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上门讨债

2025-03-25 15:43:53

方氏手里的手巾惊得掉到了地上,第一反应就是推了博源一把道:小孩子家家的可不许瞎说,我晌午前还瞧见你母亲咧,好的很,哪里就要不行了?博源放声大哭,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也不知道,我爹说、说我娘要不行,让我来叫、叫婶子去。

听说是祝老大说得话,方氏这才当真害怕起来,把博源往茉莉那边一推道:你看着弟弟,我去看看你大娘。

荷花见状也跳下炕,抓起门后的桐油伞也跟了出去。

到了祝老大家门口,跟杨氏和祝大姐几乎前后脚地进了屋,也顾不得脚下有没有泥,都涌到里屋去问到底是咋回事儿。

李氏躺在炕上,脸色难看得很,尤其是那眸子都跟蒙了一层死灰似的,半分都瞧不出什么生气儿来,跟上午瞧见的时候判若两人。

几个人见状都唬了一跳,忙问祝老大这是咋回事儿,祝老大也一脸死期将至的模样,抱着头蹲在地上,被问了半晌才扯着她们到外屋道:原本早晨还好端端的,上午抢着把地里最后的活儿忙完了,吃过晌午饭她说要歇会儿,结果没多大一会儿就说后腰疼,然后起来小解就有血,这、这还不是要完了?杨氏一听就慌了神儿,晃了晃身子就靠在了方氏怀里,还是祝大姐稍微冷静些,问:不会是正赶上小日子吧?祝老大摇摇头道:我也问她来着,她说不是,就这么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人就躺下起不来了。

荷花在一旁也听得分明,李氏平时虽然自己说身子不好,但多数都是为了逃避干活,只在家里呆着惯了,突然间日夜的抢收了几日,若是引起血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她对这方面也没有经验,不管怎么说还是得去看病才是正经。

见几个大人都围绕着病情说来说去,她忍不住道:咱家又没人懂这个,还不赶紧带大娘去城里看病,你们能商议出个啥来?祝大姐第一个回过神儿来,忙道:荷花说得对,咱们几个都急糊涂了,不管咋的先送人去瞧大夫。

她麻利地吩咐道,大哥你去李家把这件事儿跟你岳丈先通个气儿,然后把他家那个带车厢儿的牛车借来,我跟弟妹去屋里给她拾掇拾掇,荷花,去喊你爹过来,陪你大伯去城里。

折腾了半晌,最后祝老大和祝永鑫轮换着赶车进城,祝大姐跟着去照顾李氏,家里两个孩子就暂时搁在杨氏那边住着。

因着李氏这边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三家的庄稼收没收上来,就被大家抛诸脑后,雨接连下了几日才挺,又得等着场上晾干,又等了几天,这才把老大家的蜀黍翻出来晾晒,方氏这才想起来去问刘氏:你家要不要用场晒粮食?刘氏在家憋了好几日的火气,见方氏来问顿时就发作出来,你们谁眼里还有我家的人,我们就是在家里气死饿死了,你们怕是也得等那尸首臭了才能发觉,还假惺惺的来问个屁方氏莫名其妙的就吃了顿排头,朝刘氏乱糟糟的头发上瞥了一眼,也没给她脸面地说:我这会儿是帮大哥家晒蜀黍,不过好心来问你一句,你若是晒我们就给你腾挪出地方,你若是不晒便作罢,哪里来的那么多个死啊活啊的废话晒、晒个屁刘氏抓狂地嚷道,庄稼都让雨水泡了,还晒个啥方氏这会儿也瞧见了屋里炕上还堆着庄稼,想必是拿回来在炕上烘干来着,心里只觉得可惜了那些个蜀黍,对刘氏却没有半分同情地说:我家老早就过来跟你说让收庄稼,是你家偏生不听,这下都泡在地里,难道还能怪谁不成?当初闹分家你闹得也是欢腾,如今一分了家就瞧出来,当初谁家干活多,谁家偷奸耍滑的了吧?如今咱们分锅分灶的自过自的,我家好心提点你们几句那是我家积德行善,若是半分都不管你们,也没人能说出我家一个不字儿来,所以你也少拿我当个软柿子来拿捏,平时不答理你是不想闹得家里不和,你也别太蹬鼻子上脸的。

