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已经给你哥、嫂子去信了。
告诉他们,小黑炭瞧上人家,逼我提亲的事。
现在找干亲,也是没法子的事,总不能得罪了熊家去,连皇后娘娘都不敢不给熊老太太面子,我算个啥?所以认就认了,只能认。
再说,我让他们快点生孩子,省得柳家逼我,我想,你嫂子的信就该到柳家了。
孩子之前我是怕你嫂子太年轻,生了有危险。
现在是她不肯生,觉得在外头不安全。
所以只要你嫂子不心存怨念,我倒不惧他们柳家的。
艾若轻叹了一声,做婆婆也难,当夹心的婆婆更难。
不然,为何大家子,次媳妇一般都不会娶得比长媳妇地位高,这是家族和谐的根本。
艾若不禁又想骂一通小黑炭了,看看给爹妈惹的什么事。
不过艾若也早就跟贾政和贾珠夫妇说过,将来会在他们夫妇生前把家产分好,不会让他们兄弟反目的。
所以现在她也不怎么担心。
而艾若无心之话,此时,让贾瑗更加佩服了,原来之前,母亲就已经想到了要妙玉认熊家为干亲的事,一切操作,其实就是等自己回京罢了。
只要自己一回京,到时打着自己的旗号,什么事都解决了,反正自己也不能泼了亲妈的面子。
至于说云尼师太和静安师太是不是真认识,她是不管的。
好在自己还真认识,不然,就真麻烦了。
不过再想想,静安和云尼在江南都是出名的神尼,就算静安略逊一筹,但是有香火之情是必然的,他们这个级数的大师,就算不合,也不会露于人前。
不然为何她还得管静安叫一声师叔?所以艾若这回的算盘是打得很精的,根本一点也不担心露出破绽。
现在贾瑗终于知道,什么叫天仙局了。
对母亲的敬佩真是如滔滔江水了,不过也好笑,明明都安排了天仙局,可是她还是纠结着,一面是儿子的喜欢,一面又是对婚姻的执着,显然母亲是在两难之地。
去见静安的事,到这一步。
贾瑗就算真不舒服也得早日成行,熊家看着呢。
第二天,贾瑗就坐着东平王府的软轿。
亲自去见静安。
当然,陪着去的还是二十四孝的老公穆哥儿。
谁让她非要去,穆哥儿不能阻止,只能陪同了。
心里虽然也怨念妻弟,不过。
想想,也就算了,妻子就一弟一妹,她不操心就不是她了。
其实贾瑗真不想他去,静安住的是尼庵,他又不能进去。
送他们到门口。
他打个招呼就得离开。
远远的等着,谁知道她们要谈多久,所以这个不适合他。
可穆哥儿坚持了。
又能奈何?妙玉还没坐过这种八人大轿,还一路走到郊外,纵是她手中奇珍异宝数之不尽,但这种人世的浮华,她其实真的领略得少。
平日跟艾若出门是坐家里的车。
那已经很舒服了,没想到还可以更舒服。
两姐妹坐在宽敞的大轿里。
也不觉得拥挤。
穆哥儿知道现在贾瑗水肿,于是在轿中还加了一个脚踏,让她能把腿放平,就跟家里半依在炕上一样,坐轿的好处就是不颠簸,好的轿夫,八人步伐一致,让坐里面的人,能毫无知觉。
东平王府的轿夫也是祖传的手艺,这个算是吃饭的家伙,自然不敢怠慢,真是走得四平八稳。
坐轿去,除了舒服之外,其实也是排场。
东平王夫妇一齐带齐了仪仗去看静安,一是给了熊家面子,二,其实也是抬高了妙玉的身价。
就算现在妙玉还没进入社交圈,但声名却已经雀起,这是她们所需要的。
姐姐常这样出来?妙玉偷偷的看了一眼窗外,两边几乎没人,也是,郡王夫妇出行两边回避,自然没什么人的。
感觉有些无趣。
我其实更喜欢坐车,车里保险,王爷从小被人行刺长大的,所以他的车都是特制的,内衬钢板,一般的羽箭是不能穿透的。
只要我在车里不出去,一般就能等到人来救援。
贾瑗看了妙玉一眼,顺口说道。
妙玉果然吓到,忙双手拢在袖中,绷紧小脸,虽然没说什么,但看坐姿就知道,她准备保护姐姐和姐姐的宝宝了。
坐轿子,是讲排场,所以两边全是侍卫。
他们又不是纸糊的。
贾瑗笑了,轻轻的让她靠着自己,再说,这些年,我们就没再被刺过。
知道为什么?妙玉摇头,她双手还是紧紧的拢在袖中,虽然没刚刚那么紧张了,但并没有松懈。
利益,世间事,都是利益所至。
之前行刺王爷,是有利益在前,现在没有既得利益者时,谁会行刺?妙玉看着她,有点不太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跟自己说这个。
你啊,学武没什么不好,强身健体,将来长大了,好处很多。
