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 离回京的日子越发近了。
天气也越发的热,边关的太阳毒得很,一晒就像火烧。
厂里愈发热了,特别是融铁融钢的时候, 温度高得难以忍耐。
人往里一站, 瞬间大汗淋漓。
窑子停了烟囱一样高的熔炉, 铁厂也陆续停工。
钢厂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亚沃已经造到第十八艘船了。
他的造船技术愈发熟练, 造出的船愈发好。
天太热了,连挖沟渠的百姓们都知道避开正午的时间挖掘。
亚沃还带着人在干活。
梁妆让他停,说;船够了。
亚沃说:不够。
你们那么多人, 怎么够。
阿父也说。
不够多跑两趟便是, 你们造的船很好,跑一趟比我预计的还要快。
梁妆道,天太热了,得停厂。
现在的技术,我可造不出来冷空气。
如果你们热倒了,我还得想办法医治你们, 很麻烦的。
她故意说得很严重,如果你们真倒下不起了,我以后找谁给我造船呀。
你们现在的造船技术, 连我都赶不上。
待天气降温了,你们再造吧, 想造多少, 造多少。
连续熬夜不睡觉都完全可以。
因为她回京了, 就没人管得了他们了。
钢厂和铁厂, 梁妆分给了亚沃和阿父, 归他们所有,算是对他们的保障。
他们,在将军府住了三天后,决定回到渡口村,并且定居在渡口村不走了。
当然,也不同梁妆去京城了。
梁妆很认真地问过他们,他们说:现在还不想去,等以后想去了再去看看。
边关比大河好很多很多,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友善。
边关人,哪怕对外来的异乡客凶神恶煞,扭头对他们又是笑容满面。
因为他们是梁妆的恩人,边关百姓们爱戴他们。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非常高的待遇。
甚至有海岛人因为不想平白接受百姓赠送的蜜橘,而被追了两条街,还是被迫塞来蜜橘,并且很多。
整整一筐。
抱回将军府,大家都笑他们,是那种很友好的笑。
可能过于热情和友好了,让他们感到很不好意思,想回渡口村,也可能是因为在渡口村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下船,首先到的就是渡口村,习惯了,成为了自己在海岛外的另一个家。
在将军府住了三天后,他们回渡口村了。
回到边关的梁妆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没有过多的挽留他们。
毕竟那么近,她偶尔会转去各个厂看一看,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唯一需要改的是空气,夏天太热了。
冬天还好,有熔炉。
夏天是真的能热死人。
梁妆放了厂假,百姓们都感谢她。
唯独亚沃他们不,怎么着也要造出二十艘船来。
二十艘,是他们最大的让步。
看着梁妆那么郑重其事地说得那么严重,亚沃勉为其难地同意了:好,休息。
梁妆满意地挥别他们,戴上斗笠,打马去边关城外的土地。
沟渠已经挖过来了,天太热,百姓们组织起调整时间。
早晨挖,晚间挖,半夜挖。
白日睡觉。
沟渠的进展速度同她预料的一样。
河水通过来,菜地的菜长得格外喜人,树木荫蔽,果子硕大,药材也长得很好。
单单一亩地的收成,比去年梁妆不在时,高出数十倍。
边关啊,离不开梁四姑娘!粮官一边登入账簿,一边感叹。
连牲畜圈的猪牛羊鸡鸭鹅都长得比擅长养这些的(郡)养得好。
边关的百姓们、官员们、其他郡县的人,乃至大将军和将军夫人,都没有想到,梁妆竟然让地牢里关押的犯人、千里之外流放来的犯人、俘虏们去养那又臭又脏的牲畜。
太会用人了!粮官刷刷刷翻着账簿,继续感慨。
不仅如此,梁妆还带着刚下学的孩子们,架船出海打渔去。
开出只载了百来个小孩的大空船出去,回来,是满船的螃蟹、鱼类。
粮官手里的账簿又多了一个分类:海鲜账簿。
当然,他的公事,也随之多了一桩。
但是,累得快乐,记得满足!*八月十五,中秋节。
边关同大河一起过。
这是有史以来,可以说是整个太周最盛况的中秋。
大将军敢拍胸脯保证,便是宫里的中秋宴都比不得边关这一年的中秋节。
沿路的外商都伸长脖子在新修的大道两旁张望这场盛宴。
新修的边河大道,在这一日禁止通行。
边关、大河、沿路新房子里的百姓们,搬出自家的桌子,沿着这条新路,摆出长长一条桌席。
一张拼一张,从渡口村,直直摆到边关城门口。
刚炒出炉的瓜子、花生,海岛带来的干果,青里带红的小巧香梨,红彤彤的大苹果,黄灿灿的橘子,带毛的青青的猕猴桃,秋天的蜜桃,紫红的一串串水晶提子,橙红的硬硬的柿子……太多太多,连外商们都没有见过的果子、吃食、花样百出的糕点,摆满拼凑出来的长桌。
百姓们挥着新砍的、清甜的、鲜嫩翠竹,一下接一下地敲打糯米做糍粑。
