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四章

2025-03-22 06:46:22

六十四个男人、二十一个妇人、五个十四岁的男孩子, 一同上山。

人选好,菜地便不下了,大家都在为这群即将上山的英雄们准备干粮。

活要干,饭也要吃。

梁妆舍得下血本, 拿出将军府院的稻米来, 让他们带上锅碗瓢盆, 上山吃热乎点。

百姓们想烙干饼子,她使劲往里面加肉, 还让阿母帮忙包了许多香菇肉包子。

香菇是海岛带回来的,比大河采的菇要好吃,蒸屉里冒出的白烟是又香又馋人, 还没出村, 一个两个就开始饿了。

梁妆招来全村人,让大伙儿先吃一顿。

大家别客气,敞开肚子吃,吃完了才有精力干活!梁妆笑呵呵地吆喝着。

经历过的人都懂,一旦梁妆开始让人大吃大喝了,那必定是吃完后要干什么大事了。

他们得为他们吃过的肉、喝过的肉汤, 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不仅如此,梁妆还让亚沃杀了鸡鸭鹅给他们带上。

包了无数的草药给他们,驱蚊的、防蛇的、伤寒的等等。

十天, 最多十天。

你们必须绘制完所有山脉,带着完整的山脉图画来。

梁妆拍着他们的肩膀, 将重担放在他们身上, 十分信任他们。

去吧, 我相信你们!十天之内, 每一个人, 平安归来!梁妆如此信任他们,令百姓们热情高涨,集体大呼:是!保证完成四姑娘的任务!这是四姑娘信任他们的时刻,他们绝不辜负四姑娘的信任!即将出征的英雄们回家睡觉了,整装待发以备第二天的出征。

梁妆也累了,慢悠悠地晃回院子。

阿姐……萨拉跟着身后叫。

这会儿没翠绿了,翠绿去忙了,没有人和她抢阿姐。

嗯?梁妆手往后探去,牵住她的小手,怎么了?我也想去山上。

萨拉紧紧握住阿姐的手。

虽然她讨厌翠绿,但听得懂她们的意思。

阿姐的腿,要回边关才能治,这里治不好。

回边关的前提是,阿姐要忙完这里的事情,比如画山地图。

阿姐要开路。

萨拉不知道怎么开路,却很明白,开路对阿姐来说很简单,像造船一样简单。

他们在海岛上生活了那么多年,都不敢去海边。

阿姐的船造好,不仅能去海边,还能上海,去到海很远很远的阿姐的家乡来。

他们以为的海里要吃人的怪物是很可爱的鲸、会跳舞的鱼,它们都很可爱。

不去,你就跟着我。

梁妆道。

萨拉皱着脸: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山里,对森林很熟,让我们去,比他们更快更稳。

亚沃带着海岛的男人们女人们,从后面赶上来,我们熟悉山的地形如走在自己的洞岩,我们狩猎的敏捷身躯像吃饭那么简单。

他们常年生活在安宁的村子里种菜,没有抵御猎物的高超本领,遇到野兽就乱了。

而且,那个地方很远很大。

这是用他们的经验感受出来的。

亚沃说。

他身后的人们赞同着。

走到梁妆身前,寸步不让地展示自己的决心。

阿姐,萨拉摇着梁妆的手臂,焦急问,你还不知道我们的本事吗?知道了知道了,头摇昏了,别摇了。

梁妆不仅知道,还很清楚,跟我来吧。

回了院子,让人将翠绿叫来。

在正厅里,地图悬挂起来,梁妆仔细地为他们讲解所需要做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记下。

村里的人去得太多了,菜地没有人管。

亚沃,你分配一下,留一半的人帮我打理一下菜地。

梁妆坐在椅子上,还是一样的,杀鸡杀鸭带上,吃饱点,穿暖和点。

烧水煮饭找宽广光秃的地方,离开时记得灭火,不要留一颗火星。

夏天容易烧山。

我们还不确定山上有没有人,一旦烧起来,很容易出事。

梁妆一一讲着,他们认真地听。

后半夜,借了里正家和邻近几家人的灶房,做了干粮,杀了鸡鸭。

次日一早,由翠绿和亚沃带队,向大山进发。

海岛的女人们几乎都留下来了,她们在岛上跟着梁妆种过菜,很熟练。

梁妆只管给她们划分需要管理的菜地,并且告诉她们如何做,她们很快就上手来。

梁妆只看了会儿,便回去着手画闸门设计图了,再令里正给徐县令送去。

徐县令回县里,和县丞挣扎了一宿,终于连同县尉一起,开了粮仓,调了县兵,挥动百姓们去挖渠。

私自开粮仓、调县兵,不合太周律法,但是天高皇帝远啊,就算有人举报进京,也是三四五个月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沟渠完成,一亩田收三十石稻米。

