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外书房。
秦伯堂踱着步子,蹙着眉头走来走去。
书房里的烛火印得他脸忽明忽暗。
一旁侍立的李顺敏是秦家的三管家。
三管家李顺敏长期在桑镇的沁园。
一面打理沁园的桑树,一面打点和养蚕户们的关系。
往年他只需腊月和七月回来向秦伯堂汇报即可。
然而,年前开始,他隔三差五地往返于玉州城和桑镇,只为秦伯堂交予他一项特别的要务。
秦伯堂终于停下脚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顺敏,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你务必要暗中妥善处理才好。
秦家上下,能堪当此重任的也就是你了。
他知晓李顺敏是绝对忠心无二的。
当年李顺敏背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半路遇到秦伯堂。
秦伯堂出手相助,为他请到了大乾朝最好的医生,医好了他娘亲的病。
李顺敏是大孝子,又是桑镇有名的养蚕高手。
他知恩图报,不仅投奔了秦家,而且为秦家网罗了桑镇最好的一批养蚕户。
秦家赖以发家的生丝行当越做越红火。
李顺敏神色一凛,他深知秦伯堂在这件事上对他的倚重,低头恭声道:老爷,小的明白老爷的用心良苦。
您且放心,小的一直遵照老爷的指示,暗中处理这件事儿。
只是前些日子,老爷苦恼的事儿可得到解决了?秦伯堂叹了一口气,说道:顺敏,万年青可是会让人中毒?李顺敏不明白秦伯堂这句话的意思,觑着他的神色,小心地回答:老爷,在民间万年青又被叫做‘哑棒’。
人一旦喝了哑棒的汁液,轻则失声,重则变成哑巴。
不过,哑棒倒没有毒性。
秦伯堂听到这番解释,心中略略宽心。
他挥挥手,示意李顺敏退下。
书房里,只有秦伯堂一人坐在书案之前,他一手撑着额头,心事重重,无奈地叹息。
一个男子倘若娶到一个出自高门、精明能干的妻子,凡事她都做的有把握,凡事她都有自己的决断,却并不是做丈夫的福气。
秦伯堂对于如此这般的沈氏,甚是困扰。
在她跟前,他不能一点一滴的松懈,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随便,更不能一丁一点的放-荡。
他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他慢慢习惯了,渐渐适应了。
然而,十五年前,他重新遇到丽娘。
之后,丽娘又无缘无故地失踪了。
这十五年,他一直在找她,只因他知道她失踪前怀上了他的骨肉。
多番寻找了十五年,他终于把她找到了。
就在半月前,这个秘密被秦明月无意中窥见了。
这个性子和沈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女儿,根本无法容忍丽娘,竟然威胁他要告知沈氏这个秘密。
沈氏的脾气,沈家的势力,他自然不敢造次。
于是,他暗中对明月的餐具用哑棒熏蒸,此举仅仅只是为了让明月暂时失声。
如此一来,他才能多争取时间,想一个万全之策,以避免秦家掀起轩然大波。
可是,熏蒸过哑棒的餐具到底分量,不足以让秦明月变成哑巴呀!到底是谁,趁机在背地里下毒想要秦明月的命呢。
为何秦明月醒来之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似地,再没有对自己提及这件事儿了。
秦伯堂百思不得其解时,忽然,门上响起一阵敲门声,他应了声进来。
门被推开,一脸焦急的大管家秦大山急急地禀报:春水被人推下莲池。
秦伯堂心中大惊,谁人如此胆大妄为,竟然在秦家做出如此明目张胆之事!他耳边响起晌午时沈氏说的那番话,于是急匆匆地赶回清莲园。
冷风嗖嗖,偌大的清莲园一片沉静。
只有侧屋里一灯如豆,窗上映着一道寂寞的人影。
秦伯堂略略迟疑了下,快步朝侧屋走去。
呆坐在桌前的沈氏显然没有想到半夜三更,秦伯堂竟然回来了。
她连忙站起身,目中带着欣喜,迎将上去,老爷,前头的事儿可都处理妥当了?秦伯堂点头道:处理妥当了。
听闻春水被人推下水了,可有大碍?老爷,春水被人推下水,差点儿丧命。
沈氏亲手为他更了衣。
所幸的是,我早有防备,春水如今只是受了惊吓,倒无性命之忧。
秦伯堂换好一身便服,在八仙桌旁坐下。
沈氏倒了一杯热茶端给他。
他抿了一口,又问道:可查得出来是谁下的毒手?下毒手的人太过狡猾,沈氏话锋一转,声色俱厉地说道:月儿被毒成哑巴,唯一有可能辨认出凶手的春水,险遭毒手。
如若推测无误的话,这断然是明媚那丫头做的。
老爷,平日里,我与老爷提及多次,明媚那丫头,不是省油的灯,她和月儿从小就不对付了。
秦伯堂听到这些,并没有打断沈氏的话。
沈氏见状,哽咽着继续道:柳芳芸早不回娘家,晚不回娘家,偏偏前几日月儿出事前回去了。
