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几人还未说完,就听外头一阵脚步声,小丫鬟在外说:大格格回来了。
门帘挑开,就见大格格抱着儿子色布腾进来,二格格、弘春领着嬷嬷、丫鬟们跟着。
八姐奇怪了,开口问道:儿啊,怎么去而复返,不是跟你说了,家里不必担忧。
没出什么事吧?大格格摇头,额娘,我跟额驸走到半路,就有理藩院差人叫他议事去了。
额驸怕我一个人回府,没个照应,这才送我回来。
因为事情急,他才到门外就走了。
连门都没进呢。
八姐听了,这才点头,姑爷做的对。
你一个人在家,还带着个孩子,难免有什么地方忙不过来。
回家就好,家里还有父母姊妹们照应。
说着,叫来陈嬷嬷,赶紧把大格格以前住的屋子收拾出来。
若是额驸今日来接,就叫她们母子回去。
若是额驸忙,叫她们母子暂且住在娘家。
大格格听了,觉得嫡母对自己并无生疏之处,便带着儿子色布腾安心住下。
二格格瞧此间无事,想了想,禀明八姐,说今日来时,只对太后说当日便回。
如今府里无事,她与弘春还是回宫孝顺太后的好。
八姐想了想,叫二人到近前,仔细嘱咐一番:除太后那里每日晨昏定省,永和宫那里,也别忘了。
毕竟是你们亲祖母,她身边又没有其他亲人晚辈。
你们多去去,她心里也好高兴些。
二格格抿嘴儿点头,弘春则是嗤笑一声。
八姐瞪她,笑什么?弘春急忙摆手,额娘放心,人前我绝不乱笑。
不过是在自己家里,随便了些。
出了门,我可是一步都不敢走错的。
八姐听了,苦笑一声,好孩子,学着谨慎些没错。
更何况,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们呢。
交待二人几句,命弘时亲自送她们回宫。
大格格望着妹妹们走了,看屋里无外人,叹口气,说道:额娘也太小心了。
咱们心里把祖母当亲祖母;永和宫那边不过面上情分。
别的不说,自从去年回京,我带着色布腾进宫去看她多少次。
良妃娘娘见了,还喜欢的不得了,抱了半天舍不得我们走。
偏她看了,不过不阴不阳说一句:没他十四姥爷小时候胖。
瞧瞧,有她这么做长辈的吗?八姐叹气,安抚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谁没个偏心呢。
做父母的能偏向一些,咱们做子女的,孝心不能偏。
更何况,当年你阿玛生下来十天,就给抱走了。
论情分,哪里比得上你十四叔,自幼在她身边长大?你只知道她对你们,不如对你十四叔家堂兄弟姊妹们上心。
你可知道,你阿玛小时候不懂事,还当面骂过她,说她是包衣奴才呢。
大格格一惊,竟有此事?八姐抿嘴儿笑了,这种事情——说出来真叫人难堪。
当年佟贵妃,就是后来的孝懿皇后——你没见过——当年她膝下无子,求了你们皇爷爷,抚养你们阿玛。
宫人们嘴碎,哄你阿玛说他是包衣所出,奴才生的,身份卑贱,就比你八叔好一点儿。
加上其他几位出身高些的阿哥们怂恿,你阿玛心里就觉得,德妃乌雅氏是他身上的污点。
七八岁的孩子,再懂事能懂多少?胡说两句,却不想就此,伤透了你亲祖母的心。
大格格默然半晌,怪不得。
八姐接着说道:那时候德妃刚没了六阿哥,又有圣宠,一心想领回你们阿玛。
谁知道——谁知道佟贵妃那承乾宫里,居然还有人敢在你们阿玛跟前碎嘴呢?大格格没说话。
孝懿皇后已逝,当年她如何处理此事,后人不便多嘴。
有些事,经不得推敲,经不得细想。
八姐看大格格似有所悟,也不多说,拉着她问些家常话。
得知班第洁身自爱,并未有三妻四妾、夹缠不清,八姐点头,男人不能惯着。
你是咱皇家郡主,该拿住威严来,就该吓他一吓。
不过,也别吓坏了。
