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2025-03-22 06:46:02

苏嘉禾这算是听出来了, 周大嫂这是来替周老头当说客了。

真不愧是精明能干的大嫂子啊,这话说的,可真是一套一套的。

先是把周小叔痛骂一顿, 接着又表明周老头的不容易, 最后还拿几个孩子说事,真真是软硬兼施啊!这要是原主, 肯定就听进去了。

毕竟拿三个孩子说事,可不就是原主的软肋吗?不过周大嫂算是打错了算盘, 苏嘉禾可不是原主, 她可不在乎什么帮衬什么名声,谁敢找她麻烦, 她绝对不会轻易算了。

她苏嘉禾什么都吃, 就是不吃亏。

她现在已经足够低调,也就是这世界没灵力不能直接修炼,不然周小叔可就不止是现在有苦说不出的样子了。

不过她也没想到, 周大嫂还有这一套呢。

这次的事情, 苏嘉禾狠狠报复回来了,让算计她的人赔了夫人又折兵,再面对她,相信周小叔也会在心里掂量掂量。

但周大嫂一家更是得了不少好处啊,孩子都能上学了,分家能自己当家做主了,拿了一百多块钱更是美滋滋。

现在苏嘉禾和周小叔的矛盾摆在明面上了,她又听周老头的话来帮着打圆场,甚至回去后还可能还去周小叔那里帮着转圜, 这才是聪明人呢, 可真是谁也不得罪呀!苏嘉禾看出了周大嫂的想法, 但她心里也并不在意。

这世上每个人的行事方法不同,只要不伤害他人,她也无权置喙。

就像苏嘉禾,当初她自然也可以选择不直接对上周小叔,只要她想个办法,不自己亲自出面揭露这件事就行了。

不过她不愿意这么做,报复当然是亲自出面更爽啦。

人有时候挺贱的,不戳到别人的痛点,他是不知道痛的。

她始终觉得,若总怕得罪人,做事总想着谁也不得罪,那才什么事儿也做不成呢。

不过这些都是她心里的想法,周大嫂虽然精明了些,但害人的坏心思是没有的,就这么当做亲戚处着吧,这世上谁又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呢?想到这儿,大嫂,本来你亲自来劝我,照理说,我应该毫不犹豫的答应的。

可是跟你说实话,小叔这事儿做的实在是太伤我的心了。

我可是不敢再相信他了。

至于爹的想法,我也明白,总归是想着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嘛。

我只能说,只要小叔不再找我的麻烦,我也不会再揪着这件事不放。

但是要是周小叔揪着不放呢?那可就怪不得她了。

也不知道周大嫂听没听出这句话的意思,反正当着苏嘉禾的面,她连连点头,放心放心,爹都说了,过几天一定让老三亲自过来给你赔罪,这种事绝对不会再发生了。

赔罪就算了吧?要的要的,你就放心地受他的礼吧。

两人又说了几句,周大嫂就准备告辞离开了,苏嘉禾却叫住了她。

大嫂,狗娃和大丫今年也上学吧。

是的,这事说起来,还得多谢二弟妹你的提点呢。

当初要不是你跟我说的那些话,我可还真想不起来这些事呢。

所以周老头让她来劝苏嘉禾,可真让她尴尬。

哈哈,跟我用不着客气。

那你上学的东西准备好了吗?哎呀,我之前也没想到,这上个学还要提前准备课桌。

还好打听清楚了,我让爱国去借了,总算是不负他一片苦心,这两孩子的课桌算是借来了。

哦,那你给孩子的书包准备好了吗?书包,哪有那么多布给他们俩做书包呢?现在这布多金贵啊,布票可不多,做衣服都不够呢。

也是,农村要弄到布票可不容易。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可跟你说呀,我让他爹用竹篾条编了小点的背篓,到时候就直接背着背篓去上学吧。

哦,是这样啊,大哥可真厉害。

那现在孩子去上学,都不用书包的吗?可不是嘛,反正咱们公社基本上没人用布做书包,大家都用背篓、用竹篮或者是木箱子,可舍不得用布呢。

说到这里,周大嫂一拍大腿,神神秘秘地对苏嘉禾说道,不过在县城里读书,估计是用书包的,之前我见过县里的百货大楼里面有卖军绿色的书包呢!上面不仅绣着字,还有伟人的头像呢。

