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艾若一碰到穆哥儿,他就打了一个机灵,但很快松驰下来,懒懒的说道。
嗯,要不今天我陪你在房里吃?看他累了,突然想惯惯他了,明明不是一个真的耍宝卖萌的性子,不过是为了活着,变得不像自己了,或者,他都不知道,他的性子是什么样了。
她真心的觉得替他难过起来了,不过皇家的孩子,是不能有个性的。
算了,大家一块吃吧,妹妹会乱想的。
穆哥儿蹭了一下枕头,还是奋力起来,此时他挺开心的,因为贾瑗此时看他的眼神,让他真的觉得,她的眼里真的只有自己,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他也想就在屋里两个人再待会,不过想想今天发生了这么多事,还是算了吧。
贾瑗也知道,此时只怕穆家姐妹已经多想了,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很纠结的下午。
若他们不出去吃饭,只怕穆家姐妹就真的该多想,他们在为嫁妆操心了。
叫人过扶着他起来,自己亲自给他穿上宽松的外衣,也不给系腰带,整整他的头发,对他笑了笑,才扶着他出来。
饭就摆在正堂里,家里人少,这些日子,贾瑗还是依着艾若的规矩,一家人一块吃饭。
主要是人少,真的分得开开的,各人吃各人的,还没什么可吃的,没得让人烦。
在江南的日子里穆家姐妹也是跟着贾敏一块吃饭的,其实,贾敏倒是想分餐了,因为一下子孩子多了,分开吃其实最好。
但是若分开了,吃饭就她和林海了,总不能说。
让贾瑗和他们夫妇一块吃,其它孩子自己吃吧?于是林家在江南吃饭就成了男女分餐式。
林海带男孩子们加幕僚们在外头吃,边吃饭,还能边跟他们说说外头的事。
算是总结一天的所得。
而贾敏跟女孩们自然在里面,女孩们各有各的个性,虽然吃饭时,不许说话。
不过,大家一块吃饭,贾瑗虽然话少,但是她会关注每一个人。
示意着下人,给各人添菜,添汤。
本来在林家大家一块吃饭已经很让穆家姐妹觉得很奇怪了。
好容易习惯了。
觉得大家一起吃饭也挺好,桌上不可能谁爱吃的都能上,但是相互牵就着,也就能相互了解,增进着感情。
等她们到了贾政府上,才知道,原来是可以一家人一块吃饭的。
本来一家人一块吃饭也没什么。
问题是,她们在贾家才知道,原来吃饭是可以,大家热热闹闹的吃饭,还不停的说笑话,顺便听艾若骂人,谁没拿对筷子,谁有挑食了。
吃个饭跟打仗一样,她们刚开始时,都不知道自己吃了啥。
眼睛,耳朵比嘴巴还忙。
她们才知道原来家可以这样,家人可以这样。
所以穆家姐妹回家之后,也是期望着家能变成贾家那样。
不过她们回来时,穆哥儿还受着伤呢。
只能先是各吃各的,等着贾瑗进了门,他们才真的能实现一家人一块吃饭的期望。
但是问题是,贾瑗的性子和艾若是不同的,她话少,除了关注大哥和自己吃什么之外,她几乎不说话。
现在她们也习惯了,觉得各有各的幸福,虽然贾瑗的话少,但是她真的关切她们,纵是不怎么说话,但这才是他们的家,他们是一家人。
贾瑗让他们坐下,扶着穆哥儿坐下,看桌上有一碗汤,倒也认识,这是红楼菜,宝玉当时被打后,吵着要吃的那道小荷叶汤,里面有些小莲蓬、小荷叶之前面疙瘩。
各种色,汤极清,显得很漂亮的。
这道菜用王熙凤的话说,口味不高贵,就是费磨牙的。
译成人话就是,‘东西不值钱,就是费工夫。
’里面的面疙瘩用的面是取的荷叶的汁揉的,吃起来就是透着荷叶的清香,而那模具还是拿纯银打造的,汤头是鸡汤做底的。
连薛姨妈都说他们是想绝了,这么吃法。
可见这菜有多么费人费事了。
贾政家反正没做过,以艾若的性子,有这功夫,吃鸡汤面多简单啊,要吃荷叶面,用荷叶汁揉面就是了,费这事!贾敏过年过节时,倒是会做一两次,算是图个富贵喜庆。
想是自己今天说要做南方菜,于是他们才做的。
想想也是第一代东平郡王其实也是金陵人,他们只怕口味是差不多的。
这汤是用鸡汤做的底,做起来极费事,你多吃点。
她亲自给穆哥儿盛了一碗,让他选喝汤,开开胃。
大哥,你没事吧?穆大姑娘也看出来此时穆哥儿的脸色不好了。
