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踏青枝上,有葡萄

2025-03-25 15:45:04

望山书院,没有门联,没有门匾,没有望山书院这四个字。

山长说,能来到门口的人当然知道这是哪里,无需多余的点缀。

望山属于向氏,但山长不姓向,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不说,人们就干脆称他为望山长。

望山书院已三十多年,学生越来越多,多数平凡着,少数发迹着。

望山长是从这里出去的第一批学生,他去了北周,再出现就已经过去很多年。

和向家当时的家主畅谈一夜,从此便在书院里安了家,第一个学生就是向琚。

虽然向琚后来上了太学,但他和望山长的师生情谊一直十分深厚,甚至在书院后面的山坡上建了一处别院,与恩师比邻而居。

只要回到都城,他住在这里的时间比向府还多。

两人一起为书院增加了算学理学水利农牧等非主流科目,接收各种各样的学生,让他们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所长。

因此,今日望山书院门前来的一位女客说来求见向五公子,并不引起接待人的奇怪。

但这位才进学的年轻人看到那张妖娆桃花面时,脸红了好半晌,手脚摆哪儿都觉得自己笨拙。

这位女客正是采蘩。

要是以前,她会故意逗逗他,谁知道呢,这个长相斯文彬彬有礼的年轻人会否来自一个富裕的家族,成为一个不逊色于东葛青云的男子?现在,她不再贪图捷径,对陌生人神情淡漠,目不斜视。

她面容艳美,气质却清冷,年轻人手心盗汗,但也绝不敢唐突,姑娘可有名帖?对不住,并非小生为难,实是五公子平日不随意见客。

我明白的。

采蘩早准备好了,拿出一张帖子。

我没有名帖,可有五公子的名帖,今日特来送请柬。

年轻人接过,见帖封上一树墨白玉兰花,只有一朵水蓝色,是向五公子的名帖不错,于是连忙说道,姑娘请稍等。

我去找顶小轿来,因五公子的居所要穿过整个书院,又得到半山坡。

路虽不远,却是上山,对你可能辛苦。

不用了,我挺能走路的。

她凭这双脚,行走千里去流放。

年轻人听了这话,不由看向她的脚,却只见层层裙涛边,姑娘真要走吗?自己看错了。

难道她不是那些娇弱的千金小姐?请你带路,不然我大概走到天黑也找不到地方。

她不分东南西北。

年轻人腼腆一笑。

走到前面。

怕采蘩觉着闷,就为她说些书院的事。

经过一座小桥,他指着溪流源头,告诉她那边就是新开的算学馆。

正说着,就有人从算学馆的山间小路走下来。

看清来人后,年轻人笑道,独孤兄下课了?采蘩立刻联想到独孤棠。

抬眼一看,声音微扬,这城里不会只有你一个姓独孤的吧。

棠掌柜?与她前几回所见的不太一样。

青鼎纹字书生袍,罩在娟白描银花的宽腰衣外,戴一枝蛇形铜簪束高髻。

儒雅衣装配高大身形,用斯文二字很难来形容这人,但就是十分出挑。

采蘩姑娘?独孤棠有点惊讶,随后就笑。

大概穿得这身书卷气,没有一点圆滑油脸。

棠掌柜还是望山书院的学生,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采蘩明眸一转,原来你是看着老相,其实――多大?年轻人表情僵了,脖子有点转不过去。

独孤棠却继续笑着,好似全然听不出她的讽刺,我今年二十有三,因算学馆新开,学生有些少,所以四公子让我过来凑个人头。

年轻人张着嘴,合不上。

给四公子干活,还能进书院读书?这么体贴人的东家,我得学着点。

采蘩抿嘴回笑,不过,该不会棠掌柜算盘打得不精,四公子才送你来的?我原本也和姑娘抱有相同的想法,还以为四公子不好意思说我不会管帐,用这个借口让我来学一学。

独孤棠眼睛亮着,好像采蘩的话正中下怀,可是说句我这外行人不该说的话,算学博大精深,如何打算盘跟它还真没多深的关联。

他眼睛亮,她眼睛眯,这不是说我更外行了吗?小女子浅薄,莫怪。

独孤棠聪明地不再提,姑娘来找五公子,难道是燕窝吃完了?你不说,我还忘了。

等会儿见着他,我得再要一斤半斤的。

和这个人说话不用装高贵,常觉得说着说着心情就好。

可能因为他是掌事,而她是掌事的女儿,真实的地位相当。

姑娘也是,这等小事直接找我就行了。

明日一早,我让伙计送两斤去府上。

独孤棠大方允诺。

这如何使得?要是五公子不肯送我,你却自作主张,这银子就得你自己掏了。

采蘩呛他的小气,先说好,要我付银子的话,燕窝就别送来。

五公子待姑娘大方,要是连这点我都没看明白,能帮四公子做事么?姑娘放心,这银子绝对不用你我掏。

独孤棠嘴角一勾,自信饱满。

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我如今在东城茗林坊做事,管着七八间铺子的总帐,姑娘若要买首饰补品这些大价钱的东西,开张单子让人送过来给我,我给你最好的货最好的价格。