她这不是给自己撇清关系找了一个最好的由头嘛。
芳芸她娘缠绵病榻许久,前些日子里,愈加不好了,芳芸这才回的娘家。
今日你说的这些话,万不可被其他人听到,免得惹得别人嚼舌根。
秦伯堂叹了口气说道。
沈氏理了理思绪,重新把话题转到春水的事情上,出事后,我盘问过春水,她一路跟随猫儿跑到了莲池边,然后被人丛背后推下去。
此外,春水回忆那日在伙房里,她看到一个身影和明媚很像。
春水是年前才买来的小丫头,在秦家她认得几个人?没有十足的证据,不能妄下定论。
秦伯堂略略提高了声音说道,芝兰,月丫头平日里也有做不对的地方。
她和阿媚不对付,这也是二人闹着小性子。
母亲时常提及,月丫头的性子太是清高,太有孤傲,这对于姑娘家并非是件好事!还望夫人多抽出时间教导月丫头。
沈氏咬着嘴唇,神色变幻了下,还是启口说道:母亲的话固然要听,可母亲不太待见月丫头。
在这个秦家大宅里,谁人不知晓母亲最偏爱的是明浩。
母凭子贵,柳芳芸在秦家的腰杆子挺得笔直笔直。
当年,若非是我,她怎么能进的了秦家的大门?若非当年为了秦家,我怎么会失去我的诚儿。
沈氏越说越激动。
夫人,你又扯哪儿去了呀!母亲只是提点我,女儿家有女儿家的本分,越过了本分,对女儿家而言并非好事。
诚儿的事,秦家的确有愧于你,只是这事儿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勿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中。
诚儿在天之灵,亦会得到安息。
放缓了声音,好生安慰沈氏一番。
他的确有愧于她!自小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秦伯堂尤其不擅长生意之道。
秦伯堂的父亲去世之后,秦家生意日益中落,秦伯堂娶妻之前,一直由秦老太太独自撑着秦家生意。
当年,秦家嫡长子秦明诚出生尚未满一个月,秦家陷入争夺生丝的大战之中。
沈氏顾不得坐月子,她放下尚在襁褓中的诚儿,一路颠簸着去了桑镇,和杜家抢夺质量最上乘的生丝。
杜家当年抬高收生丝的价格,惹得养蚕户们纷纷倒向杜家一边。
处于竞争劣势的秦家,只能打亲情战。
沈氏挨家挨户地拜访养蚕户,教养蚕户的妇女们改良养蚕之法。
通过她的指点,养蚕户的妇女们,改良了养蚕的方法,蚕儿吐出的生丝更加光滑,更加有韧性。
当时,沈氏被誉为再生嫘祖。
然而,那年夏天,一场痢疾去夺走了小诚儿的性命。
因着沈氏一直在外,秦家奴仆疏于照料,小诚儿患上痢疾,腹泻脱水而死。
那年,沈氏不仅失去了儿子,而且在桑镇走访了五百九十家养蚕户的她,也终究累垮了身子。
最终,秦家虽然从杜家手中抢回了这批生丝,沈氏身子和精神却生生地垮了下来。
秦家因这比质地上乘的蚕丝,夺取了皇家的生意,自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秦家老太太失去了嫡长孙,心情低落,每日郁郁不欢。
在气无处可发的情况下,她斥责了沈氏,妇道人家在家里相夫教子即可。
沈氏又不能反驳,只得强忍了下来。
婆媳两人的关系也日益走向恶化。
沈氏养好了身子,过了数年,仍然无法受孕。
沈德新从京城派来的太医,一边摇头,一边给她开了调理身子的方子。
如果上天垂帘,夫人才会再次受孕。
然而,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了,再一晃又是五年,整整十年过去了,沈氏却仍然未怀上。
秦老太太盼孙心切,秦伯堂眼见着马上要而立之年,她就使了百般招数,让秦伯堂纳妾。
万念俱灰的沈氏,经过无数次的心里挣扎,她刚要答应给秦伯堂纳妾,终于开眼的老天爷再度开了恩。
终于在多方调理下,数年后,沈氏才诞下一女,乃秦家嫡长女,秦明月。
秦家上下对秦明月,真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奈何沈氏出身再矜贵,娘家势力再庞大,因无法延续秦家烟火,备受非议。
无奈之下,迫于秦老太太的压力,还有秦家无烟火延续的压力,沈氏几度审慎,决定为秦伯堂纳妾。
她反复甄选,终究选了乳娘邱妈妈最小的女儿柳芳芸。
当年的柳芳芸,内向、腼腆、胆小、老实。
柳姨娘嫁入秦家次年,就诞下一男一女龙凤胎,秦明浩与秦明媚。
秦明浩却因幼时风寒所致,变成了半瘫。
虽然半瘫,秦明浩也能秦家得以延续烟火。
所以,柳姨娘母凭子贵,在秦家的地位,在秦老太太眼中的分量,并不亚于沈氏。
每每想起这些事儿,秦伯堂的内心是愧疚的。
他站起身,走到沈氏身旁,轻轻地抚着沈氏的肩膀,心中甚是愧疚。
芝兰,我未能履行当年向岳父大人的承诺。
这么多年以来,让你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