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2025-03-22 06:57:17

吃完了晚饭, 苏起淮就去屋里收拾明天要走的包裹,林桃也跟着去帮忙,其实也没啥,军人嘛, 主要就是换洗的军装, 解放鞋内衣袜子、吃饭用的饭盒之类的,这些苏爸自个儿早清洗干净, 叠放整齐了, 在部队,士兵们都是自个儿整理内务,苏起淮从小独自惯了, 就是当了营长有了警卫员, 贴身衣物之类的也是自己洗。

苏老太晓得儿子明天一早就走, 抹着泪儿熬了油渣, 切了青菜, 在灶房里烙了肉渣菜饼给儿子带着路上吃。

崽子们也跟着爷爷去捡了十几个鸡蛋煮了给苏爸。

第二日天还未亮,苏爸就起床了, 林桃搂着闺女睡得正香,听见声响儿迷迷糊糊睁眼, 这么快就走啦?嗯。

苏起淮一身正气硬挺的军装, 林桃正想起来, 吃饭了嘛?我给你做顿热乎饭吃了再走。

苏爸就扣住妻子的手道, 不吃了,路上吃。

早上八点的长途汽车,从大河村到芙蓉镇要近两个小时, 这还是赶着自家驴车去, 苏老头已经在院子里套车了, 大驴子在院子里昂儿昂儿尥蹄子,这阵子大队里没活儿,这家伙儿在家里闲的发慌,想赶紧出门呢。

林桃就打了个哈欠,让苏爸在路上吃点儿好的。

苏爸笑应,附身在媳妇儿红唇上啄了下,又挨个亲亲崽子们,最后抱着胖闺女亲了又亲,小丫头睡得真沉这都不醒。

林桃套上衣裳跟苏老太送丈夫出门。

苏老太目送着那抹军绿色的高大挺拔身影儿消失在村路上,娘俩儿眼眶都忍不住红了。

嫁给苏爸快十年了,这样的送别每年都会在老苏家上演。

不知道啥时候一家人才能住在一块儿,不会有分别。

崽子们早上起来,发现粑粑不见了,蹬蹬蹬跑去找苏老太。

苏老太就说爸爸回部队了,保护咱们祖国去了。

苏辰跟苏诺小哥俩虽然失落却也很为爸爸骄傲,唯有胖团子眼泪汪汪趴在妈妈怀里,粑粑还没跟她告别呢。

林桃笑着说,爸爸跟咱们绵绵说再见啦。

胖团子哭的跟小兔子一样,真的?林桃:那可不,爸爸还给绵绵留了礼物呢。

说完就从胖团子小枕头下面摸出一块大白兔奶糖。

小丫头立马就相信了,抱着爸爸给的糖糖破涕为笑。

话说按照苏爸的军职,林桃跟崽崽们是可以去部队随军的,可惜现在部队随军的家属太少,在山沟沟里就几户人家,生活条件比大河山还不如,好歹自家吃水有水井呢,听说随军的家属吃水还得去山下挑,再说了,家里还有爹娘,林桃就不愿意离开苏老太老两口去部队。

好在这次苏爸回来,说来年部队两个野战军合并,到时候家属可多了,不仅要建房子,建医院、供销社还要建学校呢,小两口都商量好了,到时候她就带着爹娘孩子们去军区,军区小学咋地也比山沟沟里的教育强吧。

林桃把这好消息提前透漏给爹娘,苏老头老两口振奋不已,晚上吃饭都比往日多吃了半碗。

到了临睡觉的时候,小二哥窜的跟个泥猴子一样,当妈的去灶房烧水给脏小子洗澡,不经意听见老两口说话。

苏老头在屋里泡脚呢,他对着苏老太哼哼道,咋样,还是养闺女好吧,咱闺女多贴心,这么好的事儿那臭小子还瞒着老爹娘!苏老太给儿子找理由,哎呀啊,那不是孩子回来忙忘了说了嘛。

苏老头还哼哼,咋忘了,臭小子走了答应我闺女的缝纫机还没买呢!林桃就猛拍了下脑袋,对啊,前阵子家里忙翻了,把缝纫机这茬儿给忘光光了。

不知道供销社那售货员大姐给她留了没?苏起淮临走前可把买缝纫机的钱儿跟工业票留下了。

第二天,林桃就跟苏老头套了驴车去了芙蓉镇,一到镇上爷俩儿直奔供销社。

供销社的售货员大姐见了林桃好一顿埋怨,说大妹子你咋才来啊,不是说一个星期就来买?这都大半个月了,我为了给你留住这缝纫机那可废了老大心思了.......林桃就塞过去一篮子新鲜瓜果,售货员大姐立马眉开眼笑,哎哟,这番茄跟小黄瓜可真新鲜,跟城里卖的可不一样了。

