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2025-03-25 13:55:30

陈家供奉御药,与太医院之人及掌管御药房的太监都很熟悉。

宫中的人,比如御药房的大太监司徒空有时也会亲来陈家。

陈家下人也不至于没见过世面。

陈振此时眼目虽未完全恢复,耳力反倒比平日更聪敏,立刻听出那下人话声里的不对劲,问道:可是司徒公公来了?知道是什么事?下人道:不是司徒公公!是太医院林奇林大人的学生孙用过来了。

说出了大事!此刻正被三爷陪着在前头花厅,三爷命我赶紧来知会老太爷。

此言一出,一屋的人都是一惊。

陈振霍地起身,身体跟着微微一晃,被边上的葛大友一把扶住了。

他伸手,扶了下自己的额,随即定了下来,摆摆手,沉声道:去看看吧。

葛大友搀着陈振,一行人匆匆往前头南院的会客堂去。

绣春压下心中的疑虑,收拾了东西,因不方便也跟去前头,便回了自己暂时住的那侧院。

也无心做别的事了,只竖着耳朵留神外头的动静。

等了许久,外头静悄悄的,一直没听到陈振回来的动静。

终于忍不住出去,想找巧儿打听一下。

路过自己姑姑陈雪玉一家人住的那院落前时,正看到他夫妇跟了个陈振身边的小厮急匆匆往前头去,似乎是被叫去有事,脸色灰白一片。

目送他夫妇二人背影消失后,错眼间,见自己那个表哥许鉴秋还呆呆地立在院里发怔,忍不住走了过去朝他打听。

许鉴秋吭哧了半晌,终于把话说清楚了——原来真的出了件大事。

事情是这样的。

六天之前,大行皇帝梓宫出殡,大长公主府的永平小郡主回来后,随太皇太后入宫陪住。

当晚微微起热。

由太医院另一大医王元主治。

王元诊察后,断定小郡主感了风寒,需辛温解表,便以惯常的麻黄汤治之发汗,不料不但不起效用,反而出现了坏症,病情加重。

两日后呼吸急促,高烧不止。

王元又改用桂枝汤,亦是无用。

到了今日,第六天,小郡主已然病得失去痛觉,四肢弛软,小便带血。

按照往前的经验,风寒之症若败坏到这样的地步,接下来两到三天之内,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必死无疑。

大长公主封号朝阳,乃太皇太后的女儿,也就是唐王萧曜的亲姐。

她与驸马先是生了个世子李长缨,十五年后中年之时,才又得了这个永平小郡主,如今六岁,自然爱惜若命。

见好好的掌上明珠不过发了点热,几天的功夫便奄奄一息命垂一线,闯入宫中到太皇太后面前哭诉,要拿王元问罪。

王元呼冤,说自己前后所用的这两个方子,都是医典中治疗伤寒的经方。

从古至今,医生无不奉方而行。

若真有问题,那便极有可能出在辅药紫雪丹上。

紫雪丹是用来治疗伤寒的灵药。

凡一切积热温毒、热闭神昏、小儿急热惊痫之症都能治疗。

因炼造过程特殊,价格昂贵。

几种紫雪丹里,又以金药堂陈家的品质为上,故御药房的紫雪丹一直由陈家供应。

此事非同小可。

太皇太后当即命太医院医官到御药房查验剩下库存的紫雪丹。

经尝辨,所剩的十五丸里,其中有十丸,外色与寻常无二,但捏开蜡皮后,发觉气味与味道都不对。

尝之,最后判定系减味所致。

太皇太后大怒,当即便要命人去封陈家药铺捉人。

幸而当时林奇也在。

林奇与陈振虽算不上深交,但平日也有往来,十分赞赏金药堂严谨做药的态度,向来怀了好感。

觉得此事蹊跷。

便出言劝阻太皇太后,说金药堂长期供奉御药,从无差错,此次必定事出有因,不可一棍子打死。

且当务之急是小郡主的病,先治好病才是重中之重。

太皇太后依了他话,勉强按捺下怒气,命众医官极力抢救小郡主。

林奇出来后,便派了自己的这个学生火速赶到陈家通报消息,好让他们有个准备。

据林大人说,小郡主的坏症,已到病邪逆传心包的地步,凶多吉少,恐怕也就这两三天内的事了……倘若真有个好歹,那个王元为推卸责任,必定会抓住紫雪丹不放,到时候金药堂……许鉴秋耷拉着脑袋,一张脸涨得通红。

