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奉猪为六畜之首,在这里,猪的地位本就极高。
偏林立文养猪的名号又早被传了出去,少不得就有人寻上门来买猪了。
哪怕林立文再度解释,他所养的猪并无外界传言的那般功效,但架不住来人依旧执意要买:我乃真心求购,还忘大郎割爱一次。
啊?林立文顿觉汗颜。
不过是一头猪而已,都被对方说成割爱了。
我家这些猪其实还尚未养至出栏时候……林立文不是不愿意卖这猪,实在是怕名声太大导致对方盲目信奉。
且他这话也不假,那些猪才刚养了三个来月,确实还需再多养上一两个月才是最划算的出栏时间。
我知。
对方依旧笑脸说道:这其中的损失,我必不会让大郎承担。
林立文:……得,这让他还怎么说下去?虽说林立文不愿意这时候就卖猪确实也有这部分原因在,但他要是继续拒绝下去,对方怕会误以为自己想坐地喊价了!大约是瞧着林立文依旧没有松口答应售卖他猪,对方果然再度诚恳的求购了一遍,也把求购原因说了。
这人姓张,乃是上塘村一家产颇丰的乡绅。
而这张乡绅家里面呢,也有四月要参加府试的儿郎。
对于林家大郎这个人,他早有耳闻。
但真正开始吸引到他的,还是去岁在县城见着了王县令从钱家拿走的那颗肥硕大猪头。
且后又听闻钱家地主家的三郎,在县试前得了林家一对肥硕大猪蹄后考中后,便怎么也在家里待不住了,巴巴的跑来求购。
你家这猪,整称作市价可行?带着不达目的不死心而来的张乡绅,此刻便又开口说道。
整称的意思就是算毛猪,有多少算多少。
虽说猪头和猪蹄因为有着特殊寓意在这里作价较贵,但它们却是按个算的。
所以真要按斤细算下来,是比不得上好的猪膘单价的。
更别说还有猪皮猪血,猪内脏猪大骨等,对方也一并给予了市场猪肉的高价。
可以说对方给的这价格,真就不低了。
于是这话一出来,林老头他们全都惊到了。
因为家里现在养的那几头猪就算还未到最适合出栏的阶段,但重量也全都在百斤以上了,要是按照这个价格售卖出去一头,可是能抵得上家里往年的一年总存银的一半了!林立文见着对方这般执意要求购,也实在没法再拒绝了。
如之前卖猪给钱老爷时一样,林立文还带着张乡绅和他的仆从去了猪圈,让他自行挑选一头猪。
林老头瞧着院子里,林老二和林老大他们合力抬着猪称重的场面,心里委实有点发慌。
便将林立文拉到一边,压低了声音对他说道:大郎,这价格会不会要得太贵了点啊?价钱确实是贵了些,但咱们也没多赚什么。
林立文却面色平静的说着。
一辈子地里刨食,还从未这般做过生意的林老头:……爷,咱家这猪现在正是最长肉的阶段。
您自己也瞧见了,年前抓的这几头猪最近每日几乎都要长上一点肉……这猪在最长肉的阶段被提前杀了,那就不是损失了么?我们的损失只是没摆在明面上而已!林立文虽一直以来对林家众人都宽容大度,对村民们也显得格外的大方……可那是因为他愿意。
这两拨人,一拨是这具身体的血亲,他们对林立文也回应了感情。
而另一拨是这时代连基本的温饱都艰难的弱势群体,可以说他们触动了林立文的心。
至于张乡绅,他哪一拨人都不是。
那么与他做起生意来,林立文自然是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他不会故意去占对方的便宜,但也不会实在到去损害自身的利益。
没一会,林老大与林老二两人也将整头猪的重量称出来了。
张乡绅选的这头猪称出来的重量是一百八十来斤,换成这里的斤两便是一百一十二斤多一点,把零头抹掉,最后林立文按照一百一十二斤来算。
张老爷,一共是这么多钱……您这边也算下看看数目可对。
林立文随即就将钱数报了出来后,在张乡绅借用了林家算盘细算之时,又折回了自己的房间。
再次出来的时候,只见林立文手里面拿着笔墨和空白纸张。
先前林老头的话倒是提醒了他一件事,今日这生意若想事后少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还是先写个凭证。
待到张乡绅那边把具体银钱数量算清后,面对对方掏出来的银钱,林立文并没有直接去接,而是笑着把写好的凭证先递了过去。
大郎,这是作何?张乡绅诧异的问道。
林立文这凭证上写清楚了此次交易的具体金额外,还着重强调了两件事。
其一,他家的猪真没有传说的那般神效。
其二,眼下这个价格是因为他养的猪未到最划算宰杀时候的亏损弥补,非他恶意要高价。
林立文更是还直接对张乡绅说道,若是他现在后悔,今日这交易便就此作罢无妨,张乡绅依旧可等一到两月后再来家里购买。
到那时候,林立文愿意按照正常毛猪价格出售一头猪给他。
然张乡绅会今日前来求购,自是因为等不到那时候了,他便叹了一句:大郎做事竟这般谨慎!最后还是把凭证签了。
