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着仓库养孩子 > 第24章 多子不多福

第24章 多子不多福

2025-03-22 06:44:12

初心等其他人用过了厨房后, 才过去做母女三个人的早饭。

如今家中田地分开,到时候收粮食也是各人管各人的,宋昌永名下的田地虽然不多, 但初心是从来没接触过种地的人, 让她种地属实是为难她了。

初心打算今天进城看看情况,最好能在镇上或者县里租个门面, 以后专职卖吃食, 另外也能离原主的几个儿子媳妇远一些,省的以后生出什么矛盾来。

反正原主的手艺就很不错,理由都是现成的。

吃饭的时候, 初心让宋昌永待会儿去村里借车,然后送她跟宋红玉去一趟县城医馆, 给宋红玉看看身体情况。

娘, 我感觉身上好多了。

宋红玉怕浪费银钱, 本身家里现银就不多, 现在分了家, 更得省着用了。

初心安慰她, 只是找大夫看看,花不了几个钱, 你小小年纪,不用操心那么多, 都听娘的。

宋红玉咬唇踌躇,一旁的宋昌永也跟初心一个态度,银子没了就再挣,等过两天四哥进趟山里, 弄一些陷阱, 抓一些野鸡野兔子回来给你补一补。

宋红玉又感动又愧疚, 低下头闷声吃饭。

宋昌永吃好后就出门借车去了。

回来时其他各房的人都下地干活去了。

平时王氏都借口要照顾女儿秀秀,不是农忙时节,她基本都不下地。

以前田地属于公中,她不干,反正也有别人干。

这回田地分到各房头上,地里的出息都是自己这一房的,王氏自然比以往要积极。

毕竟干活的只有她男人,要是给累坏了,最终心疼受累的还不是她自个。

家里没人,初心走的时候就把院门也给关上了。

宋昌永推着独轮车,让宋红玉坐车上去。

宋红玉摇头,小声拒绝,四哥,我还不累,我先走一阵吧。

宋昌永怕她身体还没恢复,到时候又给累着了,坚持让她上车。

你四哥力气大着呢,何况你轻的就跟猫儿似的,还没一袋谷子重,快上来。

见宋红玉站在那里不动,初心过来说,算了,先让红玉走一阵儿,等累了再上车。

宋红玉这身体就是太虚,平时吃的又少,运动运动也好。

三人这才上路,一路从村口出去,顺着官道往县城的方向走。

宋家村隶属于庆云县辖下,两者中间还隔着一个青山镇。

从宋家村到县城的距离有三四十里的路,而去镇上只需要走七八里路。

比起更为繁华热闹的县城,附近的乡亲们更愿意去镇上。

何况自从十年前,镇上开始修建码头以后,来往的客商众多,也让镇上渐渐热闹起来。

虽比不上县城那样繁华,却也吸引着附近各个村子里的乡亲们,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热闹之处。

原主也是靠着在码头支摊卖馄饨,才养大了五个儿女。

初心之所以不选择镇上,一是距离村子太近,容易碰见熟人,二是县城更加繁华发达,做什么也更加方便一些。

宋红玉年纪小,身体又不好,还没走到镇上,人就累得出汗了。

初心就让她上车坐着,宋红玉也没再拒绝了。

尽管车上坐了个人,但宋昌永却没感到有太多的重量,他让初心也坐上去,后面还有好长一截路呢。

初心摇头拒绝,尽管宋昌永看起来人高马大,身体结实,到底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初心可不想压榨一个小孩子。

何况三四十里路,换算成公里也就十几二十公里路,原主又是常劳动干活的人,走这点儿路根本不算什么。

三人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午饭时间。

先去医馆找个大夫看看,然后咱们再去?????找个吃饭的地方。

初心跟路人打听,才知道县里只有唯一一家医馆,上百年的老牌子了。

来到医馆门前,宋昌永在外面看着车,只初心和宋红玉母女俩进去了。

医馆里药香浓郁,堂中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奕奕的老大夫,正指点身旁碾药的小少年。

看到来人,老大夫才停止指点,看了眼初心跟宋红玉后,让宋红玉坐下让他探脉。

老大夫诊完脉后,就将宋红玉的症状说了个七七八八,初心向老大夫讨诊治的方子。

老大夫摇头说,药补不如食补,依我看不必吃药,我写个药膳方子与你,每月吃上两三回,平日多多走动,只消三五年的功夫,身子便可恢复康健。

初心冲老大夫道谢,又说了宋红玉两句,她脸色微红,显然也很高兴。

老大夫很快写好一张药膳方子,其中都是些寻常的药材,价钱也不贵。

初心便在店里抓了些,付了诊金和药费,才离开医馆。

出来后,宋昌永问了诊治的情况,得知宋红玉能够如常人一般康健,不免喜形于色。

往后我多进几次山,打到的猎物就去跟张屠户换成钱,妹妹可千万别为银钱担忧,身体好了才是最要紧的。

进山打猎到底危险,不过初心也没说不让宋昌永去的话,反正等她找到合适的门面,就全家搬来县城。

到时候离得山高水远的,不信宋昌永还能赶夜路跑回宋家村去。

先找个地方吃饭,吃完饭我还有事情要办。

初心领着宋昌永和宋红玉,在医馆附近找了一家露天小摊。

摊主是一位中年夫妻,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初心点了三碗面,趁摊主下面的功夫,时不时搭几句话。

