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娇不明白, 为什么陈盼在知道的她的大名之后,对她更和颜悦色了。
但不懂不要紧,刘娇娇只要知道, 她应该好好备课,努力回报,陈盼对她的这份信任就可以了。
刘娇娇鸡血满满的,准备投入工作中。
但刘娇娇一个给小学生启蒙老师, 其实没啥备课的必要。
小学生连拼音和123都不认识, 刘娇娇得先当幼儿园老师, 教会岛上的小朋友a什么是上课,才有机会继续。
幼儿园的课程更加简单,刘娇娇与其说是备课, 不如说是为了上好课, 提前练胆。
和她一起练胆的,还有齐杰。
本来为了公平的分配资源,通三岛上的学校, 陈盼是不准备招聘齐家人当老师的。
只是现在计划有变,全岛扫盲需要的老师太多。
齐家人又都有文凭, 陈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齐家能干活的闲人都收编学校了。
郑优和齐家的二儿媳妇,负责教岛上的妇女。
齐杰这个小少年和刘娇娇这个小少女一起, 负责教岛上的小孩。
郑优两个大人还好, 虽然她们没当过老师, 但她们以前都工作过, 对上讲台讲课这事, 一点儿也不怯场。
齐杰这个小少年, 却和刘娇娇一样腼腆, 不善言辞。
平时他只会闷头干活,并不太愿意在人前露脸。
刘娇娇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小女孩脸皮薄,她不好意思;一方面是因为于莓的性格,实在是特别能得罪人。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于莓仗着她有一个当军官的丈夫,和六个哥哥的娘家,行事可以说是非常嚣张,占便宜没够。
刘娇娇老家的人,碍于于莓的身份,不好和于莓撕破脸。
但惹不起躲得起。
于莓因此被村里人孤立,连累刘娇娇在老家也交不到好朋友。
曾经,刘娇娇也试过,像岛上这样,在刘娇娇得罪人之后,她去找受害者赔礼道歉。
但村里人不会像陈盼脾气这么好,于莓对村里人也没有陈盼这样尊重。
刘娇娇的道歉,换不来大家的原谅,只会让于莓借题发挥,再讹大家点小东西,继续占便宜。
村里人因此更加厌恶于莓,连带的看刘娇娇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看心机女,麻烦精的意思,再不搭理刘娇娇。
刘娇娇本来就是个腼腆的女孩,被大家这样误会,她当然不好受。
而且她越解释,大家就越讨厌她。
最后,她被嫌弃的多了,就越来越沉默,变得不敢主动去交朋友,也不敢再人多的地方主动说话了。
这次来找陈盼,可以说是刘娇娇为了哥哥的前程,鼓起的最后的勇气。
如果陈盼真迁怒她,把她骂一顿。
小姑娘以后可能会永远的,封闭自己,再不会主动对谁敞开心扉。
齐杰的问题和刘娇娇差不多。
刘娇娇怕人,是因为她有一个会惹事的嫂子。
齐杰冷酷,不爱说话,是因为他没有爸爸。
虽然齐杰的父亲是烈士,但单亲就是单亲。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成为单亲家庭,没爹的小孩,就是不会特别幸福。
郑优和齐家再护着齐杰,也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有些熊孩子,会莫名其妙去欺负他,嘲笑齐杰没有爹,是个没人要的拖油瓶。
齐杰小时候,会因为那些不好听的言论,和骂他,羞辱欺负他的人打架。
但在小小的齐杰发现,拳头不能给他讨回公道,只会让郑优躲起来,背着他偷偷哭之后。
小少年就懂了,什么是没爹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不让郑优太辛苦,齐杰从此收了他一身的反骨,主动帮郑优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努力帮郑优分忧。
不让郑优再一个人扛着所有辛苦的事情。
只是,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齐杰太成熟,同龄人的玩闹,他都没时间参加。
久而久之,他离同龄人越来越远,自然而然的成了一个另类,被大家忽略孤立了起来。