睡迷了,都是你嫂子,没事逼我睡觉。
穆哥儿摆手,他倒不觉得这汤有什么可稀罕的,他可是从小长在宫中的,而这道菜是从宫里传出的。
若不是贾瑗亲手给端的,他只怕要笑她没见过世面的。
正要再说点什么,猛的看到桌上有一道芽菜,不禁皱了一下眉,他家的厨子可不是小吃货,能做上百种没味道的芽菜出来。
怎么啦?贾瑗看到他皱眉了,却没注意他是看到芽菜才皱眉的。
快吃饭吧!这汤不错,你们也喝。
穆哥不想说芽菜的话题,甚至不能说,为什么家里的餐桌上不能有这道菜,只能对两个妹妹笑了一下,让她们吃饭。
自己低头喝汤。
贾瑗刚刚没注意有一道芽菜,要知道,此时是冬天,芽菜可是稀罕物儿,让人给穆家姐妹盛汤,才注意到边上那翠绿的一小碟。
猛的看到,倒是有点百转千回的意思了。
她对这菜也有点情节的,看到了,就会想到了路远,想到他为了让自己爱吃,而做的努力。
之前路远在时,每当桌上有这道菜时,大家都会莫名的冲着她笑。
还会故意的说,尝尝今天芽菜什么味!等路远不在了,于是只要有她在的饭桌上,就根本看不到这道菜了。
她知道,大家都怕她会难过,所以她只当这世上没有这道菜了。
猛不定的突然看到了,她若没有一点反应,其实也就不是人了。
是啊,看到了,当然会难过,曾经有个人,只是为了一道菜所做的努力。
她下意识的还是挟了一小筷子,放到了嘴里,还是有她不喜欢的土腥味,即便是用鸡汤提了味,还是没掩住,她还是咽了下去。
抬头看看,大家都看着自己。
她给一人挟了点,也给穆哥挟了一筷子。
我不爱这味。
穆哥儿躲开了,他看到了刚刚贾瑗的那一抹失神,心里刚刚的不适,从一开始担心贾瑗,到现在一下子成了不是滋味了。
曾经以为可以忘记的,原来会真的挡在他们的面前。
快点吃,不是冬天没菜吃吗,有点绿色就偷笑吧。
贾瑗还是放到他们的碗里。
你不是也不爱吃吗?他放下碗,愤愤的说道。
不算爱不爱吃,只是可吃可不吃。
贾瑗又看了一眼那道菜,她没有什么绝对不吃的东西,只不过不算爱吃罢了。
以后不许做这道菜。
穆哥儿发起脾气来,直接拍了筷子。
妹妹喜欢吃吧!丁嬷嬷,跟厨房说一声,这菜就用油盐来炒,起锅略加一点蒜蓉提味即可,不过不用放上桌,王爷和我都不爱这道菜。
贾瑗回头吩咐了一声,自己只是吩咐做南方菜,好适合妹妹们的口味,想来这道菜是她们点的,所以倒也不至于为了自己而不许她们吃。
不过,她真的不太想看到这道菜。
让人把菜放到穆家姐妹面前。
她给穆哥儿挟了一片蜜汁鸭脯,这是娘家作坊做的,用的鸭子是童子鸭,肉质很是软嫩,就算是制成了鸭脯,也不掩其鲜,就算平时做零嘴也是很好吃的。
不过现在穆哥儿的胃口已经败了,不过当着这些人,也不好再发作,只是喝了汤,就不肯再吃东西了。
穆家姐妹以为哥哥是为她们着急,也跟着吃不下了,其实他们下午都悲伤得不行,圣人夫妇不喜欢她们,她们很清楚。
她们也不怪他们,若不是有大哥,她们俩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鬼地方了。
现在家里情况不好,又得操心他们的人选,又得操心嫁妆,他自己的身体还这样,怎么让穆家姐妹不担心难过。
你不吃,她们也不吃,我是不是也不能吃?贾瑗也放下了筷子。
她虽然刚刚看到芽菜时,心里多少有点激荡,但是她是理性的人,看到一家子都不吃了,真的原菜撤下,回头还得做点心和消夜,更费钱。
穆哥儿看看两个妹妹面前的饭碗,晶莹的梗米饭还一口也未动过。
人正喝着汤呢,看他不吃了,直接放了汤匙。
而贾瑗已经开始吃饭了,不过也就吃了一小口。
他才想到,中午在离宫,说是陪淑太妃吃饭,不过是贾瑗给淑太妃立了一下规矩,表示孙媳妇的孝顺。
淑太妃让她伺候了几道菜就让她坐了,但是,这样的赐饭,没几个人能吃得下去的。
她下午应该没时间吃点心,这会也该饿了。
只好又拿起筷子,默默的把刚刚贾瑗挟给他的鸭脯咬了一口,有点甜,他不很喜欢,不过也能吃。
扒了一口饭,把甜味去了,让人在饭里泡上汤,把饭吃完。
PS:有些问题,他们总要面对,但是却又无法面对386 芥蒂今日第一更穆家姐妹看哥哥吃了,这才重新端起碗来。
不过边吃边偷看着兄嫂。
平时,纵是他们不太说话,不过气氛不同的,今天显然,兄嫂都不开心了。