要刚柔并济,懂么?说的大格格红了脸,女儿省的。
正说着,弘时带着弘旺、弘昼回来,说是送二格格、弘春到神武门,看着二人进去,这才回来。
八姐点头,叫他三人坐下,看一眼弘时,问:你今年也有十二岁了吧?弘时急忙起身回话,正是,孩儿今年十二岁了。
八姐点头,再过两三年,也能到战场杀敌了。
弘时扭头看一眼弘旺,弘旺抿嘴儿不语。
弘昼则是打个哈欠,说道:额娘又操心了。
天塌下来,有阿玛顶着。
咱们只管吃喝玩乐就是。
说的大格格噗嗤笑出来,色布腾小手刮脸,对弘昼奶声奶气说道:羞羞,羞羞!弘瞻窝在八姐怀里,只顾睡觉。
八姐瞥弘昼一眼,摇摇头,对弘时嘱咐:心里有底吧。
能不能去还不一定呢。
如今——跟以前不同了。
说的弘时、弘旺都紧张起来。
局势大不一样,不知事态将如何发展,即便重生一回,手里也没多少胜算。
夜里,四爷回府。
班第也跟着回来。
八姐看夜深了,留班第住到大格格房中,第二天再回去。
迎着四爷回正房,换了衣服洗漱了,夫妻俩坐下喝水说话,舒缓舒缓。
就听四爷说:我又要去南边儿了。
八姐嗯一声,问:是不是要打仗,国库没银子。
去催帐?四爷点头,可不是。
这一回,老爷子是真急了。
说着,把今日金殿之上,老爷子对着户部尚书一阵痛批之事说了。
末了心有余悸,当场撤了满汉尚书,提了隆科多上来。
还叫我到南边催银子。
这一回,他也不管别的,竟然自己提出,叫十三弟跟我一同去。
八姐皱眉,那您是怎么说的?四爷冷笑,他防备十三弟防的跟什么似的,我能怎么说?他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做个忠臣、孤臣就是。
八姐抿嘴儿,后来老爷子怎么说的?四爷道:也不知谁多了句嘴,说京中也需皇子坐镇。
老爷子顺坡下驴,留十三弟在京户部衙门,叫老八跟我一同去南边。
末了叹气,老十三总归是能办差了。
无论如何,都是好事一桩。
哦?八姐迟疑一刻,暗道:看样子,老爷子还没到真缺钱的份上,否则,就该撺掇着老四抄家了。
想了想,说道:开源节流、开源节流。
若那些欠银子的官员,能有几样赚钱生意,这国债——怕也没那么难要。
四爷点头,可不是,若是开了海禁,国库至于干净成那样吗?八姐抿嘴儿,劝他莫急,急也无用。
二人又说了一番话,四爷这才叹息道:得了,听你的,尽量跟老八商量着来。
我就不信,这差事若是办不好,他脸上也有什么光亮?八姐抿嘴儿笑了,心想:如今人家又没儿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办不好就办不好,人家还怕你不成?想一想,觉得隔壁那位八爷或许不怕,自己可是担心老四失了圣心。
老四坐不上龙椅,叫弘旺凭什么去争?罢了罢了,想法子,帮帮他吧。
没过几日,四爷连年都未过,十冬腊月与胤禩下江南要账。
八姐在后居中调停,极力促使二人手段互补,不求同心协力,但求别互相拖后腿。
正在忙碌之时,小马子传来消息,说八福晋也跟着下江南了。
八姐听了,大吃一惊:她去做什么?还嫌倒忙帮的少了?急忙请来九福晋,叫她撺掇老九跟过去。
这位八福晋性子太难捉摸,一言不合,她再一枪把老四给蹦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九福晋听了,也是吓了一跳。
赶紧回府去找九爷商量。
九爷顾不得其它,借口府里装病,秘密南下。
哪知道,这一回众人都算错了。
八福晋此去,并非去破坏四八同气,而是带着各种所谓的项目,专找官商投资。
胤禩居然也任由她抛头露面,搞那些什么茶山、丝厂,这还不够,她居然跑到福建,弄了什么远洋航运公司。
