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七章

2025-03-22 06:46:22

十二段山, 数万百姓和将士,在炎炎夏日里,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开山,费力。

夏天又热。

不可能真让百姓们顿顿啃干粮。

梁妆把力量小的人、能干些轻松活动老人、妇人、小孩, 分配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连轴煮凉茶、烧饭。

如此, 保证了大家的营养均衡。

百姓们开心极了,都道四姑娘是个大好人, 还把自己带来的粮食交给烧饭的妇人,道:咱不能白吃四姑娘的不是。

四姑娘开路也是为了咱边关好,为了咱大河好。

于是, 所有人将自己的粮食交了上来。

万众一心, 路开得又快又顺,比梁妆预计的完成时间提前了五天。

夏日过去一半。

大河到边关的只需要两个时辰的路,彻底通了。

道路又宽敞,又平坦。

马车跑起来,都不会太颠簸。

百姓们高兴疯了,他们往后来去边关和大河, 再也不用去绕山了!哪怕走路,也能一日来回地跑。

简直太方便了。

四姑娘,真是他们的造世祖!因为, 不仅修起了路,四姑娘还让他们搭起来厂, 什么铁厂、钢厂、烧瓦窑、棉花厂、酒厂等等。

沿着新路修起一片片的房屋, 每个房屋背后, 是独属于房屋的一块块菜地。

还有供他们往后赶路休息的茶肆, 将军府开设的, 免费的。

一路有好几个,从边关到大河,走一趟,完全不用怕回不了家、在太阳下渴了、在冷冬里饿了。

梁四姑娘,为他们的以后,安排的妥妥当当。

不仅如此,她还雇佣一批百姓率先进入钢铁厂,跟随亚沃一行人造船。

梁四姑娘说:等船造好了,本姑娘带你们上海打渔去!咱们虽然是边关,但能吃上的海鲜还是要吃上一吃!海鲜是什么?百姓们不知道。

直到,海岛人掏出一堆腌干的海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鱼、而四姑娘说叫巴浪鱼的鱼干,烧给他们吃。

哇!那味道,绝了!比外商带来的鱼好吃数百倍!这就是梁四姑娘口中的海鲜吗?百姓们疯狂了,将士们激动了,恨不得一头扎进钢铁厂,日日夜夜炼钢打铁造船。

大家主动请求四姑娘允许他们入厂。

四姑娘道:稳住,别急。

你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的事,每个厂都需要你们,我会根据你们每一个人的情况,自愿原则,把你们安排进厂。

给予的月银都是一样,不用争抢。

为边关和大河更美好的发展,让我们毫无保留地施展自己的长处吧!于是,百姓们安静了,将士们等待着。

他们不急,因为,边关到大河太近了,他们进了厂,下了工,还能结伴回家。

次日早晨,再结伴而来。

所有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边关和大河会有这么美丽的一天。

妆妆。

梁国安找到一个空闲的时间,叫住她。

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好像是不太好的事情。

梁妆猜测着:怎么了?是不是娘太想念我了?再给我十天,我一定回边关看娘!路修好有十日了,她忙着建厂。

厂建好了,又忙着安排人进厂开工。

要做到事情太多,回边关的事情一拖再拖。

翠绿再催,爹爹也在催,催不动,便回边关带了大夫来给她看腿。

梁妆的腿伤到底没瞒过爹爹,只是边关的大夫也看不好。

翠绿又去庆郡请来大夫,还是看不好。

梁国安道:进京吧。

啊?梁妆有一点没有反应过来。

这是爹爹第一次提进京。

哪怕那么多大夫看不好她的腿,爹爹也没有提过进京。

九月九,圣上大寿,召我们进京。

梁国安顿了一下,有点难以启齿,胜仗一年来,爹爹……还没有带领将士们回京述职。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的,毕竟哪个当爹干这种不靠谱的事,还是个大将军呢!确实很不靠谱,也前所未有。