刘氏第一次见方氏这般样子,一时间连反驳都没回过神儿来,由着方氏把她数落了一顿转身儿离开,等想还嘴的时候人老早就走远了,她气得回屋想要寻别人的短儿,见祝老三不在家就问芍药:你爹又死哪儿去了?芍药怯怯地摇摇头表示自个儿不知道,并且条件反射地朝墙角挪去,刘氏这副样子她见得多了,每次都意味着想要找人做出气筒,若是祝老三在家,俩人吵几句也就过去了,但这会儿祝老三不在,十有八九就是要着落在自己身上。

刘氏见芍药话也不说只往后躲,果然一腔子火儿都朝她去了,上前揪住她的耳朵骂道:你躲什么躲?我是你亲娘,你躲着我?你个吃里爬外的下作坯子,想躲到哪儿去?去你二伯家吃香的喝辣的去?人家还有洋芋蛋子吃,上回那个洋芋吃得你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了,是不是恨不得自个儿是她家的?芍药一边哭一边道:没有,娘,我没想去他家……你长本事了啊?还敢顶嘴?刘氏气得又往芍药身上狠掐了两把,还觉得不够解气,拎着芍药的耳朵坐在炕沿儿上喘大气。

忽然听到院子里哐啷一声巨响,随后有人扬声喊道:祝永鹏家是在这儿吗?有人活着吗?出来一个刘氏的脑子转了几个圈儿,才想起来这个祝永鹏说得是自家男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也不敢贸贸然出去,松开芍药的耳朵,自个儿踮着脚到门口,从门缝儿里往外瞅,就见五六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正在院儿里四下转悠。

祝老四从对面屋里出来问:你们是谁啊?找我三哥干啥?你是祝永鹏的弟弟?领头的那个男的瞥了祝老四一眼,我们是来讨账的,你给他还钱不?讨账?祝老四闻言皱起眉头,扬声朝对面嚷道,三嫂,你出来看看,你和三哥欠了谁的钱?刘氏本来想装作不在家的,但是正趴在门缝儿看得揪心,忽然屋门被人从外面扯开,她一个没站稳差点儿狗吃屎地摔在地上,讪讪地起身儿扑打扑打身上道:我家没找人借钱啊,会不会是弄错了啊?你男人叫祝永鹏?一个汉子拿了个字据拎在刘氏眼前道,看清楚了,你家男人可是按了手印儿的,如今人就在我们哪儿,就等着你拿钱去赎人,你今个儿若是不给钱,我们就剁他一根儿手指头,多拖延一日就多剁一根儿,十个手指头都剁光了还没还上来钱,那可就对不住了,只能剁脑袋了。

刘氏压根儿不识字,被人这么一下整个人都瘫软在了地上,哆哆嗦嗦地问:他、他欠你们多少钱啊?不多,二十两而已。

领头那人轻描淡写地说。

一听说二十两,刘氏两眼一翻差点儿厥了过去,二十两银子可是够自家三口人吃穿好几年的用度,先前秋收有一半儿的庄稼烂在了地里,本来就收不来几个钱儿了,这下反倒又欠下了二十两,这不是要她的命嘛赶紧的,给个痛快话,是给还是不给领头的那个抬脚往刘氏的腿上踢了一记道,我们也不喜欢为难别人,你若是手头紧,先给我们个几两的,这样你男人在我们手里也过得舒坦点儿,至少还能全胳膊全腿儿的回来。