胤禩坐不住了,这不胡来么。
四爷冷眼看着,眼瞅着八福晋混的风生水起,不到一年,银子也弄回来一半多,心里反倒不气。
拉住胤禩,劝道:管她闹什么,只要装满国库,国家安定,那就成了。
八弟你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出个门都掷果盈车,把八福晋哄的成日里就怕你出门去勾三搭四。
还怕她跟人跑了不成?几句调侃,说的胤禩红了脸,冷哼一声:弟弟哪里能跟四哥比。
四嫂贤良淑德,连门都不出。
她郭络罗氏胡闹,丢人的又不是四哥。
九爷今日倒是说了句实在话,八哥,你就别不高兴了。
八嫂虽然不能生,好歹她能赚钱呐。
看看收回来的银子,再看看前景;你再看看,她说的这个什么‘国有银行’,多好的搂钱工具。
八哥,咱呐,就信她一回。
生孩子——她不行,别的大事——你看她啥时候没办好过?说着,趁四爷不备,悄悄对着胤禩比了一个二字。
胤禩一看,登时吓出半脊梁冷汗。
当年八福晋下毒暗害太子,其手段——现在想起来,都叫人浑身发寒——把那什么白粉掺到太子爱喝的牛奶、核桃露、杏仁儿露,乃至面粉里面,查也查不出来,试毒也试不出来。
果然,没过多时,太子就不行了。
据她说,那玩意儿叫三聚氰胺,无毒损肾。
啧啧,胤禩自认,这几年生不出儿子,八成就跟八福晋那个什么三聚氰胺有莫大关联。
四爷懒得理他二人背地里来回比划,要过来八福晋起草的国有银行企划一案,仔细读一遍。
读完之后,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直刷刷盯着胤禩。
胤禩摆摆手,四哥,您——怎么了?四爷冷笑,郭络罗氏这法子,若是施行起来,八弟啊,你可就功在千秋了。
胤禩冷笑一声,我只怕祸在当代!九爷不管那么多,拽过去卷成一卷,放在手里敲打,管他如何,我只管赚钱。
三人谁也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邸报送来。
三人各自拿了看。
九爷高兴了,哟,十四弟做了抚远大将军了。
胤禩看了,也跟着高兴。
四爷淡淡说道:十四从小就喜欢跟大哥一样战场立功,如今,总算得偿所愿了。
提起老大胤褆,胤禩叹道:可惜,大哥正值壮年,怕是再也不能往军前效力了。
正说着,外头八百里飞骑来报,皇太后不豫,皇上有谕,请雍亲王、廉郡王、九贝勒速速回京。
几个人吃了一惊,急忙站起来磕头,接了圣谕。
当即九爷就问:爷们出京前,去探望皇祖母,她老人家还挺硬朗,怎么病了?严重么?太医怎么说?四爷、胤禩看他一眼,知道因为老五缘故,老九跟皇太后素来亲近。
他心里着急,越过两位哥哥问话,情有可原。
四爷想了想,拉着胤禩跟着问:是啊,皇祖母如何了?太医怎么说?可需要什么药材,要不要我们从江南带回去?传旨之人乃是内大臣隆科多亲选侍卫,见几位皇子问话,看看四爷、八爷,恭敬回答:回爷们的话,奴才是在乾清宫当差,只奉命传旨,太后凤体如何,奴才也不知道。
奴才来时,并未接到采购旨意。
四爷点头,摆手请这侍卫下去暂且歇息。
看屋里没有外人,这才叹息道:八弟、九弟,手边就是有多大的事,也得暂且放下。
收拾行李,明日启程。
说着,自己先出门,到外头交代奴才们。
胤禩、老九互相看一眼,不知京中太后如何,挂心不下,只得听老四吩咐,各自安排下去。
第二日一早,三人便轻车简从,跨马北上。
作者有话要说:说明一下:除第一、二章外,提到八姐,说的都是穿越那位八爷。
其他的,如八爷、八贝勒,廉郡(亲)王、胤禩、老八等,说的都是原装那位。
对于老太后,偶觉得,她还是挺大智若愚的。
唉,说不是有福还是怎么样,总之,比她姑姑命好一点点儿。
