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雍正退位

2025-03-25 13:07:52

皇太后崩,又是一场举国治丧。

这一回,四爷没能硬撑下来,而是一病不起,严重时候,连看折子的力气都没有了。

雪上加霜的是,十三爷没过几日也犯了腿疾。

强撑着坐在坐辇上来回奔波。

可惜这回病的厉害,没过几日,便忍受不住,卧床不起。

四爷无奈,只得叫来几个儿子,逐一分派事务,免得叫其他兄弟们抢了先,学了老祖宗规矩,搞个兄终弟及,那就麻烦了。

弘时回到府里,富察氏在屋里养胎,不常出来。

如今高红丽暂管内宅事务。

听见弘时回来,急忙带着人来见。

弘时一见红丽,也不说话,只是摇头。

红丽奇怪了,低头想了想,问道:可是出了什么大变故?弘时摇头,慢慢说了句:时也,命也。

天灾**,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高红丽总算发现什么地方不对了。

低头想了想,问道:怎么回事?难道,皇阿玛不是病了?弘时冷笑,病了?他老人家最近身体是累了。

却也不至于这么差。

得了,我也不说了。

你好好准备准备,又是国丧。

看上头意思,到时候皇太后灵柩是要跟太上皇一同入葬。

少不得命妇们忙碌。

富察氏顾不上,府里也就你还能主事了。

说完,弘时自顾自换了衣服,躺床上歇着去了。

高红丽问不出所以然来,自己回到自己院子里,处理完府里琐事,看天色不早,也早早歇下。

只是到了半夜还未入睡。

看看外面天色,似乎月亮升起。

如今正是月底,月亮升的晚,到了凌晨,还有一弯淡淡地挂在天边。

红丽披衣坐起,摸摸底下火炕,温温的还残留着热气。

心里叹道:不知哪个烧炕的丫头,又偷懒睡觉去了。

想着想着,无心睡眠,干脆穿了厚衣服,推门出来。

门响动惊醒守夜丫鬟,急忙点了灯笼出来寻,问道:主子,如今还没出寒九天,这么冷,天还没亮,您这是要去哪儿啊?高红丽笑道:瞧把你们吓的。

我就是因为皇太后去了,心里难受,睡不着出来走走。

你们若是不放心,便陪我在院子里转转吧。

丫鬟答应下来,就要跟出来。

高红丽摆手,傻丫头,赶紧回去添件衣裳,也不怕等会儿冻着了。

两个丫鬟急忙转身,穿了棉袄出来,陪着高红丽在廊下慢慢走着。

高红丽一面走,一面琢磨:如今宫中,莫不是还有别的事情?还没等她想明白,就听门外有人叫门。

一个丫鬟快步走到门边,就听守门嬷嬷问道:谁呀?那人一开口,红丽就听出来,原来是弘时身边小太监,来问高侧福晋睡了没。

说若是还没歇下,三爷有事请她过去商量。

高红丽冷笑,对小丫鬟说道:家规说,妇人夜半不可出二门。

我在这里备好热茶,恭候三爷。

丫鬟传了话过去,就听小太监应声,踢踏着脚走了。

高红丽抬头看一眼乌兰乌兰的天,转身带着丫鬟们回到屋里。

没一会儿,院门大开,弘时带着小太监进来。

到了屋里,丫鬟们伺候着去了大氅,弘时刚坐下,高红丽的热茶就烹好了。

弘时端起来喝一口,打发众人下去,手指扣着火炉边儿说道:后宫不太平,怕是当年皇爷爷被逼当太上皇的事,要重演了。

高红丽低头看炉膛中火,没说话。

弘时抿抿嘴,问道:话说,当年你怎么想着当太上皇?你就算不退位,也没人敢逼着你退吧?高红丽听了这话,才算开了口:你真当我给权势迷了眼,不知道国家为重。

那时候,一个八十岁的老皇帝,身体再好,随时也能咽气。

更何况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藏危机。

若不趁早定下嗣皇帝,万一我一蹬腿儿没了,身后事办好办不好险不说,撇下偌大一个国家,一朝皇帝一朝臣。

不止说臣子要变,皇帝面对老臣,就不棘手?若老臣不服发难,让继任的新手怎么办?弘时呵呵笑了,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还真知道为社稷着想。