祝老四站在一旁,他深知这帮人是专门替人讨钱的,若是惹了他们,以后家宅不宁还是小事,就怕这群无恶不作的人会拿孩子和老人下手,到时候就大事不妙了,于是他上前圆场道:几位大哥,先坐下喝口水,咱有话慢慢说,我三嫂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妇道人家,看到几位大哥这样的气势,吓得话都说不清楚了,且容她回屋去找找,就算暂且凑不够这个钱儿,我们还有兄弟几个呢,各家帮着凑点儿,总得先把几位大哥的钱儿还上才是正经不是?这位小哥儿倒是个明白人,话也说得让人受用,得了,我们头一回上门也不好弄多大的阵仗,你们自家先凑钱吧,我们明个儿这个时辰来,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放人,肯定不让你哥遭罪就是了。

那带头的人一挥手,几个大汉就都跟着他鱼贯而出。

祝老四顾不得已经被踹歪了的院门,先进屋安慰了吓得不轻的杨氏和几个孩子,又去问刘氏能拿出多少钱儿来,他刚才看了那个画押的借据,上头写的的确是二十两。

刘氏在屋里一阵的翻箱倒柜,忽然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祝永鹏你个挨千刀的,家里剩下的几吊钱你都偷了个精光,让我上哪儿凑那二十两银子啊手打txt 第六十六章 刘氏挨打 求粉红!!第六十六章 刘氏挨打 求粉红!!【粉红60加更】】杨氏本就惦记着李氏不知道咋样,这会儿被这事儿一气,就觉得眼前发黑,整个人歪在炕上起不来身儿。

留哥儿在炕上哇哇大哭,奶娘赶紧抱起他哄着,然后朝外头喊:梅子姑娘,赶紧过来看看老太太。

梅子正在刘氏屋里帮着翻箱倒柜的找银钱,祝老四不好插手就一直站在门外,听到喊声赶紧过去,扶着杨氏朝她胸口背心的好一顿揉搓,总算是给缓过了气儿,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靠在被垛上不住地抹眼泪。

祝老四也不知该怎么劝慰,只蹲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抽烟,最后还是那奶妈插言道:祝四哥,这会儿你家大姐和大嫂子都不在,要不把你家二嫂子叫来主个事儿?祝老四觉得有理,赶紧打发博源去叫方氏过来陪着老娘,自个儿挪了个地儿也不知干啥好,又塞了一烟袋锅子的旱烟开始吧嗒。

奶娘见屋里烟熏火燎的,只得赶紧把留哥儿抱着去对面屋里,也不再搀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心里也不免嘀咕,这样的人家还有钱请人来奶孩子,也当真是个稀罕事儿。

方氏听了信儿顾不得解围裙就忙过来,见杨氏手哆嗦嘴也哆嗦模样也跟着着急,忽然想起上回荷花吃的压惊宁神的药丸子还有的剩,赶紧回家去取,回来合着温水给杨氏灌下去,这才勉强算是稳住了心神。

梅子这会儿也从刘氏屋里气哼哼回屋道:三哥把家里的钱偷了个干净,连前几天娘刚给他盖房子的钱都一个子儿不剩了。

杨氏闻言就又要厥过去,方氏忙给揉胸口,对梅子一个劲儿的使眼色,让她不要再说了。

好容易劝着杨氏躺下歇着,方氏才腾出功夫出来问:这到底是咋回事儿?祝老四把事情的原委一说,方氏也气得不住骂老三不争气,又问老祝头去哪儿了,听说是去找老头子们摸牌去了,才稍稍放下心来,若是那个火爆脾气的在家,刚才指不定就得动起手来。

如今最要紧的是商议一下该如何是好,不管怎么说,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老三被他们断手断脚的,总得先把钱凑出来才好。

方氏寻思半天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

祝老四皱眉头道:如今刚刚秋收,连粮食都没来得及卖,哪里来的闲钱儿?方氏闻言也不再说话,家里的确还有压箱底儿的银两,但那是荷花用命换回来的,要让她开口说拿出来给老三家,她又有些个张不开口,只说:这事儿还是等爹回来拿个大主意吧,如果要各家凑钱,我们也肯定拿一份儿就是了。