通过简单的闲聊,初心得知摊主夫妻俩也不是县城人士,而是附近村子里进城讨生活的。

夫妻俩在附近租了个房子,平时在这摆摊,每个月只需交上一定的钱数,就不会有官吏驱赶。

刨除房租,一家人的生活费,以及上交的摊位费和税款,每个月挣的银子,比留在乡下土里刨食要强多了。

说着,三碗面上了桌。

虽然是普普通通的一碗面,但卖相十分不错,手工拉的细面根根分明,热腾腾的水汽里混合着面粉和香油的味道,不由让人食欲大开。

三人吃完了面,初心就根据打听到的地址,找到了县城唯一的一所牙行。

牙行也就是古代的中介所,地方不大,但来往的人却不少。

初心一进来,立刻就有人上来招待。

来之前初心已经打听过中介费,不便宜,但也算不上很贵。

为了这笔钱能花的物有所值,初心提的条件也是十分详尽。

她打算在县城租房子,但最好是能够商住两用,前门拿来开店,后面自己一家人住。

这样可以省下一笔摊位费不说,有门面的话,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牙行的人也没有不耐烦,显然是应付多了这种事,详细记下初心的要求后,表示最多三日,一定找出合适的房子。

眼看时间不早,回去路上还得花些时间,初心便定好三天后再来。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根据初心的描述,也猜到初心是想跟面摊老板一样,在县城做吃食生意。

回到家后,兄妹俩也有默契的什么都没说。

等待消息的这三天里,初心没有去镇上摆摊,而是宰了一只鸡,配合着医馆抓的药材,给宋红玉炖了一次药膳。

宋红玉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康健的希望,也十分配合,日头好就在外头活动,要是起风或者天阴,就在屋里活动。

宋昌永也照旧下地侍弄庄稼,有空就进一趟山,摆弄陷阱,每天早出晚归。

周氏和王氏倒是在背地里跟丈夫嘀咕过,说初心不去镇上摆摊,三个人吃什么,难不成以前还偷偷攒了银子不成。

次日,到了跟牙行约定的第三天。

初心这次进城没带宋红玉,就跟宋昌永俩人。

周氏和王氏分家后头一回聚在一起,对留在家里的宋红玉百般试探,试图想从小姑子这挖到一点儿消息。

宋红玉虽然年纪小,却也不傻,对于两个嫂子的打探,是一问三不知。

问多了宋红玉就装身体不好要休息,周氏和王氏见问不出来什么,也只好悻悻离开。

中午初心和宋昌永没回来,周氏和王氏也没问宋红玉要不要一起吃点儿,还是向来闷不吭声的李氏,给宋红玉送了碗饭。

宋红玉本不想要,她打算等其他人吃过后,再去弄点吃的,她胃口小,这会儿也还不饿。

可李氏却说粗茶淡饭,不要嫌弃才好。

宋红玉再不好说拒绝的话,只好道谢收下。

吃过饭宋红玉又活动了会儿,浅睡了半个时辰,又起来收拾屋子。

眼看太阳西斜,沉入山间,初心和宋昌永却迟迟没有回来,宋红玉一颗心难免悬了起来。

傍晚夜深露重,宋红玉特地批了件衣服,到院子里去等。

一直到天彻底黑下来,初心和宋昌永才出现在小路上。

红玉?你怎么在外面?宋昌永眼尖,率先看见等在院子里的妹妹。

母子俩进入院子,初心先探手摸了摸宋红玉的手,还好不凉。

宋红玉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小声解释说,我看娘跟四哥迟迟没回来,有点担心……还好知道披件衣裳,不傻。

初心嗔怪了句,惹得宋红玉双颊烧红。

三人回到北屋,宋红玉就问起房子找得怎么样。

我跟娘这么晚回来,就是为了去办租房的事。

房子样样都符合初心提出的标准,只不过租金方面,肯定不便宜。

像面摊夫妻说的那样一钱多银子一个月的,基本上都是两房的小院子。

初心提的要前能做店面,后能住人的,基本都是前门两间,后院三间的大院。

基本上这种房子都自带水井,方便打水。

初心跟宋昌永跟着牙行的人看了几家,租金都在每月五钱银子到两钱银子之间。

最后初心选了中等价位的,每个月三钱银子租金的带水井的房子。

房子的位置就在医馆后面一条街,那条街上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附近还有书院和划分的住宅区,可以说非常适合拿来开吃食店。

