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小玉儿情绪一直不太好,多尔衮虽然模糊的知道原因但是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撺掇着宝宝给小玉儿找事。
这些时日在家里多尔衮可也没闲着,忙着跟小玉儿这久别胜新婚也忙着和儿子加深父子感情。
宝宝虽然上报了大名可是私下里倒还是宝宝宝宝的喊着,宝宝也只对这个名字有反应,你喊他宝宝他就咧嘴冲着你乐,你要喊他博敦他绝对给你一个后脑勺。
虽然小玉儿老觉得自己夫妻两也就两大小孩,但是那是她现代人的思维在作祟,多尔衮一点都没觉得宝宝来的早了,十七八岁当阿玛了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宝宝嘴巴甜,叫起人来脆生生的还不带糊人。
阿玛就是阿玛,额娘就额娘,婶婶就是婶婶的,不像其他小孩还会含糊其辞的来些变身,虽然话少还不成句子,但绝对清晰有力的。
每次宝宝一叫阿玛,多尔衮都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给他摘下来,弄的小玉儿很无奈,直说儿子不能宠,更何况他是长子,将来要当哥哥要是宠坏了怎么办?多尔衮却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继续宠着宝宝,弄的小玉儿哭笑不得,将来可以预见两人唱黑脸的一定是自己,严母慈父啊这是。
宝宝会走路后整个多动症患儿,四处乱走还会中途上演下什么叫连滚带爬,而多尔衮不但不去制止乐呵呵的瞧着他把自己弄的一身泥,就小玉儿看,要不是他自己伤还没好利索,都想不要形象的陪着儿子趴地上去玩去了。
可惜这种悠闲的日子多尔衮也没过上多久,自从进宫见过皇太极不久,皇太极就开始招多尔衮回去议政了。
去年征明的各种后续工作,袁崇焕死后辽东的形势变化,还有赖活在草原上尤未瘦死的骆驼林丹汗……左肩的固定板子还没拆,多尔衮就又忙上了。
阿敏死后,莽古尔泰大概有些唇亡齿寒的想法,还是在朝政上出工不出力,时不时就告病。
代善老狐狸常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为由搞罢工。
弄的朝政上皇太极压力越来越大,而他的心思也越来越偏向小贝勒们。
8月底,多尔衮终于带回了一份让小玉儿很吃惊的新差事。
科举?小玉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皇太极准备搞科举?是啊,科举,说是学大明朝,搞秋闱。
不论女真、蒙古、汉人,不管是奴才还是亲贵,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参加。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是重点对象还是在各家的汉人包衣。
毕竟那些四书五经旁的人还真的没这份心思。
多尔衮这次被皇太极委以重任,作为主考,倒是有些头大。
皇太极怎么会想到科举?小玉儿有些纳闷。
说是一个叫范文程的给出的主意,不过关键还是袁崇焕。
多尔衮放下手上的卷宗,给自己倒了杯茶。
如今他的左肩倒是稍稍能用力了,虽然干不得重活拿不得刀剑,这种小事倒已经没了妨碍。
范文程?这是小玉儿第一次听到这个后金最出名的汉臣的名字,有些愣神。
是啊,你可能不知道,不过据说是北宋范冲淹之后,名门哪。
多尔衮这句名门却是充满了嘲讽意味。
小玉儿摇头:这个人我听过,是有些才学的,和是不是范冲淹之后没什么关系吧?听过?多尔衮有些惊讶,哦,显章说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倒是互相会通气。
小玉儿笑而不答让多尔衮自己误会去吧,随即又问道:这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还不是皇太极想做出一副惜才的样子来,千金买骨呗。
如今咱大金的地盘大了,汉人越来越多,总要给他们一些出路,才能跟咱们齐心。
多尔衮翻了翻手上卷宗,不过其实只是一份小目录,关键的东西多尔衮也不能带出来。
穷文富武。
是该给汉人们一条出路。
小玉儿叹息,以前要出头,只有军功,各地暴动不断倒未必是他们心向着大明,恐怕就是因为没有盼头没有希望所以不如铤而走险。
小玉儿转而笑着说,这是安定民心的妙招。