前头她去西门副食品店买菜,那卖菜的人排的队啊,一溜儿全都是黑脑袋,等她的时候就剩下几个蔫巴巴的小白菜了。

瞧在这一篮子新鲜瓜果的份儿上,老苏家很顺利就把崭新的牡丹牌缝纫机买回了家。

缝纫机一进家门,村里的妇女小媳妇儿们就忍不住来看稀罕。

这个说这就是缝纫机啊,俺还是头一次见呢。

那个学着踩两下,说这缝纫机可真顺脚,跟俺县里表姐家那台一样。

媳妇们跟着摸摸看看,等到天黑就各自满足家去。

等到家里看热闹的人走了,苏老太喜滋滋拿出闺女准备好的布料,踩着缝纫机哒哒哒开工了,小老太给家里补床单,做窗帘,反正只要是有破洞的衣裳都给咂的结结实实,算是过足了瘾儿。

林桃也很高兴,表示以后终于不用费心吧啦给孩子们做衣裳了。

当妈的针线活儿不好也挺愁啊。

别人家的小媳妇儿做出来的衣裳阵脚浓密,到了林桃这儿,那大阵脚歪歪扭扭的都没法看。

有了缝纫机真是帮了咱大忙喽。

老苏家缝纫机拉回家不久,村里一年一度的秋收来临了。

这可是全村人的大日子,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村里支书干部生产队长齐上阵,动员社员们踊跃参见秋收,其实不用干部们动员,大家伙儿也牟足了力气干活儿。

这关系到一家人大半年的吃食呢,不卖力咋行?大河山村里百亩的玉米地,黄澄澄的都是玉米,玉米丛里人头攒动,汉子们挥舞着镰刀,玉米杆应声倒地。

一车车的玉米运到场子上,媳妇儿们动作麻利扒开棒子皮,然后嗤啦嗤啦脱离儿,丢下来的棒子芯堆成小山,这时候村里的崽子们就派上用场了。

崽子们把光秃秃的棒子芯儿拾到竹筐里,然后背回家,等到冬天冷了留着烧炕用。

这些都是棒子芯都是集体的,村里谁家想要自个儿来背就成,家里大人没空,孩子们就来忙。

等到晚上老苏家一家人回到家,看自家仨崽崽都黑成小花猫了,打水洗脸,在灶灰里刨出熟火烧烤的地瓜,剥开嚼上一口,喷香喷香的。

忙完了秋收,老苏家的房子就又开工了。

夏去秋来,九月村里的小学开了学,苏辰苏诺小哥俩便背上奶奶给做的新书包去上学,哥哥们不在家,小绵绵也不甚寂寞,家里有好多事儿要忙呢。

团子早上赶着鸭鸭们去河里,中午带着大王去胡同口等哥哥们放学回家,晌午送哥哥去上学了,还要午睡,然后再去后山跟奶奶挖蘑菇,傍晚跟着大哥二哥学习,小日子非常充实。

九月秋风爽朗,老苏家的两间新房终于盖起来了,青砖外面涂了灰,房梁上全都是崭新的新瓦,在全村人羡慕的目光中,老苏家一家子喜庆洋洋装扮新房子,小绵绵屋里的炕也垒好了,红砖砌成的,上头铺了稻草跟棉垛,床单跟枕巾都是苏老太给孙女新做的,软哒哒的超舒服,小团子当天就想自个儿睡在上头。

苏老头赶紧给拦下,这可不行哩,新修好的屋子得先用火把烤烤,去去湿气,不然睡在炕上太伤身子。

又是一场秋雨过后,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外面冷风瑟瑟,老苏家门前那两颗梧桐树已经掉光了树叶,落下一地枯黄。

苏老头大早裹着衣裳出门扫叶子。

家里的老母鸡呵呵哒叫,苏老太捡了根烂白菜梆子,剁碎了给母鸡吃,又从鸡窝里摸出两个蛋来。

林桃在灶房里熬肉粥,那香喷喷热腾腾的味儿把小绵绵给馋醒了,小丫头自个儿穿上衣裳,小脸蛋睡得红扑扑儿,睡在边上的苏辰小哥俩也醒了,前头小团子还想自个儿睡小炕呢,结果睡了一晚上,小团子就不乐意自己睡了,晚上黑黑还冷冷,没有哥哥们暖被窝儿睡起来太冷啦。

于是,小团子就还跟哥哥们一块儿睡。

今个儿是八月十五,按照传统是要吃月饼的。

不过村民们买不起供销社的月饼,就自个儿在家琢磨着做月饼,没有油就用自家炸的菜籽油,白糖八毛多一斤,太贵了,大家会儿舍不得掏钱买,就用五分钱一包的糖精替代。

老苏家苏老太擀面皮做月饼皮,林桃炒自家种的芝麻豆沙炒熟,把白糖、熟花生、熟黑芝麻、熟瓜子仁、核桃搅拌均匀后,好在活好的面皮里团成圆球儿,放在木头模具里印出花纹儿,放在锅里烙熟。

崽崽们就吃着香甜诱人的月饼过了中秋节。

今年的冬天过得格外快,老苏家一家人在白雪皑皑中迎来了春节。

今年过年,因为部队有紧急任务苏吧没法回家过年。

老苏家还是开开心心过了新年,1966年的春天就这样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