等我拿什么主意?老祝头背着手从外头进来,正好把方氏的话听了个尾巴,扭头看看被踹歪的大门,皱眉问道,家里出啥事儿了?方氏不等老四开口,就先把事儿尽量柔和的说了,把什么踹门,被威胁的事儿都尽量的没提,生怕老祝头也跟杨氏似的,当时就一口气儿上不来家里可就彻底的乱成一锅粥了。

饶是这样,老祝头听罢也是吹胡子瞪眼,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恨不得老三就在自个儿面前,好**掌打死他。

爹,这事儿得拿出个主意来啊祝老四着急地问。

拿个狗屁的主意,偷着家里的钱去赌,让人家剁了才干净,就当我没有这个儿子,省得给咱家抹黑。

老祝头往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转身就进屋去了。

祝老四还想追上去问,被方氏一把拦住道:你没听出来爹说的是气话,这会儿你越追着问他越气,倒不如让他自个儿呆会儿,左右今晚拿出主意来就行,咱们也用不着太逼着爹娘。

说罢回头对梅子道,你去我家把几个小的都叫过来,让茉莉拎点儿洋芋过来,我看你三嫂也没心思做饭,今晚就都凑在一起凑合吃点儿吧说罢方氏就挽袖子开始在灶间忙活,祝老四闷头不吭声地去给她架火,方氏手脚麻利地切了棵菘菜一炒,然后又用洋芋炖了扁豆,给留哥儿和栓子做了洋芋泥,又盛了两碟咸菜,煮了个芥菜疙瘩汤,算是凑合了一桌晚饭。

孩子们都打发去梅子屋里吃,方氏和祝老四劝着老两口好歹刚吃了几口,刘氏就哭丧个脸儿进屋问:爹,娘,你们看这事儿咋办啊?老祝头登时就火了,手里的饭碗哐当就朝刘氏摔了过去,骂道:你个败家娘们儿,自家男人看不住也就算了,手里的钱儿都看不住,你还有脸过来问我们咋办?刘氏虽然没被打中,但也吓得脚下一软,歪在一旁哭道:你家儿子不争气你们反倒来怪我不成?难道是我撺掇他去赌牌的?还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跟着老子有样学样,还指望能学出什么好来不成?老祝头闻言就要下炕来打人,被祝老四一把拦住,公公打儿媳,不管是为了什么,这话传出去都是不好听的。

方氏见刘氏还不住嘴地在说,上前给了她一个嘴巴骂道:没人管你了是不是?自家做错事非但不觉得羞愧,还长能耐了开始指摘长辈,你爹娘就是这么教你的?刘氏干脆不管不顾的闹开了,抓着方氏就撕扯起来,一边哭一边骂道:你现在得意了是不是,看着我家出事儿你幸灾乐祸了是不是,肯定是你家栓子命硬,家里才会接连不断的出事儿……方氏见她又把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翻了出来,气得手下也用了十分的力气,方氏经常下地干活,论力气还是什么自然都比她占上风,不一会儿就把她压住没法动弹,只有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

老祝头被儿子抓住一时间动弹不得,只能在炕上嚷道:梅子,拿绳子,拿绳子把这个泼妇给我捆了梅子那屋听到声音出来人,荷花一见是刘氏跟自个儿娘打起来了,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拉着茉莉就上去帮忙,手脚齐下的给刘氏也吃了不少苦头。

刘氏杀猪似的嗷嗷直叫: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我还不如回娘家去算了。

老祝头闻言道:老2家的,你放开她,让她回娘家去,谁也不许留她,趁早走。

刘氏本来不过是句威胁的话,但是没想到却没人劝一句或者是留一声,最后只得一瘸一拐地回屋扯出包袱皮儿,拾掇了几件衣裳就要走,芍药也要跟着,她骂道:跟个屁跟着,你姓祝不姓刘,跟我干啥去?留着有人养你呢芍药根本不管她说什么,只抓着她的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最后终于把她的心也哭的软了,气得一把扯起芍药,朝着后背打了两巴掌骂道:你就是我命里的灾星,我上辈子欠你的是不是?自个儿拾掇衣裳去。

