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因由

2025-03-25 14:49:21

亲们,加油啊!还有195推,7630点击就可以加更了。

爱你们!=========================================李亨看了眼串儿:小丫头叫串儿是吧?别心痛你的竹筒饭,某给你赏钱。

串儿摇头:俗气!此话一出,一桌的人脸色大变:无知者无畏啊!串儿悄悄扫视一番,淡淡一笑:您能来这里尝尝,觉得不难吃,就是最大的奖赏了。

看得起竹筒饭能适应这个味儿,带几个回去还给赏钱,可不是俗气么?美食也要讲求缘分的,好吧?若实在要赏,您赏当今圣上吧。

众人再次大惊失色。

杳娘悄悄瞪了串儿一眼:这孩子,这样大不敬的话都敢说!串儿谁也没看,继续说道:若没有当今圣上的不离不弃,哪里有我们这些庶民百姓的太平日子?命尚不保,何谈其他?李亨激动了:这样一个小丫头,若非亲历生死,发自内心的感恩,哪能有这番见解?稚童无畏,其心质朴,字字诚恳,句句纯真。

看了一眼李辅国,手一挥,李辅国这样的人精马上明白了,邀了顾子澄他们,请了李迥退到了门外。

李迥担忧地回头看了看串儿:这丫头,若她知道皇祖父的身份,不知道还能不能镇定如常?李亨用手指点点桌子:串儿,你别怕,某只是觉得你的看法甚是新奇,想听听你的真话。

串儿本来有些紧张,见他这般说辞,倒镇定下来:新奇?骗小孩子吧?不过是觉得自己的看法也许来自成年人,想从自己口中听些实在话而已。

有什么尽管问,不过可别怪罪民女的无知之言。

嗯,那是当然。

你怎么看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么,是双赢的事。

何解?百姓获利,圣上得民心。

当今圣上收复长安,难道还没能赢得民心?异唐王朝丢失的可不只是长安。

圣上能如此爽快地批准,还提高了费用额度,难道只为了民心?串儿犹豫片刻,压低声音:这个么?不好说。

说得不好,怕惹祸。

万一您出卖民女怎么办?绝对不会,某保证!您保证有什么用?翻脸不认人的多得很。

某发誓,成了吧?你这丫头,戒心挺重。

敢不重吗?有次民女在东市,只不过与人擦身而过,就被打了一顿呢。

哦?难道就是顺昌侯府五丫头的事?是啊。

她年纪不大,却如此跋扈,没办法啊,人家有势可依仗啊,那是人家的福分。

只怪自己倒霉!最可恶的是竟然想断了民女家的生路。

嗯。

如今天下战事未平,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没办法,事有轻重缓急,总会好的。

民女相信。

当今圣上能看重这么个小型活动,民女认为一为民心,让天下人知道只有平息叛乱,回到异唐,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二则二则什么?李亨突然有些紧张起来。

串儿犹豫片刻:古人迷信,他发过誓,应该不会出卖自己吧?!二则,也是为了圣上的心。

当年圣上灵武即位,遥尊先前的皇上为太上皇,带了官军平乱,引天下人归附,挽回了李唐江山。

可圣上心中却有对太上皇的愧疚,觉得自己不孝。

借用这样的活动,他可以让自己的负疚感减轻些。

这也证明了,当初圣上毅然与安贼对战,收复李唐江山没错。

无论谁做皇帝,当以百姓为重,百姓才是根本。

你认为圣上没错?当然没错。

他是皇太子,这江山早晚也是他坐,逆境方见赤子本色,圣上有那能力有那魄力。

作为皇太子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站出来,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有何错?自古忠孝难两全。

难道一定要圣上跟随太上皇到蜀中,侍奉在他身侧,才是孝顺?要圣上眼睁睁地看着李唐江山丢尽,让自己的父皇做了亡国之君才是孝顺?看将来的新朝新帝毁坏李唐祖先陵寝,让太上皇无颜见祖先于地下、被祖先唾骂才是孝顺?看李唐后人被屠戮殆尽才是孝顺?若圣上真的置李唐江山于不顾、置天下万民于不顾,圣上就不仅是愧疚,而是李唐的罪人了!串儿偷偷瞄了他一眼:这人身份肯定不简单。

可是,现在圣上已经落了个不孝的骂名啊!嗤,圣上乃大义之人,李唐的功臣。

百样米养百样人,哪能个个都对圣上歌功颂德?那些骂圣上的人,估计是心中有鬼的人。

李亨赞同地叹息:果然是忠孝难两全。

串儿摇头:也不对。

为李唐尽忠,就是对太上皇尽孝。

作为皇室中人,作为李唐之主,应该明白守住江山,就是最大的孝道。

李亨一拍桌子:果然是这样。

倒是某想错了,想得狭隘了。

顾子澄的声音响起:活动马上开始了,这李亨回过神来:哦,好,咱出去看看。

说罢,带头向外走去。

串儿呼出一口气自从那次被顺昌侯府的五娘欺负了,串儿一直想找个靠山。

也许,今天就是个机会。

走到门口的李亨看串儿没跟上来回头叫她:串儿,走啊。

哦,来了。

此时,串儿已经完全镇定下来,跟着李亨走了出去,对上杳娘担心的眸子,串儿露出安慰的笑容。

坊墙上已经点燃了火把,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如旌旗飘飘。

李迥磨磨蹭蹭地落后众人,靠近串儿:刚才没吓坏吧?串儿莫名其妙:为什么要吓坏?李迥摸摸鼻子:没事,只是怕你胆小,问你两句话就哭起来。

哦?原来在你眼中,我如此无用?没,怎么会?串儿聪慧异常,怎么可能无用呢?嘿嘿。

串儿白他一眼:傻瓜!李辅国正跟崔光远说话:这小丫头可真不简单,居然能跟圣人说上话,还让圣人开怀,奇怪!崔光远小心地回话:小孩子天真可爱,自有一番童趣,也许,圣上正是因为这样才觉得开怀。

李辅国点头:至少,这丫头是个聪慧的。

某有个想法,想给她说门亲。

崔光远大惊:这么小就说亲?某有个继孙,今年八岁,就是户部侍郎元载的远房侄子的孩子,过继给某了。

八岁也算般配。

先定下,也就几年工夫就可以纳了去。

纳?崔光远毫不掩饰地张大了嘴巴。

哼,难道,某的孙儿会娶一个庶民做正妻?可是,贵孙尚无官身,而且,他们好象是良民。

又不是逼为贱妾,这还是看她得圣上青眼,将来也许能帮衬一二。

某为继孙谋个出身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那倒也是她的福分。

李辅国的脸上第一次展露一个笑容,在火光映照下鬼气森森:要不,请阁下出面说合?要让他们应得心甘情愿。

崔光远一时愣在了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