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明鸾迷迷糊糊地听见玉翟又翻了个身,显然还没睡寡便打了个哈欠,索性坐起身来:二姐姐,你可是为柳太太邀请你去的事烦恼?今儿晚上你都翻来覆去二三十回了,再这样下去,咱俩都别想睡了。
玉翟讪讪地冲她笑了笑:对不住,我只是……只是什么,她又说不出来。
明鸾问她:柳太太对你究竟是个什么态度?我也见过她一回,看着不象是这么没礼貌的人,以柳大人的性情为人,也不会纵容他老婆冲我们摆架子。
你细想想,柳太太一直找你,是不是有别的意思?玉翟坐起身,双手紧紧捏住被头,一脸的不自在:柳太太还会有什么意思?不过是觉得我针线做得好……你就编吧!明鸾不以为然地驳了回去,你针线再好,也只是个小姑娘,能比二伯娘强?能比金花婶强?只怕连沈家母女二人的针线也未必比你差多少。
柳太太要是只图个花样清雅不俗气,也犯不着非得找你做,让你帮着画画花样就行了。
她再三找你,还要你亲自去见她,肯定有别的用意。
而且我记得,你跟柳家儿子是相熟的,这里也没有外人,你悄悄儿跟我说,你对柳璋是不是……没有的事!玉翟慌忙否认,还着急地拉住明鸾的手,三妹妹,我敢对你发誓,我绝不会做那种不知廉耻的事!章家再落魄,我们也是大家子教养出来的女儿,若我生了那等见不得人的心思,成什么人了?明鸾撇撇嘴:哪里就到那个地步?我也不是说你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不过想知道,是不是柳璋对你有那个意思,柳太太才会老是叫你过去,是想相媳妇呢?玉翟咬咬唇,低头道:我在柳家从没见过那人……柳太太也从没提起过他,顶多是闲谈间提到她儿子功课好,又得了先生夸奖罢了。
倒是柳家小姐,我曾见过两次……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脸先红了。
她想起那回在街上遇见柳璋兄妹俩的情形,那时候她不知道那女孩儿是柳璋的妹妹,还伤心过一场呢,如今看来,却是庸人自扰了。
红完脸,她才继续道:柳姑娘模样儿与她哥哥颇为肖似,却是个无法无天的性子,见了我,不说在客人面前收敛些,竟当我是木头人一般,只顾着与她母亲说话,她母亲略说她几句,她脾气上来,摔手就走,倒叫我尴尬得紧。
我瞧柳太太对这个女儿也颇为头疼,跟我说了不少担心抱怨的话,话里话外,都在劝我多去他们家做客,多跟她女儿相处。
因此我想……柳太太大概是想让我去给她女儿做伴吧?明鸾睁大了眼:给她女儿做伴?怎么个做伴法?玉翟迟疑了一下:她倒是没有明说,只不过她身边的婆子曾露过口风,似乎是想要我住到柳家去,时时陪着柳姑娘读书学针线,好引导她变得娴雅稳重些。
我听那婆子说,柳姑娘自小是在祖母身边养大的,被宠坏了,如今再不改,日后就没法说亲了,因此柳太太十分着急,总盼着能有人帮她把女儿的性子导正,这人需得是能长久陪在她女儿身边潜移默化的,既要知书识字,针线规矩也要好,还要与她女儿相处得来,最好是清白读书人家出身。
为此挑了许久,挑中了两个城里秀才家的女儿,结果没两天就被柳姑娘赶回家去了。
柳太太没法,只得继续挑人。
她家婆子试探过我,只是……我又不是她家奴婢,没事住到她家干什么?因此就没应声。
明鸾听着,就想起自己那次去柳家的经历,恍然大悟:怪不得那次我去找柳同知,柳太太还特地叫我去说了半天闲话。
