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2025-03-25 13:03:57

那道绿影消失在拐角处了。

谢醉桥回头,见裴泰之眼中讶色已消,神色凝重,只是略微皱着眉看向自己。

兆维钧却是另外一种神情,说不出的怪异,定定望了自己片刻,脸上终于现出带了几分勉强的笑意:这……是谁?怎的会在你的园子里?不过一故交家的女孩。

我与她外祖相熟,曾论过书画。

前些时日我收了幅古画,自己难辨真伪,便拿去请教。

今日她代我将画带回而已。

谢醉桥淡淡道。

兆维钧目光闪烁,显见是不信,略一想,道:若方便,带我也去瞧一眼可好?近日正巧也对书画上心。

谢醉桥晓得杜若秋此刻应正藏身在附近,正欲带他离开此处,此话倒正合心意,便略微一笑,道:有何不可。

可惜不过是赝画,不值一看。

一边说着,一边已是转身带路往书房去。

方才那画还摊在桌案之上,兆维钧扫了几眼,心里终于止不住地浮上了几分沮丧。

原本满心以为自己能抓个先行,却万没想到会是这般情景。

原来不过是个与谢醉桥私下相会的女孩,怪不得他之前听到自己要搜屋时极力阻拦,想是怕被发现这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之事。

心中暗暗又有些纳罕。

从前在京中便极少听到过这谢醉桥的风流韵事,没想到他原来偏好异于常人,竟对半大女孩上心。

眼前忽然又闪过方才那女孩的脸容身影,虽还未成人,却也自有一番动人之处。

便笑道:原来是谢老弟有心护花。

早说不就结了。

郎情妾意乃是人之常伦,我若晓得,哪里还会为难她。

谢醉桥正色道:我与这位姑娘并无私交,今日不过是她凑巧路过帮我带回了那画而已。

且她比我妹子也大不了多少,我再不堪也不会做出三殿下所想的那般事体。

若是因了我之缘故令她蒙羞,醉桥真当是万死不足以抵罪。

他说话之时,一身坦坦荡荡。

兆维钧一怔,上前拍了下他肩,回头对着裴泰之笑道:果然是我多想了!方才也是我太过谨慎而为之。

想来醉桥老弟也不会放在心上。

裴泰之略微笑了下,看了一眼谢醉桥道:三殿下所作所为,不过是出于忠君二字。

醉桥若是怪罪,我第一个便不答应。

他平日在人前冷肃,说话更是惜字如金,似这般带了玩笑似的口气,倒真难得一闻。

兆维钧看他一眼,三人便齐声笑了起来,场面极是融洽。

兆维钧略再留了片刻,便起身告辞,裴泰之亦同行离去,上马后,只是回头盯了眼谢醉桥。

谢醉桥自然明了。

晓得自己这表兄素来心思沉密,此刻虽不便说话,过后必定会来追问。

自己原本不欲在他面前将阮家女孩亦牵扯出来,此番却怕是难以遮瞒了。

兆维钧看了眼门口草地上车轮碾压过的痕迹,又举目望了下远处隐隐可见的城郭,纵马而去。

***明瑜坐在马车之上一路紧赶回去,整个人还紧紧绷住。

刚才的举动,实在并未多想。

不过是情势紧急,转念之间,人便已经站了起来走出去。

如今再回想方才一幕,才觉到了后怕。

若再发生一遍,她不晓得自己到底还有没有这般的勇气……过了今夜,只要过了今夜,明日正德就会离去,所有的纷扰也都会随圣驾而去,包括……裴泰之,这个前世自己与他纠葛了短暂一生的人。

以致于后来有段时间,每每想起,便如在心尖上浇了一壶滚烫沸水。

这一世,不过是个旁人,旁人而已。

他方才看着自己的神情,完全的震惊。

她知道这只不过是因为他认出了她就是前次那个咬过他一口的人。

如此而已。

前事种种,于她或许一时仍无法彻底抹平,于他,却真正是完全的一张白纸。

若是他们曾是一对倾心的爱人,她想她此刻一定会痛楚万分,为了这世的相见却不相识。

幸好他们不是。

所以这很好。

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手心忽然一阵暖意,明瑜望去,见边上的春鸢探手过来握住她手,眼睛正望着自己。