真会做生意,可惜我成不了你的大客。

采蘩说到这儿,从袖中取出一封红金柬,正好遇到你,不用五公子转交了。

三月十五,新杭会明月楼晚宴,恭候大驾光临。

独孤棠接过,还没打开,就摆出一张震惊的脸,采蘩姑娘要成亲了?采蘩眉毛跳了跳,要笑不笑,谁家新娘子亲自送喜帖?你媳妇么?玩笑,玩笑。

独孤棠翻开帖子,眼睛飞快拐一遍,面露喜色,采蘩姑娘要成童姑娘,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童向两家虽然营生不同,但有往来,今后还请您多照应了。

虽说要冠童姓,但童家的生意我是不管的,我会与义弟妹同住,仍在姬府。

不过是姬氏门槛高,姓不随便给我这样的孤女,而童老爷童夫人看在我义母的心愿上为我补上一个正式的仪式,能让我名正言顺照顾义弟妹。

采蘩淡淡笑着。

要我看,还是姓童好。

不多说,就一句,姑娘邀我与宴倒有些意外。

这有什么意外的。

我初来乍到,都城也不认识几个人,童夫人给了我十张帖子,我怎么数都没那么多人可送,结果就想,但凡能说上两句话的,就当了我的好友算了。

向四向五他们不算在她的名单里,而由童氏列入。

好友?独孤棠垂眸,转瞬抬眼,承蒙姑娘看得起,独孤棠一定到。

你就当我也在凑人头吧,记得送礼。

采蘩说完,不再看独孤棠的表情,走了过去。

跟在年轻人身后,沿弯弯绕绕的山路而上,眼角余光中,桥头已无人影。

想不到姑娘和独孤兄是知交好友。

年轻人又开始闲说。

好友都勉强。

童夫人说专为她好友放一桌,她怕空桌没面子。

那――为何送请柬呢?实话跟你说,但你可千万别说出去,这位独孤兄舍不得花钱,喜欢吃免费的饭,所以我可怜他。

采蘩已经望见前方的乌瓦白墙,那就是五公子住的别院?年轻人让她转移了心神,回道,正是,姑娘果然能走远路。

我听学兄们说,苏姬夫人和苑夫人头回来时也走着上山,结果差点晕了过去,后来书院才备下小轿给女眷女客。

听起来,来访五公子的女客很多啊。

备轿就得备轿夫,要不是经常用到,岂非烧钱?那倒也不是,而是因为两位夫人起了女子诗社,每两月要在青枝园聚一回。

年轻学生有问必应。

五公子别院叫青枝园?突然想起三小姐的那首诗中有一句踏青枝上。

是,应是取青青春枝欣欣向荣之意。

年轻人看向采蘩,却发现她回身从坡上眺望了出去,又道,这里风景独好,不但能看到书院,还有半个蝶尾湖。

还有莲园书房那扇窗,采蘩桃花眼眯如狐,果真如诗如画,会令人流连忘返。

年轻学生再想说什么,青枝园的门却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书童,清亮的童音,谁在门外?年轻人立刻送上名帖,这位――想起来,采蘩姑娘持五公子的名帖来送请柬。

小书童歪头看看采蘩,抿出一个大大的笑,姑娘稍等,小的就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小书童快步跑出来,有些喘,姑娘请跟我来。

采蘩走进去,又回头对年轻学生微福,多谢你为我领路。

年轻人怔忡在那张妖美的面容里,半晌才自拔出来,摇头晃脑往山下走,轻诵着,官官雎鸠,载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唉――五公子在,我们一个都没得逑啊。

青枝园并不大,穿过前厅就到花园,一眼看到底,厢房六七间,由廊而连。

花园小巧却精致,五角亭,观鱼塘,白桥沙地,一角竹格架。

三月有青藤,带着毛绒绒的五爪小叶悄悄攀爬。

那里曾经有一道潇洒又落寞的背影。

采蘩姑娘。

向琚来了。

----------------------------今天第二更。

么,感谢!。