芍药屁颠屁颠的去拾掇了衣裳,跟着刘氏一起去了。

方氏站在门口看着她们娘俩的身影,有些个担心地说:老四,这、就这样让她们娘俩走了,这都大晚上的,要是出个什么事儿……祝老四套了件儿衣裳道:二嫂你放心吧,三嫂家就在邻村儿,也没啥难走的路,我跟着远远地看着点儿,看着她娘俩进门再回来,不会有事儿的。

方氏听了这话才算是放下心来,给祝老四拿了火折子道:拎着灯笼去,早点儿回来,别让家里担心。

把祝老四送走之后,方氏回到屋里就听老祝头在问:孩儿他娘,咱家还能拿出多少钱来?杨氏叹了口气道:咱家还能有啥钱,今年的粮还没卖,这会儿把压箱底儿的都算上,也不过才二十几吊钱,那可是攒着给梅子和老四办婚事儿的,而且你我都这把年纪,啥时候有个病有个灾的,难道还都指望着孩子不成。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说那些个有的没的有啥用,先把老三赎回来再说,你说你个老婆子,你天天在家呆着没事做,咋连儿子去耍钱你都不知道?老祝头说着说着又开始埋怨杨氏,紧接着两个人就在屋里吵吵起来。

方氏心里越发的不是滋味,开始盘算自个儿该不该拿出那十两银子,正琢磨着忽然觉得手心儿一暖,低头见荷花正拉住自己的手看着自己。

她蹲下身子问:咋了?娘,咱家的钱不能动。

荷花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一样,不是咱见死不救,今个儿三婶儿刚才说的话你也听见了,她非但不觉得自家不对,还说你幸灾乐祸。

咱家这钱若是拿出去,三婶儿肯定说咱家藏奸,藏着那么多钱还不吱声,就是为了看她笑话,总归是落不得个好话。

而且钱拿给了三叔家,难道咱还能扯开脸日日去讨不成?指不定要拖多少年了。

如今爷奶手里也还有钱儿,先借给三叔家把人赎回来,以后爷奶不管是找他讨钱还是什么的也方便,咱们以后多孝顺爷奶,也是一样的道理,何苦拿着钱还不讨好,到最后自家惹气又吃亏。

方氏略一琢磨就觉得闺女说得没错,这钱拿出去给刘氏还真就连句好话都落不着,说不定到最后连钱都拿不回来,于是就把这个心思彻底的打消了下去。

手打txt 第六十七章 刘氏嫂子登门 求粉红!!第六十七章 刘氏嫂子登门 求粉红!!【PK四千六加更】次日那伙人来收钱的时候,杨氏左右拦着,还是没能拦住老祝头出去说了几句狠话,好在人家拿到了钱也不在乎,不多时祝老三就被人送了回来,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杨氏虽说是心里有气,但终归是自个儿的儿子,就要上前去看他的伤势。

老祝头从地上顺手就抄起扁担,直接就朝祝老三劈头盖脸的打了下去,边打边骂道:你这个败家子,你以为你爹是什么富绅地主啊?家里有几个钱儿能经得起你赌?连盖房子的钱都偷了去,你真是有能耐啊,这回我跟你母亲的棺材本都给你赔进去了,我让你赌,我让你赌,我打死你就利索了。

祝老三开始还闪躲几下,后来不知是没了力气还是觉得自己理亏,干脆也不动地方,蹲在地上抱着头任由老祝头打。

杨氏终究还是狠不下心来,上前拦着哭道:差不多就得了,给他长记性就是了,刚赎回来你还非要打死他不成?回身拉起祝老三,也朝他身上拍了两巴掌道,你若是再去赌,就得拿你老爹和我的命去给你抵债了。

祝老三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赌咒发誓说自个儿以后再也不去赌了,一定好生种地干活,爹娘给垫上的钱以后一定会还上的。

荷花在一旁撇撇嘴,心道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若是能改也不至于拖到现在,所以压根儿就不看好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自家以后有了钱,干脆换个地方盖房,离这些个破烂的事儿越远越好。

