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岳母驾到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两辈子的对手就在自己眼前一点一点衰老,由正值壮年的皇帝,变成了退居二线的太上皇,八姐心中,亦有颇多感慨。
对着灯光伸出手来,看着原本红润的双手,隐隐地也开始有了皱纹,八姐只得叹息一回,岁月无情。
好在四爷、八姐都不是多愁善感之人,不过一会儿,都放开怀,依旧是威严清肃的帝王,与雍容华贵的皇太后。
第二天,八姐果然宣了弘惠之母——承恩公弘吉拉氏夫人到圆明园叙话。
懿旨上传的是叙话,弘吉拉夫人可不敢真的就当成串门子。
按品大妆一番,带着儿媳妇早早赶到小宫门前,递了牌子等候召唤。
八姐早就命令,不一会儿,就有小太监笑着迎出来,恭请婆媳二人进去。
见了八姐,婆媳二人大礼参拜。
八姐笑着请二人起来,看她们落座说道:平日里总想着请夫人来说说话。
却每每到跟前又记不得。
难得今天天气好,咱们话话家常,打发打发时光。
弘吉拉氏夫人急忙欠身说道:奴才也常想着给太后请安,又怕打扰太后您静养。
八姐笑道:不打扰,若夫人就空,就来陪我说说话。
皇后跟公主们虽然孝顺,到底年轻,比不得咱们老婆子一起聊天自在。
弘吉拉氏夫人急忙笑着应承,夸了几句八姐身边几位公主。
八姐笑着摆手,她们几个就那样吧。
不过看她们姑嫂和睦,倒省了我不少心。
到底还是夫人会教孩子,把皇后教养的十分懂事。
太上皇跟本宫都十分喜爱呢。
弘吉拉氏夫人听了,愈发诚惶诚恐起来。
别看老太太这辈子就生了一个闺女,到底家里也有侄女。
每每妯娌们在一起说起出家女儿在婆家日子,难免想到弘惠。
侄女们还好,不管男女,总算都生了。
可弘惠成亲有些日子,竟然毫无动静。
若是嫁给普通人家,做丈母娘的还能给女婿说道一二。
奈何皇家水深,一个不小心,便是一头栽进去。
反倒害了自家孩子。
想到这里,弘吉拉氏夫人暗暗揣摩:该不是因为弘惠一直没孩子,太后跟太上皇不高兴了吧?转念想想却又觉得不至于,大清朝开国这么些年,没孩子的皇后没一把手也有三四个了。
皇位传承从来没有按照嫡庶分过。
如今倒关心起嫡出庶出来了,不是改弦更张,不在乎祖宗规矩了?再一想倒也未必,不管怎么说,如今汉化深了,没看当今天子就是嫡出?虽说不是嫡长子,那不是前头大阿哥幼年就没了吗?揣着担忧,陪着八姐说了两盏茶的话,也没听出来八姐任何不高兴的意思。
越是如此,弘吉拉氏夫人心中愈发不安。
好容易听八姐说一声:好了,夫人也有日子没见到皇后了。
若是有空,待会儿就到长春园去瞧瞧,你们母女姑嫂唠唠家常。
皇后每日管理宫务挺辛苦的。
这两天住在园子里,事情不多,陪着她好生疏散疏散也好。
弘吉拉氏夫人不敢登时就走,急忙说道:奴才谢太后娘娘体谅。
都说太后疼爱小辈儿,果然不差。
别说皇后,就连奴才也只有感恩戴德的。
八姐笑道:夫人不必多礼,按民间的说法,咱们也是亲家婆了。
有空只管过来,咱好说说话。
弘吉拉氏夫人又陪着坐了一会儿,看八姐确实真心实意叫她们去看弘惠,这才带着儿媳妇告退,出了门,跟着领路小太监到长春园去看弘惠。
弘惠那里,却是早就得了消息,知道娘家母亲跟嫂子要来了。
思量今日无什么大事,便命人在门口迎着,自己带着宫人坐在花间,摆上茶点,静等弘吉拉氏夫人跟娘家嫂子。
婆媳俩心里有事,来的便快。
见了弘惠,正要大礼参拜,早有小太监上前搀扶。
弘惠笑着站起来,亲自扶弘吉拉氏夫人坐下,虚应一下嫂子。
少夫人哪里敢先坐,推辞半日,还是弘惠坐稳了,少夫人才挨着弘吉拉氏夫人坐了。
因是自家姑娘,婆媳俩比方才舒展不少。
说了几句客套话,老夫人抬头,仔细端详了弘惠几眼,含着几分宽慰道:主子娘娘面色一直都很好。
叫人看了,心里都高兴呢。
弘惠微笑,母亲放宽心。
我很好。
又问了几句娘家父亲弘海跟几个兄弟。
得知都十分踏实,愈发放心起来,反过来劝弘吉拉氏夫人:老百姓都说,皇亲国戚如何如何好,上街都能横着走。
却不知做了皇家亲戚,却有诸多事情。
端正己身,不为歪风邪气所动,便是紧要的。