此时大家都没味口,学着穆哥儿的样,泡着饭,就着点菜,把饭勉强吃了。
穆家姐妹还是觉得兄嫂是为他们的嫁妆在操心,因为她们怎么都不会相信,兄嫂总不会只是因为桌上有一道他们不喜欢的芽菜,而不开心吧?她们哪里知道,此时,就只是因为这盘菜而已。
而穆哥儿心情是复杂的,路远对他来说,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哥们,后来是救命恩人。
如果没有路远,也成就不了他现在的姻缘。
曾经他发誓要好好照顾贾瑗一生一世,对她好,就像路远在时一般。
但真的为他定了亲,他才茫然,他该拿贾瑗怎么办。
他用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他是喜欢贾瑗的,是啊,曾经不经意中,贾瑗已经刻在他的心中了,他又担心贾瑗对他的感情。
在江南,贾瑗是提过要退亲的,虽然后来没再提了,显然她的师父有给她一个好的提示,不过又如何?表明,在贾瑗的心里,纵是忘记了路远,却也没说一定能有自己。
可是他不管了,只要他们能在一起,反正他们总是要在一起的。
从期待到现在过了一段平凡温情的夫妻生活,也许只是有名无实,但又如何?她是他的妻子了,她真心的照顾着他,陪伴着他,刚刚有一刻,他真的觉得,也许她真的可能成为自己的。
全心全意成为自己的,毕竟路远已经走了这么多年,路远离开时,他们都还只是孩子。
那一切其实并不真实!可是看到芽菜那一刻,看到她那短暂的失神,还有尝菜时的那百感交集,他知道,她没忘,她从来就没忘记过。
而他最痛苦的是,他不能说。
他只能暗自的气自己,却不能怨任何人?他能让贾瑗不再想起路远吗?这话,他怎么也说不出口的。
他只能默默的独自让自己承受。
终于饭吃完了,穆家姐妹再傻,也不敢再在正堂里留了,忙告辞回屋。
贾瑗和穆哥儿都吃得不多,贾瑗还是给他披上披风拉着他出去散会步。
不然晚上他就没法睡了。
东平王府比荣国府更加的有规模。
更何况,人家还是娶过公主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经过了精雕细琢的。
纵是冬天,纵是已经天全黑了,点上灯,也是另有一翻韵味的。
冬夜里。
从温暖的屋子里走出来,被冷风一吹,倒让畏寒的贾瑗打了一个寒战。
却还是替穆哥儿拉紧披风,他虽然不能在太热的环境里,但也不能着凉的。
两人走了会儿,平常都是穆哥儿找话题,她负责听。
答两句,不知不觉就能混完两刻钟的工夫。
只是今天。
穆哥儿一声也不吭,她扶着他走了一会,便觉得压抑得难受了。
快过年了,你今年想怎么过?贾瑗决定找个话题,扭头笑盈盈的对穆哥儿说道。
这是东平王府第一个有女主人的大节,她总不能让人看了笑话,东平王府情况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最紧急的不是嫁妹,而是过年。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话题可以聊很久。
等陪你回了娘家,去路家看看吧?穆哥儿没接话,突然说道。
好!贾瑗顿了一下,还是应了一声。
扶着穆哥的手轻轻的放下了,此时她真的觉得有点冷了,从心底里觉得冷。
穆哥儿是介意自己刚刚对着那盘菜失神,于是多心了。
不过呢,这事还真不好解释。
告诉他,她对路远不是爱情?她说不出来,说了,她会瞧不起自己的。
现在她终于知道,为什么刚刚好好的穆哥儿会突然发脾气。
在江南时,他们谈过一次路远,那一次,她们心态没这么糟,也许那时,他们还不是夫妇,他们谈起时,他们心里都对路远充满了怀念。
但此时,他们是夫妇了,也许没有夫妻之实,但同床共枕,日夜相对了这么久,心态早跟之前未婚之时大不相同的,对他们来说,此时,路远就不是一个怀念的朋友了,而是他们夫妇之间的一根化不开,拔不掉的刺。
不过她却也不能怪他,他决定娶自己之前,其实就该想到了。
而他坚持了;而自己,虽说是万般无奈没得选,现在走到这一步了,于是还有什么可说的。