这个是对的,但是外面的世界没那么凶险,谁也不会没来由的刺杀你。
你家的仇人死光了,我保证,因为那次是王爷和宁府的珍大哥办的,盐商一个也没跑,两淮的官员参与过你爹娘那件事的,一个也没跑,全死了。
圣人下了严令,只要参与过的,谁也不许求情。
说不能寒了忠臣的心。
其实该让你去看看的,有时残忍不是坏事,至少现在你能安心的对人说,你是谁的女儿,不用担心任何人对你不利。
不会有人来报仇吗?妙玉并不乐观,定定的看着这位姐姐,其实当年的血流成河,她去看了。
静静的在姨母的身边,姨母在念佛,她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些人头落地,却无从想像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他们现在在天上还好吗?那之后,静安师太还带她离开江南一段,她明白,姨母是怕有余孽复仇。
所以也不问,只是安静的跟着,这也是这些年,她们深居简出的原由。
贾瑗笑了,回头看了她一眼,他们犯的是国法,人是珍大哥哥抓的。
下令是圣人,监斩的是我们王爷,跟你个小丫头何干?妙玉一怔,一下子又有点想不明白了,整个的傻在那儿。
贾瑗又拍了她一下,妙玉也笑了,但人真的慢慢的放松下来了。
到了牟尼庵,穆哥儿就在寺外跟静安见了礼,便告退出来,去附近的寺庙逛逛。
由着她们自己说说话。
贾瑗和妙玉跟着静安师太进庵,坐在了云尼师太的下首,离开江南时。
去见过云尼师姐,知道你们去了西北,现在看王妃真好,果然一脸雍容,是富贵安详之相。
静安对着贾瑗笑道。
谢师叔关切。
小侄一切安好。
前儿回京,一身烟尘,不敢侵扰了师叔的清修,今日特来告罪。
王妃客气了,贫尼还要感谢王爷、王妃施手之恩。
静安双手合拾,对她一俯首。
贾瑗知道。
她此时提王爷,指的是那年盐商之事,让妙玉得报大仇。
让这位得道之人了去了一番心事,现在贾瑗亲自来着妙玉来了,显然也是把妙玉放在羽翼之下,这让静安尤为的安心起来。
师叔才是客气,原本小侄去西北之前。
原想着接着妙儿同去游历,以开眼界。
不过师父说妙儿还有机缘,让我安心等待,果然,再见,竟然在小侄的娘家。
果然天下事妙不可言。
贾瑗微笑起来,顺手拉着妙玉给静安看。
真是,看来贾夫人真是很会照顾人,妙儿是精神了很多。
静安并没有搭贾瑗那句缘妙不可言的话,只是笑着看妙玉。
其实刚刚就在看了,虽说一身便装,但是,精神不同了,她的小脸不再木然,眼睛里也不再是毫无神彩了。
给师叔看看你的小剑。
贾瑗对妙玉说道。
静安一怔,什么小剑,妙玉在姨母面前其实已经很规矩了,多少年的习惯,到了静安面前,惯性的站好,然后面无表情。
而此时,她不知道的是,就算现在再面无表情,但她的脸色也能说明问题,一张红润的脸,一双有神采的眼睛,再也回不到以前那个茫然的小女孩的样子了。
妙玉小心的拉开袖子,露出了艾若给她做的袖袋,这时有猴皮筋的,于是艾若用布给做了一个松紧的剑套,这样她能舒服一点,不过小手臂上还是留下两道勒痕。
显然是长期这么戴着,于是留下的印迹。
妙玉小心的拿出整剑,双手递给了姨母。
这是亲人,对着亲人,抽剑是不礼的。
贾瑗像刚刚在车里一样,把妙玉揽入怀中,让她靠着自己,顺手给她一块点心,就像平日里对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妙玉偷看了一下姨母,有点僵硬。
贾瑗轻轻的拍了她一下,对她笑了笑。
妙玉在贾瑗的笑容之中,略略的放松了一些,低头小口的吃520小说心来。
贾瑗暗暗叹息了一声,虽然这对姨甥俩是世上仅剩的亲人了,但却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对方。
静安没看她们,只是轻轻的把剑拿起,抽开一半。
她定定的看着那三棱刃散发的寒光,这是能杀人的利器,为什么贾家要把这能杀人的利器给外甥女?她看向了贾瑗。
ps:我想起我昨天想说啥了,我最近除了看主站书之外,还看一些女频的现代重生文,说实话,我觉得我真的挺喜欢那些家长里短的重生文,回到小时候,帮着爹妈奋斗,赚钱成大款的故事,当然,我只喜欢他们刚回去时,一点点的改变的过程,到后来,一般我就弃了。