原来是为了这个目的!她大概觉得我不够知书达礼,就改找上你了吧?玉翟抿抿嘴,道:我们家本不是读书人家,又是流放来的罪人,眼下还是军户,她怎会看中了我们姐妹?这倒罢了,如今父亲有了官职,虽说只是小小总旗,也比不得平头百姓,若她只是让我们偶尔与柳姑娘见个面,交交朋友,倒也没什么,可住到她家去日夜相伴……柳家还有儿子呢,传到外头,岂有不叫人说闲话的?况且做她女儿的伴当,跟侍女似的,总叫人觉得我们家好象低柳家一等……这一点让她尤其难以接受。
明鸾拍拍她的肩膀: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回绝就是了。
我们家又没打算接他家的针线活挣钱。
玉翟白了她一眼:你说得轻巧,柳大人对我们家一向不错,柳太太没有明说,只让婆子来试探,我就不好明着回绝,总不能巴巴儿地凑上去说:您别再找我做针线了,我不想跟你女儿做伴——那不是自找没脸么?!明鸾笑说:这有什么?她没有明说,你也没必要明着拒绝。
明儿到了柳家,你只管跟柳太太说二伯父要出征安南的事,再透个口风,说二伯父要升六品百户了。
州同也是六品官,虽然同级官员相比,文官地位比武官要高,但柳太太再蠢也不会叫个六品武官的千金给她闺女做丫环。
玉翟闻言先是一喜,继而又迟疑:这样……会不会得罪了她?她虽没有明言,但一再派了婆子来试探我,已经等于是给我递了话了。
我先前没推辞,如今父亲一升官就拒绝了她……她会不会觉得我是个势利人?明鸾听得又好气又好笑:她怎么想是她的事,你管那么多做什么?你这么在乎她的想法,莫非是别有用心?玉翟顿时涨红了脸,双手绞着被头沉默不语。
明鸾见她这样,倒有了些想法:说起来……她儿子如今在全德庆都是有名的少年才子,你该不会是对他有了那心思吧?不然又怎会既不想给柳太太做针线、给柳姑娘做伴当,又不想得罪了她们?玉翟咬咬唇,道:谁有那个心思了?你少胡说!说罢重新翻身睡下,就闭了眼睛:不早了,赶紧睡吧,明儿还要进城呢。
明鸾撇撇嘴:你躲什么?就算有那心思又怎的?如今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你若真有心,跟长辈们透个口风,上门提亲去,不是比现在一个人烦恼强?玉翟顿时恼羞成怒:你胡说些什么呢?这也是你一个女孩儿该说的话?再说,我就告诉祖父去了!明鸾嗤笑着翻身躺下:得,我不说了,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反正不关我事,我干嘛要操心?然后双眼一闭,真睡过去了。
玉翟却久久未能成眠,咬着被角,双颊通红,胡思乱想了一晚上,直到天边发白时,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没过多久,又叫明鸾起床的动静惊醒了:怎么?天亮了么?明鸾答道:还早呢,我瞧你一晚上没睡好,多睡一会子吧。
我去帮忙做早饭。
穿戴好就出去了。
玉翟无论如何也没法再睡下去了,听着外头的动静越来越大,索性也起身梳洗好,走到院中,明鸾已经把早饭摆出来了。
她见桌上的早饭以干粮为主,便问:祖父不是不爱吃面饼么?怎么不做米粥?明鸾笑道:本来是要熬粥的,但今日你要进城,二伯娘与周姨娘要带着虎哥儿出门,做点干粮带着方便。
玉翟手中动作一顿:昨儿晚上我怎么没听说母亲要出门?金花婶听说二伯娘哭闹的事,说愿意帮着劝一劝,就请二伯娘去她家做针线。
周姨娘是要带着虎哥去柑园。
明鸾抬头看了玉翟一眼,虎哥儿近来功课学得不错,二伯父奖励他玩一天,说好了让他去喂鸭子捉小鱼的。
有周姨娘看着也能放心。
玉翟心中有些难过,低低地应了一声,道:你今日若无事,陪我进一趟城吧?金花婶今日不去,我总不能独个儿出门。
