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果然狠瞪了她一眼,好一会儿,又轻叹了一声,心大了。
说你吗?一直拘着儿子们,娶了个能干的媳妇,结果人家跟你想的不一样,她想让大老爷出仕,你觉得这是败家之兆,于是抬我打压他们。
拘着老爷,不让考学,到时,长子袭爵反正也不会给正经职位;老爷有老爷子的保举,也能混个小官,然后一家子能安稳的过下去。
大嫂想得不一样,你就逼死她,你觉得逼死她了,大老爷就能真的废了,然后,就能乖乖的守着家业,不会惹事生非。
我们老爷本就是迂腐的性子,更不会,于是你一直觉得你是对的,你是为了家里好?艾若点点头,这就说得通了。
也对,记忆里,贾母一直很厌恶张氏的,之前她以为是因为张氏出身清贵人家,贾母瞧不上她的做派,但现在想想,也许贾母记住了贾源的话,于是害怕张氏一味的逼爱贾赦,万一让贾赦上进了,贾源让三代低调求稳的家策付之东流,于是扶二房打压大房,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后日子久了,她在权利中找到了乐趣,就像帝王一样,她挑着两房相争,她这个渔翁越受追捧,于是她爱上这种感觉,一但觉得他们有逃出去的可能时,就忘记了一切,拼命的想挽回自己的权威,于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自己都忘记,她到底要什么了。
可能这一次的大病,她倒是认真的回想过去了,于是终于想起为什么了,但是,此时一切都晚了。
不是吗?贾母看艾若不相信的样子,冷冷的看着她。
不是,我相信,不过,你有没算过。
一个爵位和一个小官一年才几两的俸禄?怎么养活这一家子人?还有,你有没想过,堂堂国公府第,第三代一个出色的都没有,然后呢?人家家里多少还有点兵权,要么还有点本事,真的圣人挑刺,人家还能抗争一下。
圣人动手时,还得想想,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像你这样,胆大无知,然后家里一个撑腰杆的人都没有,到时有事,不宰了祭旗,那都对不起他的脑子。
艾若盯着老太太,贾源只是让三代温和低调,不要为官为宰不要让家族惹上皇权。
可是没说,让家族废掉。
这是两码事吧!两房都没一个顶梁柱,皇家到时,找替罪羊都懒得找人能力的家族了,直接就找他们了,又肥,又没有能力,多么好宰。
祭旗又多么好看,我杀了两代国公家的后人,说出去。
皇家的地位又能稳固不少,贾母的脑子啊!家里……贾母脸红了,不知是羞还是气,反正变幻莫测。
别跟我说,家里钱多得很。
我刚都说了,家里没什么钱。
就算有点钱,就算不还国库的银两和交还功臣田,也养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人。
大房三子一女;二房两子两女。
各自的嫁娶,你以为能撑多久?再说,等你不在了,会分家的,你怕二房将来分家吃亏,然后让抬举二房,让二房在公中伸手,你有没想过,其实你是让兄弟阋墙,这才是败家的根本?老爷不是让你们分家了吗?贾母愤愤的说道,她其实一直觉得父母在,让子女分家是不孝的行为,此时想起还是气愤不已,但是她气愤不代表她能背败家的罪责,已经分完家了,你说那些有的没的干嘛?若不是你闹成那样,跟我不死不休的死磕着,老太爷会给我们分家吗?若是我真的一直听你的话,把孩子让你养,然后呢,再让你左一个丫头,右一个丫头的往我们屋里塞,我早晚也得被你玩死。
对了,你不知道,调戏母婢,会被清流骂死吗?你把自己的丫头赐给儿子,你以为是好名声?到时只会被人说荣国公府一点规矩也没有,你以为人家说你巧,就是真的巧,人家只是在笑你出身将门,没一点规矩。
艾若马上反唇相讥,二十年前她就不怕她了,现在也就更不怕了。
贾母咬着唇不说话了,因为她还真想不起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婢女赏给儿子,人家家里都这么做,自己怎么做起就被媳妇骂成这样。
真是越想越气了。