穆哥儿注意到了贾瑗放开的手,一时间,万般滋味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突然冒出那么一句,也许他们就该谈谈怎么过年,也许,他们永远的不谈这个就好了。
一夜无话,结果第二天穆哥儿就发了烧,明明头一天贾莹给他包得紧紧的,自己没发烧,他发什么烧。
贾瑗无奈,叫人去请艾若,她是从小跟着艾若学医,她也可以开些小药方,准备药膳,不过,真的看到穆哥儿莫名的发烧,她还是有点慌的。
主要是怕伤口感染,她其实自己又查了一下他的伤口,真没有感染的际像,但稳妥起见,还是叫艾若比较靠得住。
艾若终于可以来见女儿了,忙跳上车,进了东平王府。
从女儿嫁了,她就没安生过,她又不能没事过来看女儿,让人说她不懂规矩。
着急死了!现在女儿派人来请,扔下早饭就过来了,小孩子们要跟上,都让小呆把他们都拦住,不许放出来。
现在对艾若来说,就小呆最省心,最让她放心了。
到了东平王府,就马上看到女儿明显的瘦多了,脸色也差了,她老人家表示不开心了,马上板起脸,看谁都不给好脸了。
于是关姑姑开始,跟来的人,有一个是的一个的被瞪了好几眼,谁让他们没伺候好姑娘。
给穆哥儿号了脉,就是着凉,但还是看了一下穆哥的伤,恢复良好,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伤口感染等问题。
但真的烧得挺狠的,穆哥儿都烧得迷糊了。
小脸通红,因为趴着,贾瑗一直用温水给他擦背,降着温,显然效果不大。
不然,她也不会着急叫自己了,不过不踩踩她,怎么配叫娘!你怎么啦,这么点事还用叫我?艾若鄙视了一下女儿,但还是拿了艾炙出来,放在他背上的穴位上点着,帮女婿出汗、退烧。
贾瑗没言语,能说她是关心则乱吗?艾若点完了,第一件事是拉着女儿的手腕号了一下脉,才几天,气色就差成这样,在这家里受啥虐待了?静听一下,明显的,她是气血虚了,看来这些日子显是辛苦了。
当然,这也和她昨天没休息好有关。
让你提早嫁过来,是为了能照顾他,但也不是让你辛苦成这样?他们家没人了!艾若愤愤的吼着,也不管边上有没有王府的下人。
得亏穆哥儿烧得迷迷糊糊的,听到丈母娘的声,吓得睁了一会眼,但看到了贾瑗,对她笑笑,又闭上了。
贾瑗摸摸他的脸,回头瞪了老娘一眼,这儿有病人好不!娘!贾瑗能说,自己只是昨天有点累,而晚上又受了点刺激,于是才会这样吗?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我过得很好!夫人,姑娘们来请安了。
关姑姑进来通报。
一早忙忙乱乱的,贾瑗只是吩咐让她们自己吃饭,不用过来请安了。
穆家姐妹也知道,哥哥伤的不是地方,现在她们也是大姑娘了,嫂子不让进也是为她们好,自然在门外问了安,便退回去了。
现在艾若来了,传回去,他们自然要再过来请安问好的,她们在贾家也住了小一年,这是礼数问题。
请进来吧!艾若还是觉得奇怪,怎么一早没见着穆家姐妹,合着没敢过来。
艾若移到床边的官帽椅上,因为穆哥儿点着艾炙,不能盖着,只能放下帐子,贾瑗跟着出来,坐在母亲的下首。
穆家姐妹一起给艾若,贾瑗请了安,看了一眼隐隐约约趴着的大哥,眼眶里一子满是泪水。
这是怎么啦?才回来几天,怎么就成泪包了?你怎么着他们了?艾若一直还挺喜欢这对姐妹花的,单纯、可爱、善良,养在贵族之家,这挺不容易的,怎么才几天的功夫,这俩未语还泪先流了。
回头看着贾瑗,你是内当家的,看看你当的家?自己把自己折腾得面黄肌瘦,把两个姑子养成林妹妹,她真对女儿无语了,顺便想想,东平王府的风水不至于差成这样吧?要不自己再找人过来看看?不能让钦天监只按着穆哥儿的八字来布置,得顾及一下自己的女儿不是。
夫人,大嫂很好。
大姑娘抽咽了一下,赶紧解释。
得,这眼药下的,无形剑啊!若不是艾若既了解自己家的女儿,也了解穆家姑娘,贾瑗就得被黑得妥妥的,绝洗白不了。
嗨!艾若真是被这俩气死,轻拍了俩丫头一下,大人问你们话,就得好好回话。
你们这么边哭边说,就是暗示你们嫂子刻薄了你们,等着我回去打你嫂子不成?我告诉你们,这是我亲生的,我真舍不得的!387 无题今日第二更穆家姐妹一怔,但一下子又破泣而笑了。
