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愿将一剑斩楼兰

2025-03-25 15:44:45

送行宴后,七公主返回封地。

朝廷衙门开始办公。

人移事变今非昨,桃花又是一年春。

原首辅张津一命呜呼。

朝堂诸公用最快的速度拟出了谥号文穆。

经天纬地曰文,布德执义曰穆,前者论其才能,后者道其操守。

张津历两朝,平叛乱,扶幼主,领袖群臣,死于国事,可称一代名臣。

其身后哀荣,便是他生前的政敌,也不会为难。

又有几个当日见机先溜走的,据传收过二公主送来的礼品的,被一通纠察。

朝野上下沉浮不定,名门贵族闭门不接客。

谁也不知道,是否早上紫袍玉带,晚上便做了那阶下囚。

首辅争夺暗潮汹涌。

高丽的消息却先来了。

那自立的卫氏一族,竟然斩了来使近百名。

放言道当为二公主报仇。

本朝自立国以来,从内政,到外交,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嚣张的事情。

长乐宫宋太后道:打!宋太后的话如今比先前更有分量些。

然而分量依然有限……有人执行,有人辩驳,有人拖延,有人观望。

虽然没有摆出车马站起来反对的,可是朝堂如泥潭,什么动作似乎也推动不起来。

如此半月。

南沧海急得焦头烂额。

新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卫氏内乱。

河东总兵陈扬,假传旨意,挥师诛杀卫穆天。

再半月,卫穆天的人头,被装在盒子里,快马送进京都。

陈扬及其部从随后而来。

此人言行,也逐渐被京城人所知。

据说卫穆天杀害了朝廷使节之后,才知道后怕。

于是连忙与附近的熙朝官员联络赠送礼物。

陈扬面上假意与他交好,暗中指点自己的副官甘泉,用金珠贿赂原本高丽的本地大族。

卫穆天毕竟是外来户,突然占了高丽,是靠了多年准备,以及铁血手段。

这才不过几月时间,下面的反对派多的是。

陈扬是世家子,不是进士出身,而是凭借加重爵位,得到了第一个官职。

此后升迁不算迅速,被打发到相对偏僻的河东做总兵。

手下兵员加上老弱,也不过两万左右。

卫穆天没有把这点兵力放在眼里,当陈扬兵临城下,指挥众人云梯攻城之日,都好似看傻了一般。

此时京城的诸公还在商量。

于是陈扬决定假传圣旨,对着大军宣布讨伐高丽。

甘泉曾经私下表示过反对。

陈扬抽剑扔出:等他们讨论出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大军就快出发,你若是动摇军心,我先斩了你。

甘泉这才不说话。

卫穆天亲自上前参战,身先士卒,血染征袍,高丽士气一时大振。

陈扬一面在正面迎敌,一面从某个当地大家族泄露出来的通道,运兵城内。

城破,起火,城中死伤近半数。

卫穆天逃逸。

陈扬发安民告示,只说熙朝没有占领高丽的想法,谁交出了卫穆天,谁就是这里下一任主人。

陈扬返回河东驻地,得到上面的消息,说太后决定打。

消息虽然迟缓,可是这表明了政府的态度。

如今两人已经把事情做了,这么看来,或许可以期待一下军功?不由大喜。

卫穆天人头落地,被用匣子运往京城。

…………新首辅岑源上折道:如今是春季,万物生长,不宜悬挂尸首,增添怨气,有违天和。

宋太后下诏:卫穆天人头,在城门口悬挂十日。

陈扬到京城。

楚州伯想与他联姻。

被拒绝。

两日后,楚州伯上本道:老臣听说:天地之间有次序。

人物之间有上下。

坐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如皇上和太后这样圣贤的人,才是管理国家的材料。

而一般的男人女人,只用关心衣食就已经足够。

如果一个人,身份卑贱,却意欲对于明堂上读了圣贤书的大人物们,作出的决定指手画脚,这一定会令人民感到疑惑。

不知道该听谁的。

更甚至被没有学问的道理所鼓动,从而听不进煌煌正大的道理。

如今陈扬,甘泉,这些人。

不过身处低贱的边缘官职,就敢于对国家的外交大事,指手画脚。

甚至敢在不得到中央政府诏令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征伐其他地区。

这本来是天子才能做出的决定。

这样的行为,如果被其他人效仿。

老臣我恐怕天下大乱,就会从这一件事开始!假传圣旨,这是根本没有把天家和太后您的威严放在眼里的举动。

应当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才是社会稳定的道理。

老臣我陪伴太祖打天下,又看着先帝爷长大。

太后您的外祖父,也曾经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这些老一辈,见过的事情很多,这一次,实在不忍心太后您被小人蒙骗,因此不顾残破衰朽的身躯,站出来向您建议。

又一日,弹劾陈扬爱好财物,私下储藏了不少高丽珍宝的折子,也飞到了宋锦绣的面前。

陈扬挟大胜之威入京城,先得到了满朝的指责之声。

虚青凌是第一个发出异样声音的:陈扬甘泉破高丽,斩叛贼,千里奔袭,声威震惊蛮夷之地。

这样的才能,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当时,太后决定攻打高丽,满朝上下,都在拖延。

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的人物罢了。

如今见到了真正的英雄,不说赶紧拜伏,居然摆弄一些笔墨文字,将别人的功勋抹为乌有。

和这样的人物同朝为臣,我虚青凌觉得耻辱。

太祖爷定江山,如今才是第三代。

我熙朝如果不能够威震四方,就等着像前朝一样,被人蚕食欺骗。

陈扬这样的功劳,来得正当其时。

我恳请太后不仅不能制裁陈扬,反而应该给他封侯,以此激励后来人这样行动。

太后的名声,也会因此被历史纪录,不愧先王………………宋锦绣面无表情的听旁边的识字宫女念完。

扭头看向南沧海:表哥觉得呢?听说……你和楚州伯关系很好?南沧海心中微有些黯然。

锦绣居然也学会试探了……他望着她的眼睛,低声道:管那些旁人作什么,你想怎么办都好。

一日后,太后诏令:大军在外,不追究细小的过错。

陈扬封中山伯,因为假传圣旨,罚去给守皇家墓地一年。

楚州伯自称身躯残破衰朽,赐金二百两,绢五十匹,准其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