你自己嫉妒就直说,扯我做什么?我为什么不能嫉妒?我生孩子生得要死要活,你儿子却抱着小老婆在耳房里厮混,你也是女人,若是老太爷这么干,你会如何?你们贾家可不兴抬举庶子,别跟我说什么多子多福的鬼话,丫头生的庶子在你们眼里只怕连一等大丫头都不如,连玩艺都算不上吧!你基本上纯属无聊,就想挑着儿子媳妇关系差了,就都巴结你了,于是你又是一家独大的老封君,谁也奈何不了你,是不是。
贾母继续瞪着艾若,觉得这人真是太讨厌了,你是不是想气死我,然后一了百了?有点,你说,我有多倒霉,明明你们的东西我也懒得要,我就想分家,离你们远着点,安心的让老爷上进,孩子乖巧听话,你说,我要求过份吗?你非闹腾,把大嫂子闹腾死了,又落我手里,你说,大嫂子脾气比我好多了吧?你在她手上,还能斗着玩玩,说实话,比起来,大老爷真比我们老爷孝顺。
你在他们手上,说不得,你日子可能还好过一点,落我们手上,我们老爷性子你还没看出来,对他来说,他的孩子最重要。
他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努力多年的结果付诸东流的,所以你就只能被关着,好吃好喝的供着,但你的话,他一句也不会听的。
是啊,他的孩子最重要,你也不重要,若是到头,他觉得你也会害了他的孩子,你只怕也不会结果比我好多少。
贾母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冷笑了一下,是啊,这点政儿跟他爹一样,老太爷为了子女们,一点夫妻之情都不顾,我的今天,说不得,就是你的明天了。
艾若沉默了,是啊,自己这么高调的挑战了皇家,对比起贾母做得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真不可同日而语,自己也许会害了孩子们。
贾母等着她反击的,结果竟然看一直毒舌的艾若竟然不说话了,倒是觉得反常即妖了,盯着她看了一会,你做什么了了?没事,我和皇家的关系太近了,现在也许是好事,不过将来也许就是坏事了,你只是祸害了儿子女儿没脸,我可能会祸害他们没命。
艾若轻叹了一声,苦笑了一下。
贾母脸一下子青了,盯着她看了很久,但很快,又松懈下来,不会的,不会的,你也说了,你的孩子们,你教得很好,你让他们自食其力,各有所长,你也给他们攒了很多钱,你的性子不会掺和那些要命的事,最多知道一些秘辛。
不过这个,到时人家赐你一杯毒酒就完了,不会灭我们满门的。
你竟然信我不会掺和那些烂事?我不是信你,而是信皇家,若是你掺和了,瑗儿怎么会嫁进东平王府,那可是皇家的亲外甥,瑗儿可是先订过亲,身上是有污点的。
就算是路家小子是救穆哥儿死的,人家已经给了补偿了,不会再搭一个王妃的位置。
他们是确信你们不会,才会给这个体面的。
所以你永远有一个斗争的脑袋,我没有,我比你懒。
艾若点头,算是接受了她的说法,想想,轻轻的长叹一声,你说我要不要自己给自己配付药,死了算了,省得累已累人?可以!贾母马上点头。
我死了,也会拉上你,我会让你再去影响老爷才怪!艾若马上恶狠狠的说道。
我都快七十了,我怕啥。
老太太还是挺有风骨的。
你不会是活着就盼着我死吧?有点!老太太想想,认真的点头,这是实话,她活着这些年,支持她的,不是重新掌权,而是盼着艾若比自己早死,实在太受气了。
放心,我不会的。
艾若哼哼的跳起来,准备走了。
你打算怎么解决?贾母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
反正不会自杀,也不会祸及子孙,至少珠儿,瑗儿不会受到波及,圣人挺喜欢他们俩的。
艾若才不想告诉她,自己不担心孩子,她担心的是贾政。
政儿呢?老爷更不会有事了,他从不管朝堂,他就是个正正经经的读书人,认真的教书育人,有什么风波,也刮不到他的。
艾若轻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是啊,贾政不会有事的,也许,很多事,想透就好了,自己不过怕的是贾政因为下毒的事怕自己。
但是,有利也有弊,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也许和自己慢慢的疏远了,对他更好。
虽然想到这儿,她心如刀绞。
贾母没再说话,慢慢的闭眼休息,艾若回身看了她一眼,还是过来给她拉好被子,放下床幔才离开。