冰@火!中文不过这个好,挺好,你也要学起来,这样上眼药太杀人于无形了。
艾若马上跟穆家俩姐妹说道。
娘,麻烦教他们点好的。
贾瑗真的头都大了,老娘这教得啥啊。
真的,她们俩太老实,将来在婆家会吃亏的,万一婆家的妯娌多,这招对老公,对婆婆都很用的。
艾若瞪了女儿一眼,很开心的对穆家姐妹说道。
您又吓他们。
贾瑗比艾若还了解小姑子们,自然更不会介意了,温和的解释了一下,你们大哥没事,娘给看过了,只是受了凉,可能是昨天晚上出去散步有点凉,没事的。
嫂子吃了早饭没?我听丁嬷嬷说,大哥一早就发烧了,你就一直在照顾他。
小穆姑娘心理负担没有大穆姑娘那么重,于是被艾若插科打诨,倒是放松下来,于是关切起贾瑗来了。
你还没吃早饭?艾若更不乐意了,回头盯着女儿,这是自己女儿吗?啥时候先得照顾好自己成不?我用了点心!娘,王府的厨子不错,您想吃点什么,让他们做去。
贾瑗能说,自己这种情况下,还真吃不下什么。
不就发个烧吗?正好排毒了。
你从小跟我学医,这点事还经不得?连饭都吃不下,你搞什么?艾若真的不干了,这不是小小的一点发烧了,只怕家里真有事了。
都怪我,大哥只怕是太着急,才会这样的。
穆大姑娘哇的哭了,原本快好了,看到哥哥病了。
嫂子憔悴了,亲家太太心疼成这样,真是万般滋味了。
怎么啦?艾若倒不好意思再关注女儿了,拉着穆大姑娘到身边。
跟你们无关。
真的无关。
贾瑗真的无语了。
怎么啦?艾若看穆大姑娘不说,转向了关姑姑。
关姑姑对他们笑了笑,温和的把事情一说,关姑姑是旁观者。
她很明白穆哥儿不可能为一点嫁妆着急上火的,所以想想看,只能为别的原因,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却能把嫁妆的问题说说的。
就这点事?你为这点事为难?艾若回头盯着女儿看,若女儿为这点事,着急上火。
她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真的彻底失败了。
从小跟着自己管家。
看着自己怎么把分家时那点家产一点点的用干净的方法集聚到今天,结果现在一成亲,连姑子的嫁妆都愁得跟什么似的。
这还是自己那个,从小就知道让小吃货吃铺子的主吗?怎么可能,抱琴他们在算账,我连府里什么情况都还不知道,怎么着为没影的事儿着急上火?你们也真是。
家里情况再不好,嫁你们的钱还是有的。
你大哥更不会为这点小事儿,生病的,他就是着了凉。
贾瑗真是无语,再说一次,表明自己真不至于无能到连嫁妹妹的钱都没有。
自己在江南帮着贾敏管家那么多年,这俩也是亲眼所眼的,这会,竟然不相信自己了。
真是又气又恼了。
行了、行了,你们才多大,纵是马上给你选人,还至少有两年的时间,两年,什么嫁妆办不回来?艾若自己也是刚嫁了一个女儿,她掌家这么多年,真的这么点事,还真不算是事。
轻拍了穆大姑娘下,表示这是小事一桩。
行了吧,我娘都说没事了,你们这回放心了吧?贾瑗望天,真被她们气死。
真的吗?穆小姑娘瞪大了眼睛,原本以为家里没钱了,她昨天还跟姐姐说,最多她不嫁了,把她那份给姐姐好了,现在看亲家太太和嫂子的样子,看得出来,这对他们来说,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
当然是真的,所以现在好了,快回去吧!对不起,大嫂。
穆大姑娘倒不好意思起来,自己没事在亲家太太面前哭一鼻子,得亏是亲家太太,换个人,只怕还真得跟她说的,被人误解了,觉得嫂子对她们不好了。
行了,中午留我娘吃饭,你们也没事,关姑姑,吩咐下去,今天,由大姑娘负责厨房,二姑娘协理。
贾瑗既然已经收回了管家权,自然可以开始安排府里的一切事务了。
现在也看出来了,这俩姐妹真是太老实了,心理容不下针尖大点事,还是得加强训练了。
等人走了,艾若马上看向了女儿,皇后娘娘跟你们说了?刚刚关姑姑只是说了王府内发生的事,进宫纵是贾瑗是外甥媳妇也不可能真的带一堆人去,再说,皇后宫里的事,也不是谁都敢往外头说的。
而且此时关姑姑马上对他们笑了一下,把人都带了出去,只留下乔姑姑留在屋里,关姑姑不是不信自己,但是她和乔姑姑多年的习惯了,相互的配合到了极至。
