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别怕,我二哥就这么吃饭的,这是汤面,他要吃两碗,若是拌面,这一碗就差不多了。
贾璮还是比较了解自己哥的,马上跟妙玉解释道。
肉球很羡慕的看了眼,偷偷的伸过头来说道,我试过,吃不了,我拿不动碗。
妙玉其实注意到,小肉球刚刚已经吃了一碗饭了,大家说笑的功夫,他的嘴就没空过,饭吃完了,就吃菜。
等面条上了,他的碗也比其它的人的大,但面条只装了一半,不过不是怕他吃不下,而是小肉球喜欢把菜放到面条里拌着吃,不喜欢汤,所以他的汤面里几乎没汤,由着他拌菜吃。
拌拌,就是一大碗了,他呼呼的吃起来,林华还得关注他,生怕弄得满身都是。
所以小肉球不是吃不完那一大碗,主要原因是,他还拿不动那个碗。
妙玉又看向那个海碗,弄得小黑炭都不好意思吃了。
你看什么?没事,二哥请用饭。
妙玉都来不及羞涩,只剩下好奇了。
你也快吃,面陀了就不好吃了。
小黑炭忙笑着。
其实穆家姐妹也盯着那个大海碗在看,这碗哪找的,想想跟小呆也吃过饭的,没见小呆用这样的碗吃过饭啊?当然小呆的饭量,还是比大多数人大一点,也是正常的大碗,两碗米饭罢了。
小呆是习武之人,这个饭量算是正常的,他们也都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看看小黑炭这样,想不震惊也不行了。
其实之前也给他用小呆用的那种大碗,不过盛起饭来太麻烦,于是去找窑口专门给他烧的,省事。
看着看着就习惯了。
艾若头也不抬的解释了一下,给贾瑗在面上挟了些菜,让她快吃。
根本不想再搭理儿子了。
大家也觉得自己过分了,于是老实的低头吃自己的,小黑炭看终于没人看他了,准备拿碗吃面,想想又觉得也许会吓着妙玉,于是,就一筷子一筷子挑面吃,显得比较文雅。
其实他若端起。
一下子连吸带喝的,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因为他们想像中的。
就该是这样。
结果他一筷子插下去,挑起一大把面条,直接就塞嘴里了,大家都没看他嚼就直接咽了,这个。
就太惊悚了,妙玉再一次傻了,真没见过这么吃面的。
他那一筷子,基本上能盛她现在吃的一小碗。
也就是说,她这一小碗,也就只能让他直接倒嘴里。
不够塞牙缝了。
你怎么啦?小黑炭还是关注妙玉的,忙不吃了。
没事!妙玉慌忙的摇头,想想还是没忍住。
二哥,要不,你嚼嚼再咽?再说面条这么烫,吃快了会伤身子的。
我姨母说,吃饭要细嚼慢咽。
要体会农家的辛苦耕作。
当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体会饭菜的滋味,是为感恩。
贾政点头,正想表扬一下妙玉,被艾若拉住了,她想看儿子会有什么表情。
小黑炭还真没想过,细嚼慢咽跟体会农家有关系,还要跟感恩有关系?这个,有点新鲜,好像也有道理,比老娘说的,又没人跟他抢强多了。
点点头,又插了筷子,想想放回去一小半,把面吸进去嚼嚼,想吞的,看妙玉还看着,于是又嚼嚼,再分三口吞下。
看妙玉笑了,也对她笑笑,然后看妙玉也挟了一小筷子,轻轻的吹了吹,才小心的放入嘴中,秀气的嚼了半天分小口吞下,他再挟时,也会先吹一下,不能太烫,他记住了。
穆哥儿抿嘴笑了,他可是过来人,再看不出来,就白瞎了。
贾莹也看出来了,于是低头专心吃面,不敢让人看到她上扬的嘴角。
现在艾若总算知道了,为什么女儿让穆哥儿他们一块进来吃饭了,要的不是穆哥儿进来吃饭,而是让妙玉真的和小黑炭一起待一会,看到他最生活的一面。
一夜无话,第二天贾瑗散着步去了他们习武的那个小院子,看上去,三个女孩子气质都不同了,比如湘云,现在她的性子就跟书里很不一样,书里的她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嘴还挺快,现在她和林华一样,会听了;而林华的性子宽和了许多,也许她也是姐姐了,她的心思分了一半给小肉球,她要保护弟弟,所以此时她的性子里多了一些沉稳与坚毅;最后看向了妙玉,她昨天其实睡得也不太好,她想支持他们,真的,她想支持,此时算是来确认的罢了。