绣春听完前因后果,人也是愣在了原地。

此刻之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紫雪丹她自然知道。

与虎骨酒、治中风的牛黄再造丸以及妇科白凤丸一道,被并称为金药堂四大镇店之宝。

据说紫雪丹的配方最早来自古时上方典籍,后人根据配方造出了此药,但无论怎样试验,均无法达到古籍中所记之色鲜紫如霞的程度,功效自然也打了折扣。

还是一百多年前,陈家一位极具智慧的先祖广阅典籍,经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秘诀:配制此药的十数味药材中,有几味药性太活,合在一起则变色。

要制出真正的紫雪丹,需掺入微量纯金粉,既压制变色,又可激活药性,就此造出了真正的紫雪丹。

面世之后,价虽昂贵,功效却极好。

直到如今,陈家也一直沿用这个秘法。

这添加金粉的最后一步,只有陈振与陈仲修知道。

他传给了绣春,所以绣春也知道——但是现在,恰恰却就是陈家引以为荣的紫雪丹出了问题,而且还牵涉到了皇家郡主的性命安危!怪不得方才陈雪玉夫妇二人脸色如丧考妣。

许瑞福是制药厂的主管,现在药出了事,他自然首当其中。

~~陈家南大院的那间议事厅里,林奇派来通报消息的学生已经匆匆去了。

此刻里头虽聚了十数人,气氛却异常压抑。

除了陈振还端坐着不动,连见惯了场面的葛大友,面色也是有些变了。

供奉的御药出了问题,这一点已经被确证无误了。

因那学生说,林大人曾亲自尝药,发现确实与从前的药味不同。

纯正的紫雪丹,甘中带苦,而那五枚药,却是苦大于甘。

陈雪玉夫妇很快赶了过来。

许瑞福惴惴不安地站定,回话道:今年做过两次紫雪丹。

第一次是三月里,第二次是上个月。

每一批紫雪丹出去前,最后你自己可都颗颗检验过?陈振追问。

许瑞福额头汗涔涔地下,抬手用袖子擦了下额头,吃吃地说不出话。

你快说啊!一定都检验过的!你做了这么多年,哪一回不是这样!快跟爹说啊!一定是有人在药出去后动了手脚,想要陷害你的!陈雪玉见丈夫不应,急得狠狠拧了丈夫一把。

你给我出去!陈振蓦地怒喝一声,倾身向前,死死盯着自己眼前那个还模糊的女婿,厉声道:快说,到底有没有颗颗检验过?许瑞福只觉耳边似爆开了一个雷,吓得腿一软,跪了下去,颤声道:爹,我实话说吧……这药金贵,三月里做的那一批,是颗颗检验过的。

上次那一批,做了总共五十颗,那日我正要去检验,正好被一友人叫去赴席,我想着这药都做了这么多年,从来没问题,一时大意,便……便……他说不下去了,只俯身下去,叩头不止。

陈振目瞪口呆,一时胸肋气胀,连话也说不出来了,砰一声往后靠回了椅背上。

许姑爷,供奉用的御药,岂可如此大意?如今恰就出了事,倘若小郡主有个不测……陈存合忍不住说了这一句,脸色也愈发难看了——许瑞福做事出了差池,若是别的事,哪怕死了人,以陈家之势,也能摆平,他自幸灾乐祸。

但这回,事情出到了皇家郡主的身上。

若金药堂真就此倒霉,他也必定跟着竹篮打水一场空。

快!去把上次参与做这药的人都叫来查问!从炮药的到最后合药的!统统叫过来!葛大友回了过神儿,匆忙下令。

下人急忙出去,片刻之后报:老太爷,大管家,其余人都来了,只少个孙虎!昨日下工后,今早便一直没见到他来!葛大友闻言,心蓦地一沉,知道大约不妙了。

这个孙虎,虽是外乡人,被熟人介绍来的。

但在陈家药厂已经做了两年多,平日闷声苦干,又有妻子一家人,怎会做出这样的事?快去他家中找!葛大友勉强压下心中不安,急忙吩咐下去。

很快,消息便传了过来。

据邻人说,孙虎一家昨半夜便搬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听到这话的时候,连陈振也是微微变了脸色。