没人搭理齐杰,齐杰越长大越沉默。
以至于,他明明也初中毕业了。
但陈盼让他去教小孩,他站在讲台上,却脑袋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当老师的人,不敢说话是绝对不行。
刘娇娇和齐杰两个,作为陈盼看好的老师人选,为了能让她们胜任老师的这份工作,陈盼在开学之前,让她俩一起备课,相互练胆。
刘娇娇和齐杰两个闷葫芦,就这样凑在了一起。
开始她俩因为不熟,都不好意思说话。
后来,沉默的时间越来越长。
刘娇娇怕她当不成老师,陈盼会失望。
所以,她终于鼓起勇气,迈出了走上讲台的第一步。
走上讲台的那几步路,明明不长,刘娇娇却觉得时间过得格外漫长,好像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
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刘娇娇脸红腿软手还抖。
过了好半天,她才低着头,说出了她和齐杰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那句话,刘娇娇说的声音非常小。
齐杰聚精会神的去听,他也没听清刘娇娇到底说了些什么。
不过,那一刻,齐杰和刘娇娇一样的紧张。
刘娇娇率先迈出第一步,已经比他勇敢了很多。
因此,就算刘娇娇一开始,讲的并不好,齐杰也是一个很认真的听众,时刻给予刘娇娇作为一个听众的最合格的反应。
齐杰没有笑她,刘娇娇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不少。
要说这人的性格也是奇怪。
明明刘娇娇虽然腼腆,但她不是社恐。
面对陌生人,她也不是不敢说话。
但在随意的场合,和陌生人说话的心情,与此时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心情,完全不同。
小小的讲台,明明平平无奇。
但在刘娇娇站上去的那一刻,它却变得无比的神圣。
让刘娇娇说出每一句话之前,都会再三的斟酌。
生怕说错话,会误人子弟,闹出笑话。
齐杰一直认真的听着,像个好学生一样,配合刘娇娇的教学,没有挑任何毛病。
让心情紧张的刘娇娇越来越放松。
讲到最后,刘娇娇的状态越来越好,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看着真有了几分,为人师表的样子。
齐杰有刘娇娇做示范,也克服了心理障碍,敢上讲台讲课了。
只是,他习惯了沉默寡言,讲课的时候语速很快,讲的不像刘娇娇那么细致。
他们要教的,是八岁以下的小朋友。
小孩子好动,理解力也不是都那么好,所以齐杰讲的太快,他们也许会跟不上。
刘娇娇发现问题,在齐杰试讲完之后,和他反馈,两个人一起研究改进方法。
刘娇娇和齐杰这里进展不错,陈盼那边找老师的进展却不怎么顺利。
通三岛上的文盲比例是真的高。
除了八岁一下,还不够年龄上学的小孩。
岛上的妇女,基本没有认字的。
不过,想想她们以前的生活条件,陈盼对这个结果也不算吃惊。
农村女孩,基本都是会早早嫁人的。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不是特别疼女儿,又特别有钱的人家,基本没有谁会送家里的姑娘去学校。
就算村干部要求村里适龄的孩子,都要去上学。
村里人也会自动把家里的姑娘排除在外。
适龄的女孩,是要留在家里帮大人干活的。
农村人普遍认为上学没啥大用,送男孩去读书,还能指望他未来当大官,光宗耀祖。
送女孩去上学,他们能得到什么?在这个时代,在大城市,女孩子都不能和男孩子比。
何况是在更加落后的农村?曾经那些不能上学,留在家里干农活的女孩。
如今成了只会干活,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妇女。
这也是必然结果。
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陈盼在岛上找了一圈,加上她和李秋花,勉勉强强才凑够了二十个老师。
这些老师中,学历最高的,是徐恒和赵建元,大学教授。
这俩人本来要研究发电机,没空管全岛扫盲的事情。