练习完了,边上的师父看到了贾瑗,忙起身问了好,贾瑗不认识这位,但从行礼的方式上看,这也是从宫中请来的。
她对她点点头,看向了林华他们。
做得真好。
姐姐不该来的。
林华马上制止让贾瑗靠近,因为她们身上是有鸡血的。
这里杀生中,按惯长的说法,这不是孕妇该来的地方。
行了,我百无禁忌。
贾瑗对她们笑了笑,但还是没再上前,快给姑娘们把衣裳换了。
大家一起给贾瑗行了一礼,请贾瑗退出院子。
贾瑗在外头的亭子里,煮起茶来,安静的等着那她们换好衣服出来。
林华她们很快出来,林华是贾瑗看大的,跟贾瑗没一点客气,过来又絮叨起来了,姐姐现在不该吃茶的。
我想你们渴了,姐姐不喝,给你们煮的。
妙儿,听说你最懂茶道,你来试试姐姐煮得如何?不敢!妙玉羞红了脸,所以说,妙玉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也是分人的,比如贾母到了庵外,她也会亲手奉茶的,对黛玉不客气也是因为,她们小,自己大,并不是生分。
现在贾瑗无论是地位上,还是年纪上,都不是她能清高得起来的。
云儿,估计你饿了,才做的豆腐皮包子,素馅的。
贾瑗不会忽视任何一个人,让人上了点心,也该是吃点心的时候了。
除了湘云喜欢的豆腐皮包子,还有林华喜欢的四色酥酪,妙玉喜欢什么还真不知道,她让人做了一味茉茶水晶糕,很清的茶味,也不会很甜。
三人现在已经是好姐妹了,林华把玫瑰酥酪给了妙玉,把青梅的给了湘云,而湘云也把豆腐皮包子分成四份,一人面前一碟子。
妙玉自然也不会吃独食,把小凉糕切成四块,也放了一块给贾瑗。
贾瑗笑了,她喜欢看她们三个这么做,各自的点心,没说再让人上一份,只是分一下,让各人都能尝尝,这种感情是以后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这三个人是毫无血缘的,只能凭着这样一点点的来积累感情,但这样的感情却也是很真挚的。
好吃吗?她看她们都吃了,也开心起来,还好,这仨位不像她们家的孩子,他们还有吃的乐趣。
好吃!湘云认真的点点头,然后马上说道,这豆腐皮包子,璮儿也喜欢的,姐姐让人多做点吧!点心我都送了,放心。
贾瑗吐了一口气,自己看看包子,轻轻的挟起来放入口中,尝了一下,包的糯米香菇,蒸得很软,味道是小吃货调的自己最喜欢的,只是自己有多久没认真的吃过了,真好吃!每一样都好吃!林华抿嘴笑着,她有时吃饭时,觉得舅妈很奇怪,非要逼着璮儿每样都吃,明明每一样都很好吃,结果璮儿就跟吃药一样,她也理解不了,弄得她都不敢说东西好吃了。
是,府里做的素菜比庙里还好。
妙玉可是吃素的专家,原则上牛乳,葱姜也不该吃的,不过,她只能算是居士,静安师太对她禁得并不严苛,所以在贾家她觉得每一样都很合她的口味,清淡,讲究着食材的本味。
你们就该平日像现在一样,一样分给璮儿一点,然后告诉她,很好吃,也许她就喜欢吃了。
贾瑗笑了,看向了妙玉,说来我和妙儿也有些渊源,我师父是云尼大师,与静安师叔有同门之谊。
妙玉还真不知道,但是她是见过云尼师太的,那个是自己姨母也是十分推崇的大师,忙起身,妙儿拜见师姐。
没那么多讲究,此次去江南有回去看过师父,那时师父还提过静安师叔与你,说你是好孩子,若有缘,定要与你一会。
我原本要去看看师叔,顺便把你接上,跟我一块去游历。
但师父说,你有你的缘份,让我随缘。
原来,缘份在此,果然,天下事,是注定的。
我们姐妹,总要一聚的。
贾瑗对她浅笑着。
这倒也不是说谎,当时去看云尼时,云尼也真的提了妙玉,说那是静安师叔惟一的牵挂,静安师太恐不久于世,若有缘,让贾瑗施予援手。
贾瑗想想,这个也不是难事,既然是同门,又知道她有一劫,不如现在就接上,避开那一劫不是比救人简单。
不过云尼是高人,喜欢装神弄鬼,非不让。
现在好了,合着,云尼等着让自己弟弟去碰这位呢!等她成了自己弟媳妇,自己想不拉他们也不成不是。
果然,缘份这东西,真让人无可回避。