帝王听了,谁不夸他一句徐县令是太周的福官啊!再把所有粮产往京里一供,谁还说他违律的事情?将功抵罪,他这功,可不是一般的大!想象中是美好的。

第一天挖渠就遇上大麻烦。

大河的土地太广了,倾尽全县百姓和县兵,往数万亩地里一挖。

放眼过去,不过是大饼子上的几颗小小的芝麻。

便是给十年时间,都挖不完。

而且,学曾经的四姑娘用粮雇佣百姓,粮仓一开,第一天就空了一层粮食。

不用一个月,就能把大河县的五个粮仓全耗空。

连大河县本县的百姓们都用不起,何谈去叫周边几个县的百姓们来挖渠,更有什么能叫得动头上的庆郡?粮仓开了,县兵派出去了。

然而挖渠的事情并不简单。

徐县令拿着刚送到的图纸,图纸绘得分外清晰细致,然而,屁都用不上!他握紧图纸,气得手在抖:娘的!前两年边关那么穷,她哪来的粮让全边关百姓愿意开垦沙地的!这大半日,徐县令真切地体会到开垦沙地种菜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边关却能用小半年,从太周最贫穷变成富裕,梁四怎么做到的?边关百姓比大河县多啊,边关的粮食来源于大河啊,大河都雇不起大河百姓,梁四哪来的粮食雇佣百姓?小小的土墙将军府也藏不起能养活边关全城百姓的粮食啊!也没有听说梁四离开过边关、周边郡县给边关送过粮的事情啊!真娘的邪门!徐县令忍住爆粗口了,因为县丞和县尉都在怒视他。

都说了粮仓开不得,开不得!都说了不能调兵,不能调兵!现在好了吧!粮食收不回来了,渠也挖不动了!等京上的人下来查,我们上哪拿粮来填粮仓!调兵的事如何圆过去!县丞和县尉左一嘴、右一嘴地在县令耳边叨叨,叨得县令脑袋都要炸了。

手里的图纸被拽成了一团。

嘭——徐县令一巴掌拍在案上,图纸拍扁了,茶碗震翻了,打湿了图纸。

县令,收手吧!这事儿,我们干不了!县丞叹息道。

县尉也跟着叹:收手吧,县令。

晚了,已经晚了!徐县令突然咧嘴笑了一下。

县丞和县尉互相对视一眼,皆觉得县令疯了。

徐县令哈了一声:我们已经上了梁四的贼船了,一年前就上了,打她丫鬟来大河开始播种、我们收了比往年多出数十倍的粮食开始,就上了梁四的贼船。

徐县令:好个梁四,心思够缜密!县丞和县尉一脸不解。

这渠道,大河挖也得挖,不挖也得挖!徐县令抖抖图纸上的水,下了狠劲摊在未沾水的地方晾着。

不可啊!县丞大叫。

我们现在收手还来得及!粮仓空一层总比全空强吧!县兵调出去一日总比一去不回好吧!京上派人下来查,我们守住这么多,还能拿四姑娘当个挡箭牌用用,而且,挖渠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四姑娘的主意啊!我们只是奉四姑娘、永平公主的命行事啊!县丞说得对。

县尉道。

徐县令指着图纸,给两人看:你们仔细看,这种闸,是一座小建筑吗?一道开关关系着大河数万亩田地,这是一夜想得出的吗?梁四必定筹划了好几年。

徐县令斩钉截铁地说,前年,梁四派人改造大河田地,让大河粮产增加、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百姓感恩她,县官感谢她。

她用实打实的粮产提高百姓们的生活,现在,她要带领百姓们更上一层楼,谁敢说一句不信?谁敢说不?今天,我们大河不挖沟渠。

待梁四开通了大河到边关的路,明日便是边关人来挖我们大河的沟渠。

那时候大河还是我们的大河吗?是边关人的大河!从古至今,大河是粮产地,边关靠大河,周边县靠大河。

如今,边关的沙地被开掘成菜地,江南的水稻、京里的药材、宫中娘娘最爱的果品。

能种的,边关全部种上了!包括我们,乃至庆郡都养不起的牛羊,甚至没见过的奶牛,都被梁四弄回来养上了。

我们大河,再不紧跟梁四的脚步,待路一通,京上京下一谈边关,只会道永平公主造福了边关百姓,而不是大河养育了边关。

这般,天下人还有谁知道我们大河?我们大河追不上边关,只会被踩在脚下。

以后太周的天下再不会有大河!梁四她不仅要挖,还要把这沟渠挖到边关去!去年翠绿一来就改造大河田地,是梁四为挖沟渠提前做的准备。

梁四,她早有预谋!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之中!图纸上,闸门一开,河水灌溉大河数万亩田地,灌溉边关数十万亩地。

省了多少劳力、多少时辰!大河水不断,大河和边关的地永不会亡,大河和边关的百姓永不会再受贫寒饥饿之苦,前线将士再不用忧心粮草!好一个永平公主!徐县令的脑袋,从未像现在这般清醒过。

恍惚想起很多年前,初入仕途,他的理想是什么?是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为边关将士们提供用不尽的粮草。

几十年过去,宏图不再,只道如何往上爬,趋炎附势倒是学了一大把。

现在,一个未及笄的小姑娘都比他会心系天下,用实际行动心系百姓。

沟渠通了,大河同边关的路通了,便是上头的庆郡拍马也追不上我们!大河不再是贫瘠卑贱的大河!徐县令一拍桌子,四姑娘是在帮我们,是在给我们机会!四姑娘说了,舍得下血本,才吃得了肉!县丞!给本官调动周边县百姓一起挖、继续挖!给本官狠狠地挖!今日粮仓空了,明日地里上粮。

只要田地在,沟渠通,大河的粮仓永不空!咱们大河,跟着四姑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