姑娘,你手这般凉,方才是不是受了惊吓?我们本待要进去的,却被人拦住。

春鸢道。

明瑜握住她手,略微摇了下头,忽然想起方才仿似看到柳向阳脖颈处有伤痕,开口询问。

春鸢恨恨道:谢公子怎会有这般可恶的朋友!便把方才的冲突略微提了下。

明瑜本已纷乱的心里更添几分沉重。

没想到竟会如此凑巧,诸多的事情都蜂拥着挤到了一处发生。

如今别的也只能暂放一边,只盼自己方才的突然出现能转移那三皇子的注意力,化险为夷,那么自己的抛头露面也算值了。

***这夜,正德皇帝登上御船,与江州万民一道烧香看会。

薄暮过后,知府谢如春便已将灯船集拢,沿着虹河一路停开,又有**师在船上摆了经坛,颂经扬法。

待到天色暗了下来,无数莲花灯漂浮在虹河水面,如繁花盛开,沿河的杨柳之上悬满彩灯,七八里蜿蜒不绝,光耀若如白昼。

两岸的游人香客摩肩擦掌,川流不息。

待远远见到一座巨大的雕龙画舫游荡而来,璀璨灯火之下,船头香雾缭绕,黄盖宝扇,灯影幢幢,州县官员在两边的小画船上恭迎圣驾,知道是皇帝的宝船过来,早在知府预先排好的诸人带领下,高呼万岁,一时间声如海啸,鼓钹之声不绝于耳。

明瑜姐妹一道随了江氏与诸人在龙船侧的一艘小画船上随伺严贵妃。

说是随伺,其实连贵妃的面也没见到。

不过是与未被传召的夫人小姐们一道待在个舱房中而已。

衣香鬓影,浓烈的脂粉混了熏炉中的龙脑香味,熏得人微微有些晕眩。

谢静竹因孝身未来,裴文莹一直在龙船上。

明瑜看见谢铭柔朝自己望了过来,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便朝她微微点头笑了下。

她母亲谢夫人方才与总督夫人刚被召上了大船。

身处舱中,看不到龙船船头的锦绣堆簇。

只光听耳畔传来的一浪接一浪的巨大响声,也可以想象此刻该是如何的一场盛世繁景。

这一场接驾,父亲谨小慎微,做足了场面,却绝无半分逾越。

如果不是发生了杜若秋的这桩意外,本来也该会如自己所愿的那样。

但是现在,她不知道三皇子到底知道了多少。

想到前世里就是那个看起来俊美无比的华服少年最后抄刀屠了荣荫堂……她原只想小心侍奉以求好。

但是今日亲眼见到了这个前世里未曾谋面的刽子手,一丝恨意竟还如毒舌吐信般不可遏制地在她心底蔓延了开来。

尽管她知道这不应该。

这一世里,和裴泰之一样,他现在也还只是个皇子,并没有对荣荫堂怎么样。

明瑜忽然觉到一阵气短,耳边嘶鸣有声,急忙闭了下眼睛,靠在身畔江氏的肩上。

江氏侧头,见她脸色难看,急忙扶住了小声道:阿瑜,怎么了?明瑜睁开眼,那一阵不适已是缓了过去。

见她面上虽敷了脂粉,却也遮不住满脸疲乏,晓得她这几日辛苦,心里又在挂念安墨,便摇了下头,低声道:舱里有些闷。

江氏自己也觉气闷,看了下,便道:虽不会传我们上去,只也不好擅离。

到窗边坐过去,稍微开点窗,想来也不打紧。

明瑜嗯了一声,正要随江氏过去,忽见舱门打开,下来一个身着紫服的宫人,笑容满面道:贵妃娘娘听闻阮家大姑娘素有才名。

娘娘说,生平最喜的便是聪慧女孩,不记得是什么模样,特开恩召上大船叙话。

明瑜大吃一惊,抬头见舱中诸多妇人小姐齐齐看向了自己,俱是又羡又妒的模样,一颗心便紧了起来。

严贵妃好端端的怎会突然点名要见自己?她又从何晓得自己的才名?难道竟是龙船上一直陪在侧的裴文莹在她面前提起过?若是如此也罢,怕的却是这一场传召与自己今日在瑜园的露面有关。

