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韦夫人愁娶媳妇

2025-03-25 15:44:45

张津来找宋锦绣,是商量节日后送几位大长公主回封地的事情。

太祖爷当年一共生了九个女儿,从大公主到九公主,各自有一块封地。

在两朝内叛乱被收拾被牵连的,占了一半,如今还留有封地的,是二公主,七公主,八公主三位。

八公主封地在南海。

剩下的两个,一个封号周,另一个封号秦。

按照历来的惯例,这几位过节的时候也回京了,刚到京城的时候,皇太后代表皇上请他们吃了顿饭,然后过节的时候,第二顿饭。

张津来商量的是第三顿,也就是待到元宵后,朝廷的衙门开衙,她们三位也返回封地前,宫中的再一次赐宴。

当然宴会是一回事儿,除了宴会的其他事情也不少。

比如送行的时候政府准备派什么规格的文臣在长亭摆酒,什么规格的武将护送出境。

又有,送点什么临别时的礼物,显得朝廷不小气,又不算靡费。

林林总总,事情挺多。

宋锦绣当年自己给和妃送礼的时候,都图省事儿只送银子了,张津和她商量,能商量出个毛线啊。

张津站在屏风另一侧,恭恭敬敬念了一刻钟礼单,就看这对面人影晃了晃,好像还听见什么哈欠声音……然后,宋锦绣的声音透着屏风传过来了,那声音微有一点沙哑:很好!就这么办!小岑子跑出去,啪的一下,把宋锦绣的小金印就盖在张津手上的奏折里。

宋锦绣鸟枪换炮,这会儿连签名都用不着了嘿!这个,就算是今天理完事儿啦。

张津退出的时候,像从前很多次那样,忍不住,又涌现出了一大股挥之不去的狐疑的感觉。

宋太后……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啊!你说她不管事儿么,你看她把宫中势力拿捏的,前朝鼎鼎大名的刘太监,现在都不怎么出声儿了!你说她管事儿,这就更好笑了。

甭管提什么建议,她都赞同……呃,最多是在屏风后面睡过去了。

从来没有当面反对驳斥啊!就是平常人家的主妇管家,还知道怎么带着陪嫁人马敲打手下管事呢!政治家的头脑总是比其他人多绕几个圈圈。

张津累次积压的疑问已经把自己绕进去了。

心中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猜测,那猜测是一个比一个离奇:这是在试探我?玩平衡政治?无为而治?观察,还得观察!…………张津带着完全被通过的建议,和完全搞不懂的疑问出宫了。

他身后的长乐宫里,今儿上午的接待任务还有几拨呢。

宋锦绣移步东厢,听宫女念了一会儿话本子,什么才女才子弹了个曲子就半夜私奔之类,宋锦绣继续打哈欠,困,真困啊……这会儿外面小太监来报,她老娘和梁州伯府的韦夫人,来宫里看她,说是已经进了宫门了。

南夫人现在成了侍郎夫人了。

自家外孙是皇帝,自家女儿是太后,走在宫里,都觉得喜气洋洋的。

她最近把家务交到大儿媳手上了,自己做老封君。

每天里在家中逗孙子,去娘家找老娘嫂子聊天,新近还发展了一个爱好——做媒。

韦夫人也在担心俩儿子的婚姻问题呢。

南家双胞胎去年行过了冠礼,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了。

虽说梁州伯府这样的人家不愁娶媳妇,可是难得的是能不能遇到一个模样性情合适的!就连梁州伯府的太夫人都说:出身不算什么。

哪怕遇到一个家境不好的呢,如果女孩子不错,那也不过是多给她家几两银子罢了。

就怕一时不察,娶个呆蠢木讷又或者争风好胜的回来,那全府都得被搅得不安生!太夫人是这么个意思,韦夫人自己却觉得根本不能娶个门第太低的!如果家里面从小也就是一两个丫头伺候,这样的小户人家,养出来的姑娘,那怎么可能有气度呢!给儿子们做妻子,岂不是委屈了?再说了,咱家,可是太后娘娘的亲戚!韦夫人还问过大儿子南沧海的想法。

南沧海现在是袭爵的伯爷了,是整个府里的顶梁柱,像这样的事情,不能不和他商议。

结果南沧海想了一会儿说了:娶妻娶贤,找个书香门第的好了。

对了,最好能让弟弟们见一见……还有,他又不知道想到什么,加上了一句:找个性格活泼点的。

别忘了,这家的儿子还是双胞胎,这娶媳妇也不是娶一个,而是俩……太夫人和南沧海都是只负责提建议的。

操作事情当然还是韦夫人来做。

韦夫人一个头胀做了两个大,书香门第,教养好,儿子看上,还得性格活泼……再加上自己想到的门第高贵,以及老夫人看中的心性稳重大方,这样的姑娘,去哪里找呢?你以为天下的女孩子,都是照着模型长出来的么?——掌柜的!定一个善良高贵的!——好嘞,善良高贵来了!给您打包送您府上去!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正好侍郎夫人回娘家,见到嫂子,韦夫人就把这一堆为难之处跟她一股脑儿的说了。