479 棋高一招妙玉感动了,她没想到云尼师太还在记挂着她,她是极聪明的人,曾经跟着姨母去见过云尼师太,虽说姨母要叫云尼师太一声师姐,但也跟她说过,不过是香火之情。
虽然姨母和云尼大师说了什么她不知道,但是,姨母特意带自己去磕头,一定有所托的。
现在听郡王妃这么说了,显然,这托负已经转到了这儿了。
不管如何,她还是深深的感激的,因为都在为她担心着,特别是姨母,她为自己,真的竭尽所能了。
贾瑗轻轻的摸摸她的额头,这几天我身子不太好,等我好些了,带你回去看看师叔,她一定也想你了。
是!妙玉真觉得这位师姐真的太善解人意了,自己刚刚想到姨母,她马上就提了,她来了贾家几个月,她不好意思说回去看看姨母,现在听到师姐说要带她回去,自然开心的。
艾若其实也想过,毕竟静安是妙玉惟一的亲人了,接回来了,也不能说不让去看的。
可是佛门有佛门的规矩,她不敢冒然行事,于是先派人回去问过,要不要让妙玉回去看看,但被静安拒绝了。
静安的回话是,让妙玉先适应一下,不要忙着回去,省得错乱。
艾若明白静安的苦心,妙玉刚从庙宇之中走出,很多东西要适应,比如吃饭,现在她其实还是吃素的,若不是现在家里有人守孝,全家陪着吃素,她只怕还很难适应的。
服饰也是,之前,静安也不是真的想让她不嫁人,跟自己青灯古佛一辈子的,不然为什么给她穿道袍?说白了,比僧袍好看,也好把头名正言顺的留着。
现在她的衣裳也都以素净为主,饰跟着林华他们一样。
现在都是以纯银和珍珠为主。
但她没戴过饰,也就碗上戴个镯子罢子,现在头上要学着插鐕,也得慢慢的适应着。
若这会时时回去看望静安,这断若不断的,影响她对外面的世界的接受度。
所以也就不再提了,而此时,贾瑗带妙玉回去。
一是她其实多少已经接受了一些,二呢,贾瑗也是佛门子弟,但她一派雍容,对妙玉是极好的榜样作用。
让她明白,俗家弟子,其实可以这样的。
贾瑗和妙玉他们吃完点心,就让她们去找贾璮玩去了,她慢慢的踱到了母亲的院来。
艾若在看书,她习惯每天看一会书。
现在她不仅只看自己的医书了,而是杂书也看。
比如现在看的就是贾瑗在西南写的西部美食之旅。
当然她看的不是美食,而是字里行间里那夹杂着的一些情绪,显然,她还没真的学会享受美食,但是从文章之中,能感受她慢慢变明朗的情绪。
婚姻有时她还真的帮不了她,她只能说。
她不在他们夫妇的双人床上,当那个倒霉的烂军师罢了。
怎么还在看,改了好多。
很多不能写。
又不能说是我写的,于是没什么看头。
贾瑗瞟了一眼,顺口说道。
谁让这是男人的世界,所以下回你把草稿给我,我帮你改,你自己改,会头痛的。
艾若理解,这种随笔好看在随意上,但是这个时代,她们女子写书,想随意,就太难了。
特别是作者写完了,再改,就更难,就跟拉着儿子变性一样,所以艾若才有此一提。
穆哥儿让我说,他来写,现在倒是容易多了。
贾瑗笑了一下。
这样好!艾若点头,这样好,贾瑗自己说感受,然后穆哥儿本就是男人,写来也就没什么负担,更好的是,这样,两人多了交流,更容易加深感情。
娘要不要去熊家拜访一下?去熊家做什么?我昨儿才回,你今天去熊家最好,跟熊家说,之前是我让去接妙玉的,但没说为什么,只说是同门师妹,昨儿回来了才说,我着意于为黑炭订下,而且师长都已有默契,这才回来告诉您。
刚刚路上贾瑗就决定了,她带着妙玉去见静安,就是要帮小黑炭把这事定下来,有师门的保证,又有妙玉在贾家这么宽松的环境下生活,静安一定会答应的。
所以问题在熊家,熊家已经去了静安那儿,熊家也知会过了贾家,现在贾家出手抢人,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两家的关系,不管怎么着,不能让皇家为难,也不能让贾政为难,于是,贾瑗觉得以自己为借口是最好的。
艾若笑了,轻拍了她一下。
并没有说话。
又错了?果然,贾瑗被老娘从小打击习惯了,现在倒还真不敢真的冒然在老娘跟前乱出主意。
没错啊,我一早就给熊夫人去了信,解释清楚事情始末,并且跟她说,现在妙儿还小,不敢让她知道,毕竟庙里不是安生之所,所以近几年,不会告诉她定亲的事,好让她在家里安心住着。
也请熊夫人能抬爱,回头我会带妙玉给她磕头。