啧啧啧,你说这城里人也太讲究了。

不过你问这些干什么,二弟妹,难道你要给你家大头买书包呀?哦,没有没有,我这不是不知道该怎么给他准备吗?大嫂你懂得多,所以才来问问你。

本来苏嘉禾还准备让周大嫂来帮她做个书包的,结果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背个新书包出去,成了轰动整个公社的大新闻,那可就大发了。

她还是老老实实的,和其他人一样,给孩子编个背篓或者竹箱子吧。

哦,对了,大嫂。

现在孩子都开始上学了,也是个大孩子了,以后就叫他的大名吧!呦,这样嘛。

我这还真是没注意到哇,行,以后就喊他们大名了。

大嫂,这编个背篓或者竹篮子难吗?要是不难的话,她就自己解决了,也省得什么事情都再去麻烦苏父苏母。

这倒是不难。

孩子们用来装书用的,也用不着多讲究。

只要不伤手能装东西就行了,而且也不用太大,大了孩子也拿不了。

周大嫂很是热心,一听苏嘉禾问这话,马上反应过来,你这是要给他们准备背篓吧,不用那么麻烦,我直接让你大哥给你做一个。

不用不用,既然不难,我还是自己学着做吧!二弟妹,孩子他大伯给孩子做个背篓怎么啦?你也太见外了。

大嫂,我可真不是这个意思。

家里有三个孩子呢,而且这当书包用的,可不得经常换吗?要总是麻烦大哥,那我可不好意思张这个口。

苏嘉禾笑着解释,还是自己学会了好,家里以后要用它的地方多着呢。

那行吧,你跟我直接过去吧。

苏嘉禾又跟着周大嫂回到了老宅,周大嫂的动作果然很快,新的墙都已经砌上了。

跟着周大伯寒暄了两句,一听苏嘉禾的来意,周大伯二话没说,便拿起他之前的竹篾开始教她。

要说做竹编,先要选材料。

最好要选三年以上的竹子,削掉竹节凸起,把外面的青皮刮掉,把竹子劈开,分成细细的长条。

这山上别的不多,竹子是管够。

这时候要注意,竹条你可千万分匀称点……做笼骨最重要的是……这个家里周老大一向老实巴交,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干活。

没想到这时候说起这竹编来,那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看来周大伯是真的很喜欢这件事了。

说起来,这背篓可是农村人离不开的宝贝,这年头可没塑料袋,也舍不得用布做成包来装东西,再说布包也装不了太重的东西。

拾柴禾、背红薯、打猪草、捡蘑菇等等,哪样事能离开背篓,甚至要是干活累了,直接把背篓往地上一一放,或坐或靠,还能充当着凳子的作用,就连城里人也都常常背着背篓呢。

基本上农村里每家都会编这玩意儿。

周家当然一直是周大伯干这活的。

之前周保国在军队,周小叔又指望不上,家里用的背篓都是周大伯编的。

可实际上也没人会注意到这些事情,周大伯干的事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总是悄无声息无人在意。

要不怎么说干的多不如说的多,当大家都习惯周大伯的付出后,他做的再多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了。

苏嘉禾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很快就能上手了。

第一个编出来的小背篓成型了,但是外面有些凹凸不平,这要是背在身上肯定硌得慌。

二弟妹,你这还真可以啊!这么快就学会了。

不错不错,可真聪明。

周大嫂见状开始猛夸苏嘉禾。

看着自己编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又看看旁边周大哥那美观结实的背篓。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大嫂,你快别说了。

当着大哥的面,我可没脸应你这话。

第一次能编成这样也很不错了。

周大伯默默夸了一句。

见苏嘉禾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他又教了她竹篮子、竹箱子的编法。

这都是他以前在编背篓的日子里,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

苏嘉禾学得很是认真,看着自己手下的东西慢慢成型,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临走的时候,周大伯执意让她把剩下的竹条全拿走。

二弟妹,你还是拿着吧!争取多练习练习,编个好看点的。

这玩意儿弄起来费时间,爱国都是做惯了的,弄起来快,你这次就把这些拿走吧。

周大嫂也在一旁劝道。

回家的路上,苏嘉禾一边拿着这些竹条,一边思考,该怎么感谢周大伯呢?有了,背篓搞定了,孩子上学总不能没有文具吧,送几支笔给狗娃大丫总没错的。

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回到家里,苏嘉禾继续练习。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嘉禾算是沉迷竹编,不可自拔,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她发现编这玩意儿的感觉,就和在以前学生宿舍里的织毛衣织围巾给人的感觉差不多。

