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队, 青安正带着青文青玉去河边看人抓鱼。
苏嘉禾出门之后,家里都有苏母帮着料理,倒没出现什么问题。
今天放学路上, 遇见几个年纪大些的孩子, 说要去河里抓鱼,他便忍不住想带着青文青玉去看看热闹。
回家和苏母一说, 苏母想着河边有那么多人在,也就没有阻止。
就这样, 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往河边去了。
周家大队不止有一条河, 东南方向和正西方向都各有河流过,而且两条河都还不小。
所以大队里的人都严令禁止小孩子单独去河里面玩耍, 一定要有大人的陪同, 就是怕发生危险。
苏嘉禾过年时就是带着几个孩子去了正西流向的大河,那边靠近不远处的大山。
这次去看的是另一条,临近外面的大马路, 所以人也比较多。
这次带头抓鱼的人是队里的几个大些的孩子, 都有十几岁了,也算是个半大小伙子了,不然家长恐怕也不能同意。
虽然有不能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说法,但周家大队是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个半大孩子去河里面抓鱼,自然没人说什么。
等到青安三人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小孩子都过来看热闹了。
当然了, 像他们这种年纪不大的孩子, 都只能站在岸边看, 是不允许下水的。
只见宽广的大河里,几个大些的孩子倒没有想象中那样站在河中间,反而都窝在河边有水草的地方。
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借来的胶鞋,有一个人穿着胶鞋站在水里,其他几个人都蹲在离他不远的河岸上,周围全是过来看热闹的小孩子。
瞧瞧,我们家的鞋怎么样,这可是在县城新买的!哇哦,柱子哥,你穿着这鞋真的不冷吗?竟然不怕水,这可真是好鞋啊!看了一会儿,青安就觉得没什么意思。
搞得那么大阵仗,说是来抓鱼的,其实就是来显摆他家的新胶鞋的。
弄了半天,连鱼的影子也没瞧见。
大家伙都围着柱子说着讨巧的话,恨不得也能穿来试试。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大家都围着柱子新买的胶鞋议论着,早就把抓鱼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切,我就说,谁还能像娘一样厉害,大冬天竟然能下河抓鱼,搞了半天,原来是显摆他家的胶鞋的,没劲儿!青文嗤笑了一声,转身就走。
青安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三人很快就回去了。
路上,青玉还没弄清楚状况,大哥二哥,鱼呢?我怎么没看见?没有鱼,你听错了。
青文毫不犹豫地回答。
青玉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没说什么,三人回到家里,苏母见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还有些奇怪,哎,不是说去看热闹了嘛,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外婆,别提了,根本就没人抓鱼,柱子就是在炫耀他家的新胶鞋!苏母一听,也没多惊讶,我就说嘛,这大冬天的,鱼可不好抓!行了,别撅嘴了,外婆给你们做了好吃的,等会就吃饭了!外婆,我娘什么时候回来啊,这都好几天了!青文忍不住问。
一听这话,青安青玉也睁着眼睛看着苏母,苏母一看这几个孩子期待的大眼睛,忍不住乐了,哎哟,你们看着我也没用啊!你们娘是干正事去了,很快就会回来了!很快是多快?青安仍旧追问着,虽然娘不在家,没有人会盯着他每天学习,但他还是很想娘的。
快了快了,走的时候说一个星期左右,也没几天了。
好了好了,快吃饭啦!苏母应付完几个孩子,转移话题让他们赶快吃饭。
唉,三个孩子每天都要这么问一遍,所以今天说是去看热闹,苏母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也是想让几个孩子转移下注意力,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四个人正吃着饭呢,突然大门响了,谁呀?进来吧!苏母也没多想,只以为是来串门的邻居,结果进来的却是一个精神的小伙子,而且对方还不是双手来的,双手还拎着礼物。
精神的小伙子也就是楚靖看着正吃饭的四个人也有些惊讶,还没等他开口,青文就快言快语地插话了,楚叔叔,你来找我娘吗?是的,我从首都回来,带了点特产,送过来给你们尝尝。
楚靖描淡写的说着。
他一看也就知道坐着的老人应该是苏嘉禾的长辈,也不知道是她的什么人,所以秉持着多说多错的原则,楚靖回答的很简略。
苏母一听,就知道这人是来找她女儿的,跟几个孩子也都认识。
于是很热情的招呼,你是来找小禾的吧?她和大队长出门去了,要过两天才能回来呢。
这样啊,那真是不巧了,我还是第一次在这儿看到您呢,您是?这是我外婆,娘不在家,让外婆来照顾我们。
青玉很高兴的说着,看得出来,三个孩子和楚靖都很熟,说话也很随意。
楚靖一听连忙和苏母问好,两人一边进行着熟络的客套话,另一边楚靖动作丝毫不慢,已经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怎么好意思呢?这么多东西,还是拿回去吧!没事,也就一点特产,不值当什么的。
苏母不清楚楚靖和苏嘉禾的关系如何,只好先收下了,想着等女儿回来再让她自己回礼吧。
随后苏母热情地邀请楚靖在这里吃晚饭,对方当然客气地拒绝了。
等楚靖出了门之后,苏母把东西都放到苏嘉禾房间里,然后继续坐下来,随口问道,那位楚叔叔是什么人啊?旁边的青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听了这话,脱口而出,是追求娘的人。