然后跟我姐说,我知道我为什么总扑文了,我好容易写个重生的,我的女主还被称为史上最胸无大志的女主,完全没主意,没想法,就想混吃等死,就想按着上辈子的大局走,小小的微调一下,于是人生就完满了。
这样的,怎么能达到读者的共鸣?我姐瞪着我说,你有什么需要重生的?我不敢再说了,老实逃了。
481 操心的命娘给她们姐妹一人一把,也请了女师傅,没事教她们点防身的功夫,一能强身健体,二也能自保。
现在妙儿的身手可好了,女师傅都说,妙儿有天赋。
对不?贾瑗又宠溺的对妙玉笑道。
妙玉有点羞涩了,好像贾家的大人都爱夸人,贾夫人爱夸,现在郡王妃也爱夸她,常常把她夸得大红脸,不过她很喜欢这种被宠爱的感觉。
你的东西还在房里,之前怕你在贾家不习惯,所以那些东西就没让你带。
现在去看看,有什么想带的。
也再挑几样东西出来,送给姐妹们。
静安对外甥女笑了笑。
妙玉忙从贾瑗的怀中出来,小心的把剑再戴回手臂上,对他们行了一礼,出去了。
静安其实并没让她拿回,结果显然,这丫头在没有剑时,已经不敢出门了。
这让静安很担心。
为什么?等妙玉出去了,静安静静的看着贾瑗。
对她来说,剑也许就是心里的拐杖,等有一天,她心里有人能代替这个拐杖时,也许就能放下了。
贾瑗柔声说道。
贵府诚意不足。
静安笑了,轻轻的拿起桌上杯子抿了一口茶。
此时喝最好,无论是温度还是香味都是最好的,不过贾瑗没喝,她怀着孩子,喝不得这绿茶。
静安笑了,回头对边上的老尼说道,去把红枣汤送上来。
老尼也出去了,贾瑗却没让关姑姑出去,她没什么不可对关姑姑说的,只是一颔,算是谢谢了。
却不说话,等着静安的下文。
静安其实也知道,贾瑗摆着仪仗来,就是给了她最大的诚意,况且刚刚她也说了。
她受过云尼的指示,要对妙玉施予援手的,只是云尼算出妙玉另有机缘,于是没让。
所以贾瑗是在告诉她,妙玉和贾家的缘分是天注定的,所以她来了,跟逼婚没什么两样了。
贾夫人留下儿子庚帖,郡王妃亲自登门。
这一切都代表了贾家的诚意,不过这诚意不够!静安再补一句。
家母的意思是,俩家有默契,交换了庚帖,将来做个凭证即可。
主要是妙儿还得在贾家住着,太早明了,不太妥当。
贾瑗松了一口气,笑着解释。
以此时的规矩来说,万没有说养童养媳的,若想让妙玉在贾家住着。
就得把订亲的事拖后。
亦可先成亲的,老尼恐时日无多了。
沉默了一会。
静安轻轻的说道。
贾瑗深吸了一口气,好一会儿,请静安伸手,静安也知道贾家母女均通医道,于是想想看,还是伸了手。
贾瑗其实会的不如艾若,只能说。
她能治些普通的小病,也能开些补养的方子,但是真有大病。
她是治不了的,安静的听了一会,放开了静安,想想,师叔,家母深得太医院正的真传,不如……若是能治,上回便请夫人出手了,请王妃回府,准备一下吧。
过几日,我便让人去接妙儿回来。
对了,师叔,熊大学士家极喜爱妙儿,想收为义女,您看可否?若可,这两日,小侄派人替两家认亲。
贾瑗看事已致此,也不好再说啥了,忙说另一件事,若是妙玉有了干亲,对此时的妙玉来说,也是另一根拐杖了。
夫人觉得可否?静安虽然见过熊夫人,但是,她并不信得过,比起贾夫人来说,熊夫人看上去也是好人,但是,人与人是讲机缘的,她和云尼都术数大师,他们都算出妙玉前世今世,无论孽缘,顺缘,都是在贾家,也许只有贾家能带给妙玉以后的安宁。
所以她根本就没考虑过熊家的建议,现在说认为干亲,这个让这位得道高人有点吃不准了,她也是关心则乱,若换个人,她脑子不会转不过来的。
家母的意思为可,至少妙儿将来有个正经的娘家可回。
贾瑗轻轻的说道。
静安醒悟,点点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请王妃调停!贾瑗微微颔。
现在静安也明白了,贾家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先让妙玉认一个干亲,将来走大礼,由熊家出嫁。
而作为亲姨母,她会在熊家观礼,送外甥女儿出嫁,这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给妙玉最大的诚意,让她最最风光无限的嫁人,没人敢说她的妙儿是高攀了至诚伯家的次子,人家只会说,至诚伯家好福气了。