明鸾要接待朱翰之主仆,怎么可能走开?家里虽有陈氏在,但有许多事她都不清楚,外院也需要留个人看守,便道:祖父有事差我去做呢,怕是不能陪你了。
金花婶没空,你去找其他婶娘们吧。
玉翟咬着唇看了她一眼,有些委屈,但没说什么,进屋去给章寂请安去了,不一会儿吃完饭,明鸾收拾了碗筷,她便回屋将做好的针线活打好包袱,带上干粮与装水的竹筒,往几家军户聚居之处而去。
她运气不大好,几家军户的女眷都有事要忙,倒是有一家也打算要进城,可以让她搭个顺风车,只是没法陪她去柳家,甚至不能送她回来。
玉翟只觉得诸事不顺,纠结得不行,但犹豫了半晌,她还是心一横,决定跟那家人同去。
三妹明鸾比她还小两岁呢,都能独自驾车往来于德庆城与九市镇之间,她难道还没胆子坐别家的车进城,再一个人去柳家么?至于回来,去茂升元分号求助就是了。
她去过几回,认得路。
与那家人说好了,她连忙与那家人的孩子一道上车,无意中一回头,远远看见沈昭容正往这边走,还向她招手:二妹妹,你略停一停,我有事找你!她冷冷哼了一声,径自上车不理。
不一会儿,车开走了,沈昭容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满腹委屈地蹲下身直想哭。
杜氏喘着气跑过来问:怎么回事?她没看见你?沈昭容咬了咬唇:看见了,我看见她看见我的,只是没理我。
杜氏跺脚道:真真没礼数!章家毕竟是军中粗人出身,养的女儿也不懂规矩!沈昭容怯怯地看向母亲:如今怎么办?我听说她昨儿没进城,只当她今天还会与金花婶同去,没想到在金花婶家却只看见了章二婶……章二妹妹眼下进城去了,我们怎么办?等她回来么?等等等!等到几时是个头?!杜氏想了想,冷哼道,不等了!若不是担心章家会多嘴坏了你的前程,我们何必受这个委屈?!他们章家以为自己还是从前的南乡侯府么?不过是区区军户,也好意思在亲戚面前摆架子!可沈家也同样是军户啊,甚至比章家还不如,家里只有一个余丁,章家还有个总旗呢。
沈昭容小声道:您别生气,如今我们还不能得罪了章家,且委屈一时,等到我们家东山再起,自然不必再受他家的气。
杜氏冷笑道:即便是如今,我们也不必再受他家的气!她压低声音对女儿道:你方才没听金花那婆娘怎么说的么?章二丫头是往柳同知家去了!她给柳太太做了针线要送去,哼,小孩子家家的会做什么?难道还能比我们母女俩强?昨儿她本该送针线过去的,结果误了,今日再去,人家岂会不恼?只要柳太太恼了,咱们就有机会了!章家能有今日风光凭的是什么?还不是柳同知与江千户两人护着?江千户那小妾身份低微,没得丢了我儿的脸,若是能把柳太太拉到咱们这边来,咱们还怕章家什么呀?!沈昭容听得大吃一惊:母亲的意思是……那能行么?柳同知虽说位高权重,到底管不得我们这些军户,万一章家着恼……安心,我早有应对之策。
杜氏拍拍女儿的手,声音压得更小了些咱们只想着堵住章家的嘴,免得日后你寻到了好姻缘,会被他家坏事可眼下就有一门好姻缘!柳同知家的公子今年只有十六岁(虚岁),不但生得一表人材,听说功课也极好,日后必然前程似锦。
我打听得柳同知老家在信阳,信阳柳氏也算是名门了,你外祖母娘家就与信阳柳家联过姻,不过我听说他家这一辈的嫡支并不是‘信,字辈的,想必那柳信文是出自旁枝,虽说不如人意,眼下也顾不得许多了。
