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2025-03-22 06:57:17

1966年一开春就昭示着今年的不同, 风调雨顺两三年的芙蓉镇突然遭遇了数年不见的干旱,大河村自一月后就再也未下过雨,村里的土地开始干裂,老支书跟大队长焦心不已, 村里的水井水位下降打不来水, 就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去河里挑水。

今年无雨,后山往日翠绿一片的鲜嫩野菜也吃不到了, 现在又没到瓜果蔬菜丰盛的季节, 大河村村民们只能一天三顿咸菜疙瘩就窝窝头,时间长了,吃的孩子们一脸菜色。

老苏家这边儿, 好在有林桃的随身空间, 有不少干蔬菜包可以给崽子们熬汤喝, 但是看着日益干涸的河口, 苏老头老两口也是愁肠百结。

进入三月之后, 村里人听广播大喇叭,说河北邢台发生了两次大地震, 灾情严重,敬爱的总理亲赴邢台, 人民子弟兵驰援灾区, 全国人民心系灾区。

老苏家一家人也为灾区的人民揪心, 好在灾区军民团结一心, 开始重建家园。

四月一场春雨悄然而至,大河村村民欢呼雀跃,就在事情往好方向发展时, 一场更大的浩劫来临了。

五月天, 大河村的百亩麦田由翠绿变成金黄一片, 走在乡间小道上都能闻到麦子的清香。

村里的汉子们牟足了干劲儿,浇水除草,早出晚归就为了能有个好收成。

这天大队长照例骑着自行车去公社开会,这是村里的大事情,每次大家伙儿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大队长带来上级领导的指示。

只是今天大家从上午等到下午,也没等到大队长回村。

有社员就纳闷儿了,以往每次开会,一到晌午饭点儿,大队长一准儿乐呵呵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村口。

今个儿是咋啦?咋一天了都没见到人?大队长的家人也不放心,他媳妇儿早做好了饭,在锅里热了又热,天都黑下来了,娃他爹还没归家,一颗心七上八下的,村里几个干部就拿了手电筒,赶着骡子车去路上接人。

不多时,宁静的山村里就一片吵嚷,苏老头出门去看,却看到村里的生产队长背着满头是血的大队长下了车,紧接着村里的赤脚大夫也飞快让人喊了来。

这,这是咋啦?村里人惊骇,正是吃饭的点儿,看大队长受伤了,丢下手里的窝头,饭都不吃了一窝蜂往大队部跑。

小二哥撒腿也想跟着去,让林桃提溜回家。

大队办公室,大队长双目通红,头上绑着绷带,衣袖上带着斑斑血迹,他媳妇儿在边上哭,几个儿子听父亲诉说经过,咬着牙那拳头就攥起来了,乱了,县里公社全都乱了,县里的学生都不上学了,跑出来闹革命,当造反派,到处贴大字报,把县里跟公社的领导压着到街上游行,我看到老书记也在里头,就上去拦着,老书记让我别管快走,我哪能不管啊,那群□□就说我是保皇派,一棍子敲在了我脑袋上.........村民们又惊又怒,这是咋啦,好好的日子不过要干啥。

村里几个热血青年捏着拳头说要去县上给大队长报仇。

大队长颓然摆手,现在外面到处都乱,你们跑出去不是自己找打?那几个青年的爹妈赶紧把孩子扒拉回来,扯回家教训。

老支书听到也是霍然一震,往县上拨了几个电话,电话无一接听,他就知道自己的老战友们不好了,摸了把脸上的泪,抖着唇让村民们回家去,只留了几个大队干部。

苏老头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走,这路上心里惶惶地,都不知道咋回的家。

老苏家这边儿,一家子都在家里等着呢。

天黑了,苏老太在屋里点了灯,林桃抱着闺女坐在炕上,晌午小丫头带着大王去后山,午觉没睡,这会儿困了,窝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苏辰跟苏诺哥俩在炕桌上写大字儿。

苏老头白着脸回到家,把今天的事情一说。

家里人皆是一惊。

林桃心里更是掀起惊涛骇浪,她自后世队员们口里听说过,这是十年浩劫的开始,现在还只是个开头,往后的生活怕是更加惨烈。

县上乱了,镇上公社也都乱了,不久之后大河村.......林桃面色凝重,她把闺女放在炕上,把双胞胎哄到院子里洗簌,扭头跟就跟爹娘道,爹娘,村里咱们不能再待下去了,咱们赶紧收拾一下,明早儿去大队给二哥打电话,咱到军区参军去!苏爸所在的军区,两个野战军已经合并了,随军的家属们也陆陆续续往军区赶,前头苏爸来电话,说军区医院、学校、供销社什么的已经在建设中了,家属区也划分出来了,他也申请了一块地,等建好了房就把一家人接到军区去。

