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2025-03-22 06:57:17

今年是老苏家一家子在军区过的头一个新年, 苏老太老两口的意思是好好过个肥年。

过肥年自然少不了杀猪菜。

老苏家自家没养猪,可军区饲养厂养了几百头肥猪呢,那肥猪一个个小山包似的,足有两三百斤, 大过年的, 军嫂们个个大方了一回,拿了钱儿去饲养场买猪肉, 也就买了两三斤, 回家包炖饺子意思意思。

老苏家可不一样,毕竟一家子吃货,过年的好日子不尽心吃口肉那是过年?苏爸就去饲养场订了一扇猪排肉跟两个大猪头, 猪排肉就是排骨, 炖汤包饺子都好, 猪头拿来卤猪肉, 苏老太卤的猪肉能香出一条街。

腊月十八, 军区下了一场小雪,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不算大,但是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天地漫天的白, 苏爸吃了早饭出门去扫雪, 地上的雪一寸厚才起来吱嘎吱嘎的。

裹成球的小绵绵就哒哒哒跑上去, 留下一排小脚印, 小二哥干脆在地上打了个滚儿,惹的周围的男娃儿眼热,自个儿也跑过去跟着滚上两圈, 军嫂们见到了也笑盈盈的, 快过年了, 让孩子们玩玩也没啥。

腊月二十三,家里扫棚,擦灰打扫卫生,窗明几净,还要祭拜灶王神。

到了腊月二十七,军区的年味儿就更浓了,家家户户都裁了新布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有男娃儿的爹妈也给买上几串鞭炮,跟水果糖、橘子糖和高粱饴,塞在孩子们的兜兜里,放个鞭炮吃个糖那才叫香甜。

军区附近的生产队有踩高跷,唱大戏的,这可把那些爱看戏的军嫂乐坏了,一大早就搬着小板凳去看。

军区也组织放电影看,什么《革命英雄□□》、《铁道游击队》,傍晚天还没黑,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去广场上占位置。

腊月二十九,老苏家开始磨豆腐、做花生糖、糙米糖、腌各种咸货,其中最吸引崽子们的就是家里做的花生糖,自家种的花生跟芝麻,在锅里烧熟擀碎,跟红枣、红糖熬成手指粗的糖块,放在院子里晒上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冻的梆硬,吃一块滋滋儿的又甜又香,就是给大白兔奶糖也不换。

苏老太还蒸了一锅喜馍馍,灶房里炖着肉块儿跟排骨儿,满院子都是馒头香跟肉香。

苏爸在家门口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门口用江湖贴了春联,窗户上也贴了窗花,苏老太剪的,有年年有鱼,富贵吉祥看上去喜庆极了。

大锅里猪肉、白菜、粉条炖了满满一大锅,苏爸还拎回家两只野鸭子,听说是带着部队在后山训练的时候,几个小士兵不知道怎么地扎进了芦苇滩,惊飞了一片野鸭,有好些野鸭过冬太滋润,没有天敌也没人逮,傻愣愣地就往人堆的地方跑。

苏爸就逮了两只家来,回家下鸭蛋吃。

苏老头掂了掂手里的肥鸭子,老脸上皱纹舒展开来,这两只野鸭子肥,还都是母鸭,以后咱家鸭蛋不愁吃了。

说着就提溜到鸭圈去。

苏绵绵几个也跟着跑去看,老苏家前头养了三只鸭子,现在加上两只野鸭子,总共五只鸭子了。

隔壁许嫂子家,整天拿着笔杆子的张参谋长也提回两只灰毛鸭,许嫂子给喜的合不拢嘴,听苏爸讲,这次抓鸭子,参谋长大发神勇,撸着袖子对野鸭群发动猛攻,左追右赶,在芦苇荡里摔了好几个屁股蹲儿,眼镜都给摔掉了。

崽子们听了跟着哈哈笑。

张参谋长在对面洗手,听见老苏家一阵阵的笑声,就跟许嫂子道,人多就是好,看老苏家多热闹。

许嫂子点头,谁说不是呢。

人老苏家光孩子就仨,一家七口人,他们家才四口人,芸芸姐弟俩吵吵着说在家里,吃饭都没有苏爷爷家香。

小绵绵就这样在鞭炮笑声中,度过了1967年的新年夜。

大年初一,军区又下了一场小雪,大白天的外头的雪花也不停,孩子们跑跑跳跳照旧去各家拜年。

老苏家仨崽儿穿戴一新,按照大溪村的习俗,规规矩矩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苏老头老两口笑成一朵花,给仨崽儿一人塞了个大红包。