☆、42十年俸禄四爷带着两个弟弟,一路飞奔赶回京城。
顾不得回府,径直到紫禁城递牌子求见。
康熙在慈宁宫伺候太后喝药,闻之三人回来,点头道:叫他们直接进来拜见太后吧。
小太监答应出去,不一会儿,三人依次跟在传话太监身后进来,一字排开,站在太后床前,磕头问安。
太后喝了药,靠在床头看三人一眼,年老昏花,看不清楚,便拉着康熙的手问:儿啊,可是老四、老八、老九回来了?康熙点头,恭敬说道:是啊,皇额娘,几个孩子看您来了。
太后点头,哀家无事,难为他们,正是给你办差时候,整日里忙的什么似的。
就别来回跑了。
康熙笑道:本来也有事叫他们回京。
不算麻烦。
太后这才安心。
看四爷一眼,说道:你媳妇是个好的,每隔几天就来看哀家。
二格格、弘春也常常在哀家身边照顾,都是四孙媳教导的好。
往后要好好对她。
阖宫上下,没有不说她贤惠大方的。
往后,要好好对她。
四爷磕头应下。
太后再看胤禩,劝道:夫妻没有隔夜仇。
郭络罗氏纵有千般不好,对你总归是一心一意。
虽说是安亲王外孙女,毕竟父母都没了,没个正经娘家。
遇到什么事,没人撑腰,性子自然倔了点儿。
不是什么大毛病。
汉人还说‘有所娶无所归’,往日那些小事,别太计较了。
夫妻俩安安生生过日子,才是正经。
胤禩磕头应下。
太后看一眼老九,扭头劝康熙,这孩子也是闲不住,比不得老五自幼在哀家身边长大,性子敦厚老实。
哀家今日替他求情,就别计较他私自出京之事了。
实在不行,你罚他俸禄。
哀家年纪大了,可是不想看到孙子挨打。
说的康熙哭笑不得,恭敬答应下来,转脸罚了老九十年俸禄。
区区万把两银子,人家九爷还不放在眼里,嘻嘻哈哈磕头谢恩。
扭头学着自家五哥,哄太后开心。
太后瞅他跟老五颇似,心中更是喜爱。
连带着赏了不少东西,说是怕他老子罚的狠了,家里没饭吃,饿着九孙子。
康熙瞪老九一眼,念在太后高兴,网开一面,没再罚。
兄弟三个又陪太后一会儿,说些闲话。
太后几十年没管过大事,话也不多。
难得今日精神好,听儿孙们说些京中百姓风俗,倒觉得有趣。
撑着听了一会儿,看时间不短,这才觉得乏了。
康熙瞅见,急忙问道:皇额娘可是要歇着了?太后眯着眼睛点头,年纪大了,精神一日不如一日了。
想跟你们多说说话,也顾不上了。
康熙急忙笑说,儿子日日在您身边,什么想说不成。
既然您累了,不如歇歇。
儿子先带他们下去,过一会儿,等您醒了,儿子们再来看您?太后点头,扶着宫女的手躺下。
康熙不敢即时离开,坐在一旁,看着太后睡下,这才站起来。
叫上几个儿子一同出来,到乾清宫问话。
老四年纪最大,由他禀报此次江南之行。
康熙得知税款居然缴了一大半,心里高兴。
夸奖四爷、胤禩几句。
嘱咐二人,暂且不要离京,就在户部当差。
又说十三这两日办差还算差不多,叫他们两个有空,多指点指点弟弟。
二人答应下来。
说完正事,少不得对着老九劈头盖脸一顿骂。
说他说都不说一声就私自出京,按律法,拉到菜市口都不可惜。
若非太后求情,这次定不会轻饶。
骂的高兴了,转脸问胤禩:听说,你媳妇也跑了?这话问的,胤禩无语可答。
顿一顿,才说:郭络罗氏那里——儿臣已经通知过了。
她正在回来路上。
康熙冷哼一声,一个女人,没事儿就知道到处乱跑,是个什么道理。
这回债款——虽说她出力了,到底不守妇德。
你回去看着办,能过就过。
实在过不下去了,八旗里头,能做皇子福晋的——多的是。
一句话说的兄弟三人齐齐噤声。
老爷子这回怕是真动怒了,一个媳妇,说休就休。
四爷心中叹息:郭络罗氏投错胎,若是男子,岂无一展才华之地?老九多少念在表亲份上,心里惋惜一回。
胤禩则是答无可答,唯有诺诺不语。
