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要生气

2025-03-25 13:49:45

照顾姜锦华的责任被二嫂领去之后,阿蕙就彻底放手了。

赵家就没什么大事。

日子安静的滑向了冬月。

阿蕙的印刷厂机器已经从德国到了新加坡,除夕之前应该能到茂城。

而三哥的出版社,后准备反而先开业。

大家出钱出力,甚至戚海久和他的未婚妻欧阳幼睿也帮忙联系旧同学,编辑部很快就招满了人。

出版社取名,又让三哥大伤脑筋。

阿蕙说:叫中华书局吧。

她记得后来东沪有个中华书局,声名显赫。

这个名字,深合三哥的心意。

三哥用楷书写了中华书局四个大字,先给大哥看了,征求大哥的意见。

大哥觉得寓意好,且大气,而且容易被人熟记,很认同。

三哥又拿给宁雍看。

宁雍大赞。

于是三哥的出版社,定名为中华书局。

冬月初七那日,廖士尧的第二个侄儿兆慎回来跟阿蕙说,教会学校冬月初十放冬假,一直到明年正月初十开学,整整两个月。

他想和明益出海玩。

明益说,你们家的船常年去南洋和别的地方,能不能带我去?我从来没去过南洋!兆慎拽着阿蕙的衣襟,撒娇道。

他在教会学校念书,成绩一塌糊涂,却打架名声在外,威震整个学校。

美国老师以为他是赵家的亲戚,把大哥喊去说了好几次话,倘若兆慎再胡闹,就勒令他退学。

大哥回来就叮嘱了兆慎,第二天,兆慎又把那个老师的儿子给打了。

还有一帮孩子跟着起哄。

美国教师的儿子比兆慎大一岁。

因为血统的缘故,那个美国男孩高大结实,却被兆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狼狈不堪。

那帮孩子抬着兆慎。

围着操场走了一圈,把他当成了英雄崇拜。

兆慎就成了教会学校的孩子王。

首当其冲的,就是阿蕙的大侄儿赵明益。

他最是崇拜兆慎,两人已经兄弟相称。

论序齿、换兰谱,弄得有模有样的,让大人们看着笑得不行。

兆慎大几个月。

就是哥哥了。

于是两人成了学校霸王团体的首领。

校长亲自发了通知,兆慎、明益和其他一大**跟着起哄的孩子全部开除,多大四十人之众。

大哥已经无能为力,只好去找市政府的人。

市政府的秘书长亲自出面,才把教会学校大开除的通知撤销。

兆慎和明益就成了学校响当当的红人。

他们年轻小,却拉帮结派,已经成为学校最大的霸王团体首领。

对此。

大哥时常训斥明益,却又无法阻止明益和兆慎来往。

兆慎住在赵家,总不能把他赶走,大哥还想把妹妹嫁给廖士尧呢。

阿蕙笑着回答兆慎的问题:海上风浪大,时常就翻船,我可不敢答应。

等你二叔回来,问过他。

他若是同意,你就去……兆慎嘟嘟嘴。

阿蕙就道:你不去温书?这两日不是在考试吗?学校放假前夕。

总有几场考试。

兆慎嘿嘿笑:乱蒙呗!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没啥用!爸爸没死的时候总是说,‘认得几个字就行。

念那么多书干嘛,又不考秀才!像老子认不得几个字,不照样把那些龟孙子打得屁滚尿流?’他学他父亲的声音。

故作老陈,逗得阿蕙大乐。

阿蕙笑了半天,然后才正经教育他:你二叔就念过很多书!多学习学知识,别人就没法子欺骗你!可是……兆慎想了想,他二叔好像真的念了不少的书,一肚子学问,我们家已经有个二叔了,我还要像他一样吗?阿蕙哭笑不得。

