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女人经

2025-03-25 15:43:00

东莪。

原本把小混混打的落花流水正洋洋得意的东莪一听到小玉儿的声音顿时一个激灵,马上站直了身子,双手反剪在背后,对着小玉儿嘿嘿的笑着:额……额娘。

看着在地上打滚的小混混,小玉儿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东莪看到小玉儿的表情连忙蹭到小玉儿身边:额娘,可不是女儿要惹事,你在后面也看到啦,是他们自己找打的。

说完还对着穆哥使眼色,穆哥接到东莪的信号,连忙也跑了过来:十四婶,这真的不能怪我们啊,上次瞧见他们在欺负一个卖菜的妇人,我们是看不过去才动手的,我们是行侠仗义啊。

可不是乱惹事打架。

东莪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我们这是行侠仗义啊,那妇人叫我们女侠呢。

小玉儿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东莪看不出来小玉儿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连忙求救的看向多尔衮,多尔衮却只是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穆哥,你说我额娘,是不是生气了?东莪拉过穆哥小声的说道。

穆哥看着小玉儿的背影只能摇头:那是你额娘啊,你不知道反倒来问我,反正十四婶到底在想什么,我是从来都看不懂的。

大概被小玉儿这神秘的态度给吓到了,东莪和穆哥变的异常乖巧。

关了房门,多尔衮见小玉儿还是愣愣的坐在那边发呆,低咳一声开口道:姜先生说东莪和穆哥有习武的天赋,我原本还不相信,今天一看倒的确是让人很惊喜。

见小玉儿还是没反应,多尔衮叹了口气却是坐到了小玉儿身边:别担心了,东莪和穆哥这身手,那些没学过武只懂蛮力的小混混没个十几个二十个是为难不了她们的。

而且看她们今天这打法,想来也是经历过不少经验老道,以前肯定也是没吃过亏。

过了半响小玉儿还是没有动静,就在多尔衮没了耐性想把小玉儿摇醒的时候,小玉儿终于悠悠的开了口:你说,我是不是错了?什么?多尔衮皱眉。

小玉儿似乎这才回过神来:东莪不爱红妆爱武装,我觉得咱们满洲姑奶奶学这些没什么,而且她自己喜欢也耐得住寂寞和锤炼,那么就放任她去学。

看到她为了学武吃了那么多苦也不声不响,还为她骄傲过,觉得不愧是咱们的女儿。

多尔衮笑:可不是,姜先生不是说过,在学武上,东莪除了天赋也非常的肯吃苦吗?可是她归根结底,她是睿王府的大格格,她不可能去当一个真正的女侠。

小玉儿脸色却不是很好看,刚才东莪和穆哥背靠背的时候我才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或许学武她很开心,很有兴趣,可是这份兴趣对她未来的人生能有什么作用?我这样放任她自己选择,真的是对她好吗?今天因为她是我们的女儿,所以很开心她在武功上取得的成就,但是将来呢?她终究要嫁人,终究要面对这个时代对一个女人的苛刻。

多尔衮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揽过小玉儿:东莪还小,你想这些是不是太多虑了?我知道你担心她将来的夫婿不能接受她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

但是就像你说的,她的婚事,我能不上心吗?,你的忧虑断不会发生的。

小玉儿却是摇头:她的婚事,你能做主?多尔衮一愣,随后却是苦笑:皇上不会不问我的意思的。

宗室子弟不管男女,婚事皆有皇帝决定,称之为指婚。

这是为拉拢也是为打压,防止一家独大。

按常理,皇太极的确不会给东莪指一门特别显赫的亲事,但是小玉儿却记得,在历史上这个年代除了大批的博尔济吉特氏嫁入大清,更是有大量的爱新觉罗家女儿远嫁各个蒙古部落。

多尔衮见小玉儿还是眉头深锁的样子:放心吧,皇上还没从宸妃的阴影里彻底走出来,估计这一两年里还没兴趣指婚,而且东莪的确还小,我们有的是时间给她慢慢找,我现在开始就留意,等挑中了我直接找皇后去。

小玉儿闻言,只得点头:这样算是最好。

但是不管怎么样,东莪的确该收心了。

多尔衮笑:你要开始教东莪怎么持家了?小玉儿白了她一眼:不管将来她夫家是谁,她的总归是大妇要操持家务的,若是万一……万一嫁的远了,不学着点怎么行?多尔衮耸耸肩:孩子们怎么教你决定就行,看看博敦,不是挺好的?小玉儿想起博敦就想起她那个强势的儿媳妇来,隐隐觉得有些头疼:我觉得,咱们儿子是不是有点太听他媳妇的话了?大概是因为新婚就出征,一走两年多,所以博敦对娜仁托娅有些愧疚。

而且如今经历了战火,博敦看上去更是成熟了不少,从锦州回来后,博敦和娜仁托娅很是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虽然倒不至于言听计从,但是很多时候他却是不声响由着娜仁托娅决定。

婆婆的天性,对于这种事情总是天生的觉得不舒服,只是娜仁托娅倒不是不知进退持宠而娇的人,而且大部分的情况她还是很讲道理的,所以小玉儿也找不到借口去敲打博敦。

多尔衮看着刚才还想着怎么教女儿把持夫家,一转眼对媳妇能干又表达了不痛快的小玉儿,一边暗自后悔提了儿子,一边只能沉默以对。

只是小玉儿没打算这么放过多尔衮:你说博敦在战场上难道也这么由着别人打算?就没个自己的主意?多尔衮默默的翻了个白眼:娜仁托娅那些话又没说错,博敦难道为了彰显自己有主意故意跟她反着来?再说了,这种琐事,我不也都听你的?小玉儿一听却是气到了:什么叫都听我的?难道你拿主意的时候我说过反对了?多尔衮这时觉得自己非常的能理解博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