在众人的纷纷怒骂声中,他蓦然开口,一字字道:事已至此,只能极力补救。

立仁,你与衙门的人熟,速去报案,请官府协助追查此人。

大友,你去找御药房司徒空,请他务必帮忙转圜!不必心疼银子,该使就使!葛大友和陈立仁急忙应了下来,一番准备后,各自带了人匆匆出门。

半日过去,先后回来了,脸色却都十分难看。

原来那些人,平日里虽拿了陈家不少好处,瞧着关系不错,此番陈家真倒霉了,又是与皇家小郡主性命攸关的事,谁肯出头帮忙?推的推,躲的躲,唯恐避之不及罢了。

~~这个消息如何隐瞒得住?当日,金药堂药铺的大门虽还开着,客人也依旧往来如织,只后头的整个陈家,却已到处开始弥漫大树将倒前的惶恐惊惧气息。

药厂关停,工人解散,下人们暗地里纷纷开始收拾细软,以备天庭之怒砸下来时,自己可以第一时间逃跑。

绣春过去炮药房取新鲜石斛用于配老太爷的药时,见平日热闹非常的偌大的一个地方,此刻只到处堆了些处置了一半的药材,人全走光了。

朱八叔独自坐在一张矮凳上叭滋叭滋地闷头抽着旱烟,巧儿一个人在水池边收拾着被人洗了一半丢在里头的药材,清瘦的背影,看起来异常孤单。

她听到脚步声,回头见是绣春,一把抛下手上的药材,跑到了她面前,开口便问道:董秀,你医术那么好,你说,小郡主一定会好起来的,是吧?绣春望着她充满了希望的双眼,说不出话。

在后世,一场外感风寒极少再能夺去人的性命。

但在这个世代,所谓的伤寒,却是时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绣春随父亲行医多年,对此自然深有体会。

以她的经验,倘若前头医治无效,到了第七、八天,坏症严重,对老人和孩子来说,通常就意味着死亡。

见绣春不应,巧儿眼中的希望之色渐渐地消失。

她眼睛红了,哽咽着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的。

得这种病的孩子,十个里通常只有五六个能好……我小时候有个哥哥,他也是得了这病死了……身后的朱八叔磕了磕烟灰锅,起身慢慢往里头去,背影佝偻。

巧儿还在哽咽,绣春脑中却忽然闪出了一个念头,心一跳。

她怔怔想了片刻,丢下巧儿,猛地转身大步而去。

~~陈振的北屋里,此刻空落落无人。

葛大友还在外四处奔走打听消息。

绣春进去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祖父正站在门口,手上拄着拐杖,面对夕阳而立。

听到她靠近的脚步声,他出神片刻,摇了摇头,缓缓道:你走吧。

趁着此刻还能走。

免得遭牵连。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表情还很平静,但声音听起来却苍凉无比。

绣春停在了他的面前,径直道:老太爷,能不能想个法子,入宫去看王太医的诊病记录?见他一怔,立刻又道:我从前随家父行医时,见过许多医生错把风温当成风寒来治。

病死的人里,大部分其实都是死于医生的错治。

小郡主的病,我虽知之不详,但从目前听来的消息推断,有可能是误诊——倘若小郡主得的真是风寒,以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病,即便紫雪丹减味,已是无法痊愈,也绝不会败坏到逆传心包的地步。

所以我怀疑小郡主感染的是温病。

温病?陈振还是没反应过来。

~~风温是一种完全独立于风寒之外的疾病。

两种疾病症状虽相似,但起因及波及的脏腑经络却完全不同。

而自古以来,风温就被归入风寒。

千百年来,医生们师徒相授,用治疗风寒的方法去治风温。

直到近代清朝,嘉庆年间的吴瑭总结前人及自己的经验,写出了一本《温病条辩》,从那时开始,温病才被看做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治疗,从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个世代的医生,同样也还没意识到风温这种疾病的独立性,一直沿用风寒的方法去治风温。