两人总有一个人会保持着伴在贾瑗的身边,另一个会保持着让其它人跟他们保持着距离,让贾瑗能安心的待着。
现在艾若和贾瑗都习惯了,在自己的地方说话,一点也不担心,都会直接说话。
说了西宁王府家老二的事了,我问了老爷,西宁王家的老二是嫡出的,跟你爹念过几年书,说是性子不错,不过没领差事。
我推了,您也看了,西宁王家人那么复杂,您也看到这俩丫头忒老实了。
正好,贾瑗也想跟老娘谈谈这事,赶上穆哥儿病了,赶紧跟母亲说道。
我也没答应,不过若是没找到个合适的人选,会比较难办,西宁王妃性子,可不是那容易的妥协的。
艾若虽然不喜欢四王八公,但是跟她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人了,都是老亲,还真的没法子说避开了,多少年了,还真是没法不了解了。
您看荷哥儿怎么样?贾瑗想想看,轻轻的说道。
不错啊!这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
艾若灵光一闪,马上想到那个没什么特色,但是很温和的男孩子。
娘娘若是真是问您的意思,您千万要支持。
大姑娘喜欢荷儿吗?还有荷儿见过大姑娘吗?艾若想想,他们同在江南这么多年,至少比一般人盲婚哑嫁强点吧!怎么可能!我都想不起荷儿长成什么样了。
过年进来拜年,关姑姑、乔姑姑都把我们关在后面的,根本不会让我们碰上。
贾瑗忙说道,她理解关姑姑他们的意思,一屋子的姑娘,真的有一点事,自己无所谓,姑姑们的面子往哪摆。
我还得问问你姑姑的意思,他们一早让我帮忙挑人的,我没得闲。
谁知道他们回来了,会不会自己去选。
万一选好了,你说了也白说。
艾若一拍掌,她不是不帮贾敏,而是她真的不知道该选谁,她真没当媒婆的自觉性。
看谁都觉得不错,而且让她带着女孩们一个个进入社交圈,的确有些为难。
更别说,还得从中挑出媳妇了。
所以她很庆幸,贾瑗最重要的时期有贾敏,带着她出去应酬,很多东西,都是贾敏教的。
现在贾瑗也成亲了,以后弟弟妹妹选亲的事可以交给女儿,这让艾若觉得,女儿成亲还是有点好处的。
姑母身子那样,怎么挑人。
之前我去看她,还让我看看有没合适的。
贾瑗已经对母亲这方面失去了信心,就是一个死宅,出去参加宴会跟要她的命一样,若不是跟皇后的关系不错,谁搭理她。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就是满京城的贵妇人谁不知道贾家的二夫人死宅,从不参合外头那些烂事,这样人家的多少单纯一点。
所以至诚伯府名声,跟之前的荣国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那就好,嫁到你姑姑家,用不着多少嫁妆的,太多了,反而不好,你不如多准备押箱的银子。
挑人艾若不行,但是办嫁妆是她的长项的。
对林荷来说,真的成亲,他就得分出来单过。
他家里就他一个,只有一个林海撑着,分得的产业,林海纵是大方,却也不可能越过自己的亲生的儿女,真的带大把的嫁妆过去,对林荷的仕途是有影响的。
要知道林荷还是林家的人,怎么说也是清流的一份子。
他的婚礼一定要符合清流的标准的。
所以贾珠成亲和贾瑗成亲,贾家是两个排场,就是因为对象不同。
这是没有办法的。
抱琴她们清点出来没?贾瑗看向了乔姑姑,她忙了一早上,她还真的没工夫问这个。
不过早上看到抱琴过来帮忙了,表示,她们手上的活应该已经完成了。
是,等着姑娘问呢!丁嬷嬷管家理财上,倒是一把好手,王府在小王爷接手后,重新整合了好些地方,收益大有增加。
加之这几年,王爷也领了差事,但花费不大,情况还好。
乔姑姑温和的答道,顺便把放在边上的抱琴写的简报递给了贾瑗。
贾瑗看完一页就递给母亲一页,原本纵是亲生的母女,实也不该看女婿的家当的。
规矩是给人破坏的,哪家当娘的,也想知道女儿的家底的,所以艾若一点也没客气,马上细看。
388 丁嬷嬷今日第三更这里只是一个总结,大致的把府里现在库存的银子,还有账面上的显示的数目,一提,顺便,提了一下接管之前,与接管之后的每年的收益比。