但岛上实在是缺文化人。
陈盼忽悠二位教授,做事要劳逸结合。
还说帮岛民扫盲,可以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二位教授,才答应陈盼的请求。
学历其次高的是陈盼,大学没毕业。
再次是刘娇娇和齐杰,初中毕业。
最后是李秋花这样,小学没毕业,却认识常用字的。
陈盼这边找好了老师,陆岩那边也完成了,部队士兵学历的摸底考察。
陆岩他们团,不愧是由陆岩带队的文盲团。
他们团学历最高的是齐政委,初中没毕业。
剩下的,除了三十几个上过小学,却没毕业的,就是十几个陆岩这样,没上过学,认字却认不全的。
总结下来,陆岩他们团,所有认字的,不论学历,加起来一共有四十六个。
听起来好像比岛上认字的妇女多。
但岛上士兵的人数,是岛上妇女人数的十倍。
所以,认真说起来,两者差不多。
谁也没赢。
反正大家都是文盲。
陆岩这个统计,看的陈盼眼前一黑。
就算陈盼想到了陆岩的团里,学历不会特别乐观。
但她着实没有想到,能不乐观到这个地步。
有二千多人需要扫盲,岛上满打满算,却只能找出二十个老师?这不是闹着玩吗?一个班一百多个人,全要一个人去教,这能学会什么啊?陈盼之前说的,一个班一百个人,是开玩笑的说法。
没想到,一语成畿。
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在小老师没有成长起来之前,一个班一百个人都是少的!士兵需要训练,家庭妇女白天也要干活。
所以,通三岛开学之后,白天来学校上课的,只有不需要干活小孩。
这些小孩基本都在八岁以下。
八岁以上的,不论男孩女孩,白天基本都要留在家里帮妈妈干活。
等家里的活干完了,他们才会和妇女们一起,去学校听课。
因为准备充分,刘娇娇和齐杰的第一堂课,进行的非常顺利。
没有发生,老师讲一半忘词;或者学生学一半捣乱课堂,这样的乐事。
大多数小孩子,对上学是不抵触的。
就算第一天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他们可能会听不懂。
大家也全都坐的板板正正,拿出他们最饱满的热情,认真听课。
偶尔有一两个胆子大调皮,看刘娇娇和齐杰年纪小,想要搞事的,知道晚上家里的爸爸妈妈,也会来学校学习。
怕刘娇娇她们找家长告状,调皮鬼们,在没摸清刘娇娇和齐杰的路数之前,也不敢造次。
陈盼在刘娇娇和齐杰上课的时候,一直和李秋花守在教室外边,准备随时支援。
毕竟,是第一天上课,陈盼也怕出意外。
结果,刘娇娇和齐杰两个,还有课堂里的小朋友们,表现的都非常好。
让陈盼提前准备的一大堆小红花,都没了用武之地。
小朋友们能够好好上课,不用陈盼拿小红花哄人最好。
她和李秋花又站在教室外边,听了一会儿大家拖长音的读书声,陈盼很高兴的和李秋花回家,研究造纸去了。
通三岛才刚刚起步,上边拨给陆岩的经费有限。
陈盼想要实现全岛扫盲,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纸笔的问题。
穷,没有钱交学费,是大家会成为文盲的重要原因。
陈盼想把大家都留在教室里学习,不但不能从大家收学费,她还得想办法给她们准备纸笔,让她们练字。
至于教科书,可以等大家把字练好了,让她们自己抄。
以陈盼的经济实力,让她自掏腰包,给大家买纸笔,当然也没问题。
只是钱不露白,陈盼再有钱,也不能那么高调。
好在陈盼家以前有过一家造纸厂,和一家印刷厂。
陈盼小时候,对造纸术和印刷术感兴趣,去厂子里跟着老师傅认真学过。
所以,陈盼会造纸。
只是,陈盼会造纸,和陈盼能造纸,还有一定差距。
除了寻找造纸的原材料,陈盼还得准备造纸用的工具。
这种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就显出陈盼在后勤部工作的好处了。
冯部长得到陈盼会造纸后,他几乎立刻就嗅到了大大的商机,把陈盼的两个徒弟,安排给陈盼当助手,让他们协助陈盼工作。
对此,陈盼没有推辞。
现在这形式,不允许个体户存在。
陈盼死守着造纸术也没用。
所以,有免费劳动力,陈盼使唤的非常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