上午前脚把祝老三赎回来,后脚刘氏的娘家嫂子就揪着刘氏上了门儿,进屋就道:见过亲家公、亲家母。

杨氏见是媳妇的娘家人,也不好太怠慢,把人让到屋里炕上,倒了茶端了果子上来,刘氏的嫂子瘦尖脸儿,细尖儿的眉毛,吊着眼梢,冷眼一瞅就不是个善类,不过这会儿满脸堆笑的,倒像是个多热络的亲戚似的。

亲家母,我家这小姑着实不懂事,以前在家是个老幺,给我公婆宠惯的着实小性儿,原本嫁人之前,我婆婆就百般的告诫,说过门后一定要上孝公婆,跟妯娌都处好关系,谁知她还是改不了在家的脾气,到哪儿都得逞强拔尖儿的。

她这次回去说是被婆家打了,我家男人开始还着急上火的说要来讨个说法,我就知道这其中的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仔细的问了个清楚,这才知道是她的过错,这都分了家,本来就是各过各的日子,咋还能凡事都找公婆出头,听说还跟亲家公和家里的二嫂子吵起来了,不管这事儿是怎么个是非曲直,单凭她跟长辈顶嘴,敢骂长辈,就是个该打的。

所以我今个儿就把她们娘们儿送回来,我公婆如今都已经不在,俗话说长嫂如母,我也捎带着算是表个态,我小姑以后有什么做的不对的,你们就尽管管教,左右乡里都知道祝家是最厚道讲理的人家,你们怎么管教我们都放心。

刘氏嫂子一大套的话,说得流利极了,半个磕绊都不打,把杨氏听得一愣一愣的,连个插嘴说话的空档都找不到。

方氏在一旁听得分明,知道刘氏的爹娘都不在了,如今哥嫂不愿管她,所以赶忙的就给送了回来,生怕自家不要这个媳妇,直接赖在她家不走,这下心里有底也就不担心什么,见杨氏没说话她就插嘴道:她嫂子,其实都是家事儿,赶在一起谁心情都不好,说话一呛火就压不住了,互相说几句重话也是有的,这回之所以闹到动手,主要是因为芍药娘开口就骂了公爹,这种事儿不管搁在谁家,都是做媳妇的不该,所以就撕扯了两下。

芍药娘也是个气性大的,非但不说跟公爹赔不是,反倒说要回娘家,昨晚天色都那么晚了,我有心不让她回去,又怕把公爹气出个好歹来,让她回去还怕她们娘俩路上出事儿,最后只能让我那小叔子在后头跟着,一直看着她们娘俩进了你家门才算是放心的回来,本打算今个儿老三回来以后,就让他去接她们娘俩回来的,谁知你们跟老三是前后脚的进门。

她嫂子,你放心吧,不管怎么说也都还是一家人,谁家没有个锅铲碰锅沿儿的,也不会有什么隔夜的仇,过去了就算了。

刘氏的嫂子听了这话,笑得见眉不见眼的,一把拉住方氏的手说:我就说,祝家不管是亲家公还是亲家母,还有她几个妯娌都是讲理懂事的人,若不是她混闹肯定吵不起来,你瞧我说的没错吧,一听二嫂子说话就是个厚道人,所以说我们都放心着咧说罢就要起身儿离开。

杨氏忙道:她嫂子吃了饭再走吧刘氏的嫂子忙摆手道:可不叨扰了,我家男人和几个小子都没一个会动锅铲子的,还得等我回去做饭咧,这就回了,你们可别客气。

杨氏见状也就不再多留,对方氏道:你出去送送她嫂子,我这毛病没好也不得劲儿下地。

方氏把人送出去又客套了几句,看着她走了这才转回院儿里,听得老三屋里又摔东西又吵架的,不由得叹着气摇摇头。

方氏见自家里也没什么大事儿,茉莉做饭炒菜什么的都能对付着吃了,她就每天回家吃口饭,平时都是抱着栓子过去杨氏屋里,伺候个喝水吃饭,顺带帮梅子做做嫁妆,帮着带带留哥儿。

