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折子风波

2025-03-25 14:49:21

串儿看松子惊讶的样子,不由好笑:咱崇贤坊四百多户,都是从其他坊合并过来的,彼此间不认识。

借这活动,大家不仅可以相互认识,今后互相关照,还能交流信息,推进坊内和平。

松子摇头:你说这些大道理我不明白,可是,你们就不怕被人诬为结党营私?不会吧?!也就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玩游戏而已,一年一次,和你说的不挂钩吧?!我是不可能来的。

我就一仆从,得伺候郎君呢。

过年,可是最忙的时候。

串儿遗憾地点头:那没办法了。

告诉你,这个新年活动可能由我来策划哦。

如果能溜出来,就来看看吧。

送走松子他们,串儿被阿娘阿姆拉住了:那个木七郎怎么赏下这么多东西?串儿莫名:我也不明白啊。

听松子那意思,都是无用的废旧物品。

杳娘摇头:这些东西可都是上好的,做衣裙穿着很舒服的。

天香绢留着做春夏裳,素软缎可以做袄儿,好看也不显眼。

唉,咱庶民是不能穿绫罗锦绣的。

那丝绵呢?做中衣,做鞋。

阿娘给你做两双春天穿的鞋,绣上精致的花鸟。

眉娘插话:我也帮串儿绣一双。

明年就六岁了,要漂漂亮亮的。

阿娘,阿姆,有衣服穿就行了,串儿不喜欢花哨。

你这孩子。

串儿想着那活动,也不能太复杂了,简单列了几项活动:同舟共济(绑了脚一起走)、众志成城(拔河)、心灵手巧(包饺子),结合刚经过战乱,再画一幅图叫:剿灭安禄山,让人拿红色的笔去涂抹,离眉心最近的赢,想来一定能得人心。

关键是彩头,比赛赢了、菜式做得好吃要奖励,买什么好呢?各家出多少能让大家接受呢?串儿一边构思,一边计算,终于用炭条在纸上草草列了个简单的计划书和活动流程。

波力看了看,不屑地说:粗糙。

那也没办法,大家都穷。

穷有穷的乐法。

第二日,莼娘一大早便来叫串儿,随同几位老丈前往衙署寻周录事,上报长安令。

周录事听了众人的意愿,又听了串儿的简单解说,便自行誊录一份,亲自送到了长安令顾子澄的手上。

顾子澄,字睿之,滑州白马人,最是儒雅和气。

一看周录事送来代表百姓意愿的《崇贤坊新春同乐》策划书,倒觉得十分新奇可行,便规规矩矩地誊录了递了折子上去,让坊内诸人等候消息。

没想到,刚递上去,就被某位早就得知消息好奇不已的人一下送到了圣上面前。

此刻圣上身边仅李辅国随侍,门外站了两个小宦官。

李亨问他:辅国有什么看法?李辅国拥立李亨登基有功,早已封了郕国公,而今权倾朝野,朝臣所奏之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呈到圣上面前,朝臣和宰相要面见圣上也得他点头安排。