租下房子后,付了半年的租金。

拿到钥匙,初心和宋昌永母子先简单打扫了一下房子,所以才会回来这么晚。

晚上你们捡常用的东西收拾好,明天咱们就搬去县里,剩下的留着慢慢搬,老四送我跟你妹子先过去,然后你再回来,等下个月地里庄稼都收上来了,再住到县里去。

现在地里的活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时常去照看照看。

宋昌永到底还有点儿不放心老娘跟妹子,就您跟妹妹两个人,忙得过来吗?前面的店面有两间,宋红玉年纪小不说,身体也差,根本干不了多少活,光靠老娘一个人,肯定得累够呛。

我跟你妹子慢慢干就是了,又不急在这一天两天的。

店里桌椅板凳什么都不齐全,还得去买,厨房里的东西也都缺着,不是说开张就能开张的。

宋昌永一想也是,再说家里没活的时候,他也可以进城帮忙。

顺便趁还在村里这段时间,多进山几趟,最好能弄到些猎物,换些银钱,来贴补家中的花销。

次日一早,宋昌永又出去借车,回来就把打包好的行李给装上了车。

初心也和宋红玉从屋里出来,把北屋的门锁上。

正好这时,其他三房的夫妻从屋里出来,准备下地干活,看到这一幕,都围了上来。

娘,您这是要上哪儿去?宋昌学难得开口,语气里竟然还得带了几分不安。

初心看着围了一圈的人,淡淡说,我还能上哪儿,总不能成天窝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银子。

众人这才想起他们娘还有个卖吃食的生意,只是卖吃食也没必要收拾包袱啊。

周氏几番打量,也猜到一些,娘这是准备带着红玉和老四去镇上住?那房租得不老少银子吧?周氏眼珠转了几圈,朝妯娌王氏给了个眼神,像是在暗示王氏,看吧,果然她们婆婆兜里藏了私房银子,否则能这么大手笔,放着好好的房子不住,却要花钱去租房子住。

初心看他们各有各的心眼子,也懒得解释那么多,挥手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你们要分家,我也如你们的愿了,往后好好过你们自己的日子是正经,别总惦记着跟自己无关的事。

初心也不管儿子媳妇们难看的脸色,让宋昌永赶紧走。

本身就路远,再耽搁下去,还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到县里。

三人从篱笆院出来,径直朝出村的方向走,剩下留在院子里的其他三房人,面面相觑。

宋红玉走到官道上就有些气喘吁吁,宋昌永让她坐车上,推着她上路。

等三人到县里,已经是午饭时间。

初心租的房?????子前面是两间门面,用门板关着,后门是一个小院子,平时出入都从后门走。

拿钥匙开了后门,把行李都搬了进去。

初心先把厨房收拾了出来,做了三个人的午饭。

由于时间不充裕,初心也没做菜,而是从随身仓库里拿了些面粉和配菜出来,一人做了一碗手擀面。

面的卤子是简单的嫩葫芦鸡蛋,方便快捷。

宋昌永和宋红玉也没疑心面粉和嫩葫芦、鸡蛋从哪儿来,只当初心从家里带来的,她们的注意力全都被好吃的手擀面给吸引了。

吃饱喝足,三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收拾屋子,整理床铺。

后院一共有三间房,刚好一人一间。

房间对门是厨房和杂物房,水井在墙角,还有个小房檐下,可以对方柴火。

收拾了住的屋子,初心就让宋昌永先回去,省的又赶夜路。

走的时候,初心还塞给宋昌永一些钱,让他一个人在家吃饭,别太将就,该吃就吃。

分家的时候初心跟宋昌永分了两只鸡,其中唯一的一只母鸡,前两天已经被初心杀了,做成药膳给宋红玉吃了。

家里就剩下一只公鸡,初心让宋昌永自己杀了吃。

等宋昌永离开后,初心跟宋红玉母女才打了水,慢慢收拾前面的门面房。

初心让宋红玉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宋红玉也没逞强。

两间门面房,母女俩收拾到第二天中午才彻底打扫干净。

中午吃过饭,初心又带上宋红玉去找人订桌椅,交了定金后,对方表示五日后送上门。

之后初心又去定制招牌,还要去衙门备案,方便后续每月缴税。

忙了两天,初心把杂物房也收拾了出来,专门用来放食材。

为了能够把随身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用,初心特地买了一把锁,锁上了杂物房,钥匙也只配了一把。

招牌送来后,初心就让人帮忙挂了上去,还在门口贴了张告示,说明开店日期。

挂上招牌的第二日,宋昌永再次进城。

这次他给初心带来了一些猪肉和面粉,猪肉是在镇上张屠户家买的,面粉是找乡亲们收的。

以往原主卖馄饨,就是这么买原材料的,彼此合作多年,多少都有些优惠,比直接在县城买要便宜不少。

唯独一点,就是运送有些麻烦。

因为第二天就是开业的日子,宋昌永干脆就没回去,在县里住了一晚。

房间都是现成的,早早收拾好,也不怕没有地方歇脚。

下午桌椅送过来,宋昌永和宋红玉帮着摆好桌椅,收拾好一切,现在就等着明早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