荷花则在家里鼓捣着怎么给栓子办抓周,还特意去王寡妇家里问了乡里的习俗,说是都要准备文房书籍、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锻花朵、官印制钱等物,其余都还好说,就是这个官印该怎么弄才好?家里压根儿就没人做官,自个儿连官印是个什么模样都没见过,最后只好写字条跟齐锦棠求助,让他帮着画个官印的模样出来看看。

刚好这日方二哥要进城,顺便就绕路过来看看,荷花就说请姥娘和大舅二舅还有两个舅娘都来家里给栓子过周岁,方二哥说姥娘在家早就念叨准备着呢,就算是荷花不说到时候也会全家过来庆贺一下的。

听说荷花家里的粮食还都没卖,便说正好给捎脚到城里卖掉,方氏一听也说要去找祝永鑫瞧瞧,也不知道李氏的病情如何,荷花把周岁那日要用的鸡蛋留了出来,剩下的也都在土篮子里摆好,让方氏一道去城里卖掉。

方氏直到快夜里才回来,祝永鑫没跟着,反倒是祝大姐、祝老大和李氏都一道回来了,她也干脆留自家二哥在家里住了一夜,免得贪夜路回去再出事儿。

家里又忙着安顿李氏,好在情况应该跟荷花当初预想的差不多,李氏平时都不干活,猛地连轴转的劳累了几日,自然身子承受不住,在城里吃了几副药,躺了几日不许起身儿,就已经有些个恢复过来了,尿中的血丝也瞧不见了,但是祝大姐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她多吃了几副药,在城里多歇了几日,原本打算第二日回来,正好方二哥和方氏进城,李氏还惦记两个儿子,干脆就收拾了东西回来。

至于祝永鑫,已经在城里找了个木工行打杂,方氏不放心亲自去店里看了,看店面很是轩敞,而且活计什么的也都是精神饱满的,又瞧了住处和吃喝,倒也不算苛待,除了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一吊半的工钱,已经算是很优厚的待遇了,掌柜也是看重祝永鑫在乡下人本分又有力气,而且搬扛个东西都不在话下,又听说能一直做到过年,这才点头应了他去做事。

杨氏听方氏这样说,又听祝大姐也说是这样,才算是放下心来,叹气道:几个儿子里如今就老2看着最是省心,虽说他家孩子多,我看以后过的最红火的怕也是他家。

祝老四闻言笑道:娘,我又咋不让你省心了?你?杨氏瞥他一眼道,你若是赶紧讨个媳妇回来,就让我省了大心了。

说罢又忽然想起,家里存着给老四娶媳妇的钱已经都拿去给老三还债,又顿时愁眉苦脸起来。

祝大姐哪里会不晓得自己娘的心思,给老四一个眼色让他该干嘛干嘛去,自个儿上炕道:娘,老四是你儿子可也是我亲弟弟,我还能瞧着他讨不到媳妇不成?你就找人去个踅摸着,若是有称心的,在乡下取个媳妇的钱我还是能拿的出来的。

杨氏听了就直摇头:娘知道你心里牵挂着家里,可是你一个女人家,如今还抱了个孩子,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总往家里搭钱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而且你若是不回来,难道你弟还不说媳妇了?娘,大不了算我先借出来的不就得了,而且其他几个兄弟不也一样要摊钱的,总不能为了这个就继续耽误着老四,而且大哥家的博凯如今不能再去参加童生试,以后除非做个小本儿买卖,否则也得踏踏实实的成家种地了,老四再这么拖着,岂不是连下头的侄儿都耽误了?杨氏被女儿说得没法辩驳,叹气道:你说的也是在理,论理老四的年纪,早就该定亲了,都是家里一直出事,拿不出钱来才拖到现在,行,娘也不跟你再外道了,明个儿就去问问,找人去打听打听附近谁家的闺女年纪相当,咱也先心里有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