大面都谈好,穆哥儿自然不会让贾瑗陪着吃庙里的粗茶淡饭,过来接他们,妙玉其实是舍不得姨母的,拉着她的手,半天也没放。
静安轻轻的掰开了她,捧着她的小脸,好一会儿,却说不出一句话。
贾瑗觉得喉头跟压了一块大石一样,多少年了,她没有这种酸涩的感觉,轻轻的揽住了妙玉,好一会儿,才说道,师叔,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
嗯。
静安只嗯了一声,双手便拢在了袖中,安静的伫立在原处,等着他们上车。
贾瑗只能拉着妙玉退了一步,自己对静安沉施一礼,而让妙玉给静安磕了三个头,认真拜别。
穆哥儿觉得这个太深沉了,对自己宝贝儿的胎教不利,于是毅然决然的换了轿子,只带自己的影卫,带情绪不高的两人去了外城,找了一间好饭馆儿,挑了一个临街的雅座儿,让妙儿可以远远的看着两边的街上小摊儿,还有讨价还价的路人,顺便点上一桌子菜,让她们俩一样尝一点。
现在穆哥儿也不是之前的土包子了,出去混了大半年,再土,就白出去了。
又帮着贾瑗写美食书,对各种美食还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不一会儿就把这姐俩哄得开心的直笑了。
贾瑗看妙玉终于笑了,才安下心来,给她挟了一片竹笋,看她吃了,才点头,做得好吗?嗯,跟伯母家不同,不过也好吃。
妙玉还是情绪有点低落,不过还是给了贾瑗一个笑脸。
你想以后有自己家的味道吗?贾瑗很无奈。
她该怎么跟这个小孩子说,让她近期成亲的话?所以这时就看出贾瑗和艾若的不同了,若是艾若,可能就直接把妙玉留下,让静安跟妙玉说,她是婆婆,怎么也不该她来说这事。
而贾瑗就没有这种思维,她惯性的带着妙玉回家。
惯性的把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想想看,果然是性格决定命运,注定的,贾瑗就会比艾若活得辛苦,说白了,就是一操心的命。
什么叫自己家的味道?妙玉一怔,脸有点白,自己家三个字还是听得懂的,感觉上。
是贾家不要自己了吗?刚刚姨母也说了,过几天就接她回去了。
就是你将来有自己的家。
然后你给你的相公做各种好吃的,看他大碗大碗的吃饭,然后你就很开心,那味道和你在岳母家吃的不一样,跟你在庙里吃的也不一定,跟这里更不一样,那是属于你和你相公的味道。
穆哥儿不愧为贾瑗的蛔虫。
马上给她一小片瘦肉,解释道。
妙玉怔了一下,这是她第一次正式的在自己的小碗里看到肉片。
虽然她不禁,但是多年的习惯,她其实有点抗拒的,但看看穆哥儿和贾瑗,她还是挟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着。
很快有点惊愕的看着贾瑗。
这是鸡腿肉,家里做的素菜全是用鸡汤为底的,你们吃的清汤面也是,所以味道很熟悉对不对。
庙里做高汤的是豆芽汤,味道和鸡汤鲜味不同,不过那个也很鲜,我也很喜欢。
贾瑗又给妙玉挟了一只虾仁,这是江南名菜,龙井虾仁,贾璮最爱这道菜,好在此时虾不属于大荤,不然她也不敢给她吃。
妙玉想想还是吃了,她是聪明之极的孩子,她其实第一次跟艾若从庙里出来那一刻起,就知道,她不再是从前的妙玉了,她将要过普通女孩的生活,虽然一直惴惴不安,但她其实还是坚持着适应,如果不是太害怕了,她也不会那把小剑不离身了,正像贾瑗对静安说的,那把剑是她的心拐,在孤立无援之下的依靠,只有她找到一个可放心的人,她也许才会放下。
好吃吗?贾瑗对她笑了,轻轻的摸摸她的额头,不喜欢可以吐出来,不是每一道菜你必须喜欢,总要慢慢的试,再说,世上的做法千万种,这种不喜欢,换一种做,总有一个味道能适合你。
为什么?妙玉有些困惑,食物有这么重要吗?因为吃是一种很幸福的事,只是这种幸福,很多人都忘记了。
像璮儿,像我,还有吃啥都直接吞的小黑炭,问他吃的啥,他一准告诉你不知道。
妙玉想到了小黑炭,也噗的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