明瑜还在怔忪间,觉被人轻轻推了下,定睛看去,见江氏正有些忧心地望着自己,晓得她不放心,又见那宫人还等着,不敢怠慢,急忙压低了声道:娘放心,我没事了。

江氏抬手替她整了下衣领,明瑜朝她笑了下,跟着宫人出了舱门,一阵凉风迎面而来,带了些许水腥之气,却比舱中不知舒透了多少。

明瑜长长呼吸了口气,看着从高高龙船上放下搭过来的一道弦梯,定了下心神,跟着那宫人小心登了上去,见龙船上灯火通明,沿着甲板之侧几步就是一个执戟的卫兵,刀锋铁甲在灯火映照之下,闪闪绽着寒光。

***舱室大而华美,船行走缓慢,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在船中。

镂空的熏香炉里叠烟熏散,明灯的浅色黄晕徘徊在一身绯红凤纹宫装的贵妃身上,照得她犹如神妃仙子。

虽儿子也已十**岁,她看起来却不过三十出头,极是明媚。

此刻身边恭立了一排的宫女宫人,谢夫人与总督府的夫人正陪坐在侧,裴文莹也在。

明瑜不敢多看,被宫人带入后,就朝严贵妃下跪行过大礼。

贵妃待她见完礼,命平身,这才笑吟吟道:你便是阮家的女儿?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啊?回贵妃的话,民女名明瑜,十一岁。

明瑜屏声敛气答道。

过来近些,好叫我看仔细。

严贵妃朝她招了下手,笑道。

明瑜前日那回随众人远远瞧了眼她,只觉浑身凛然贵气。

此刻见她却这般亲切,强自压住心底不安,低头靠近了些。

贵妃执住她手,叫抬起头来,细细看了一眼,这才对着边上二位夫人笑道:果然是人如其名,长得仿似尊玉雕的人,浑身透着玲珑气,我一见便欢喜。

一边说着,一边已从自己腕上摘下一串金托珊瑚手钏,戴到了她腕上。

手钏戴明瑜腕上嫌大,有些垂下来,明瑜不敢叫它滑落,用手托住了,就势跪了下去道:多谢贵妃赏赐。

只是太过贵重,民女愧不敢受。

严贵妃笑而不语,边上谢夫人忙道:贵妃赏了你,便如赏你全家。

那是天大的恩赐。

侄女你快谢恩便是。

明瑜急忙谢恩。

严贵妃点头命她起来。

明瑜这才站了起来,小心等在一边。

那宫人方才传唤之时,分明是说贵妃听闻她才名,此刻过来了,却是丝毫未提及此,又随意问了几句别的话,便叫退下。

明瑜如坠云里雾里,却又松了口气,忙拜过,仍是跟着那带她来的宫人退出了舱室。

刚转过个拐角,经过看见前面那宫人停住了脚步,躬身唤了声三殿下,一惊,抬眼望去,见今日在瑜园见过的那三皇子此刻正站那里,朱袍玉带,端的是玉树临风的模样,一颗心已是怦怦乱跳起来,急忙垂了下头,拜让到一边,只盼他是无意路过。