哄谁呢?都退位了还把持朝政,说什么办小事有小十五,大事还是你来办。

你也好意思!说的红丽脸上一阵青白。

憋气憋了半日,忍不住讽刺:你也别说我。

有本事,推了太上皇上位,你自己去跟十五学啊!没本事,就别在我跟前得瑟。

说完,摔了火钳,自己挑帘子,到里屋睡去了。

弘时摸摸下巴,冷哼:宫里那两位正斗法呢,我去凑什么热闹。

弘时说的是实话,如今八姐正坐在四爷床前,柔柔地看着他,嘴里说着担心的话,皇上可要早日好起来。

大清国将来如何走,还要靠您指引呢!平日不觉得,这两日您病了,整个后宫都觉得天要塌了。

您一定要好起来才是。

说着说着,眼泪就滴了下来。

四爷给她哭的难受,开口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朕的身体,朕心里清楚。

现下,还没有到那地步。

纵然真到那一步,朕也提早做了防范。

你只管好好的,就成了。

八姐伸手抹了把泪,点头说道:皇上放心,无论如何,我都紧随皇上左右。

几个孩子都长大了。

就连弘晶,有兄嫂们照顾,我也不担心。

若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也跟着去了。

反正撇下我一个人,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她这么一说,四爷反倒怒了。

这叫什么话,你是皇后,将来就是朕去了,哪个敢慢待于你?再说,朕不过是进来父母皆崩,伤心过度。

这才有些不好。

过些日子,自然痊愈。

可不许再说什么不吉利的话了。

八姐含泪点头,跟四爷又说些互相宽慰的话。

看四爷精神不济,这才扶他睡下,踮着脚尖出门去了。

接连几日,四爷皆是有气无力的样子。

军机大臣们联袂来见,也是如此。

等过了乌雅氏太后丧期,四爷身体愈发虚弱无力,精神也时常恍惚,有时候正与大臣们商议政事,都能睡着了。

如此一来,不说众人如何担忧,单是四爷自己,也不免害怕起来。

四爷趁无人之时,逼问太医。

太医院院正支吾半天,这才说道:万岁爷劳累过度,日后万万不可再过操劳,只能静养。

否则,纵是华佗再世,也是无法。

说完,一个劲儿地诚惶诚恐。

四爷琢磨半日,幽幽叹了口气,摆手道:退下吧。

看太医躬身出门,四爷对着窗外仔细看了半日,终究还是吩咐道:宣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来。

另外,把鄂尔泰、张廷玉、马奇几个给朕叫过来。

怡亲王几位爷,都一起请了吧。

大太监来福听了,知道四爷有大事要说,不敢耽搁,急忙出门,叫来几个平日里有脸面的太监分别去传旨。

几位皇子本就在宫里请安,听闻召唤,急忙换了衣服过来。

鄂尔泰几个军机大臣离的也不算远,此时急忙赶来。

允禄几人来的还算快,唯独怡亲王十三爷,因为腿脚不便,四爷特旨许他坐辇来朝,反倒是最后一个来。

八姐坐在永和宫内,一针一针绣荷包。

弘惠陪着坐在身边,一双手握在一起,弘春则是里里外外忙着,一会儿送来茶点,一会儿又来换熏香。

没事儿就琢磨给永和宫的窗纱换换。

春天来了,弄些个翠绿色的,既不会坏了守孝规矩,又显得院子里春意盎然。

宫女们想要接替,弘春笑着摆手:做公主的,给皇后宫里干点儿活就不得了?那寻常百姓家姑奶奶回娘家,还洗衣做饭呢。

弘惠笑笑,说道:能得固伦公主亲自摆设,皇后娘娘怕是天底下独一份儿了。

八姐听见这姑嫂两个互相调侃,抬头看看窗外,问道:皇上那里可吃午饭了?门外当即走进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躬身说道:回主子娘娘,万岁爷那边今日传话,说要等一会儿才吃。

这会子,满屋子的王大臣,还有几位皇子,正商量大事呢。

八姐眯眯眼,王大臣们商议政事就算了。

三阿哥、四阿哥开始听政,旁听也罢了。

五阿哥、六阿哥怎么也在旁边了?小太监摇头,回主子娘娘的话,奴才并不清楚。

不过,奴才之前送御膳过去的时候,路上碰见太医院院正,还有几位常去养心殿的太医大人们。

八姐跟弘惠对视一眼,不无担忧道:莫非皇上的病,又有了反复不成?唉,可真让人担忧啊。

弘惠听了牙酸,暗道:若不是您,皇阿玛能成日里有气无力?脸上却不得不陪着做出一副忧心模样:是啊,也不知道太医院什么时候能拿出好的法子。

对亲娘跟嫂子暗地里摆置亲爹那些勾当,弘春不是十分清楚,但也并非什么都看不出来。

想想当年自家皇阿玛是怎么将皇爷爷顶上太上皇之位的,弘春心里便有了谱。

按理,亲爹当皇帝,她就是尊贵的皇女,怎么也比兄弟当皇帝更好些。

只是,如今她一个出嫁了的闺女,管不着娘家的事,更何况,亲娘当了皇太后,对自己只有好处。

想一想,万一夜长梦多,其他妃子生的兄弟当了皇帝,那时候自己这个异母公主,哪里有皇帝同母姊妹日子过的舒畅。

更何况,弘春怎么瞧着,都觉亲娘对亲爹手段,有些撒气嫌疑。

父母之间怎么折腾是他们的事,弘春管不着,也不乐意管。

只要别闹大了收不了场,自己还是公主,那就得了。

站在窗外廊下,想着想着,弘春自己笑了。

放下剪刀,拿起窗纱比了比,点头道:这个颜色还不错。

话音未落,就见永和宫管事太监飞奔来,进了殿内,对八姐磕头:主子娘娘,万岁爷下诏退位了。

八姐腾的站起来,又嗷的一声坐下去。

弘春、弘惠急忙凑过去看。

原来,是绣花针扎着指头了。

☆、98两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