见阿蕙无法回答,兆慎就得意起来。

他摇阿蕙的胳膊:我二叔什么时候回来?民国初年通讯不发达,廖士尧走后的一个月,茂城的媒体才报道了长江发大水、造成了沿江地区灾情的事。

至于灾情如何,更是不得而知。

廖士尧什么时候回来,阿蕙就更加不知道了,他也不会给阿蕙发电报汇报行程。

我不知道……阿蕙不想欺瞒孩子,说道,等事情办完了就会回来的。

那下个月能回来吗?兆慎又问。

阿蕙摇头,又说不知道。

过年会回来吗?兆慎问。

阿蕙不知道灾情是否严重,就更加不得而知了,依旧摇头:不知道啊……她以为兆慎听完会嘟起嘴巴不高兴。

不成想,这孩子突然轻轻抱住了阿蕙。

阿蕙微愣。

这是干嘛?她失笑。

兆慎这才松开阿蕙,看着她说:蕙姐姐,你不要生气。

等二叔回来的时候,他会带很多好吃的给你的。

阿蕙笑。

我为什么要生气?她道。

以前爸爸总不回来,太太就生气骂人。

兆慎说道,李妈她们都说,太太是想爸爸了,等爸爸回来了,太太就高兴。

爸爸每次回来,都带好吃的给太太和我们……阿蕙:……没过几天,教会学校就放了冬假。

考试的成绩出来之后,吃饭的时候,阿蕙从大嫂和二嫂口中得知:二侄儿明尔名列全年级榜首,获得了最高的奖学金;三侄女明珊也在年前前十名,同样获得了奖学金;大侄儿明益从前念书就不够努力,如今更是垫底,只有一门体育及格,兆慎同样如此。

于是冬假开始的前半月,他们要补课,准备补考。

要是补课不及格,就要留级。

把兆慎气的半死。

他是从开始上学就惦记着放假玩的,哪里想到要补课?他不想去。

阿蕙说:必须去!当初是你要去念书的,做事要有始有终,才像个男子汉!又不是别人逼你去上学。

兆慎很听阿蕙的话。

虽然不高兴,还是同意去补课。

要是补考及格了,我能去南洋玩吗?兆慎舔着脸问阿蕙。

阿蕙笑道:补考及格是你的责任。

不应该作为功劳。

没有功劳,哪里来的奖赏?兆慎就使劲吃饭,来发泄他的不满。

大家便笑。

老大兆寅趁机对阿蕙说:十三是小禹的生日……二嫂听了,顿时就笑起来。

她感觉到了大家异样的目光,笑着解释:冬月十三也是明芜的生日。

原来咱们家明芜不比三少爷小,而是一样大。

大家都惊奇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桌的孩子们。

小禹正在文雅吃饭。

明芜坐在他身边。

自从小禹来了之后,明芜就很少缠着她的亲哥哥明尔,而是更多时间跟着小禹,两人形影不离。

真是巧。

大嫂笑着道,要不。

咱们热闹热闹?咱们家这几年总是有事,已经两年多没宴请过了……前年阿蕙的父亲去世;去年又是阿蕙出事、老太太的兄弟去世;今年二月二嫂娘家出事,五月又是阿蕙被诬陷杀人。

的确是不平顺的两年。

因为这些事。

过去的赵家不适合宴请。

如今三哥的出版社开业、阿蕙印刷厂即将开业、大哥的船舶公司因为有了码头的缘故,生意一天天好起来。

日子越来越好,开个宴会庆祝一下,等于祛祛霉运,也是个好兆头。

孩子太小,过生日弄得那么隆重,反而不好。

老太太想了想,说道。

不如等到十五,就用小三出版社的名头,宴请一次……很多人家宴请。

都凑在初一或者十五,借个吉利。

既替孩子过生日,又庆祝三哥的事业。

又热闹一番、散散霉运,的确不错。

大哥也同意了。

只有四天的准备时间宴请,原本很仓促。

好在一个月后的腊月十二,就是宁嫣然和三哥的婚礼,大嫂和二嫂一直在准备着,食物、摆设都有现成的。

只要请一支好的戏班、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即可。

阿蕙的手不能写字,大哥和三哥又要忙公司里的事,大嫂认识的字不多,二嫂字也不太美观;老太太虽然一手好字,却也写不了那么多。

写请柬又成了一桩问题。

大嫂说,让家里账房上的管事来帮忙。

老太太说不好,已经年底了,又有三哥的婚事在后,家里的下人也忙,不好麻烦他们。

最后,兆寅说他愿意帮忙。

他试写了几个,字迹苍劲,颇有几分风骨。

阿蕙很是吃惊,笑着问他:你这手字,是从小练的吧?你爸爸不是说,念书没用吗?兆寅就哈哈大笑:是小慎告诉你的?然后他道,爸爸的确说念书没用。

可是不念书能干嘛,我又不像小慎,好吃又好玩。

兆寅的兴趣是读书写字,小慎的兴趣是吃饭调皮捣蛋,兄弟俩性格迥异。

老太太等人也把兆寅的字接过去看了。

几个人纷纷赞好。

兆寅就帮着老太太一起写请柬。

阿蕙负责送请柬,邀请亲朋好友。

她准备出门,小禹却跑过来,抱着阿蕙的腿不放。

他说:蕙姐姐,巧儿生病了!阿蕙微骇,牵着小禹的手回了自己的院子。

巧儿脸色发黄,整个人都没有精神,似奄奄一息。

阿蕙这才真的吓住了,问她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