母亲且看先头乌雅氏,再看如今那拉氏。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便知道咱们家,其实也算不上多么尊贵了。
凡事心里先念两句国家为重,便走不了弯路。
我这个出嫁的姑娘,也能跟着舒心宽怀。
说的这婆媳俩连连点头称是。
弘惠笑道:不过是母女姑嫂见面,搞地那么严肃,有什么意思。
母亲、嫂子且尝尝,这是我叫丫头们做的糕点,甜而不腻,味道挺不错的。
母亲嫂子若是喜欢,等回去了,捎几斤尝尝。
弘吉拉氏夫人与少夫人只有连番感谢的,哪里还有什么空去问弘惠近日房内生活是否和谐。
好容易挨到了弘惠说的口渴,端起茶盅去喝水,老夫人开口问了句:娘娘,您这些日子——话刚出口,就听外头传唱:万岁爷驾到!虽说四爷也尊称万岁爷,只是这时候来长春园皇后驻跸之处的万岁爷,只能是当今天子。
弘吉拉氏老夫人哪里还敢多言,急忙领着儿媳妇站起,一旁恭敬跪下。
弘惠放下茶盅,含笑款款站起。
只见弘旺带着人大步过来,夫妻二人见面,寒暄一番,弘旺带着弘惠坐下,对着老夫人笑道:朕竟未看到岳母在此,快快请起。
一面连声叫贴身大太监搬个绣墩来。
弘吉拉氏老夫人连称不敢。
候着绣墩搬来了,再三推辞,才敢落座。
弘旺再看丈母娘身后,一个中年妇人,五品诰命打扮,便知乃是舅哥家屋里人,缓缓笑道:说出来老百姓都不信。
寻常人家,哪有做妹丈的不认识嫂子。
朕只顾跟岳母说话,倒叫嫂子一旁站着,是朕的不是了。
少夫人哪里敢让天子赔不是,急忙诚惶诚恐道:万岁爷说的,奴才不敢当。
能当面瞻仰圣颜,乃是奴才的福分。
弘旺呵呵笑笑,请少夫人坐下,便拉着弘惠与弘吉拉氏夫人攀谈起来。
因是第一次直面圣颜,弘吉拉氏夫人不清楚弘旺本性,只当这位原本就脾气好爱笑、好说话,少不得心里掂量掂量,琢磨琢磨弘旺今日来闲聊,究竟有什么事。
弘旺深得八姐真传,熟知人心,哪里会叫丈母娘看清心中所想。
亲热聊了半日,到中午又热情留饭。
吃完饭送婆媳二人出门,弘吉拉氏夫人依旧一头雾水,对自家女儿处境更加不明白起来。
回到家里,弘惠生父弘海问起进圆明园之事,老夫人一五一十说了。
末了不无担忧道:老爷,您说,咱们娘娘到底是得宠还是得罪了谁?今日我瞧着太后跟皇上说话,好似咱家娘娘有些不让他们如意之处呢?弘海想了想,说道:咱们家姑娘自幼长在你我身边,她是个什么性子你还不知道?不说人缘多好,起码也不至于糊涂到让婆婆跟男人厌烦吧。
是不是——她跟皇上年轻,闹别扭了?弘吉拉氏夫人一听这话,恍然大悟,怪不得,今日我冷眼瞧着,咱家姑娘跟皇上,还真是各说各话,谁也不怎么搭理谁呢。
明白过来,愈发担忧,这可如何是好,咱家娘娘嫁的人那非比寻常。
若真闹了别扭,咱们就算想劝,怕也劝不出口啊。
老两口商量半日,到底是无可奈何。
还是弘海肚量大,说道:你也别多想了,太后跟皇上既然肯叫你进宫陪娘娘说话,这就说明咱家娘娘还没把人得罪狠。
说不定,真就跟老百姓家小两口闹别扭似的,过两天就好了呢!弘吉拉氏夫人虽然不信,却无他法,只有自己安慰自己,盼着每月初一、十五,好进宫去看望弘惠,瞅什么时候合适,劝她一劝。
这边老两口睡不安稳,长春园则是一番波涛暗涌。
帝后二人贴身宫女、太监左右排成两排,挨着窗户弯腰站着。
竖着耳朵听屋里召唤。
只听屋里滴答滴答一声声西洋钟,安静的很。
却不知弘惠与弘旺正你瞪我,我笑你,一个有气不知何处发,一个直管摆出一幅笑面虎样子,凭你如何,反正我是占了便宜。
终于宫人们忍受不住,悄悄推举一人,到圆明园去找太后。
八姐闻言愣了,奇怪道:皇后跟皇上吵架了?不让皇上到她屋里?可知为何?底下报信宫女支吾半天,才说了句:今天下午,皇上将奴才等全部赶出屋外,跟主子娘娘——睡了整整两个时辰。
八姐瞠目结舌半日,终于忍不住抚掌大笑,暗道:睡的好,睡的好!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木有小剧场网购买东西,物流好慢,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