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夺国(下)

2025-03-25 14:34:25

太阳一直不远露脸,乐邑上空,浓云密布,压抑沉重。

中山国的中尉荀禄来到乐邑督战,看着城下整齐的朔北军兵阵,神情紧张。

末将已经查探清楚,朔北军只有五万人,且无援军到来。

一旁的将官道,方才使者来报,使者以往盟国求援,不日便有援军到来。

荀禄点点头,心中却仍然不定。

中山国地近北境,朔北王的名声是如雷贯耳。

朔北军常年对抗外敌,历练精锐,且朔北王用兵神出鬼没,连年常胜。

而中山国为藩国,久无战事,养兵再好,恐怕也难敌这样一支雄兵。

心中叹口气,荀禄只盼着援军快来,靠着几倍于朔北王的人数,恐怕才有十足的胜算。

天上下起微微的细雨,将大地笼罩在迷蒙之中。

没有人注意到,乐邑西边三十里的深山中,一支长长的队伍正翻山越岭,口衔枚,马裹蹄,没有一丝声响。

*****天边传来闷闷的雷声,王太后在榻上被惊了一下,醒过来。

屋子里已经点了灯,窗子半开着,外面沉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宫人们见王太后已经醒转,忙过来伺候。

我入睡时,可有战报传来?王太后问道。

禀王太后,并无战报。

宫人答道。

王太后讶然:没有?是。

王太后皱眉,让人召来冯暨。

确无战报。

冯暨道,朔北军到了乐邑,只有小股骚扰,并未攻城。

王太后微微颔首,不禁困惑:朔北军一日内连下两城,长驱直入,却在乐邑前停下,连一次攻城也没有,为何?冯暨却不以为意,这有何不解。

朔北军五万人,我军光在乐邑便有十万人,那朔北王再吹得神乎其神,欲以如此悬殊之数取胜,亦是要先掂量掂量。

王太后听了这话,心中稍安,又道,那些宫人说,朔北王放出话来,说睿华就在他军中。

若此言属实,朔北王为何要帮睿华?冯暨冷笑,道,我以为,朔北王军中就算有个号称是大王的人,也并非真是大王。

哦?冯暨让她坐在榻上,轻轻给她揉着肩膀,夏初华在京城假扮大王时,曾与朔北王传出断袖的绯闻。

我猜测,朔北王此番进攻中山国,乃是夏初华从中作梗。

王太后露出诧异之色,片刻,哼一声,贱人,果然是母女,一个德行。

冯暨讶然:母女?正是。

王太后冷笑,那贱人当初生的是一男一女孪生子,女婴才生下就被送走了。

说罢,她冷笑,他们以为我什么都不知晓,都瞒着我。

那夏初华莫非真以为自己能当上中山国的王女?白日做梦!这时,突然轰一声,似乎是一个雷在附近落下,巨响震得案上的杯子都动了动。

二人皆惊了一下。

冯暨安慰道,无事,只是个雷而已……话音未落,突然,内侍匆匆来到,神色慌张,太……太后!丞相!不好了!凤翔门……凤翔门被雷劈中,倒塌了!有乱军自城外而来,正在攻城!元煜派出徐衡,领着五千人,走兽道绕过乐邑,直扑灵寿。

深夜里,骤然迸发的巨响伴着雷电般的火光,高大的城门登时倒作废墟。

守城的军士目瞪口呆,直至看到蜂拥而入的士兵,才回过神来。

中尉丞李康在城中带着两万军士,与徐衡带来的人里应外合,袭击城中各处驻军之所。

这般变故,始料不及,兵营里许多人尚在睡梦之中,未多时即束手就擒。

城中百姓被惊醒,恐慌迅速蔓延,许多人都准备逃难。

徐衡早有预料,命军士在街上大声齐呼:大王归国追讨逆贼,闲杂人等不得外出!先前李康散布的留言,早已在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

如今徐衡此举一处,果然奏效,城中百姓关门闭户,大队人马未遇到多少流民,很快便将城中控制。

睿华穿着一身银甲,周身带着些凛然之气。

他立在马车上,辚辚入城,李康与一干大臣军士痛哭流涕,跪在车前迎驾。

睿华亲自下车,闻言抚慰了一番,问道:王太后与丞相等人何在?李康禀道:太后等人俱在宫中!睿华看向远处,宫城的高墙伫立在黑夜的那一头,被熊熊的烛燎照亮。

初华用布蒙着口鼻,跟在睿华旁边,看到他神色凝重,鼓励地握握他的手指。

睿华回握她的手,对李康道:孤欲回宫,还请李中尉引路。

李康等人群情激昂,在大街上摆起仪仗阵列,护卫着睿华,浩浩荡荡直往王宫而去。

*****宫城中的守卫,全都是董氏的亲信部众,李康在城下喝令:大王回宫,速速开门!门上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未几,城上落在箭雨,众人急忙闪避。

而当箭雨停下,一人出现在城头,却是冯暨。

他高高在上,神色冷峻:曹湛,李康!尔等竟敢勾结外敌,叛国逼宫!冯暨!睿华立在车上,朗声道,你与董氏合谋篡位,如今孤已归国,还不速速投降!何方来的小儿,竟敢称孤!冯暨冷笑,轻蔑道,大王已死,尔等寻一个傀儡假扮大王逼宫,才是真正的逆贼!睿华大怒,冯暨却道:曹湛逆贼!你看看这是谁!说罢,令军士将几人拉出来,曹湛一看,登时变色。