由此也看出,抱琴他们的专业来了,果然受过训的,跟没受过训的,是不同的。
当然这对艾若和贾莹来说,下人能不能干,专不专业,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们要知道此时王府的财政状况。
而且这也已经不光是为了嫁妹一个问题了,而是关乎着以后贾瑗要怎么调整方向。
总的来说这身家在一般王府来说,不算太好。
至少在艾若看来,从数字上看,每年的收益还不如自己家的。
不过有一点,自己家里人多,将来也事多,东平王府最大的好处,近几年,除了嫁妹之外,几乎没什么大宗花钱的事,这就是优势。
况且正如刚刚乔姑姑说的,这两年,穆哥儿虽然回家住了,但他也领了差,有差的,跟光头郡王又不同,除了俸禄之外,还有其它的,看数字增长就不同了。
明显的,这两年,王府的收益与之前大不相同了。
所以艾若相信,凭着女儿,还有两位人精的姑姑,好好经营几年,东平王府就能回到当初烈火烹油的时候。
两代王妃的那嫁妆呢!艾若看了一眼账面,直接问另一件事。
那些嬷嬷只是封存,并没有管。
乔姑姑纠结了一下。
也是正常的,丁嬷嬷是从小伺候长公主的。
两代王妃的嫁妆,那是摆明了说是给姑娘们做嫁妆的,之前嬷嬷又没跟姑娘们接触过,多少会有些胳应的。
艾若摇摇头,伸手。
乔姑姑忙拿过了两代王妃的嫁妆清单出来,递给了艾若。
艾若看了一眼。
这是原始清单,从清单上看,其实两代王妃的嫁妆现在看来,并不丰富。
没什么贵重的,她主要关注产业,看有什么土地、铺子、宅子之类的。
不多,总算还有。
这些产业还在吗?艾若不管其它。
她很清楚其它的东西,放了这么多年,除了古董之外,其它的能用的近乎为零。
只有产业最实际,也是最值钱的。
是,房地契都在。
不过这些年无人打理。
也不知道情况如何;那个当初那些衣料什么,估计这么多年了,早成灰了;古董玉器这些东西还得清理。
不过真的清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用;还有就是,家具的木料,这一般都是后存的,这些年来。
也没人管,王府里没有这些东西,去南方选木料,才是当务之急。
乔姑姑已经看过,研究过了。
虽然管人上关姑姑更强些,但是乔姑姑本人心细如尘,这些细致的活儿,都是她管着。
当年的人都不在了,这些东西,真的派人好好清理出来,看看谁在管着,这些年可有收益。
至于家具,倒还真不用急,虽然没有木料,但是王府这几代,好家具定是不少的,那些老木料,现在是可遇不可求。
到时真的定了,量了屋子,到时收拾合适的,找个好木匠,重新收拾一下,老料新作,很容易的。
重新上了漆,比新做的扎实,好看。
珠宝首饰也是,到时换新的托,便是新的。
这些都是小事,主要还是产业。
他们没有押箱的银子吗?这些东西是不写在嫁妆单子里的,而库存中的银子,都是王府的。
乔姑姑笑了。
艾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嫁妆单上有的东西,丁嬷嬷就自然会单另的放着,其它的,她默认为是王府的东西,那就是她的穆哥的,所以放到大库里,那是王府的产业。
现在艾若也觉得丁嬷嬷人不错了,这屁股坐得多正,问题是,他们也没能想到,他们会跟穆家姐妹姐妹产生感情。
他们愿意公平的给他们。
这就麻烦了,因为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她们根本就不知道,之前老太妃,继妃到底有什么,于是无论怎么样,好像都怪怪的。
就怕那有心的,将来还得说她们墨了姑子的嫁妆。
丁嬷嬷呢?艾若沉默了一会,把单子还给女儿时,突然发现一早上,竟然没见最重的那个人。
是啊,一早没见过她!贾瑗看看那个乔姑姑。
丁嬷嬷进宫了。
乔姑姑的笑着说道。
她不知道王爷病了吗?贾瑗简直不敢相信,丁嬷嬷把穆哥儿当心肝宝贝的,她是凌晨发现穆哥儿全身发烫的,所以那时,丁嬷嬷一定知道,那时, 她不记得丁嬷嬷当时在场。
是,丁嬷嬷说王妃深明医理,王爷不会有事的。
乔姑姑温声说道。
