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人怕海, 所有配件都造好后,不敢去海边实践。
众人只能将所有物件搬到离浅弯比较近的地方,梁妆也换到浅弯附近住,焊接船舷, 搭构甲板, 撑上桅杆。
海岛的人每天隔着很远看看她是否安全, 在看了大半个月后,才终于愿意相信, 大海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只是在某个季节,才会吞没海岛。
于是, 先少数的人前去找梁妆, 主动帮忙。
再后来,所有人一起搬到浅弯附近,跟着梁妆造船。
人多力大,大家有意无意帮梁妆赶工,除了精细的活必须梁妆亲自动手外,都由他们分配着完成。
春末, 海船终于造成。
梁妆有别的打算,于是这海船,造得格外大, 又坚固。
但条件有限,没有像渡轮一样, 几层几层的房间。
待她回了边关, 必定采集原料, 造一艘豪华的海轮, 开辟一条海洋路。
海船下海试沉。
大家激动得堪比要见证他们的圣神降临, 眼睛瞪得大大的,虔诚地注视着。
萨拉更是不住地双手合十,叫:别沉别沉别沉!海船触及水面,水波被重力震得荡漾,船也跟着前后左右摇摆。
荡荡荡荡,把萨拉瞅怕了。
不会要沉吧……萨拉满脸不开心。
梁妆笑着揉她头:不会沉。
每一个零件,每一处都经过她严格检查、筛选,怎么可能会出错?造船而已,是她们的基础课程,而且,她们造的是飞船。
海船随着大海浪,荡来荡去,就是不沉。
到后来,小海浪都冲不晃它了。
哇耶!萨拉惊喜地跳起来,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大家瞬间都松了一口气,跟着萨拉一起欢呼。
曾经他们怕海,不敢靠近。
如今,靠近了,还造了一艘能在海上行走的船。
这……真是太难以置信了!然而,他们真的实现了!并且成功了!全都归功于这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瘦弱的小姑娘。
他们看梁妆的眼神,是崇拜。
梁妆不忍心破灭他们的喜悦,便没告诉他们海船要三沉才算实践成功。
告诉不告诉都一样,因为,她确保海船是成功的。
三沉实践完,梁妆杀了十只羊,做烤全羊庆祝。
圣火燃起来,他们坐在圣火边,撕了烤得又脆又香的羊腿,大把大把撕扯着啃。
太、太香了!原以为,羊肉汤已经是羊能做到的顶级美味了,没想到烤羊肉也可以这么好吃,比羊肉汤还要好吃!阿姐,还有什么不会的呀?萨拉嚼着羊肉,仰慕地对梁妆笑,还让:阿姐阿姐,我想吃小土豆!阿母在她头顶落她一巴掌,不满意她:哪让阿姐给你做?皮松嗫!萨拉躲梁妆身边,冲她阿母噘嘴:阿姐才不一样,她就给我烤!烤烤烤,快吃吧!梁妆笑着往火堆里藏小土豆。
这是旋风登岛前挖起来的,还有很多,没怎么吃。
梁妆烤了很多,从竹筒里抖出很多辣椒面。
这几个月辛苦你们了。
岛上没酒,梁妆只能将烤好的小土豆和辣椒面分给大家吃,我也不知道怎么回报比较好,今晚,你们随便吃,多吃点,想吃什么都可以。
我做给你们吃。
她指着搬到浅弯后,又新种下的一批菜:还有这些菜,都是你们的,随便摘。
欢乐的气氛一下子沉下去。
要走了?亚沃艰难地问出大家都想问的话。
梁妆点头笑笑:是的。
有什么好问的呢,他们为她造船的目的,不就是让她回家吗?他们祈祷她早日回家,真到了回家的这个时刻,竟然生出了无法形容的复杂心情。
很不好受的情绪。
烤全羊不香了,小土豆不香了,辣椒面辣死了,辣得喉咙一阵一阵地疼。
他们的目光胶在她身上,舍不得,又带着隐藏的小心翼翼:你的家……长什么样……?很大,漂亮的阁楼,檐角有飞燕。
很多很多美食,热闹的街道有很多精致的饰品,姑娘们的精美衣裳,男孩华丽的袍子。
夏天有冰凉的大西瓜,很凉快。
冬天有暖和的炕和柔软的棉被,像春天一样暖和。
没有潮水。
有很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一起唠嗑一起玩,遇见事情有城卫兵帮忙。
不用打猎,自己种菜吃,可以自己摆小摊卖东西挣钱,可以帮人干活挣钱,想吃什么都可以买。
那里有油灯,晚上可以出门,喝酒喝茶听戏曲。
孩子读书识字。
梁妆指着夜里,静静躺在海浪上的海船,会学到比造船更有意思的事情。
所有人瞪大眼睛,仰望梁妆,脸上的神情,认真又向往。
他们不一定全听得懂,但是他们能感受到,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地方,比海岛好很多很多的地方。
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
梁妆望着他们,一张张沧桑的脸,满是伤痕的□□的脚,孩子们纯真干涸的肌肤。
她的船,造得很大,大到能容纳很多很多的人。
梁妆站起来,非常郑重地问他们:你们,跟我回家吗?海岛是我的另一个家,你们是我的另一份家人。
我代表太周边关城所有百姓,欢迎我的家人们回家。
*太周,大河。
曾经的大河,有多贫瘠。
如今的大河,便有多富裕。
大河的水土终归是比边关城好,养育种植的能力比边关城强数倍。
如此好的先天条件,在翠绿带着四姑娘的种子来播种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结出的瓜果,硕大无比,清甜无比,产量是空前的高,那一串一串的收成数目,看得收粮官做梦都在笑。