张老爷可要帮忙?林立文接过对方签好的凭证后,笑眯眯的在那说道:若是需要的话,我这边可帮你送送。
那可真是多谢大郎了!张乡绅倒还未想到能有这服务,顿感意外之喜了。
林立文只是本着生意人的态度,见着张乡绅就一架牛车,且只带着一个老仆,要将这一头猪活着拉回上塘村许是会有些不便而提供了一些便利的售后服务。
毕竟这种愿意花高价直接买上一头整猪的富户,适当的维护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因着今日他还要下地给棉花种子制作营养钵,最后林立文只能让林老二上钱家去租借了一架牛车,让他架着那头肥猪帮忙送去。
爷,这凭证您收好。
待到张乡绅他们一走,林立文便把凭证交于了林老头,还笑着与他说道:有了它,这下您可能放心了吧!放心放心!爷一定好好收着它。
凭证里的内容,林立文之前也口述了一遍。
因此林老头是喜笑颜开的接过凭证,与那卖猪的银钱一块又交于了林老太,叮嘱她一定要好生收着。
只要有了这凭证,便是张乡绅日后反悔,自家也不怕背后遭人议论了。
卖猪的事到这便算是忙活完了,之后留下林老太在家里看家,家里其他人继续出发去往地里忙活。
林家去岁买的那两头牛犊到现在已经有八个多月了,已经可以开始让它们练习下地干活等事了。
但到底月份还不算很大,所以如之前拉猪送去上塘村的重活,林家还是没舍得让它们去干。
这一回也只是让两头小牛犊将这次所需的棉种和腐殖土,还有制作营养钵的几个器物,以及两桶不算太多的水一并拉到荒地后,林老头立刻就又把它们带到一处青草茂盛的地方去犒劳了。
林立文则已经开始蹲下身去检查,他前段时间已经经过初步培育的苗床。
因为没有各种复合肥可用,因此林立文用的是腐殖土和发酵腐熟后的家畜排泄物,再与土地里原有的土混合到一起做的苗床。
昨晚上又下了点春雨,因此这些土壤林立文摸在手里的感觉便是较粘重。
这样的话,倒是不用他再往里面倒一点水用来增加土壤的粘度了。
省却了这一步后,林立文直接就拿出一个制作营养钵的器物,开始如制作蜂窝煤球时一般,先用力在这些土壤里压上几下。
待感觉里面的土收的差不多了时,他又走到旁边的空地,用脚踩在出口处上端的横踏处,一个中间带着孔洞的土制营养钵便被挤了出来。
而今日出发的时候,林家虽并未再去请村里人帮忙了。
到这会到了地里,一些本在附近忙活的村民们瞧见林立文来了后,有不少人便笑嘻嘻的跑过来便瞧热闹,边如往常一般学着做了起来。
因此林立文一边做,还得一边提醒学着他这般制作营养钵的众人:往里面打土的时候,土一定要打的多且严实些,要不然制作出来的营养钵容易散掉……结果他刚说完这话,那边就有人因为打土不够多,挤出来的营养钵便散在了地里。
大郎,这,这可怎么办?对方犹如做错了事般的,颇有点无措的站在那。
无妨。
林立文耐心十足的说道:你先将散掉的土打进去,再往里面压多点土,重新制作一个试试看。
对方听从林立文的话,再次重试了一遍后,果然这一次打出来的营养钵便没有再碎掉了。
大郎,你快瞧瞧,我这可算是制成了?那人又赶紧招呼林立文去看。
不错!制得很好!林立文检查了一下后,也毫不吝啬夸赞。
而他这一夸,换来的是对方嘻嘻哈哈的笑声。
……其实打营养钵也不算多难的事,只是村民们从未做过,一开始才会有点失误。
待到大家掌握了其中的要点后,一个个的不仅速度上来了,且营养钵也越打越好。
这些人还觉得打营养钵这事挺新奇的,甚至到后面都没林家人动手的机会了。
林立文见着自家人闲了下来,便拿来棉种,分与林老头他们,让他们帮着一块往打好的营养钵里下棉种。
大郎,你这么做能行吗?林老大拿着一篮子的棉种站在那,总觉得心里十分的没底。
他是真没见过,谁家种棉花,是这样来种的。
能行啊!我这棉花到时候肯定能比村里的收成高。
林立文说着,拿过装满着他刚调配好土的畚箕,开始往放好了棉种的营养钵上撒去一层土,将其覆盖住。
面对这般自信的林立文,颇为忧心的林老大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劝说了。
林立文这时却还提议道:爹,咱家露田那边不是每年也要种上几亩棉花么?要不咱们这次顺便也把那边棉地的苗给育好?暂时先不了。
林老大连连摇头表示拒绝。
同样在一旁帮着放棉种,听到了林立文这一番话的林老头也说道:我们那边地先不用你操心……你只需顾好你这边的地。
说白了,就是他们现在还是不相信林立文这法子能把棉花种好。
唉!林立文不由得叹了口气。
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忧心自己不能把地种好,可林立文看着他们这样种植,心里也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