你若能嫁给那柳家子为妻即便一辈子只能屈就个寻常诰命,也比终身青灯古佛强!母亲!沈昭容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怎么可能?我们家只是区区军户,柳家怎么可能看得上女儿……谁敢看不上你?!杜氏双眼一瞪,我们沈家女儿,太子妃都做得太孙妃也不在话下,区区一个信阳柳氏的旁枝子弟,还敢挑三拣四?!你别管了,这事儿就包在母亲身上!沈昭容抿抿嘴,心乱如麻,但隐隐也有分期盼,若是事情能成,那……她小声问:母亲,眼下我们该怎么办?杜氏一挺胸:怎么办?跟着章家二丫头进城去!趁着她要进柳家大门时跟上去,怎么说也是亲戚,那丫头脸皮薄,断不敢当着人家的面跟我们翻脸!且不说沈家母女如何算计,章家小院里也迎来了朱翰之主仆。
朱翰之先进屋拜见了章寂,问候了他的身体,才道:您老人家莫担心,我已经命人打听兄长的消息去了,一有准信便会立刻报给您知道。
明鸾在旁听得眉头一皱,没有吭声。
章寂倒没说什么:那一切就拜托殿下了。
说罢就开始咳嗽,咳得撕心裂肺的,吓了明鸾一跳,连忙去倒茶,章放章敞兄弟也慌忙上前替父亲拍背抚胸。
章放还向朱翰之赔了不是:老人家年纪大了,又受了几年苦,身子大不如前。
今年自入夏以来,便有些消瘦,前儿听说了太孙的噩耗,几乎当场厥过去,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昨儿因我要去安南的事,父亲心里本就担忧,偏我那婆娘不懂事,还要哭闹,又把父亲气病了。
若非如此,昨儿就该上山看你去的。
朱翰之面露忧色:我不知姨祖父病情如此严重,是我怠慢了。
可曾请了大夫来瞧?请过了,大夫还是那一套,要好生养着,放宽心,不能忧思伤神。
可太孙的事又瞒不住他老人家,他天天都在担忧,怎么可能放宽心呢?朱翰之隐隐有些了然,抬头看向明鸾。
明鸾当然知道自家祖父的病情轻重,也猜到老人家这是故意的,见朱翰之望过来,便扭开头。
朱翰之更加确信了,但他还有些迟疑,就没有开口。
我没事……章寂勉强出声道,年纪大了,身子自然比不得从前,你们做什么这般大惊小怪?!他冲朱翰之笑笑,翰之啊,姨祖父没事,你别担心。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熬几年,估计能看到你们拨乱反正的那一天。
你就放心回去吧,不必挂念我这老头子。
朱翰之眼圈微红,他虽猜到了章寂的用意,但看着对方一把年纪还要勉强自己,又有些不忍。
说来那件事告诉章家人也不打紧,他又何必非要瞒着呢?犹豫了一下,他终于下定决心,透露口风:姨祖父不必太过担忧,兄长必然会平安无事的。
李家的船虽然沉了,但吕先生先前似乎提过,担心夏秋之际海上风浪大,有可能会改走陆路……章寂顿时双眼圆睁,抓住了他的手:此话当真?!朱翰之重重点头:我确实听吕先生这么说过,而且他们一路上遇事都会有消息传回来,虽说眼下还不知道兄长安危,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章放兄弟与明鸾都露出松一口气的神色,明鸾还暗暗瞪了朱翰之一眼。
她早就知道他是知情的,不然怎会表现得那么淡定?偏偏不肯透露半点口风,害得人家那么着急!章寂也安心地闭了闭眼睛,重新睁开时,脸上便带了笑意:这就好,这就好……又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走?李家忽然出事,你早些回去也好。
朱翰之忙道:我正要跟姨祖父说这件事呢,李家出事,恐怕是出了内鬼……话音未落,院子里便传来沈儒平的声音:章三奶奶,你今日可曾见到拙荆与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