虽然没有做衣服的天赋,但是没关系,她有竹编的天赋啊!这可比做衣服有意思多了。

几天的功夫,除去那些不好看的不平整的,苏嘉禾愣是给青安编了大大小小四个竹制书包。

而且还各不相同,有背篓,有书篮,还有书箱子,不过编来编去还数箱子最难。

就在苏嘉禾沉迷竹编不可自拔的时候,周家大队总算分粮了。

大队长把众人集合到祠堂前,会计坐在一旁,大家都准备好装粮食的东西,根据每个人的工分开始分粮。

这是周家大队的第二次分粮了,上半年收了冬小麦之后,已经分过一次。

等十月份秋收后还能再分一次。

这次分粮就只有稻谷,其他的像红薯之类的粮食就只能等到秋收了。

苏嘉禾带着三个孩子排在队伍中,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对丰收的喜悦。

不管什么时候,收获总是让人开心的。

很快,就轮到了苏嘉禾,这次苏嘉禾一共有三百五十多个工分,分了三百八十斤粮食。

现在分粮的工分是从上次收了冬小麦后算的,也就是四月中下旬开始算的。

五月到六月又是农闲时分,之前原主也是经常下地的,但她的工分可没那么多。

而且有时候也会忙着周家的事情,虽然从苏嘉禾来了之后,基本上都是拿满工分,但是总体来说这次的粮食不算多。

毕竟这稻谷还要脱壳,才能变成大米呢。

不过算算时间,很快就到秋收了,这段时间苏嘉禾可都是能拿满工分的,估计能分到不少粮食。

难道当初苏嘉禾拿满工分的时候有那么多人盯着说嘴,普通妇女一般只有五到六个工分,一般男人一天八到九个工分,只有活儿干得又快又好的人才能拿满工分。

哈哈哈,她可真厉害呀!就在苏嘉禾大丰收背着粮食准备回家的时候,周老头却带着周小叔拎着一小袋粮食过来了。

老二家的,当初分家的时候说了,这次分粮会给你补贴一点。

我给你补贴了二十斤,老三他也想着你和孩子呢,也给你补贴十斤。

这是三十斤粮食,你快收着吧!看着周小叔那面无表情的样子,这是想着她的样子吗?周老头可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不过她也不在意,白来的粮食,不要白不要。

于是她大大方方的收下了周老头的粮食,那就谢谢爹和小叔了。

分粮的事情很快就过去了,村里也结结实实的热闹了好几天,没两天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苏嘉禾就开始在家准备了。

等吃过早饭,苏嘉禾便扛着课桌,拿着椅子,周青安背着苏嘉禾特意做的小背篓,周青文和周青玉跟在后面,一家四口往公社去了。

路上遇到的村里人,看到苏嘉禾这副模样,便知道她要送孩子去上学了。

一个个震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就有那背后说酸话的,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哼,也不知道保国家的哪里来的钱,还送孩子去上学,咱农村人还学那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干啥?就是就是,难不成还真指望孩子上大学不成,呵,她可真敢想。

谁让人家有个厉害的男人呢,就算死了也能照顾她,我看她的钱什么时候花完?哎,你们说这保国家的手里有多少钱呐?当初这周老太宁愿把她嫁出去也要那笔钱,看来这数目可不小。

我听说啊……后面的话题就渐渐歪到钱上去了。

苏嘉禾才不管背后有人说嘴呢,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只要不当着她的面逼逼叨叨,她才懒得管这些长舌妇。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编几个篮子呢。

嗯,再说一遍,编篮子可真有意思。

从周家大队出去的路上,基本上就没有带着书桌的大人和孩子,说明去上学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等到拐进大路,快到公社的时候,路上背着书桌带着孩子的人才多了起来。

很快就到了学校,这个时候的学校和前几天苏嘉禾来看的样子已经截然不同了。

虽然还是很破旧,却被打扫得很干净,整个学校人来人往,一副热闹非凡的样子。

虽然看起来人很多,但这可是整个公社来读书的学生啊!红星公社至少有五百多户人家,这年头,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两三个孩子。

