声。
八姐皱眉,身后弘惠上前搀扶,小声说道:是直亲王福晋。
早早就来了。
说是要给太上皇守灵。
八姐冷哼一声没说话。
这个大嫂,真是岁数大,活糊涂了。
什么守灵不守灵的,如今承嗣者是老四一家,你一个外边守着的儿媳妇,纵然是大嫂,也该靠后站。
赶在皇后跟前率先哭灵,给谁难堪呢?就是显孝顺,也没这么做的。
按捺住性子,八姐扶着弘惠跟弘昼福晋进了门。
如今弘时媳妇富察氏在养胎,高红丽有心顶替,上前给康熙尽孝,奈何八旗入关已久,如今侧福晋着实跟妾差不多,没什么面子。
只得靠边站。
至于弘昼福晋吴扎库氏,因为年纪小,又得弘昼嘱咐,万事只以嫂子们为马首是瞻。
因此,此刻能在八姐身边显眼的,长一辈是十三福晋兆佳氏,小一辈媳妇,便是弘惠。
弘惠听见里头大大娘哭的天崩地裂,心中也是不舒服。
怎么着八叔如今才是皇玛法儿媳妇里面第一位,哪个不长眼的凑上去显摆?等会儿叫你好看。
想着想着,就觉八姐的手指从袖子里伸出来,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
弘惠打一个激灵,就听八姐说道:没事儿别掺和长一辈儿的事儿。
你只管做好这个四嫂就成。
说完,拉着弘惠妯娌,一面往台阶上上,一面哭了出来,皇阿玛——,我滴那个皇阿玛,啊啊啊——八姐一哭,兆佳氏领着底下命妇也跟着哭了出来。
康熙朝众公主紧跟其后,领着雍正的亲生的四位公主,连带八爷家被雍正抢走,封了公主的大格格,带着其余宗室格格们,一个个抽出帕子,呜呜咽咽,悲痛不已。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年秋月之女畅春园公主,以及雍正的四公主弘晶。
可怜两个小豆丁,不过垂髫之年,懵懂年纪,寒冬腊月的,也要跟着大人受这份罪。
大福晋正在殿内,对着康熙灵柩兀自伤心,听到外头哭声震天,一面落泪,一面退到一旁。
八姐进来,偷偷瞥一眼。
看见大福晋正躬身跪在角落里,一身麻衣哭成了泪人,身后跟着直亲王府的众位格格、少福晋,心念一动,也不多言,领着众人依次跪在灵柩旁、白帷后,各自找到自己蒲团,跪好了便接着哭了起来。
太上皇丧事,自然比照国君礼制。
四爷为彰显仁孝,更是大肆铺张。
好容易过了七七,康熙灵柩运到城郊,准备与仁孝皇后一同入葬。
丧事暂告一段落。
四爷刚撑着病体,坐辇回宫。
还未松口气,就听见畅春园急报:皇太后病了。
四爷无奈,只得带着八姐、皇子们到畅春园探望。
到跟前一看,果然,乌雅氏已经是油尽灯枯时候,看见四爷来了,一把攥住四爷的手,只顾哭,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乌雅氏如今只剩这么一个儿子,皇帝都爱好名声,纵然四爷再尊贵,也得侍疾在旁。
偏偏在政事上,四爷最爱事必躬亲,舍不得让人分担。
加上之前被弘惠偷偷下了泻药,下走了几分元气,身子还没休息过来。
如此几日,劳累不堪。
好在乌雅氏病重,熬了没几日,便撒手人寰。
噩耗传到圆明园勤政殿,别人倒还罢了,四爷则是头一懵,晕了过去。
众大臣不敢怠慢,十三爷更是连声喊太医,自己则顾不得君臣礼仪,挽着袖子上前,就去掐四爷人中。
那力度,跟当年十三爷徒手打熊瞎子似的。
八爷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偷偷直乐。
☆、97雍正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