苏爸苏妈也给仨崽儿发了红包。

去各位军嫂婶婶家拜年,仨小也得了不少红包,小二哥鬼头鬼脑拿出来数了数,露出一口白牙,嘿嘿,这么多红包,今个儿咱可是发财了。

大年初一拜年,大年初二进门的媳妇儿回娘家。

林桃娘家就剩下黑心三叔那一家,早不联系了。

再说现在在军区呢,老苏家的亲戚都在几百里外的大溪村,去哪儿探亲?遂一家人就在家猫冬,过年部队没任务,苏爸难得休息。

林桃也想抱着胖闺女在家睡懒觉,虽说她往日也常睡懒觉,爹娘自然不会说她,可没有过年来的名正言顺不是?毕竟是仨崽儿的妈了,咱当妈的也是有羞耻心滴。

大年初五,苏老太老两口一早去了老旅长家,苏爸年假结束去了营部,这阵子老苏家老两口跟老旅长夫妻俩处得挺好,苏辰在屋里看书,小二哥扫了门口的雪去了隔壁张嫂子家。

林桃抱着胖闺女睡到八点多,娘俩才睡眼朦胧从床上下来,林桃铺了床,去灶房做早饭,苏辰哥俩早吃了饭了。

林桃就单独给闺女做,炉子上煮热了海带排骨汤,再蒸小锅米饭,娘俩乐乐呵呵吃了。

1967年的春节慢悠悠过去。

转过年后,七岁的苏绵绵在秋天升入了二年级,小大哥苏辰跟苏诺读了四年级。

外面的形式越严峻,听说宁远县城的学生把县领导都给打倒,游街示众了,乡下的集市也没有了,上头不让开,老乡家养鸡鸭啊啥的,也只允许一户养三只鸡,其他的都不让养了,要是谁敢养,那就是资本主义尾巴,要抓去批d的。

军区的嫂子们也不敢乱养了,忍痛把自家的鸡鸭羊卖的卖,宰的宰。

老苏家也不例外,苏老头心疼地直抽抽,抽抽也不行,形势比人强啊,好在大驴子是对革命有功的,军区领导特可以养。

前头旅部领导家的一位军嫂,娘家解放前是县城的大地主,成分问题不好,听说领导一家都给牵连了。

军嫂们心惊肉跳的,尤其是出身不是很好的军嫂,天天在家不出门,就怕哪天出了啥事儿。

直到1967年年末,宁远县的几百名学生纠集在一起,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居然跑到军区来示威,想夺权,这不是鸡蛋碰石头,找死呢。

军区领导震怒,直接一通电话打到了中央。

中央迅速出手,各地的动乱才逐渐平息。

1968年之后,浩荡的□□虽然还在城市中贴大字报,打倒这个,打倒那个,不过老百姓生活总算是基本安定下来。

*时光飞逝而过,转眼间又是一年的春节,今年是1972年,老苏家的仨崽儿都长大了。

苏辰跟苏诺今年十五岁,在军区中学读初三。

大哥苏辰依旧是名镇军区的学霸,十五岁的少年斯文隽秀,性子沉稳,深得军区一群中年大妈的喜爱。

小二哥呢,这几年个头猛蹿,才十五岁就蹿到一米七八的,整整比大哥苏辰高出去半个头,个子高皮肤还黑,在老苏家一家子眼里,还是那个泼皮的黑小子。

苏绵绵也快十一了,在小学读五年级,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去年在学校评上了中队长,可把苏爸骄傲坏了,又在战友跟前低调显摆一番。

这几年军区扩建了不少,来军区随军的家属也更多了。

老苏家后山的山地全开垦出来了,西边种了一片水果林,冬面一片片的水稻田,水稻田里养了鱼苗,孩子们要想吃鱼,也不用去河滩上摸鱼,去自家稻田里随便捞一网,都能捞出几稻花鱼。

稻花鱼肉质鲜美,没有小河里长的鱼那种土腥味儿,吃起来味道很好。

又是一年秋风起,后山的橘子树火红一片,地里的花生也鼓了肚,水稻田里稻穗金灿灿压下来。

秋收到了,军区的中小学都放了假,学生们回家帮忙干活。

苏辰哥俩从学校回来,苏绵绵颠颠儿跟在后头。

跟小时候一样,兄妹仨打打闹闹去果树林里帮忙。

橘子树高,苏绵绵跟哥哥们比起来还是小矮个,她够不着就让二哥帮忙。

苏诺跑过来,笑话她,小妹儿,你腿短摘啥橘子,摘不着。

苏绵绵不服气,谁说我摘不着。

小姑娘想证明给他看,蹦跶了好几下也蹦跶不着。

苏诺捧着肚子爆笑。

苏辰走过来,屈指赏了弟弟一个糖炒栗子,疼的苏诺抱着脑袋啊啊叫。

苏绵绵喜笑颜开,抱着大哥的手臂撒娇,还是大哥对我好。

苏诺控诉道,哥,你偏心哈!苏辰睨他一眼,别闹了,过会儿妈该来了。

兄妹俩一听,赶紧拎着篮子做忙碌状,就怕惹到了更年期的老妈,给来个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