等门关上了,远远的听到她和下人们说话的声音,贾母才慢慢的睁开眼,茫然的看着帐顶,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 这对天敌,其实从来就没真的交谈过,小p从来就不是那种一黑人就到底的主。
456 不痛快日子总要过下去,等贾母身体好一点了,贾政又没时间了,只能带着学生们先行回京。
留下艾若他们先去姑苏看看林海,当然,主要是让林海看看自己的孩子。
顺便把薛家抢来的那位送回姑苏,看看是谁家丢的。
过了这些日子,姑苏那边也没个音信,于是这位就一直在艾若家里,让艾若继续为难,当姑娘不成,当丫头也不成。
贾母自然要跟着艾若他们,贾政总不能带着老娘跟一群书生在一块儿。
当然,小皇子自然而然的跟小肉球一块了。
基本上,玩时,小皇子很没义气的把小肉球一个人扔上山上念经,自己跟着路先生和学生们一块去各处游学。
等到贾政说要回京了,他马上很有义气的说,他要陪小师弟去姑苏看父亲,小师弟会害怕的。
贾政已经对皇家人的厚脸皮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于是一点也不惊讶的离开,反正他其实也没打算带着这位回京,谁知道此时京中风暴结束没,还是安稳一点为好。
艾若也没跟贾政提什么,笑盈盈的送他走了,自己独自黯然神伤,有些事,果然知易行难,不是她能左右的。
林海在姑苏过得不错,他请了一年大假,此时还真没有为妻子要丁忧的,于是他只能请大假,还好他已经卸下了巡盐御史的身份,不然,真的他就只能在超强度的工作中来自怨自哀了。
现在放了大假,有贴心的侄子陪他回了老家,当悲伤有人分担时,其实真的会好受很多。
再说了,姑苏林家人挺多的,现在又都在林家的学堂里读书,他从母亲去世之后。
就不断的拿钱出来资助这些同宗的孩子们实现梦想。
也许成功的并不多,但是至少比原来了希望。
加之,他每年也会添一部分的祭田,五十亩、一百亩不拘,十多年下来,倒是积累了不少,那些没考上的孩子们,也不至于一下子就穷困潦倒。
林氏家族没了那些作威作福的那些蛀虫们,在正确的引导之下,倒是有同几分欣欣向荣的意思。
林海从当年的万人嫌。
现在总算有点家主的感觉了。
慢慢的在族人的簇拥之下,找回了一点心灵的慰藉。
倒是看上去,没书中显示的那么颓废。
反正一时半会的。
也死不了的。
不过艾若倒是不很同情他,艾若执着的认为,贾敏的早逝全是林海的错,明明贾敏出嫁时身体非常健康的,如果她同样嫁一个健康的丈夫。
她应该很幸福的。
她其实也知道,这个不能怪哪一方,但是她就是不能让自己不这么想,所以贾敏死后,她一句劝林海的话都没有,甚至能不见就不见。
表明了自己对这位的不耐烦。
不过,她本也与林海不会有什么交集,本就是嫂子与姑父。
搭不上边的,直接让人把林华和小肉球送了姑苏林家的老宅,小皇子和路先生也觉得他们住在贾家不太好,于是也跟着去了林家。
她乐得清闲,自己就在周瑞家的找来的大宅里安顿下来。
没有贾政。
她其实也是无心游玩。
当然,其实就算有贾政。
她现在估计也没什么心情的。
不过想到家里其它的孩子们难得出来,也只能强打着精神,带着贾莹、湘云、还有她自己的小贾璮以拜佛为名,把姑苏几处著名的寺庙一一拜拜。
出去拜拜,自然也不能少了寄居他们家的英莲,当然此时人家还没这名,那拐子就大丫头的叫着,根本就没正经名。
香菱是到了薛家,由薛家取的。
所以此时,艾若还真不知道该叫她什么,帮人取名这事,她也不好插手,总觉得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生怕被沾了身。
姑苏与扬州本就是富贵温柔乡,人文气息厚重,寺庙都快成了支柱产业,名山大寺数不胜数,艾若想想那个倒霉的英莲,总不能忘记了葫芦寺不是。
不过她又不能直接找了去,那葫芦寺按书中所说的,英莲被拐不久,就被烧了。
算起来,至少也是六七年了,六七年前的事,谁知道还能不能找回一点影子。
转了几天,名寺都逛完了,还她又不能说,去那些不出名的寺庙,不出名的寺庙,其实也轮不上已经烧掉的葫芦寺不是。
真是让艾若万分的纠结。
不过,艾若是谁啊,谁纠结她也不能纠结不是,她一般自己不痛快了,于是就得找别人的麻烦,让别人都跟着不痛快。
于是她直接让周瑞家的递帖子给苏州知府的夫人,顺便把什么通判夫人、主簙夫人等等苏州府主要几位夫人都请了来了饮宴。
虽说不熟,不过,基本上,这不用熟,接了她的帖子,就是熟人了。