苏起淮是营长,按照他的军职,家人是可以随军的。

老苏家本来想等苏爸那边一切妥当了,再启程去军区的。

现在浩劫突发,也不得不早点走了。

这一切概因老苏家的成份跟村里人不大一样,苏老头祖上也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家,在镇上开铺子的,后来小鬼子来了,苏老头爹娘把大半家业捐给了八路军,支援祖国抗日,夫妻俩携家带口回了大河村,苏老头年轻那会儿也跟着村里的民兵上山下沟的打鬼子。

后来解放了,老苏家的成份就跟村里人一样,都是贫下中农。

但是这在魑魅魍魉行走的浩劫十年里........人跟牲口是讲不通道理的。

苏老头自然晓得其中厉害,闺女这话一出,他摩挲了下手里的茶杯缸子,成,就听闺女的,老婆子把家里的东西收拾起来。

既然要走,那就越早越好,免得节外生枝。

苏老太点点头,忙不迭回屋拾掇去了。

这一夜除了苏辰兄妹仨,老苏家一家子睡的都不咋踏实。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林桃就去大队打了电话。

老支书在大队办公室里抽烟,听她一说,就叹一声,说孩子能走就快走吧。

上头乱了,要是出了事,他想护着也不住了。

林桃道谢,给军区打了电话,苏爸也在担心家人,听到妻子说的话,俊脸微沉,周围气压陡然一寒,他先安慰了妻子,电话一挂,大步流星出了办公室,跟在他后面的警卫员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咋回事儿啊,营长脸色咋这么冷?家属随军的事儿很快安排好了。

老苏家一家子开始打包行李,家里的铺盖卷儿都给捆了起来,大小铁锅、炉子碗碟、锄头农具之类的可不少,苏老太会过日子,家里的咸菜坛子也要带上,家里的粮食土豆也给苏老头用大袋子装起来了,满满五六袋子,家里的大驴子,鸡鸭跟大王往林桃空间里一放,只要一日三次进去喂食就好了。

苏辰特意带着弟弟妹妹去后山挖了两大竹筐野菜来给鸡鸡鸭鸭吃。

村里低压的气氛也让小丫头察觉到了。

平时村里婶婶伯伯们干活都笑嘻嘻的,现在都不笑了,走路也低着头快步往前,村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好像外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小团子不解,蹬蹬蹬跑回家问妈妈。

林桃摸摸闺女的小脑袋,只说是大家伙儿太累了。

小丫头尤自纳闷儿,但很快就被即将见到粑粑的喜悦代替了。

村里乡亲们得知老苏家一家子要随军,纷纷赶来送行。

薛老太还抹着泪儿道,咋说走就走了,也不说一声儿,要不是俺大春说了,俺老婆子还不知道呢。

三奶奶也跟着抹泪。

苏老太就安慰她,好好保重身子,以后咱老姐妹还有见面的日子呢。

俩老太太点头。

大河村距离军区几百里的路,这一路上长途汽车、火车的颠簸又劳累,再加上时局动荡,不放心的苏爸托了老战友派了一辆车来把老苏家一家人送到军区附近的小镇,然后再做当地老乡的牛车去军区。

这一路上苏起淮都安排好了。

崽崽们想到要见到粑粑,就很开心。

路上要吃要喝,苏老太就跟闺女在灶房里头切菜擀饼,烙了几十张咸菜饼,又煮了二三十个鸡蛋,一家子路上饿了就吃咸菜饼跟鸡蛋。

苏老头还舍不得自家新盖的房子,临出发了,还突发奇想让老婆子跟闺女他们先走,自个儿留在家里看家?就他一个老头子,就不信那些啥红卫学生能拿他咋样?这话一出让苏老太给骂个狗血淋头,说他老头子老糊涂了,这房子再好,还能好过一家人在一起?人活着啥不能有?你个老头子不跟俺们走,以后就别见我俩大孙子跟小孙女!崽崽们也鼓着小脸不搭理爷爷。

苏绵绵还气哼哼抱着小胖手,爷爷不跟我们一起走,以后绵绵就不跟你天下第一好了。

苏老头就怂了,这咋行,孙孙们可是他老头子的命根儿。

算了,走就走吧,等以后落叶归根也成。

老苏家的几间屋子打扫干净,关好了门窗,一家人大包小包拎出门,回头看了一眼大门就落了锁,这时候来接一家人的吉普车也进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