可苏嘉禾算了算,今天来报名的学生,估计还不到一百人。

这样一算,这上学比例可真是太低了。

本来她以为这读书又不贵,半大的孩子又做不了多少事情,村民们应该很愿意把孩子往学校放才对。

可是实际在农村才知道,大部分的人是根本没有上学这个念头的。

再加上这些年知青下乡,他们就更认为读书没用了。

就算读书没多少钱,那也是要花钱的,对于农民来说,要花钱的就不合算。

有那钱还不如多买几斤粮食呢!苏嘉禾顺着指示把课桌搬到了指定的的教室,又办完了入学的手续,拿到了新的课本。

本来这个时候苏嘉禾就该离开了,现在的孩子上学,可不像后世的孩子那样,还会哭闹,还要人哄。

现在来上学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大,一般都在十岁左右,基本上都懂事儿了。

可没想到校长竟然拿出大喇叭把大家都叫住了,他让孩子们搬着自己的凳子坐在操场上,也不用列队随意坐下,家长们随意。

这年头孩子们都特别听老师的话,很快就按照校长的要求做好了。

虽然大部分的家长都离开了,但还有小部分的人留下了。

于是苏嘉禾就听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一场演讲。

那确实是一场演讲,只见一位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操场上。

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家。

后来苏嘉禾才知道,这位张校长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他出身地主家庭,年少读书,当时国家动荡,整个社会都在革命。

张校长作为年轻人自然也是有这种想法的,无奈家中父母年老体弱,权衡再三,他还是放弃了,留在了家乡。

等到抗日的时候,他又捐钱支持抗日。

当时有日本人来到阳城县,整个县城的人都不敢反抗。

还是他带着人,亲自杀了几个鬼子。

后来建国后,他又一直为整个阳城县的教育奔波操劳,可以说阳城县的学校都是他带着人办起来的。

现在这几年呆在红星公社,还是因为这里太落后了,他帮着建校宣传。

这红星小学就是他一手办起来的。

他有个习惯,每次学校开学和毕业,都会这样把学生聚集到一起说些什么。

有他的威望,别人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就连革/委/会的人也不敢惹他,除非不想在阳城县呆了,不然大家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校长左手拿着大喇叭,右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面带微笑。

各位同学和家长,大家好,我是红星小学的校长张觉醒……后面还留着一些家长,看来大家都很重视自家的孩子啊。

放心,我就随便说两句啊。

今天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的,我相信各位家长都是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期待的。

有人为了好工作,有人为了找个好对象,甚至有人希望他家孩子能够考大学。

这些想法当然都很好。

但是这些都是家长的想法,那现在坐着的各位同学们呢,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是和你们父母想得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有思想的人拥有力量,愿意思考的人才是离真理最近的人,各位同学,我希望你们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你们都能追寻真理。

我小时候那会儿,国家还在打仗。

那时候日子过得苦啊,其他国家谁都能来欺负我们。

后来抗战的时候日本鬼子更是不干人事,现在国家解放了,也不再打仗了,正是需要建设的时候啊,国家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呐。

虚度光阴是可耻的,蹉跎岁月是可憎的。

你想要做什么,你就要为之努力。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未来呢?……最后,我想送每位同学一句话,那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说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各位同学,以此共勉!张校长的话掷地有声,很快就说完了。

操场上的同学,有的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校长刚才在说什么。

但也有人若有所思,认真思考,好似明白了什么!苏嘉禾此时却像被雷劈了般,谁也不知道此时她内心天翻地覆。

本来她觉得来到这世界自己做的不错,瞧瞧,能养活一家人,能报复算计她的人,她为此洋洋自得。

可是刚才张校长的话却似当头一棒,把她敲醒了。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听起来似是而非的话,却结结实实的把她问到了。

若她还是当年的大学生,那肯定会说,别问我这么恶心的话,找个工作不就行了?若是在修仙界问她的话,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废话,那肯定是要飞升成仙,修得大道啊!可是现在,她的道呢,她似乎已经把她的大道给忘记了。

她只记得,自己筑基了,自己结丹了,自己修成元婴了。

可是她修的是什么道呢?有人杀伐决断,修的是杀戮之道;有人沉迷丹药,修的是炼丹之道;也有人精通演算,修的是符篆之道!那她呢,为什么关于这些方面的记忆都不清不楚、模模糊糊的呢?为什么自己也从来没有对此感到疑惑呢?难道自己突然来到这里就和这个有关吗?苏嘉禾脑袋乱糟糟的,什么想法都有。

她深吸一口气,又看了前方的张校长一眼,才带着孩子回去了。

等心不在焉地回到家,苏嘉禾又开始琢磨开了。

先试探性的问了神识里的噬天藤,结果对方根本说不清楚。

她又把神识探到那片绿雾中,也还是毫无收获。

但她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来到这里绝对和这事有关,很有可能就是关于这方面的试炼。

她开始思考起自己在这世的未来,既然这事儿和她的大道有关,那她也必须重视起来,直视自己内心的想法。

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当她弄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她也就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了。

可是她现在到底要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