她进宫做什么?艾若黑着脸,那个人啥意思,有没一点当保姆嬷嬷的自觉性啊?她刚已经知道了,女婿是半夜就发烧了,女儿有帮他退烧,只是清晨,又烧了,于是才害怕叫自己来的,所以丁嬷嬷不可能不知道女婿在发烧,而且是反复的发烧,这都没阻止她进宫的步伐,这得是多大的事啊。
没事,丁嬷嬷想回乡养老,王爷已经长大成亲,现在她老人家已经完成了当年长公主的嘱托,也该功成身退了。
其实乔姑姑还气呢。
昨晚王爷发烧,她们便忙起来。
一早抱琴来说,他们账目清楚了,拿了单子给了乔姑姑。
乔姑姑也知道这事贾瑗挺看重的,忙把手上的事交给抱琴,自己先去见丁嬷嬷。
因为交账有交账的章程的。
抱琴写了东西,得由双方认可,不然到时说不清楚。
丁嬷嬷也在账房里等着交接,乔姑姑自然信得过抱琴他们,也知道,此时她与丁嬷嬷交接也是对的,没有说由着贾瑗来跟一个嬷嬷交接的道理,自然是对等交接的。
但是乔姑姑自己也是出身宫庭,她很明白,此时丁嬷嬷的心情应该不会好,于是说,要不等王爷好了,由王爷和王妃一块亲自跟嬷嬷谈?丁嬷嬷便客气的:说不用了,这种事何需王妃亲自出马?姑姑点算一二即可了。
乔姑姑也就不矫情了,于是很利索的把剩下的事接着做完,她与丁嬷嬷出身一样,她万不会为难与她,对丁嬷嬷甚是尊重,所以她很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也不存在因为自己的不客气而激怒了丁嬷嬷这个可能性。
但是交接完了,丁嬷嬷却说要回宫见皇后娘娘,又说要告老,这便让乔姑姑有些气恼了。
从姑娘进门之日起,对丁嬷嬷可以说敬重有加,她这一段时间,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照顾小王爷身上了,真没功夫跟这位老嬷嬷为敌。
收回管家之权,说句不好听的,丁嬷嬷纵是老人,却也改变了下人的本质,您老没第一天交出账册和钥匙,王妃没有与你为难,便已经是莫大的体面。
从根本上说,丁嬷嬷做了一个奴才不该做的事。
现在还回宫去闹脾气,给王妃上眼药,这让乔姑姑很是气恼。
但穆哥儿病着,贾瑗哪有心思管别的,她也就没说,只想等着穆哥儿好了再说,不过她也知道,正如刚刚艾若说穆家姐妹的,这一黑一个准,贾瑗过河拆桥,抢班夺权的黑锅,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些人怎么组团来黑你?艾若和乔姑姑想的一样,直接白了女儿一眼,这人得多失败才会这样啊!娘!贾瑗真的快疯了,老公还病着,结果丁嬷嬷就跑去告状了,自己想想还真的太失败了。
好了……艾若真的被女儿气死,正想骂人,不过有人呻吟了一声,她左右看看,一时没想起来,这是女婿家。
贾瑗果然比较有当人妻子的自觉性,马上拉开帘子,飞奔了进去。
他们光顾着说话,艾炙一直烧着,他们都把这个给忘记了。
艾炙烧着穆哥儿了,艾炙真的很烫的,可怜的穆哥儿这回算是真的炙到了。
贾瑗慌忙把他身上的艾炙用手臂抹到地上,急急的问道,怎么样,痛不痛?能有多痛。
艾若也跟进来,看看地上的艾炙残余,再看看女婿的背,只是红了一点点,连泡都没起,根本就没烫着。
拍开了女儿,给女婿号了一脉,抹了一下他的额头,拍了他一下,烧都退了,起来吃药。
岳母,你来了!穆哥儿真的很痛,他醒了一会了,听他们说了半天话,虽然一知半解,不过该知道的,却也知道了。
你病了,我女儿吓死了,我不来能成不?你没带她回门,现在我还要来看你,你真的有种啊!艾若又打了他一下。
岳母,若不是小婿今日生病,定会带瑗儿回门看望岳父、岳母的。
穆哥儿对岳母笑了一下,他从小就在艾若的暴力镇压下的,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只觉得很亲切。
行了,起来,趴着伤身。
艾若让他起来,叫人扶着他起来转了一圈,再用热水给他泡了一个药澡。
再起来,他就有人样多了。
PS:这几天赶稿真的赶得脑袋没空想别的,果然我不适合三更了。
太累!389 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