到了日子,人家都赶忙来了,大家分主宾坐下,请姑娘们出来见客,贾莹、湘云、贾璮出来见客,拿了那见面礼,艾若就叫出了英莲。
叫出来,自然要让她说说自己的身世。
这些夫人们都跟艾若一样,在家被关得狠了,就喜欢听个戏,请个女先生回家唱个曲子,说说故事,总算听到个真人版的,更不得了,一个个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英莲说真的,各方面都不差,模样好,性子佳,学习能力极强。
跟着姑娘们一块上学,把好料子的衣裳一穿,马上,就真的跟大家闺秀一般了。
再听她把故事一说,看模样,再听故事,前后的反差也就巨大了,视觉的冲击那不是一般二般的强了。
她的身世本就离奇,然后湘云、贾莹也都是闺阁之中闲得蛋疼的主,说帮英莲找身世,愣是比英莲还积极。
平日里就没事让英莲好好的回忆一下,自己还记得什么。
这一个多月下来,倒真的回忆了不少事,加之被这些人收集整理,其实英琏都不知道,这些是不是自己记得的,还是被塞入脑中的了。
然后,本就视觉冲击挺大的,这些夫人听完了一个集体加工过的完整故事后,生生的把这群夫人给说哭了。
抱着她一口一个我的儿,然后,直接就把手上的玉镯子取下,戴到了英莲的手中,脆生生的保证着,一定帮她找到爹娘的。
这是艾若要的,但还没达到预期的目标,她好酒好菜,还请了个小戏班子,可不是只是为了走夫人路线,帮着英莲找爹妈,她是心气不爽,总要找点出气口的。
让人带着英莲他们下去,摆了酒宴,艾若就对夫人们的侠义心肠表示了钦佩,给边上的主客知府夫人挟了点菜,十分开心的说道,真真的太好了,之前,在金陵时,国子监众生怒敲顺天府前大鼓鸣冤。
好容易把人救出来了,拐子也得了流刑,只是大丫头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顺天府倒是说会发函来苏州府,说三五日定会有消息了。
这一晃就过了月余,我们老爷临回京之前还说,只怕是找不着了,但他说,总要为孩子尽份心力,让我带着姑娘过来看看。
是监生们发现的?苏州府夫人本也没觉得有什么,这会听艾若一说,猛的就觉得背脊一凉。
要知道,监生本身就是功名了,如果不想再进一步,朝庭是可以直接授官的。
虽说比进士差一点,但是也不可小看的。
再说了,谁不知道贾政的学生现在前景都不错,贾政现在带一波人出来游学,这些人就是重点的培养对象,表示这些人中进士的可能性极高,将来谁知道会不会山不转路转,转到一块。
所以这也是明明贾政的官位不高,但这些夫人们一接到帖子就马上盛装出席的原因。
人家看的不是至诚伯,人家看的就是天下士子的老师这烫金的招牌。
再说谁家没儿子,谁家的儿子不读书?江南学校再好,最终还得落在国子监手上,所以,对于国家大学校长夫人的艾若,人家真的万分的巴结的。
现在艾若告诉他们,游学的监生们发现的,贾大人已经开始密切关注了,苏州府竟然又还拖了一个月,连个回音都没有!这种种若是上史部知道了,知府夫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了。
汗珠子都要下来了。
明知道答案,她还是讷讷的又问了一声。
正是,本就是带他们出来历练的,我们老爷坚信,读死书是不成的。
出来看看四处的风土人情,体会一下世情变幻。
说是挺有用的!圣人也是很关注这些学子,说是都带着任务,要回去写成游记。
这些都是要呈给圣人看,写得好的,将来说不定还会印成书稿,放到皇家图书馆去。
所以他们可认真的,一路下来,一点小事都不敢放过,惟恐写得不精彩,体会不深刻。
大丫之事,算是他们一路上最离奇的了,所以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很是兴奋,结果无疾而疼,听我们老爷说,他们很是气馁,不过没事儿,我们老爷也说了,世事古难全,正好让他们体会下世事的无奈,以免今后只会在胸口挂个勇字,全无计划与谋略。
不懂体会地方官吏之辛劳。
艾若细声细气的说道,一脸温柔的笑意,十分殷情让人给各位夫人布菜,就跟刚刚说的不过是一般的闲话罢了。
PS:今天三章,我这是什么命啊,这周是我最忙的时候457 剧情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