好处不止呢,虽然这没有明说,但是一旦开了科举,这天下的读书人恐怕就要改口风了。
多尔衮今天和皇太极深入聊过了,想的比小玉儿远的多。
这倒是,从隋唐以来,开考科举那是正统天朝必须干的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已经深入了汉人骨血的一句话。
给了读书人希望,就是给了汉人们希望。
皇太极其实关键还是希望能不能慧眼识英雄的找一个袁崇焕吧。
多尔衮的笑容有些嘲弄。
皇太极没有那么天真的,大明那么大,袁崇焕也只有一个,更何况后金才这么小这么少的人呢?大约因为努尔哈赤的缘故,多尔衮对袁崇焕从来都是鄙夷大于欣赏,时不时的都要嘲弄下皇太极想把袁崇焕招于麾下的妄想。
就算如今袁崇焕身死,多尔衮还是不改往日的习惯,弄的小玉儿有些不爽却又无可奈何。
这袁蛮子的确厉害我承认,但是也远没有到这天上地下只此一家的地步吧?多尔衮看出了小玉儿的不悦,只能撇撇嘴辩解道。
小玉儿生了会闷气也知道这个怪不得多尔衮,只能自己给自己开导:袁崇焕只是生错了年代了,当初诸葛亮杀了马谡可是一点事都没有。
多尔衮想了想还是开了口:你倒是一直高看他,他能和诸葛亮比吗?就算能比,可惜崇祯不是刘备。
诸葛亮杀马谡一点事没有,袁崇焕杀一个毛文龙却得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是啊,可惜崇祯不是刘备,所以刘备是蜀汉开国之君,崇祯只能是大明末世之帝啊。
小玉儿很是感慨。
好了,不说他们了,先说咱们眼前的,这科举的事你得帮我。
多尔衮上前从后面把小玉儿揽进怀里,下巴搁在她肩膀上对着她耳边说,弄的小玉儿耳朵一阵痒,扭了一下挣了出去,多尔衮笑嘻嘻的看着没继续上前跟她闹。
小玉儿白了他一眼,当然知道他是这是看她情绪有点不对,故意转移话题呢,只好跟着他的话题转:怎么帮你?皇太极就给你这么个卷宗让你去搞场科举出来?多尔衮对小玉儿的白眼不以为意:这倒不是,我只是主考,下面还不少副手。
这题目是我们商量个范围送上去让皇太极自己定,暂时决定在十月开考,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有些紧了。
给你安排了人帮你还要我做什么?小玉儿纳闷。
别人哪能跟你比啊。
多尔衮有些讨好的笑道,几个汉人我都不熟,怕是他们引经据典的藏些私货,这种四书五经的你比如熟,帮我把把关就行。
小玉儿一听这事就知道是多尔衮故意找事情让她分担注意力,最近几日的情绪低落他大概也很担心,心里有些甜便不在意他刚才在袁崇焕的事上给她不痛快了:给你叫了谁啊?这么不放心?结果这个问题多尔衮却是扭扭捏捏的半天才说道:恩,其实亲贵里也不止我一个,还有萨哈廉呢,那几个汉人都是他和代善保举的,两红旗出来的,所以……咳……小玉儿一听便知道他的意思了,这还在跟萨哈廉吃醋呢。
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的:两红旗出来的你就不放心,那两白旗里挑两个保举上去啊?多尔衮尴尬的轻咳一声:要不显章?早该了,显章跟了咱们那么多年,好不容易谋的差事最后还是因为给辞了,他的才学没问题人品也过得去关键是对咱们忠心,不过到底是走保举之路,还是让他去参加一下这次科举,我觉得还是跟他好好的商量一下才是。
多尔衮有些惊讶:这保举有什么问题?还要商量?小玉儿摇头:你啊,就是不懂人家读书人的那点心思,这保举又不是大明的荐科,说白了其实就是个走后门,虽然显章以后的路会好走一些,但是在同僚之中却会被无形的排挤。
而且,就算不问这些,在显章心里,恐怕是希望堂堂正正的走一次科举之路好证明自己是真才实学的。
郭苏阳跟在小玉儿身边多年,那一点点的小心思却是跟小玉儿谈过的,他是以作弊论罪而流放的,事实上他那次是无意夹带,根本不是有意作弊,所以虽然如今因为投靠了小玉儿在这辽地读书人里也算是有些地位和名声的,但是在人家正儿八经的进士面前却总是低了一等。
返回大明重新参加考试那是不可能了,小玉儿倒是宽慰过他,后金迟早开科,到时一定想办法让他走上正路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
这不机会来了?多尔衮听小玉儿这么一说倒是笑了:这也是读书人的一种硬气?小玉儿无奈的翻了个白眼:算吧。
多尔衮还想说什么,奶娘却是抱着宝宝进来了。
多尔衮顿时心思就给儿子给吸引走了。
关于科举的话题暂时就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