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不放在心上,以至于当杨玉环登堂入室的时候,黎清流的表情也不见得有多惊讶。
她眼睁睁的任由着杨玉环设法贬她入冷宫上阳东宫时,而她却依旧冷漠地等待着渐渐失宠的日子。
花络为她打抱不平,她却觉得没有丝毫的必要。
她对于唐玄宗而言,只不过是个精美的摆设,现如今,他终于找到了更为喜爱的珍宝,那么她这个旧爱就可以下台一鞠躬了。
没必要,花络,静安随便吧。
她甩袖趴伏在窗棂边上,垂着眼睑,静默地眺望着远处的重重叠嶂。
虽然眼见着平日子里对她阿谀奉承的人皆都见风使舵,怠慢了她,但日常的伙食还算可以,她也就懒得在计较什么,毕竟她不是真正的江采苹,没办法做到像她一样的自哀自怜。
她倏然蹙着眉梢俯视着底下的一掠而过的人影,蓦然一叹道:人的很多烦恼都是自寻得来的,如果不放在心上,那么他人对你如何,也就无关紧要了。
没有落差,没有怨恨,更没有得到后而失去的丑陋表情。
她听着打落在屋檐上的雨落声,垂眼思忖,也许是因为她从小所生长的环境与江采苹不同,以至于她没有当初红颜未老恩先断的哀戚。
陡然,一直呆在外屋的婢女怯怯地跪伏在搁在外头的苏绣屏风道:娘娘,有人前来进献梅花。
她正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
不过也是正得宠时……但当宫里的婢女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询问他人可是送梅花来?那时的她就已经明白离江采苹最终的结局也即将而来。
收下,人走。
她一贯保持着不见生人的习性,一来,她吹不来枕边风,二来,她也不怎么喜欢梅花。
也不知道是谁先流传出什么,她喜爱梅花的癖好,也许她该说她寝宫附近的梅花都是唐玄宗以示对她的宠爱,才派人栽种打理的吗?她本人对于梅花、桃花也许还处在傻傻分不清的状态中。
一样都是花,只不过开的时令不同罢了。
姑娘!花络对于她的随遇而安顿时感到忧心忡忡,以往姑娘再怎么孤冷,好歹也有陛下的宠爱最为庇佑,而现在她的处境也不同以往了,那么她就不该再如此的放任自己,继续有人交恶下去。
要不是以往姑娘从来不与人多加交往,也至于现在,大家都是忙着给宫里的那位送荔枝,谁还记得曾经专宠一时的姑娘呢?黎清流抬袖撑着下巴,她眼眸微抬,视线慢慢地从花络生气的眼眸转移到她不安的神色,她摇了摇头,嘴角缓缓地上扬道: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花络,你不必太多担心,我与她,半斤对八两,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她就出逃了。
之后,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杨玉环随唐玄宗流亡蜀中,途径马嵬驿,禁军哗变。
她即被缢死,香消玉殒。
果真真是半斤对八两,没一个好下场。
可是——花络科没有黎清流那么乐观,姑娘一直以来虽然是淡妆轻扫,但仍难掩如花容颜,加上她文雅娴淡的性情令陛下视后宫佳丽为尘土,专宠她一人,这足以说明姑娘在于陛下的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分量。
仿佛看出了花络的心思,黎清流面色冷淡的起身拂袖道:你莫要再多想了,我一向性冷,陛下对于我恐怕也无法多上心,当与我完全相反的杨玉环出现之后,他若是为之目眩神迷,开始神魂颠倒,也是人之常情,怨不得,也求不得。
她对于唐玄宗也不见得多有好感,他连杨玉环都舍得,何况是她。
当她在书中得知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
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时,内心再三嗤笑不已。
三郎不愧为三郎,舍得、装的。
花络,我只说一次,当陛下说是要为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时,你可否明白他的心思,当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时,你又否明白他此时此刻已经不顾一切的决心。
花络,你若是当真是为我好,就不必再谈此事,若是今后,我迁至冷宫,你不愿跟去,我自然也会放你出宫。
她从案桌上抱起琴囊,对着窗边的茶几拂袖落座,她淡声道:寿王李瑁至今敢怒不敢言,只因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
不过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所以陛下虽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同她的族人都一并鸡犬升天,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
这也是她奈何不了自己的原因。
大唐虽风俗开化,而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再者说,她不记得杨玉环有子嗣,这是她的致命伤,是她此生无法问鼎后冠的缘由之一。
她摆好琴身后,对窗抚琴。
案桌上的莲花香炉徐缓地上升着缕缕轻烟。
灯辉摇曳,如果她能够得到释放回到故里,那么他会如同往日里一般留守楼下,等着她吗?郎靖,有时候,她真的不明白他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