郭络罗氏再不好,对他却是一心一意。
况且她背后还有那么多势力纠葛。
一旦休妻,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局面指不定多难控制呢。
老爷子啊,你好狠的心!康熙看看这个儿子,知道他也不容易,叹口气,摆手叫他三人下去。
三人齐齐躬身,退出大殿。
直到出了乾清门,胤禩这才抹了抹额头上汗。
四爷看了,伸手拍拍他肩膀,无话安慰,只得摇头先走。
老九倒是想的开,与胤禩并排出宫,一面走一面劝:八哥你想开些。
休妻这等事,不是闹着玩的。
老爷子不看别的,也得看安亲王府面子不是。
再说,不还有佟家给你撑腰吗?胤禩冷哼一声,看看四处无人,反问:我连儿子都没,大婚以前,与佟贵妃姐妹,从无牵扯。
你想一想,佟家怎么就想着给我撑腰了?再说,佟家分支众多,分头支持不同皇子。
九弟啊,这里头道道,你可想过?老九嗤笑,八哥真当我净顾赚钱,啥都不管?不就是他们跟赫舍里家有仇,死活不愿意看着太子一脉上位吗?别说太子、弘皙,就是老四,身后不也只有个隆科多,还摇摆不定、意意思思、墙头草似的。
八哥,其实有时候想想,老爷子挺不容易的。
他岳父、他舅舅、他小舅子,一个个的,都可着劲儿算计他。
怪不得,佟贵妃在宫里,整日过的跟个冷菩萨似的,槁木死灰、毫无生趣。
有这样的娘家,她能有宠就怪了。
胤禩颔首,九弟你说的对。
他们一个个的,都算计皇上,算计皇子。
以前我有求于他们,还乐得跟他们虚与委蛇。
如今——眼看我都四十的人了,膝下仅有一位格格。
还跟他们折腾什么。
没的叫他们当了枪使,坏了君臣父子情分。
走吧,多给大格格攒两车嫁妆,才是正经。
说的九爷动容,八哥放心,大侄女将来出嫁,弟弟送两车嫁妆。
兄弟俩说着走远,不远处,一个小太监从犄角旮旯里溜出来,跑到乾清宫,给康熙悄声说明。
康熙听了,半晌不语。
吃了饭,敬事房呈上来绿头牌,佟贵妃赫然排在第一位。
康熙看了,手指在上面划过,还是翻了敦嫔年秋月牌子。
不多时,年秋月带着小公主一同前来伴驾。
看康熙似乎闷闷不乐,年秋月不好多话,便坐在一旁,领着小公主玩耍。
隔了半日,才听康熙问道:你哥哥如今何处?年秋月站起来,颔首笑答:回万岁爷,嫔妾的大哥因病退居在家。
二哥如今任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康熙点头,离西藏不远吧?年秋月笑道,西南边陲,自古关系朝廷安危。
上次,额娘进宫来看嫔妾,还提起哥哥家书。
说哥哥立志,保卫朝廷土地,一寸也不能叫逆贼们夺了去。
事关朝政,嫔妾不懂。
只为哥哥忠心为国,不住欣慰。
康熙闻言笑了,忠心为国?好,朕缺的,就是这样的忠臣。
说着,抱过来小公主,父女俩一同玩耍。
到了傍晚,康熙到慈宁宫探望太后,命年秋月带着小公主,自行回储秀宫。
太后身体不好,年秋月知道康熙没别的心思,恭恭敬敬应下,抱着小公主,送康熙到慈宁门外。
康熙下了御辇,看年秋月要走,想了想,伸手抱过小公主,说:既然来了,就随朕一同进去吧。
年秋月闻言,恭敬应下,跟着康熙身后,隔三步远,一同探望太后。
太后见小公主来了,十分喜爱。
抱着小孙女不肯撒手。
小公主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明,一句句说到太后心坎儿上。
哄的太后高兴不已。
一个劲儿说,要抱小公主一同睡。
康熙劝,说小公主年纪小,怕不能照顾太后周全。
太后摇头,有宫女们呢,哀家不用她照顾。