从清晨的太阳升起,梁妆便吩咐畜牧场的犯人们开始杀鸡宰牛烫猪。
堆积满仓的鸡蛋运回边关城外新搭出来的大灶房里,妇人们快速地打碎鸡蛋,剥离蛋黄和蛋清。
揉面,剁陷,挑选新鲜的花瓣,按照梁妆写下来的方子,开始制作月饼。
酒厂新酿的桂花酒、梨花酒、秋桃酒也纷纷出厂、分装到每一桌上了。
炒田螺的香味从每家人的灶房里传出。
梁妆也令人沿路搭了小炉子大铁锅,蒸笼一放,亲自上手蒸螃蟹。
一口大铁锅,上面架二十个蒸笼。
火一烧,白烟袅袅。
米酒浇上,未饮先醉。
夕阳西下,天空的云染成了深沉的红。
长长的桌席上,摆满了百姓们爱吃的、想拿出招待他们的中秋食物。
梁妆的月饼也排上桌了,螃蟹也好了。
蒸笼摆上桌。
梁妆举起一碗桂花酒,高声道:第一碗酒,让我们敬我们逝去的将士们,是他们奉献了自己的身躯,带给我们安宁,让我们过上有美酒佳肴的富足中秋!原本热闹喧嚣的大道上,百姓们肃然起敬。
将士们端起桂花酒,大声道;敬我们逝去的将士!百姓们紧随其后:敬我们逝去的将士!一碗酒泼入土里。
梁妆举起第二碗:第二碗酒,敬天敬地。
敬天给予我们阳光,敬地抚育我们食物,敬大河之水源远流长!百姓们高喝:敬天敬地敬大河!第二碗酒入土。
梁妆举起第三碗酒:第三碗,敬你们!感谢你们愿意抛弃旧怨、齐心协力同我打造盛世边关!她仰头,一口喝掉碗里的酒。
举起空碗,笑得眉眼飞扬:中秋节快乐!橙红的夕阳之下,大河和边关静了。
天地间,只有她清灵灵的笑声,一脸骄傲张扬。
没有人预料到,她的这一碗酒,是敬他们。
敬这些曾经但凡有一丝能嘲讽她的机会就绝不放过的他们。
敬这群最初多么不识好歹,只知道成日盘算她种下的粮食的人。
他们,才是最该感谢她不计前嫌、愿意帮助她们的人啊。
没有她,何来的前线平静、边关安宁、这场中秋盛宴?他们举着碗,不知道该如何喝下这一碗酒。
很久。
中秋节快乐!有个人,高举酒碗,祝贺她。
百姓们干了这一碗酒。
然后,他们倒上下一碗酒:第四碗,敬四姑娘!感谢四姑娘摒弃前嫌,为我们打下安逸的平安盛世!祝四姑娘岁岁平安!梁妆乐坏了,也给自己再倒一碗:谢谢!祝你们五谷丰登!瓷碗相碰,大家笑着饮下这碗桂花酒。
桂花酒的度数不高,但纯,也很香,清甜。
未沾过酒的梁妆喝红了脸,笑眯眯地跟他们说:你们!今晚大吃特吃,随便喝!别怕,这一顿饭没有任何成分!懂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毕竟梁四姑娘曾经的饭,那可是吃多少,就要承担多少倍责任的。
大家把碗一搁,率先冲向蒸笼。
海里捞起来的螃蟹啊!四姑娘说是大闸蟹、帝王蟹。
看起来就很贵的样子,此时不抢着吃,更待何时!谁知道下一次能吃上,是什么时候呢。
大卸八块,一口接一口,狼吞虎咽。
没有蘸酱,清吃也是极好吃。
梁妆亲手做的。
百姓们吃得巨香,路边伸长脖子的外商们,眼睛都看红了。
鼻子里全是蒸的、炒的、煎的、炖的、烧的……各种香味。
忍不住吞口水。
但是他们不敢去吃,因为,这一餐,是属于大河和边关的所有将士同百姓的。
有外商去问徐县令能否悄悄凑个人头,并且塞过去一袋银两。
因为那些东西太香了!而且很多东西,连京里都没有,还有些东西是只有达官贵人、宫里才吃得上的。
今天,在大道上的桌子上摆满了,随百姓们如何挑剔着吃。
谁不羡慕、谁不馋,那是假的。
银子塞过去,徐县令一脸鄙夷:你不是我们大河人。
转身走了。
银子不要了。
外商:?贿赂走不通,只得站路边巴巴望着。
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吃得太香了。
便往喝红脸的、正在撕地瓜条的梁四姑娘走过去,腆着脸叫:四姑娘……梁妆撕下地瓜条,叼在嘴里慢慢磨着嚼,含糊不清地:嗯?那个、那个……外商实在下不去脸啊。
跑商的有几个穷的?竟然过到问人家要饭吃的地步。
梁妆撕下地瓜条,分享给他吃,问道:怎么不去吃?海鲜过敏?啊!这……不接不好吧?外商毫不手软地接下地瓜条,咬了一口,软硬适中,非常有嚼劲,还甜而不腻,是地瓜的甜,没有加糖,非常好吃!突然就下得去脸了!外商道:我是外乡来的,不是大河人,也不是边关人,我能和你们一起过中秋吗?可以给钱!赶紧摸出一袋子银子。
哪里人?梁妆问。
外商答:连安县来的。
哦,那么远,跑趟商挣点钱也不容易。
吃吧,随便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别浪费。
外商感同身受地点点头,四姑娘说得太对了。
从来没人这么体谅过他。
他连连道谢,收起银袋要揣好。
四姑娘那双纤细的白皙的手,突然伸到他面前,夹走了那袋银子。
她抛到空中,又接住。
惦了惦重量,道:差不多吧,本姑娘卖你头猪,回去的时候赶回去。
然后,她揣下了银袋子,也没有告诉他去哪儿牵猪,就叼着地瓜条,走了。
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