侍郎夫人挺兴奋,那就得多相看着啊!对了,我家有几个孙子也快娶孙媳妇了,同去同去!于是这两位夫人就开始参加宴会了。

各家的姑娘见了不少,越挑越花眼。

先看着还好的,后来似乎也平常了。

先看着不怎么样的,后来又好像发现也不错。

这么一来,哪几个是最好的呢?俩人都傻眼了。

侍郎夫人这时候就想起来了:锦绣在宫里呀,她见得人也挺多,我们跟她商量商量去!于是这二位就坐着车进宫了。

宋锦绣听了自家老娘和舅母这一通抱怨,只觉得头都快炸开了。

不过两个表弟和自家侄儿的终身大事,慎重点也是应当。

眼见得那两位自己开始吵上了,宋锦绣想了一会儿,提了个建议:我们搞个马球会,或者蹴鞠?到时候很多人来看,这么多姑娘放在一起,不就比较出来了?对了,表弟和侄儿也可以自己看一看啊!韦夫人和南夫人对视了一下,都道:这个主意好!于是这事情就定了。

宋锦绣让绿水去拿了历书,挑挑拣拣,选了三月初。

…………中午因为留这两位夫人吃饭,厨房特意上了一锅蒸乳羊。

宋锦绣看了一眼就缩回头了。

从前在平城的时候,家里面也做过一回,当时宋锦绣才想尝尝,就被她老爹打回来了,说这东西她小孩子不能吃。

宋锦绣对这一段记忆犹新,因为很难得的,她自家老爹竟然也没有吃。

最后都被她老娘吃掉了。

这在宋家是绝对很少见的情况。

这会儿宋锦绣看着乳羊又想躲,没料到自家老娘挟了一块给她。

她笑眯眯道:你现在也能吃啦!…………这两位夫人吃了午饭就出宫了宋锦绣昨儿晚上睡得太足,中午只眯了一会儿就醒来了。

她家的两只宝宝,正在架子床上连滚带爬呢。

一会儿这个打了那个,两个宝宝背对着谁也不理对方。

一会儿两人又好啦,握着小胖手一起玩拨浪鼓。

宋锦绣生下的这两只,比较活泼。

一天下来,醒着的时间和睡着的差不多多。

这对于这个岁数的婴儿来说,是很难得的了。

叶家姑娘生的那个小公主,可能是小了半年多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睡。

醒来时也不怎么爱动,多半睁着眼睛看那另外的两个玩耍。

这一位在宫中行二,只被称作二公主。

两个公主都还没有起名字,宋锦绣只觉得什么字都配不上自家女儿,就说再等等。

…………这时候,绿水掀帘子引进几个人来。

有太医来请脉了。

宫中规矩,皇太后每月三次平安脉。

向来来请脉的,都是太医院最老道的几位大夫。

几个大夫各自请了脉,分头讨论了,然后才能拟出一个方子来,这还得拿到外面找人议了,才能抓药煎药。

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好几十双眼睛盯着,谁如果想动点手脚,那除非其他人都一齐疯了去。

其实不仅是药房,就连宋锦绣的日常饮食,都是有人记录的。

太医们来宋锦绣这里,首先去看最近的食谱.然后大家对于这些心中有数了,知道这是阴虚还是阳弱了,是寒凉还是热毒了——这才去见宋太后,施展那望闻问切的本领。

这么一套做下来,说的当然是平常的不怎么打紧的小病了。

大症候没功夫这么折腾,不过记录之类,按规定都得完备。

宋锦绣不太一样。

她虽然是太后,可是人还年轻。

几乎没怎么病过,调养也不须特别费心。

这样的情况,太医们都挺欢迎的。

贵人们命悬一线你妙手回春,这个当然能够显出本事。

可是这也惊险啊!就现在这样安稳着不是更好么?所以这一朝,平安脉也不是看得那么严重了。

太医们不用每次都忧心忡忡的聚集了几大巨头会诊,大家都轮着来。

有人还顺便,带自己的弟子来见个世面。

这一天给宋锦绣请脉的李太医,就带了两个弟子,充作药童儿,来长乐宫了。

宋锦绣凭窗看了一会儿鲤鱼,听见有人声响动。

抬头,正对上了一双桃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