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宋锦绣奉旨进宫

2025-03-25 15:44:45

宋家母女心情放松的很多。

知府夫人是出嫁后头回回京,今日颇见了不少当年的闺中好姐妹。

有人夫婿发达了,也有人家里落魄了些,知府夫人在其中好像小马过河,比最差的强点,比如今那个做了总督夫人的,又不如些。

不过令知府夫人十分得意的一点是,这些姐妹家中,都有庶子女出生,有的听说姨太太都成群结队的,每月的花粉钱足够请京城最好的戏班子来家里连着唱上五天。

再想想自家弟弟,似乎也有些房里人。

南夫人就此推断,京城这地面,有点乱七八糟的。

自家老爷,还是就在平城好了!平城宋老爷阿嚏一声,看了看紧闭的门窗,有点莫名其妙,起身又添了件儿衣服。

宋小姐宋锦绣过得稍微不那么愉快些。

同龄的小姐们,方才在不知不觉地时候已经被她得罪了许多。

虚冰冰倒是来礼贤下士的说了几句话,宋锦绣还牢记自家外祖父姓虚的不是好人的教导,一连警惕的看着对方。

看人就像在防贼。

虚冰冰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暗骂真是乡村来的不懂礼数的野丫头!不过后来等待的时间有点长。

小姐们比不上夫人们的耐心,也有借着解手趁机逛一逛皇家园林的。

宋锦绣就遇到一个同好,京城提督的二小姐,穿着一身宋锦绣十分羡慕的花衣裳,和宋锦绣一起,把一只长脖子天鹅,直赶到池塘里面才罢休。

我还以为你和他们一样没意思呢!气喘吁吁的提督小姐一扬眉,评价她旁边同样气喘吁吁的同伴。

你为什么说什么‘第一才女’,是不是你家里人这么教你说的?提督小姐以己度人。

宋锦绣在平城家里疯跑惯了,率先喘匀称了,很诧异的看对方一眼:说什么呢!我想做天下第一才女,让我爹妈高兴,有什么不对的么?提督小姐半张了嘴,几次合上几次又张开,最后眼中竟有几分佩服了:说得好!你原来是个这样爽快地性子?!哎呀,总听人家说‘唯大英雄能本色’,可叹我竟然直到今天,才见到天下有这样的人才!宋锦绣面无表情,心想说什么呢一句也没听懂,不过,大概是个夸奖我的?…………龙四海回宫后与尚书台诸老翻了几小时历年统计的河内资料。

夜里又看了半宿宫中藏的精密地图。

第二日散朝后继续抓臣僚若干,研究如果河内发生各种规模的战事,朝廷应当如何应对。

本来还有几个文臣在朝堂讲宣抚蛮夷,教化为上的,被龙四海一瞪眼吓回去了。

这年轻人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可能证明自己和从前那些著名帝王一样文治武功的机会,你让他不打仗,搞和平谈判,龙四海怎么可能答应呢?朝堂大事,也不仅是这一桩。

又有晋地官员快马来报,说今年春天一点雨都没有下,只怕今年会是大大的灾荒。

晋地虽然有一部分是大公主的封地,可是更多的还是政府管辖。

龙四海被这两桩事儿忙得焦头烂额,河内的折子一时未到,龙四海竟然少见的有点胡思乱想,一时间希望河内真的有匪患自己能够大胜成为什么千古帝王,一时间又希望河内无事不过是几个人在争权夺利,这样遇到灾荒年景,全国的压力也能少一些……因此,竟是知道第二日晚间,才有空去看前日的游园会诗稿。

龙四海本来打算就像去年那样,随手从名单上勾几个名字长得顺眼的,突然看见了宋锦绣的名字。

龙四海问:宋家小姐的文章呢?龙四海面前的两人,战战兢兢禀告了所谓天妒才女,天火烧卷的事情。

那神情十分惶恐,看上去,倒好像真的被震撼了,好像事情特别真实一样。

这两位就是那经手的两个太监,他们因为遇到龙四海国事繁忙,活生生多担惊受怕了一天一夜,这会儿两个人形状都有点快虚脱了,龙四海再晾他们一天,只怕就有人扑着大腿来坦白,只求给个痛快了。

天火烧卷子?这事情有点稀奇呀。

龙四海搓着牙花子,也不说信,也不说不信,一脸高深的俯视着俩手下,挺有他老爹当年的风范的。

也有文化人管着叫君心难测的。

那两个太监不敢吱声儿,都在心里念叨呢:说实话被砍头说假话能升官,说实话被砍头说假话能升官……龙四海抻了会儿,那两个太监也没主动自首,他心里面判断,这恐怕是真话了,于是开了龙口:那卷子呢?俩太监把那张小条儿供上去了。

龙四海辨认一下,还真是烧出来的!越发觉得宋锦绣挺神奇的了。

扭头跟身边儿大太监赵良才吩咐一声,决定走个过场就把这宋家姑娘弄进宫来。

…………皇家游园会虽然组织的跟这年头的许多大户人家的小聚会很相似,甚至连相亲这样的内容,都不算很有新意,然而和正常聚会绝对不一样的一点是,回到各府上的女孩子,都被各家谨慎的对待着,谁知道自家的姑娘,是不是下一个宫里面的贵人啊!而且尤其得注意的地方是,这时候不能让小姐们和任何男丁有接触了。

如果皇上看上的女人,收进宫来发现某些方面欠妥当,那就绝对不是什么被人言语攻击几句了,而是可以扯到欺君,大不敬之类的罪名,搞得全家都灰头土脸的!梁州伯府虽然主子们各有心思,可是这一点儿常识还是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日一早,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二门外的小厮一溜烟儿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太太,姑奶奶,大少爷,表小姐,二少爷,三少爷,孙少爷……天使来了!这么一串儿的主子,一齐抬起头来。

目光都看向了宋锦绣。

知府夫人脱口而出:怎么可能?然后,她被自己老爹梁州伯瞪了一眼。

老太太吩咐:赶紧摆香案。

于是上上下下的都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