康熙不忍驳了嫡母兴致,又怕小女儿年纪小,妨碍太后休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年秋月在旁看了,款款笑道:太后疼爱小公主,是小公主的福气。
嫔妾斗胆,恳请太后容许嫔妾陪伴小公主。
照顾孩子倒在其次,能趁机多多聆听太后教导,代圣上孝顺太后、伺候太后,则是嫔妾三生修来的福分了。
太后最喜信佛之人,听她话里说的乖巧,又有佛偈,心里更是高兴。
当即任性起来,非要留年秋月母女住在慈宁宫里。
康熙劝不过,只得顺从。
嘱咐年秋月几声,看天色不早,太后几经催促,这才留她母女在太后身边,带着人回乾清宫。
一连几日,年秋月留在太后身边,哄她老人家开心。
每日里,太后的饭量,倒是长了少半碗。
康熙得知高兴,赏赐年秋月母子不少好东西。
满宫人又开始瞩目这对母女。
又过几日,太后身体略好。
年秋月才得以带着小公主回储秀宫。
换了衣服,叫奶嬷嬷们抱小公主去玩,坐在窗前,总算能歇一歇。
太监来报,说和嫔来了。
年秋月皱眉,和嫔?是佟贵妃宫里的和嫔瓜尔佳氏?素无亲密关系,她来做什么?小太监年纪小,却是宫中老人儿,见年秋月奇怪,便解释说:回主子,和嫔娘娘正是皇十八女生母。
可惜,十八公主福薄,生下来没满月,便——年秋月听了这话,立马明白,这位和嫔,八成是来看小公主的。
想了想,点头道:请她进来吧。
扭头嘱咐贴身宫女,去看着小公主。
不一会儿,和嫔扶着宫女进来,年秋月急忙迎出院子,对着和嫔口称姐姐,恭恭敬敬行礼问安。
和嫔看她礼数周全,不敢托大,几步上前,挽起年秋月,笑说:早就该来了。
偏我身子不好。
前几日送来给小公主的衣服,试了吗?可还合身?年秋月心中明白,果然是来看孩子的。
急忙笑说:试了,有点儿大。
妹妹想着,过两年才能穿。
说着,让和嫔往屋里坐。
和嫔笑着与年秋月并肩而行,说道:大了也就罢了,晚些日子再穿也使得。
我就怕小,白做了。
二人在屋里坐下,宫女们上茶果。
和嫔喝了两口,两只眼睛便往里屋瞅。
年秋月知道她想看孩子,便笑道:前几日小公主在慈宁宫见了姐姐,回来就跟我说,那个漂亮姨姨如何好如何好。
我当时不知道,还是小宫女说了,是姐姐您呢。
今日恰好姐姐来了,就叫小公主出来,跟姐姐说说话。
只盼姐姐不烦才是。
和嫔听了,急忙笑说:不烦不烦,小公主那么可爱,怎么会呢。
说话间,小公主踢踢踏踏从里间跑了出来,奶嬷嬷在后头,撵都撵不上。
小公主奔到年秋月身边,正要一头扑进去,仰头瞅见和嫔,顿了顿,嘻嘻哈哈跑过去,抱着和嫔膝盖,姨姨姨姨叫着,煞是欢快。
和嫔急忙抱进怀里,对年秋月笑说:怪不得太后喜欢小公主。
这孩子,就是可人疼。
年秋月摆手,皮着呢。
活泼的孩子,也够吓人的了。
和嫔抿嘴儿,好妹妹,公主活泼些,有什么不好?年秋月赔笑,姐姐说的是。
和嫔抱着小公主玩了一会儿,看小公主困了,便叫来奶嬷嬷,抱小公主下去歇着。
宫女们又来换茶果。
和嫔摆手,不必了。
本宫坐坐就走。
嘴上说走,身子依旧稳稳当当不动弹。
年秋月便知她有话说。
摆手叫宫女们放下茶盅,站起来笑说:听说御花园的花开了,姐姐可有兴趣看看?和嫔点头,闲着也是无事。
一起走走吧。
年秋月嘱咐奶嬷嬷几句,带着宫人,陪和嫔出了储秀宫,进了御花园。
到千秋亭外,二人与宫人已经拉开五六步远。
就听和嫔轻声说道:好妹妹,你可别犯傻呀!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八福晋:康熙你个色驴!众后妃+众皇子:骂的好!我错了,发错章节了,这章补给大家,字数只多不少☆、43秋月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