突然听到圣上问话,李辅国一愣:什么看法?什么事什么看法?难道有谁做了手脚,把不该呈上来的消息呈到了陛下面前?不过,他是只老狐狸,不会把疑惑问出口。

若直接告诉陛下他不知道陛下问的什么事,那陛下说不定会认为他办事不力。

他眼珠子一转,奇丑无比的脸上露出恭顺的表情:大家容禀,此事当然谨遵大家意旨,老奴不敢妄言。

李亨心情很好:倒是不错的想法。

长安令及时将民意上达,不错。

李辅国一下就将长安令给恨上了。

笑着吩咐宫人斟来热茶:长安令做事一向用心。

如今时局未稳,外派官员不得力,倒是可以让他为大家稳定一方。

李亨点头:得先把眼前的事议一议。

这坊内百姓一起过新年吃团圆饭,倒是没见过。

居然还有游园活动,就更是新奇。

李辅国立即明了长安令所报事情的大概。

禀大家,百姓吃吃玩玩倒也罢了,只是这安全可如何保证?比如烛火、比如争执口角是非,一不小心就是一场大乱。

李亨点头:那先搁置一旁吧。

吾身子乏力,汝自退去。

李辅国恭顺地伏地一拜,方才倒退着,退出门去。

一出门,脸色一肃,自去查这不知怎么到了圣上手中的折子去了。

李亨靠坐在榻上,微眯了眼。

这一年太过劳心,身子越发不好,是时候册封皇太子了。

门口,一个小子伸头进来张望了片刻,抬手阻止了想回禀的小宦官,轻手轻脚地走到李亨背后,为他揉按太阳穴。

李亨笑了:七郎,又调皮。

七郎姓李名迥,得曾祖父李隆基喜爱,甫一出生,便封了延庆郡王。

皇祖父,孙儿没有调皮。

皇祖父可看了长安令上呈的折子?李亨想到李辅国的异常,了然地点头:看过了。

是你送到祖父案头的?是。

孙儿认为这是个最好不过的主意,所以抢先送来了。

若不送来,估计到不了皇祖父案头。

李亨脸一沉:七郎偷了折子,还偷看了内容?这是要受罚的。

李迥赶紧下来跪下:回皇祖父话,孙儿未曾看过。

只是早前听人说起过,所以对人称顺路,可以帮忙把折子拿去给郕国公,然后自做主张送到皇祖父手里而已。

起来吧。

那你觉得这个提议很好玩,才帮忙递过来的么?李迥仍然跪在地上:回皇祖父话,孙儿觉得这是百姓感激皇祖父的一种表现。

李亨一听,精神来了:这话怎么说?回皇祖父话,当日长安陷安贼之手,百姓朝不保夕,日子苦不堪言。

757年9月赶走安贼,经过这一年的修养生息,百姓才有了过新年的心情,也有了过新年的可能。

这是谁带来的?这有了过新年的可能是什么意思?以前他们就没可能过新年么?回皇祖父话,孙儿以为安贼当初盘踞在此,屋毁人亡,十室九空,皇祖父让百姓迁居到屋宇相对损毁轻一些的地方,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抚民惠民,百姓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了很多。

更何况,刚迁居在一起的坊内各户也需要互相认识,熟悉之后就能彼此监督,便于更好地管理。

李亨诧异地看着李迥:想不到七郎有这样的见识!老实告诉祖父,是不是谁教你的啊?李迥撒娇:哪有!孙儿自己想到的。

若说得不对,皇祖父尽管指正,可不能冤了孙儿。

你怎么还跪着?快起来。

皇祖父的话也不听了?李迥磕头:不敢。

而后站了起来。

李亨用手指敲敲桌面:郕国公的担忧也很有道理,安全是个问题。

李迥眉头一在皱:皇祖父,孙儿觉得一个坊400来户,能闹出多大动静?对坊内百姓提出严令,谁惹事就处罚谁,再着长安令派遣衙卫维持秩序,坊墙上安放火把,设置暗卫,规定子时初必须结束,不就行了?那其他坊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回皇祖父话,他们有什么觉得不公平的?他们自己没提出,没想到,能怪谁?有这么一个坊表现一下就成了,没必要让整个长安城都来歌功颂德。

那是自找麻烦。

李亨感觉,自己的这孙儿真的很不同了。

怎么能想得这么透彻?又能做得这么利落呢?苗子不错。

那吾批示,着长安令落实。

皇祖父,孙儿还有一个提议。

你说。

孙儿认为,百姓日子虽然好转,却仍然艰难,若让每家出钱购物作为彩头,他们也会心痛。

不如,拨些钱给他们。

现在国库艰难,拨钱给一个坊过新年,让朕如何面对其他坊?李迥一听李亨自称朕,就知道祖父有点不高兴了,赶紧跪了下来:皇祖父息怒。

百姓需要的彩头并不是贵重之物,可以购买些米、蔬菜、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做为彩头即可。

花不了几个钱的。

李亨心下略一计较:嗯,果然实惠。

七郎,你怎么又跪下了?快起来吧。

这样,这事你就亲自去办。

让长安令拟定计划,报个额度,只要合理,皇祖父就批了。

李迥跳了起来:皇祖父,这就是说,孙儿也有了差事?李亨哈哈大笑:是啊。

七郎长大了,得用了。

祖父很想看看七郎到底能不能办好这差事。

李迥本想满口应承,却想起平日里听到的训诫,凡事要留有余地,便谦逊地说:孙儿当尽力而为,不让皇祖父失望。

好好,祖父拭目以待哦。

李亨一边说着,一边执了朱笔,做了批示:着延庆郡王与长安令协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