他的父亲、妻子和两个儿子都被绳索捆缚,被按在城头上。

冯暨让刀斧手将斧头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冷冷道,你现在退兵,我保你家人不死,否则……他顿了顿,示意旁人。

刀落下,曹湛的大儿子身首分离,人头从城墙上坠落。

城下众人登时大惊。

啊!曹湛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叫,旁人连忙将他拦住。

睿华望着冯暨,面色苍白。

初华咬牙:我去杀了他!说罢,正要离开,睿华却将她拉出,不必。

冯暨!他清喝,你也看看,这是何人!说罢,旁边的军士拉着几人出来,冯暨看去,面色亦是一变。

董宽等王太后至亲十数人,亦五花大绑,被拉到面前,瑟瑟发抖。

睿华道:冯暨!尔等戕害大臣家眷,罪不可赦!冯暨神色不定,正要再说,身后传来一个淡淡的声音,放箭。

冯暨一惊,回头,王太后立在阴影之中,神色冰冷,他就在城下,机不可失。

睿华见城上没有动静,正待再令,突然,初华大喝一声,小心!将他扑倒。

一支箭钉在马车上,接着,箭雨呼啸而至。

众人连忙退开,董宽等推至城前的十数人,却避让不及,被乱箭射死,面目凄惨。

好个心狠手辣!徐衡骂道,问身旁军士,那边可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军士答道。

徐衡将拈弓,将一支火箭射向半空。

冯暨见睿华躲过,正怒骂箭手,突然,听到轰一声巨响传来,檐上的瓦都震得坠落,距正门不远的王宫侧门,火光夺目。

宫门塌了!有人惊叫道。

冯暨和王太后望着那面,俱是不可置信,直听到旁人催促,才回过神来,连忙走下城去。

喊杀之声穿透夜空,王太后与冯暨乘上车,奔向内宫,仍然能清晰听到。

王宫里到处人心惶惶,内侍和宫人们见二人匆匆逃回来的模样,都知晓大势已去,纷纷避难。

*****王太后回到康平宫中,下令内侍将宫门锁死,正急躁间,却发现不见了冯暨。

她皱起眉,想令人寻找,平日使唤的宫人却都不见了踪影。

她走出门去,转过一处偏殿,才到廊下,却见冯暨穿着内侍的衣服,迎面撞上。

看到王太后,冯暨的面色僵了僵。

你要逃?她冷冷道。

冯暨目中有些惊慌之色,心思却一转,忙上前去,低声道,卿卿,朔北王的人已经破城。

你我如今大势已去,他们攻入宫中,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王太后看着他的脸,如此,你待如何?冯暨拉过她的手,道这宫中到处是内侍和宫人,你也去换一身衣服,随我趁乱逃出去……嘴里说着话,袖中却滑出一把短刃来。

可还未及下手,一把匕首已经刺入了他的心脏。

冯暨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瞪着王太后,未几,沉沉地倒在地上。

王太后看着他的尸体,双眸幽暗。

她看着手上那把沾满了血的匕首,怔怔立了一会,看向旁边。

一名内侍哆哆嗦嗦,望着她,不敢说话。

你叫刘全?王太后道。

正……正是。

内侍瑟缩着答道。

放心,我不杀你。

王太后淡淡笑了笑,不过要你帮我做一件事。

太……太后请吩咐。

可知灯油在何处?王太后将匕首上的血在冯暨的尸体上擦干,缓缓问道。

*****徐衡带来的五千军士,皆是久经百战的精锐,城中的守卫的抵抗如卵击石,未几则纷纷溃败。

睿华被大军簇拥着,由宫门一路入内,宫中的人都认得睿华的面容,又听到军士齐呼:大王回宫,迎驾者赏,挡驾者诛!纷纷跪了一路。

大王!行到正殿前时,先行的将官匆匆回来禀报,已寻到了王太后,就在康平宫中。

睿华望向康平宫的方向,颔首,往康平宫。

士卒手中的火把,将康平宫精致的朱门画梁映得光彩夺目。

与平日威严的太后住所相比,此时的康平宫没有一个人,宫门洞开,透出些诡异的落寞。

军士们早已涌入开道,睿华下了车,踏上洁白的石阶,走入宫中。

偌大的正宫之前,只站着一个人。

王太后立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一支火把,看着睿华,神色依旧高傲。

睿华。

她意味深长,真是你。

母后。

睿华望着她,目光沉静,投降吧,孤不会杀你。

王太后看着他,笑起来。

呵呵,投降?然后做你的阶下囚么?王太后道,睿华,你长大了,知道用我的家人来威胁我。

可把他们杀了的人是你。

睿华冷冷道。

我是为了他们好。

王太后不以为然,睿华,你可觉得自己报了仇,十分风光么?你以为顺着朝廷,会有什么好事?呵呵,过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把你削成乞丐一般。

我与你不一样。

是,你与你那没用的父亲一样。

王太后轻蔑地笑,盯着他, 而我,若要活,便要活得痛快,誓死不做蝼蚁!她目光骤然锐利,透着疯狂,说罢,将手中的火把扔在地上。

大火平地窜起,登时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王太后笑容狰狞,未几即与身后的殿宇一道,被大火和浓烟吞没。

大王!李康看着地上的油渍,急急道,还请大王立刻离开此地!睿华没有说话,静静看着那烈火。

过了会,道,此宫焚尽之后,即刻灭火,莫殃及别处。

李康应下。

睿华又转向初华。

初华望着他,眉眼被火光映得明亮。

睿华露出淡淡的笑容:初华,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