艾若说得很理所当然,贾瑗一听轻轻的也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是啊,她又错了,她们家现在是至诚伯府,也是品的人家,皇家不日也会给贾政一个大学士的职务,为什么!这还用为什么?一个有卓越成效的国家大学校长,弄个国家文化部常委干干,还用问为什么?他们还是堂堂的东平郡王的岳家,让母亲亲自去道歉,这不仅丢了至诚伯府的人,还丢了东平郡王府的人。
我们家郡王妃给弟弟定了亲,这还用道歉,写封信去解释一下就完了,表明了态度就可以了。
真的上门致歉,人家只怕要多想,觉得他们是蓄谋以久了。
果然自己还是太年轻太嫩了。
唉,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贾瑗长叹了一声。
成长是要有代价的,你这样很好,娘喜欢看你这样。
艾若轻轻的摸着女儿的依然浮肿的脸,一脸的疼爱之情。
果然,没一会儿,熊家就派人送来礼物,看礼物就知道,这家人真没有傻子,有送给贾瑗补身的,有给五姐妹一人一份的表礼,顺便,人家还送来一封信专门给艾若的,打开看看,熊老夫人表示自己女儿都大了,已经出嫁,最最喜欢漂亮的小姑娘,对妙玉更觉投缘,现在若不能成婆媳,成母女也是她之所愿。
艾若微笑了一下,把信给了贾瑗,贾瑗这才明白,老娘给熊家写信,原来,还吊了一根胡萝卜。
如果妙玉能拜在熊老夫人名下为干女儿,那么,熊贾两家就是干亲了,那么隐约的,他们与东平郡王府也是拉上了线,虽说他们家是娶过郡主的,但是,郡主家,跟皇帝惟一的亲外甥能一样吗,还是圣人亲手带大,惟一的亲外甥。
所以熊家此时没有失望没了一个媳妇,当初若不是这女孩子养在贾家,她们才不会上心呢,原本就是利益的关系。
而现在认为干女儿,对熊家来说,利益更大,人家只会更开心,只要艾若点头,人家能马上跳过来结亲的。
果然,母亲真是姜还是老的辣啊。
您答应吗?这个我又说了不算,我只能说,帮她问问静安师太的意思罢了,原则上,我是很期望妙儿能有个娘家可回的。
艾若对女儿眨了一下眼。
贾瑗笑了,给妙玉一个娘家,是啊,静安师太不可能成为妙玉的娘家,而没娘家总会被人垢病的,现在艾若已经想到了,暗示了熊家,对熊家来说是好事,对妙玉来说,何尝又不是好事呢?这样真好,果然还是娘的脑子好。
不过是因事得导罢了,当改变不了时,就要化被动为主动,你啊,年纪轻轻的,想法却悲观得紧,我凡事向好,自然不同了。
是!贾瑗对母亲笑了,不过艾若知道,这种被迫的笑容,不代表她真的接受了。
或者说,她能理解,却不是她主观能改变的。
有时乐观是被现实蹂躏之后的副产品,因为没法反抗了,于是苦中作乐,不然怎么活?对了,那嫂子的娘家怎么办?这么一来,只怕柳家会不太舒服的。
贾瑗决定换一个话题,昨天艾若已经跟她说过柳家跟皇家的抱怨了,长子嫡孙,坚持正统,这个是必须的,艾若已经说了,她不会长幼不分,但也说了,她将来不会麻烦长子与长媳。
这是啥意思,其实贾瑗很明白。
艾若明白自己对贾珠的感情跟后妈一样,她要做的就是完整的把贾政当年继承来的,交到长子手中,而其它的三个孩子,那才是艾若亲生的。
按传统,她就得跟长子一块,就算不跟长子,也不能跟次子,或者女儿住,那就是让长子没脸,让人说长子不孝。
于是,艾若将来若不能跟长子住,就只能自己住,对个还得说,那自己好的就是个清静。
不然,昨天贾瑗也不会抱着母亲叹息了,这是没法子的。
现在,定了妙玉,不说前盐政给妙玉留下多少家产,单单一个帝师的干爹,就已经让隐于朝外的柳家不舒服的。
你们再牛,不过也只是个挂名的大学士,只有一家书院,可熊大学士是帝师,这个两朝论证过的,这的确是让小柳氏有些没脸的。
ps:艾若从来就不是吃素的,只不过,她懒,现在是她亲儿子,自然马力全开了。
我今天本来就话说的,结果老年痴呆大暴,上传时,一下子就忘记我要说啥了。
好吧,现在只能等我自己想起来,我想跟你们说啥了。
480 各有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