什么!!!苏母震惊地差点连饭碗都摔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了。
青安眼见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闭紧了嘴巴,不再开口。
反而是青文,可能是之前被青安说过,现在想得很开,就是想要和娘处对象啊,外婆,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苏母:!!!这是个很随意的问题吗?怎么青文的样子,好像是她没有见识一般了!不对,这事是真的假的,到底怎么回事?这小伙子是哪的人,什么身份,她怎么也从没听小禾说过呢?苏母心里有一肚子的话忍不住要问,看着三个孩子正吃的欢,她只好食不下咽地吃完晚饭,这才摆出问话的架势,询问起两个孩子。
青玉还小,暂时放过。
不过青安青文一定知道些什么,苏母摩拳擦掌,想要问清楚这件事。
可惜两个孩子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对方姓楚,经常带着东西过来,还很有学问,能娘上课呢,其他的一问三不知!苏母差点没被气死,那你怎么就知道人想和你娘处对象啊?我们只是小孩子,又不是傻孩子!青文翻了白眼,那样子像极了苏嘉禾。
行了,没影的事可别乱传,这件事可不能传出去,你还对谁说了?就只有您,刚才大哥肯定是不小心秃噜嘴了!娘叮嘱过的,家里的事不能对外人说,我们可不傻!青文很骄傲,他们可没拖娘的后腿。
说着,还看了青安一眼。
青安有些心虚,他刚刚看着楚叔叔过来了,在想自己的事情,一不小心就说出口了,希望娘不要骂我!苏母看着两个孩子,又叮嘱了他们两句,这才放过他们。
楚靖不清楚苏家这后面的事情,他一回到周家大队就带着东西过来了,甚至都来不及和赵叔他们多说几句话。
等到楚靖回到牛棚的时候,赵叔正坐在桌子旁边面带笑意地看着他,回来了?嗯。
楚靖有些尴尬,刚才没来得及多问赵叔几句。
哈哈哈,你小子跑的也太快了。
还没跟你说呢,小禾和大队长去A市准备药材去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赵叔促狭的看着他,打趣的意味很明显。
嗯,我已经知道了。
不过她不是让我在首都也买了药材吗,怎么又去了A市?楚靖话题转移的很生硬,赵叔知道他的窘迫,也跟着解释,首都离我们这儿这么远,你能带回来多少呀?总要有个离这儿近又稳定的渠道的。
也不知道楚靖有没有听清楚赵叔的解释,他也没多说,就开始把带回来的礼物往外拿。
很快,杜叔和刘叔也出来了,几人热闹地聊了起来,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等得知这次回去,楚靖竟然改变了身份,三人都很为他高兴。
那你后面要搬到知青点吗?虽然平时村里人都随口称呼楚靖为楚知青,那是因为他看起来年轻又斯文,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大伙儿才随口这么称呼了,毕竟在村民们心里,知青就是有学问的代表了。
可他之前并不是知青,知青由知青办管理,住在统一的知青点。
不管是怎样的阴差阳错,反正他是以下放人员的身份来到周家大队的。
住在牛棚里,就只能干最苦最累的活儿,虽然周家大队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磋磨人,但他们还是要低着头做人,有什么好事也没他们的份。
所以听到这消息,三人都为他高兴。
应该会搬过去。
现在大队长不在,等他回来,我再去找他。
旁边的杜琼憋了半天似乎有话要说,最终他还是没忍住,小靖,你家里既然有办法,怎么不直接让你回城呢?绕了这么大一圈子,不还是在这儿吗?你说的简单,回城哪里那么容易的!赵叔帮着解释。
你懂什么,他要是能直接回去,不比待在这儿好。
杜叔差点没和赵叔吵起来。
杜叔,我知道你是担心我。
只是这次也不是我家里帮的忙,是我父亲的朋友出的力。
接着楚靖就把孙教授帮忙的事情简单说了下,至于里面的详情他只字未提,说了只能让他们为他打抱不平,还是别让几人担心了。
果然,杜叔一听楚靖的话以后也没再多说什么,只叮嘱他多和孙教授联系,争取早日回城。
唉,我们这一把老骨头待在这里也就算了,小靖还年轻啊,要是能回去还是早点回去吧,你说是不是?杜叔推了一把赵叔。
你推我干什么?行了,别装了,谁不知道那厂子是走了你的路子啊!之前那个来看你的人还真以为我们不知道啊。
我说,你要是有办法,就帮帮小靖呗!杜叔大大咧咧地说道。
你是回不去了,小靖又不像你,让他回去总行吧!……我想想办法吧。
赵叔之前还真没往这方面想,现在想想,这孩子帮了他们这么多,大不了他就豁出老脸,只要能帮到他也没什么。
不用,真的,我就在这儿挺好的……楚靖的话被杜叔打断,行了行了,你别啰嗦了,有我和你赵叔呢!杜叔和赵叔两人凑在一起说话,旁边刘叔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没说话。
楚靖有些哭笑不得,看来他私下再找机会和赵叔再说说吧,他是真想留在乡下的!另一边的苏母很快就开始打听楚靖是谁了,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知青,毕竟村里人都这么称呼。
等得知对方竟然是住在牛棚里的人,苏母顿时什么心思都没了。
这再好的条件,只一条,住在牛棚里就不行啊!她们家根正苗红,可是八辈贫农呢!现在的人很讲究阶级关系,讲究根正苗红,牛棚里的人多是黑五类,苏母觉得实在不是个良配啊!可是现在苏嘉禾也不在家,苏母的一腔担忧也无人诉说,还生怕被人发现了这层关系,苏母只好把满腹忧愁憋在心里,可把她愁的,吃不好睡不香的,硬生生瘦了一大圈!于是等苏嘉禾和大队长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了忧心忡忡消瘦憔悴的苏母。
对方看她的眼神实在很奇怪,简直就像是看着即将走向不归路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