梁妆稍一想,就知道了其中关窍。

梁妆:不急。

怎么能不急!梁国安急急道:妆妆啊,咱们此次进京,要带着军队,需行三四个月啊。

此时出发进京,恰好赶上圣上的寿辰。

爹爹,来张地图。

梁国安后面的小士卒立刻去取来地图,展开在梁妆面前。

梁妆看了一圈,敲定大河河流的、离京城最近的渡口处:这个渡口到京都营地多远?梁国安道:一日路程。

进京的将士多少人?八万人。

梁妆点点头,道:不急。

我们走水路,坐船五日达。

拿地图的小士卒不解:船装不下八万人啊!装不下,就分多趟。

梁妆敲了敲渡口,帮他算来,如果一艘船能装两千人,那么我们需要四十艘船。

更何况,我的船塞一塞,不止能装两千人呢。

她满意地指着几个地方:我们八月中旬出发,路上还能玩几天。

我瞧着这几个地方还不错。

可是四姑娘,我们没有四十艘船啊!小士卒道。

不是正在造吗?梁妆疑惑地问他,没有四十艘,二十艘总有吧?跑两趟总行吧?嘿,还真行!小士卒惊亮了眼。

走水路确实方便多了,还没有陆路折腾。

梁国安安下心来:那爹爹,就交给妆妆了。

嗯嗯,不着急,不着急。

梁妆笑道。

她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不急着进京。

得先把边关和大河彻底安排妥当,毕竟这一趟进京,能否再回边关,是个未知数。

所以,走之前,一定要做好。

还有跟着她来边关的海岛人,更需要安排。

事情这般敲定,百姓们被梁妆分配进不同厂上工,猪牛羊鸡鸭鹅兔,被赶往边关专建的圈养地,由不远处的营地将士们负责看守流犯们喂养。

梁妆还设计了一套烧炭的榨油机,用葵花籽试验可行后,连造两百套,交给向古意看守,并且嘱咐他,待冬日收来棉花籽,便取油做油灯,并把油灯的图纸一一绘画注解交给他。

这样,冬日的边关和大河,日夜不歇灯,集市开到天亮,不再惧怕寒冬。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连沟渠那边,也从最初的杂乱,到梁妆派了翠绿带将士们去盯住,井然有序地挖着。

山开完了,山民们住进新房、种上属于自家的菜。

边关百姓们进了厂。

没有进厂的,被梁妆送去挖沟渠。

人多,分配均匀,沟渠挖得极快。

稍一不注意,大河这边便挖完了。

梁妆带人去建闸。

七月中旬,闸门建好,开了第一道水。

河水流进沟渠,润过土壤,然后刷地一下,倾斜而下,顺着沟渠一直蜿蜒流动,永不止息。

每一块被流过的土地,极力汲取想要的水分。

一个人,一双手,呼吸的功夫,开一道闸,解放数十万百姓劳累的双手,剩下无法计数的时辰。

来围观开闸的百姓们看痴了。

这就是他们的四姑娘,用她那双纤细的手,带领他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劳苦走向安逸。

高高的闸门旁,四姑娘的身躯纤薄瘦小。

她骄傲地抬头,笑问他们:看!是不是比你们一桶一桶地挑水施肥方便多了!现在,你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了!解放吧,从这一刻开始!她张扬的笑容,瘦小的身躯永久地印在他们心间。

百姓们,用更快更勤奋地速度,将沟渠挖掘到边关,挖掘到四姑娘的家,用以解放四姑娘劳累的双手。

七月二十日。

梁妆去了钢厂。

亚沃和阿父在检测打造出来的钢板是否符合梁妆的要求,见着她来,略有些紧张地问:姑娘,您看行吗?不知道从几时起,大概是每日听大家叫她四姑娘听多了,亚沃他们也学会叫姑娘,只是去了个四,显得更亲切些。

像翠绿那般亲。

梁妆上一次来还是刚开厂的时候,她很相信亚沃和阿父,钢厂的一切便都交由他们来把关,偶尔问一问。

后来很少再来,平时只在渡口村子里一起吃吃饭。

他们在渡口村安了家,新修了屋子,里正登了薄,给他们盖了一百多座房子,村子都快扩成了镇的气势。

亚沃说:离渡口近,离厂子近,这儿很好。

海岛的人都这么说。

梁妆没有拒绝,毕竟离边关也很近。

而且,离渡口近,方便他们想家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回岛上。

做得很好。

梁妆夸赞他们,而后又问,你们想回岛上看看吗?下工的时间到了,大家招呼着梁妆走出工厂。

亚沃和几个海岛人对视,想岛了吗?想肯定是想的,毕竟出来近四个月了,而且岛上还有念家的、不愿意离岛的老人们。

想回去看看。

其中一个人道。

嗯。

那就走吧,回村里收拾收拾,回岛看一看。

梁妆同他们一起返回渡口村。

男人们回家,将回岛的消息告诉女人们。

夜晚,村里燃上了独属于他们的圣火。

萨拉紧跟在梁妆身边,道:阿姐,我不想回去,我想跟着你!又不是不回来。

如果你阿母阿父要回去,你也跟着回去看一看,再来便是,阿姐一直在这儿。

梁妆揉揉她的头,道。

他们又不回去。

萨拉努嘴。

你阿母说的呀?梁妆笑着问她。

姑娘。

阿母从前头过来,听见她们的话,笑道,我和萨拉阿父商量过了,我们不回去。

嗯?我们听说了,你要造二十艘船,这边还需要我们,我们走了,没人造船。

阿母道,我们商量了,森雅家的先回去,等船造好了,我们再回去。

反正很近,不是吗?是挺近的,开船半个月。

森雅家,恰好又正是来时的路上,那个开船很有潜力的孩子。

梁妆教他开船,教他看星星识路。

一学就会。

来了大河,也有事没事开船出去玩,还教会了小五,和几个喜欢船的孩子。

森雅家回岛,估计是他们一起商量出来的结果。

行,你们自己决定就行。

梁妆道。

森雅跟上来询问梁妆路线,毕竟这一次,是他一个人开船,没有梁妆在身旁,需要谨慎归纳好。

聊完海上路线。

梁妆问森雅:还记得岛南的果树吗?应该熟了。

记得,很多刺的那个。

森雅点头。

这是陈海,你带着他去,把果子都摘下来,带回来。

梁妆叫来陈海,让他带人跟森雅家去岛上,陈海,记得带网。

摘的时候小心点,轻点。

我等你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