收粮官笑惨了,连连叠声道:四姑娘乃天神降临!四姑娘乃天神降临!粮食产量起来了,大河发达了。
百姓们吃得更好了,住得更好了,穿得更好了。
那光鲜亮丽的百姓们,往旁的县乡一串,没人敢说他们是大河人,都道:郡里来的大客吧?郡里的人才穿得那么好,长得那么好啊!大河人骄傲地抬起下巴:咱大河人。
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大河人的脸,肥肥圆圆,身上尽是吃出来的肉,谁家能这样吃?地主家都不敢这样吃吧?大河人?那不是个个瘦的、穷的,跟个乞丐一样吗?成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十七八岁看起来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别人惊掉下巴,大河人高傲惨了。
曾经大河人多抬不起头,如今的头便能昂多高。
感恩四姑娘!大河人这样道,是四姑娘拯救了我们!四姑娘教我们种地,给我们种子,我们家家户户有吃不完的菜,收不完的地,穿不完的新衣。
多余的拿去换了银两,还能送娃上书堂。
如今,大河每里每家的孩子都会识字,都上了书堂。
原本以为大河一代一代接一代的人只能跟田地相依到底,现在,在四姑娘的教导下,他们的孩子上了书堂,识了字。
而年,说不定还能考个秀才举人,再也不用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被人指着佝偻的背脊说:你看,大河人。
才二十岁哩,就抬不起背来哩。
惨哦!讨不上媳妇,没人嫁给穷苦的年纪轻轻就佝偻着背脊的大河人。
现在不一样了。
四姑娘不仅教他们种菜,还在他们大河种药材。
将军夫人派下来郎中,为他们诊病,抓药都不收钱嘞。
他们吃得好了,睡得香了,劳累过度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这些,全归功于四姑娘。
虽然四姑娘人没亲自来过大河,但是大河人,人人皆知,大河能有今日,全是四姑娘开的恩。
上书堂识的第一个字,是梁,第二个字是妆,这是四姑娘的名。
人人都识的。
大河的恩人,四姑娘掉入公海,再也没回来。
大河的祠堂里,大河人私立了四姑娘的尊像,日日供着,祈祷着四姑娘早日回来。
祈祷了一年,因四姑娘掉入公海而沉寂的大河,在立夏的早晨爆发了。
立夏的天,早在好几天前,开始热了。
大河人不怕热,甚至觉得很凉快,因为四姑娘种植的树又高又大又茂密,走哪哪遮荫。
男人们在地里除杂草。
妇人们抱着衣裳,在河边洗。
人,成群地凑一堆,就爱唠唠嗑。
听我家那口子说啊,边关今年不种大西瓜了,说没种子了。
一个妇人道。
另一个妇人感到惊讶:啊?咋没种子,翠绿姑娘不是教了咋收种子蛮?话音刚落,就被人湿嗒嗒的手戳了头。
说你傻啊!哪能没种子啊!还不是宫里那些个娘娘折腾人,非要边关年年上供大西瓜,边关不想供,干脆就不种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大西瓜是咱四姑娘的,咱四姑娘辛苦了大半年都没吃上,全给京里的人拉走了,换谁谁不气啊!气氛一下子沉了,连捶衣服的打浆声都低了。
突然,嗙——的一声巨响,其中一个妇人狠狠操起搓衣板砸在水里,伴随着一声:娘啊!这啥啊!她跳起来,搓衣板都砸裂了。
只见河水里有灰褐色的东西,一摆一摆地游过来。
摆得很僵硬,不像鱼,又有点像鱼。
胆大的妇人上前去捉,捞起来。
都惊了——是石头。
较硬、冰凉、有纹路、长得像一条鲤鱼的灰褐色的石头。
不是它在摆,是她们洗衣服搅乱的河水,印在石头的纹路上,看起来像它在游过来。
这群妇人们懵了。
怎么会有长得像鲤鱼的石头啊?是真像鲤鱼啊,背面一瓣一瓣的石头鱼鳞。
翻一面,鱼肚子平平整整,上面刻着字。
她们瞧不懂,但是知道很厉害。
石头上刻字,那得多厉害?还是鲤鱼转世的石头上,刻的小巧又清晰的字。
试问天下,有谁能做到?雕刻篆书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到。
那儿!那儿!还有!这也有!那个是不是?啊,好多,这是什么啊?长得一样诶,这刻得啥啊,好像刻得一样诶?诶!等等!这是不是咱四姑娘的名儿?妇人们仔细瞧鱼肚子的字,其中两个字怎么看怎么熟悉。
再看——娘嘞!这就是咱四姑娘的名嘞!妇人们捡起一条条石鱼,连衣裳也不急着洗了,堆在河边,抱着石鱼去找大河的书先生。
书先生正在给孩童们念书,抬眼瞥见书堂外这么多人——一路惊起的老人们,也跟着过来凑热闹了。
以为是什么大事,赶紧出来,接过石鱼的那一刻,人都惊了,或许大河的妇人和老人不懂,但是他知道,若想把石头雕刻成鱼的形状那是多么难!一个石匠,把石头切开,都需要非常大的功夫!而且,这石鱼的肚子上刻的字,字迹清晰,工整……不,不能说是刻,简直是混成天然,石鱼出生的时候,便带有的!再看那些字……书先生惊恐在原地,一脸震惊。
而后不顾众人的催问,当即冲出书堂,跑进祠堂,惊起田地里干活的男人们。
他们抬头来看,见书先生一头跪在四姑娘的塑像前,大声道:苍天有灵!四姑娘降世!我们的四姑娘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