偏那锦绣朱袍却是不偏不倚,停在了她的面前,耳边已听他问道:你外祖便是江夔?明瑜暗吐一口气,眼睛仍是盯着他飞绣龙纹的袍角,恭敬应道:正是。

久闻江南钟秀毓灵,到过方知所言不虚。

江老太爷我神交已久,不想他的外孙女竟别具一格。

若非亲眼所见,委实难以置信。

明瑜听出他话里微微带了讥讽之意,微微抬眼,见他正居高望着自己,嘴角微微扬起,似笑非笑,说不出的一种怪异神情,急忙又低下了头,一语不发。

我听说你家在江南极有名气,几代营商,生意竟做到了边城,可有此事?兆维钧盯着对面那女孩,慢慢问道。

见她低垂着头,看不到脸,只见乌黑的鬓边插着的一支雕翠蝴蝶簪,在灯下闪着晕光。

明瑜心中一紧,斟词酌句道:回三殿下的话,江南鱼米之乡,地本丰饶,我家虽在本地略有些商名,只实在算不了个中拔尖。

兆维钧嗯了一声,忽然道:方才是我母妃传了你吧?既凑巧遇到了,回去见到你爹,代我传个话,就说这几日承他费心了。

连父皇也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赞他忠心。

明瑜未料他竟突然会这般说话,尚在愣怔间,忽听身后起了脚步声,回头见裴文莹竟正被个宫人陪着朝自己过来,面上带了笑,上前朝兆维钧见了个礼,叫了声三哥哥。

她祖母王太君与太后是姐妹,故而私下都这般称呼。

兆维钧笑道:听说你过几日就要被你哥哥送回京中了,要与小姐妹道别,想必满肚子的话,做哥哥的就不打扰了。

说着又瞥明瑜一眼,转身而去。

明瑜望着他背影离去,心中仍在为他最后对自己说的那话费解不已。

若是自己没有会错意,他这难道竟是在拉拢自己的父亲?父亲虽只是个白身商人,手上却有通天下的商铺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再往深一层想,莫非前世里因了自己嫁入裴家,父亲也卷进了这场纷争,最后选择把身家押在了太子身上,这才真正得罪了这三皇子,招致了最后的灭门之祸?而那时候,就算父亲有所动作,自己也绝不会留意到的。

明瑜被这个从前想也未曾想过的念头惊得后背出了层冷汗。

阮姐姐,我送你下船。

过几日我便要走了,真有些舍不得呢。

两人沿着金碧辉煌的通道,向方才的舷梯口走去的时候,裴文莹叹了口气。

明瑜劝解了几句,想了下,又问道:方才不知贵妃何故突然召我?莫非妹妹在贵妃前提过我?未曾提过。

反是贵妃自己问及你,我才说了几句。

明瑜心中已是了然,想来这一场召见、恩赏,甚至后来的偶遇,都应是预先安排好了。

只不晓得那三皇子是如何晓得自己身份的。

若非是离去后被谢醉桥道出,便是自己出了瑜园,马车被他的人跟踪。

明瑜几次叫裴文莹止步,她却执意要送,小声道:坐那里怪无趣的。

两人随了宫人一直走出船舱,登上了甲板。

这才发觉龙船已停下。

正要叫她再止步,忽四周香雾齐喷,鼓声大作,见桥头与散布在龙船四周的小花船之上骤然升起了一片绚丽烟花,刹那间半个夜空开遍了火树银花,照得河面金光璀璨,两岸俱是游人百姓的齐声高呼,震耳欲聋。

裴文莹被这景象吸引,停住了脚步仰望。

随行的宫人也抬头望去,啧啧称叹。

江州虽除夕元宵也齐放烟花,只此次的烟花却是谢知府特意聘了人做出的,自然比平常的更胜一筹。

阮姐姐,快看那个!真美!裴文莹毕竟是个孩子,看的入神,扯住明瑜的袖子指着前方正腾空而起的一束烟花。

明瑜顺她所指看去,眼角余光忽瞥见一团火球从龙船下方的一艘小花船上斜斜而来,伴着尖锐的鸣声,穿过甲板上两个卫兵中间的空隙,直直朝着她身侧的裴文莹弹射过来。

裴文莹这才发觉,极度惊吓之下,竟只呆立不动。

宫人和附近的卫兵也看到了,大惊失色,齐齐扑了过来,却哪里赶得上那火球的速度,转眼便到她脸面之前几尺之处。

明瑜离她最近,几乎想都未想,猛地倾身将她推开,那火球弹射到了她的肩颈之上,砰一声爆开,立时一阵灼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