绣春从前便曾与父亲探讨过这个问题。

陈仲修起先并不接受。

后来随了她用自己方式治愈病例的增多,这才渐渐相信。

他原本是想将此发现编撰成书以济世人的。

只是可惜,书未成,人已去。

~~此时,绣春越想,愈发觉得自己的判断存在可能。

是的!她飞快道,具体我此刻没空多说。

但我说的,都是真的。

倘若能实证,小郡主的坏症是因为太医错误用药所致,紫雪丹即便减味,咱们的罪名也是微不足道了!老太爷,你一定要信我!最后,她这样道。

陈振还是觉得无法完全理解她的话。

但是眼前这个他只能看到模糊光影的少年人,她说话时的那种口气,却让他不由自主的愿意相信他——而事实也摆在眼前,除了相信他,自己此刻几乎已经没旁的办法了!好!我就信你一回!我让人去找林大人!请他帮忙!陈振一顿拐杖,做了决定。

~~傍晚的时候,坏消息再次传来。

因小郡主病情毫无好转的迹象,林奇奉命一直守在她身侧,无暇脱身。

被派去找他传话的人空等了一个下午未见其面,只能先传出消息给宫外的陈家人,说有时机了再递话。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绣春在自己的屋里,却是心急火燎。

先前她还没什么感觉,一旦有了这种想法,简直恨不得立刻进宫亲自去查看病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挽救小郡主的性命。

倘若再耽误下去……她在屋里走来走去,焦躁不安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眼前一亮,便如黑暗大海大海中茫茫行船的人看到了灯塔,心一阵怦怦乱跳,热血涌上了脸面。

去找那个曾在路上遇到过的魏王!她不是曾帮过他吗?他应该能够回报自己达成这个心愿。

不为什么,因这就是她此刻的感觉。

况且,现在除了他,她也实在想不出还能去找谁。

~~绣春并没有告知陈家人自己的去向。

此刻,陈家的各色人也都在黑夜的暗霾中为自己的明日而各怀心思,没有谁会留意她。

她出去后,朝人打听,先去了魏王府。

那里却是大门紧闭。

绕到侧门后,正遇到一个开门送人出来的王府门房。

在他要关门前,急忙上去道:这位大爷,魏王殿下可在府中?我与他有故。

烦请帮我传报一声。

那下人用看傻子似的目光打量她,最后不耐烦地道:殿下还在宫中!没回!说罢砰地关了门。

绣春无奈,只好又绕回了大门。

远远地等着。

她只能在这里等。

宫门附近有卫兵把守,根本不容许一般人靠近。

她要是去那里等,估计人没等到,下场就是被当成别有用心者给抓起来。

初冬的夜,乌沉得特别快。

她出来的时候,忘记了穿上厚衣裳。

她立在夜风中等了没片刻便觉周身有些发寒。

最后蹲到了墙边一个避风的角落,抱膝缩着,一直睁着眼睛留意着前头的动静。

四周渐渐沉静了下来,直到街面上再没车马行人经过。

已经很晚了。

绣春估计将近十点多了。

她也已经冻得手脚僵硬,连耳朵都开始麻木。

蹲在黑暗里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这样等下去很傻。

那个魏王,皇兄刚死,幼帝继位还没几天,他身为皇叔,现在想必繁忙异常,说不定就留在宫中不回来呢?绣春被这个念头打击到了。

呵了口气,暖了下自己的手指,正扶着墙角准备起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车马声。

她精神一振。

循声望去,见一辆辕头上挂了魏字照明灯的大马车正从皇宫方向的那条路上来,边上是一丛骑马的侍卫。

他出来了!那个魏王!绣春的心再次怦怦地跳。

一下站了起来,正要到近前,不想那行车马速度很快,转眼便从她面前风一般地掠过。

这机会要是失去了,等他进去,想通过王府下人再见到他,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急了,拔腿追了上去,在后不顾一切地大声喊道:魏王殿下,是我!咱们在新平见过的!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紫雪丹需要添加微量金粉这一说法,来自同仁堂乐氏家族的后人。

在网上有关于杭州胡庆余堂制此药的说法,说是要用金锅银铲。

相比之下,我觉得前者更可信,所以用了前者的说法。

人体摄入过量金元素,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炎舌炎等症状。

若治病用,不长期服食,且紫雪丹中含量也微,对人体应该无多大损害。

《温病条辨》这本书很了不起。

现代对此病的治疗也是以此书为基础的。

最后谢谢昨天大家响应,积极留言。

因为时间关系,虽然没有回复,但都看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